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65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养活你,行吗?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个不知道,沐猴而冠,解衣推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3-1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

有五个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3-20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尸位素餐

知道意思,不知道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3-20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就学习:1。“沐猴而冠”

项羽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后来改学剑,也不肯用功,他的叔父很生气。项羽说:“读书有什么用,只能记名姓而已。学剑也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事。”
 
后来项羽带兵攻入咸阳,杀了秦二世子婴,烧了秦朝的宫殿,收拾了秦朝许多宝贝财物就准备回去。有人劝他说:“关中这个地方很险要,土地肥饶,可以建都称霸。”项羽见宫殿都烧毁了,又想著赶快还乡,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著锦绣衣服在黑暗中行走一样,谁会知道呢!”劝说的人叹道:“人家说项羽像只戴著帽子的猕猴,徒有虚名,果然不错。”



后来项羽在垓下打了败仗,逃到乌江,乌江亭长有一只小船,劝他渡江,说:“江东虽然小,也有方圆千里的地方,几十万人口,也可以称王啊。”项羽说:“是老天要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江呢!开始我和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现在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正的能力。 (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3-20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2。“尸位素餐”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素餐”也是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人于是用“素餐”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把“尸位”和“素餐”两者连合成为一句成语,应该说是出于“汉书”,因为该书的“朱云传”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语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这样说,我们要研究成语的出处,对这句成语分合的出处,也应该详细知道。
  一般机关、社团、商店的冗员,凭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关系,只知道每月按期领取薪金,每日吃喝闲坐,而不做任何工作,这种人都可以说是“尸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虽然已经尽了自己的能力服务,但事情总是做不好,毫无成积可言,这种人能够保持职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而是藉着特殊关系,因此也可以说“尸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说,自己本来没有甚么本领,幸蒙东主的照顾,得到解决生活,但自己“尸位素餐”,良心上也有点内疚。这样说,又成为很得体的谦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3-20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衣推食

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史记淮阴修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3-20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车白马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后汉书·范武传》记载:山阳人范式跟汝南人张劭友好,劭去世后将埋葬,式“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3-20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衣对泣”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牛衣病卧,牛衣岁月也是形容贫困的生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3-20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克绍箕裘 

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4 14:21 , Processed in 0.044577 second(s), 3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