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13373|回复: 2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 个 COLLEGE 该选哪一个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根据成绩,成绩好的先录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3-8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均95是很好,不过各学校成绩不同,cegep还要重新换算,关键不是平均分,而是你在你学校的真正名次,还有你学校的实际排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3-9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浇盆冷水,进医后才知道路漫漫长,苦又够多,夜班要命,将来又要一辈子和带病菌和病毒的非正常人打交道,性价比不高,特别是女孩子,据说找对象都难,窃以为不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3-10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很多人对这里学医的艰难困苦不甚了解,更何况未成年孩子,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条不归路,上去后再退回来损失巨大。门槛高是因为这里最重视人的生命,以民为本嘛,他们要求作医生的主要是奉献,而不是挣钱,大多数医学院6到8年毕业出来是家庭医生,也就是自由职业,除掉各种费用年薪也就10万左右,若不善经营或许还不到此数,很多行业的年薪都能达到这个层次,但是付出少多了,工作之余还可以照顾家庭,而女医生有几个有时间能看护孩子?且不说老公了,现如今有几个男人愿意找这样的女强人呢?
实际上现在美国最好的学生去上商学院,次一级的进医学院和法学院,再次的进工学院,君不见现在的所谓银行家,企业主官,收入动不动就是百万千万,现在经济危机我们才知道他们拿了多少钱,即使是华尔街的一般中层管理人员,年薪也至少几十万元,比所谓的专科医生强多了,而且比较轻松,相比之下作医生的真是无私的奉献,医生基本上是machine,no life,且不说承担的风险,只要有病人告你,你就完了。
下附一个医学生的自白,可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做医生苦啊.doc

0 Bytes, 下载次数: 227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10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crane1206;2176198
关键看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华人家长普遍看好医学专业,是因为华人的社交范围有限,和上层社会打交道的机会少,信息有限。所以为孩子铺的路大都相同。
其实行行出状元,什么事情量力而行,不可过于强求。事情没有绝对性。
你的女儿不能上医学院,不能说明一辈子就完了,她还会找到更好的选择。医学很辛苦,不太适合女孩,不如药剂和营养学专业,或是金融会计等等。
个人看法,孩子一生幸福快乐才是真谛。
祝好运!
You are right.My daughter won't be a doctor even if she is excellent in her study.My son also won't marry with  a girl like a machine.I always told them,family always is first in your 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3-1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似乎和打球成姚明,练琴成朗朗有一比,只可惜打球和练琴的海了去了,姚明和朗朗就一个.几乎和中649差不多.
Post by nidie;2176716
为什么?

当不上也不要说不想当......。

转载文章看看。


挑战不可能:大陆移民成知名医师 zt


挑战“不可能”:大陆移民成知名医师 zt



多伦多信息港 http://www.torontoservice.com 2007-9-5 15:15:00 环球华报 萧元愷




【多伦多信息港】很早曾读过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自传《你为什么不是最好的?》,记录了一位种花生的农夫如何贵为国家总统的成长经历。内容其实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是那书名烙印在脑子里。

来自中国浙江的叶箭医师没有在北美读过任何学位,在一个不承认国外学历的国度,他挑战了一个个不可能,从一名普通的医学实验室技术员,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副研究员(相同于大学副教授),再到卑诗省心外科诊疗中心当上一名心外科专科医师。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善良,以及淳厚的美德,得到了许多惜才之士的爱护与帮助,所到之处都努力达到那最好的水准。

当记者在他的诊室采访时,可看到许多病人的感谢函,字里行间可听到病人及家属发自内心的感谢声。虽然他干得很苦很累,但他生活在众多群体的期望和赞许声中,治病救人是他一生最大的快乐和终身奋斗的目标。

以生命的名义

2004年,叶箭获得加拿大国家心脏外科专科医师执照,并受聘于温哥华总医院及圣保罗医院(St.Paul Hospital),出任心外科医师,UBC外科副教授及心外科基础研究主任。他是卑诗省唯一有独立研究室并带有研究生的心外科医师。

在心脏外科领域,叶箭精通各种手术,例如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及修补,大血管瘤手术及微创心脏手术等。他尤其擅长瓣膜修补术,对复杂的心脏瓣膜修补术有独到之处。这种手术虽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但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和避免人工瓣膜所引起的并发症,因为瓣膜修补术不需要人工瓣膜而是利用自身组织使瓣膜恢复到正常功能。

