蒙城华人网

标题: 郭广昌传奇:精巧资本运作 从3万到400亿 [打印本页]

作者: richdaddy    时间: 2012-10-13 07:40
标题: 郭广昌传奇:精巧资本运作 从3万到400亿
复星集团CEO郭广昌

浙江横店因影视基地、明星云集而远近闻名,却很少人知道“横店制造”的富豪明星——郭广昌。他仅仅用了六年时间,从寒门学子一跃成为上海首富,用睿智和坚韧缔造了中国式商人传奇,为横店这个名镇又增添了一抹耀眼的光芒。

苦读生活练就坚韧性格

同是浙江东阳的明朝大学士宋濂在自述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经历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中这样写道:“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东阳多山,人多地少,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不到一亩。郭广昌回忆起小时候说,东阳村民的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前,真的非常苦。人们充饥的食物主要是玉米、山药等杂粮,田里种出来的水稻是上等良品,平时根本吃不到,就算逢年过节也只能适量地少吃一点。

读高中时,学校离家20多公里,郭广昌每餐的菜就是自带的霉干菜。他说,吃霉干菜可称为东阳读书人的一个传统,久而久之被当地人称做“博士菜”。东阳在当地也被称做“博士市”,因为这里出了很多博士,很多农民出身的博士,就是靠这价廉又易保存的霉干菜维持读书生涯的。

有一回,郭广昌的霉干菜不知道被谁吃的一点都不剩了,他没有过问。同学们过得都很清贫,有的人真是穷得穿不起鞋,还要坚持上学,大家都抱着同一个梦想在奋斗。郭广昌看在眼里,心想一罐小小的霉干菜又算得了什么呢?但郭广昌的肚子不答应了,饥肠辘辘的他就生生地扛了两天,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放学之后他急匆匆地往家赶。一回到家,抱起菜罐,夹了一碗就吃了起来……

苦行僧般的求学生涯,让少年郭广昌日渐成熟,拥有了坚韧不屈和顽强拼搏的性格,为他创业成功做好了准备。

紧抓机遇 赚得第一桶金

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带着做一个哲学家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可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在大学期间,郭广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他做了两件令他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事:第一件,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更直接的结果是使他毕业时被留在了校团委。

在学校团委,他工作出色。但年轻的心使他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

然而,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让25岁的郭广昌热血沸腾。

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决定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也就是在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机缘和努力让他在25岁那年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科技兴业 主攻现代医药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认识到,民营企业发展必须以高科技为内涵,现代医药是21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而高科技的重要主攻方向是生物工程,他最终确定了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医药这一含量极高但风险很大的高科技产业方向。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毕业于复旦遗传工程系的复星“五剑客”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也在这时陆续加入。经过潜心研究,他们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学院研究的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为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也开始了复星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步,时为1995年。而时至今日,复星药业仍是复星集团的主力产业之一。

精巧资本运作 财富十年裂变万倍

1998年,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郭广昌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魅力无穷,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

收购豫园商城可以看作是复星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2001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第一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股权转让、托管协议,11月22日该协议中止。6天之后,即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转让价为3.8元/股,转让总金额为2.34亿元,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第一大股东,持有豫园商城6166万股,占总股本的13.25%。豫园商城虽是上海的老商业股,但在两年前已涉足生物医药领域,并拥有上海童涵春制药厂53.33%的股权。通过收购豫园商城,复星投资间接控制了童涵春。总资产6亿元的复星投资似乎是专为此次收购而成立。在复星,这是收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复星副总梁信军表示,在复星集团,公司往往就是一种手段,是一个项目投资的工具。

之后,他以如出一辙的手法运作了对友谊股份的收购:先和友谊股份大股东友谊集团出资4亿元合组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友谊集团占新公司的52%,复星集团占48%,随后,友谊复星与友谊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友谊集团部分股份,占总股本的29.98%,友谊复星成为友谊股份第一大股东。友谊股份持有上海联华超市51%股权,友谊复星也就顺理成章成为联华超市的股东,2001年,复星集团将友谊复星股份转让给复星实业,复星实业遂成为友谊股份第一大股东,对友谊股份运作至此宣告完成。与对豫园商城的运作一样,同样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

复星产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巧的资本运作。复星做产业扩张有一个特点,即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复星现有20多家药厂,只有一家是由复星自己投资建设的,其余均为合资拥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兼并成本不高,却能产生很大的协同作用。复星做产业扩张还有另一个特点,即看上的企业一定要有行业领先的位置,同时有一支合适的管理团队,否则,复星就会坚决退出。复星旗下曾有一家中药厂,注册资本金600万,复星占60%,每年税后利润300多万,连续5年都在分红,但复星还是力图提高它的销售额,5年换了三任总经理,教授、卖药大王、跨国公司的营销总监都有,始终未能奏效,复星就将它卖给了一个做保健品的企业。

2002年,郭广昌将视线更多地收回到了上海,因为上海的机会来了:从医药制造介入医药流通;从介入报刊发行,到加大媒体投资;从最早做房地产销售策划,到在上海房地产上获得丰收;从进驻联华超市,到打进豫园商圈……复星已经越来越接近上海国有机构控制的一些核心和垄断性业务。

以人才战略应对潜在危机

做大了的郭广昌,对名利看得更加淡薄,对外界也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因为他知道,更大危机往往潜伏于顺利之时,这种“危机”就是暗藏于想做大企业过程中的不可预知的风险。这是一种在外人很难领略到的“高处不胜寒”的心境。

因此,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反而成了一种风险。如何来度过这种风险也是人生的一大选择。

郭广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选择了“人才战略”来度过这个“危机”。

早在创业初始,郭广昌就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

当有媒体问他:兄弟创业或者同学创业,最忌讳的是什么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郭广昌深化“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的用人观念。

事实证明,“人才战略”是郭广昌最为明智的选择。

郭广昌心目中的英雄是李嘉诚,并认为李嘉诚的崛起是60年代的香港所造就,而现在的上海与60年代的香港颇有相似之处。我们相信郭广昌将强势续写更伟大的传奇!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