医德第一、病人第一,这始终是叶箭行医的宗旨。在手术前,他总是非常耐心聆听病人所有疑问,一一给予详细解答,直到病人满意完全放心。他说,病人是把他们的性命交给,我必须要让他们相信我,依赖我,和我在术前、术中、术后很好地配合,这样才能使手术成功,病人平稳出院。

在医院,心脏病人手术后的病人有专门的医务人员照顾,但叶箭总觉得,作为主管及主刀医生应了解病人术后病情变化。所以不管休息天、节日,甚至深夜,他都亲自去病房仔细检查,叙问病情,查看各种实验室指标及术后治疗方案。他认为,做其他行业,如果你不小心做错或误做,可能只是经济损失;而医师哪怕犯了一点点错误,失去的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性命。

2005年,叶箭和其他医师密切配合,在温哥华圣保罗医院成功地完成了世界第一例做无体外循环、无心脏停跳的状态下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并以第一作者身份详细地介绍了该手术的操作过程。该论文立即被刊登在心外科杂志上,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美国十多个主要城市及美国ABC电视同时报道。他也被多个国家邀请进行讲座,并示范操作。到目前为止,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已成功地完成了这类手术40余例。2007年,他又尝试完成了另一种手术:世界第二例微创瓣膜重新置换术,为心外科微创手术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临床上危重的病人及一些年老体弱、不能接受传统心脏手术者带来了福音。

多彩人生

叶箭老家在浙江上虞,属绍兴府,是出师爷的地方。父母都是老师,而他却阴差阳错地考入了温州医学院,5年后他以全年级各科总分第一的成绩,取得了自由选择分配的资格,于是他留校于附属医院心外科。两年后考入福建医科大学心研所,主攻心外手术。1990年,他非常幸运地得到美国心外科基金会的资助,前往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临床医学中心(Clevel and Clinic Hospital)进修心外科,后转入美国西北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继续心脏保护课题研究。

1992年,叶箭以移民身份进入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在著名科学家R.Deslauriers教授指导下,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方式改进等研究,以期找出更好的手术方式,减少对脑的损伤。 1996年,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在反复考核后,破格提升他为研究院终身副研究员。任职期间,他得到了CIHR Heartstroke Fundation及省级的科研基金,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同。

1999年,在通过外国医师资格考试后,叶箭顺利地进入了缅尼托巴(Manitoba)省住院医生培训,成为心脏外科住院医生。原来6年心脏外科临床训练,他只用了5年就完成了。这5年他是以超负荷状态运转着,一方面是全职的心外住院医师,另一方面他继续任职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继续他在心外的研究,并继续得到CIHR Heartstroke Fundation新的科研基金。2002年,他被评为缅省杰出青年科学家。同年,加拿大发行量最大的报纸Medical Post详细地报道了他的奋斗过程。在题为外国受训医师在加国Foreign-trained doctor beats odds to practise in Canada)一文中医师叶箭在加拿大医学界是不多见的:一个外国受训的医生却能在加拿大从事自己的专业。Dr.Jian Yei sararity in Canadian medical circles:a foreign-trained doctor who is going to be able to practise in Canada in his specialty)。

至今叶箭已发表了有关外科研究论文40多篇,继续承担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及UBC大学副教授和心外科研究主任,同时还担任美国人工器官杂志(ASAIO)编委,美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JTCVS)和美国胸外科杂志(ATS)、加拿大国家健康研究心脏及脑中风科学基金会(CIHR)、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

翻过大山看风景



70-80年代的中国,在大学才开始学英语,而且主要是读与写,对听、说并不重视。象大多数新移民一样,听说就成了大问题。刚到美国时,叶箭打开电视竟一个字也听不懂,出门去也是又聋又哑。当时发生的几件事,至今他还记忆犹新。一天,他在手术室里作主任的助手,在手术中,主任突然提到一个词 “leaf”,当时他虽知此词是叶子,但不理解心脏与叶子有什么关系,只好闭口不说,其尴尬场面可想而知。事后才明白,当时的意思是心脏瓣膜很薄很薄,就像叶子。

又有一次,主刀医师突然提到“snow”,他又傻了,心脏和snow有什么关系?搞懂后才知,主刀医师他要的是心脏手术中所用的像雪样的冰。讲手术时心脏的一种处理状态,患者需要放冰冷却,对方意思是要助手作为过来人,叶箭强调工作环境对讲英语的重要。他说与西方人相处,用英语表达是对对方的尊重,避免误解,还能得到语言的锻炼。别人不会笑你英文讲不好,反会照顾你的处境,往往会放慢语速,让你能跟上听懂。有时在公共场合如实验室、会场,几个中国人旁若无人般大声讲中文,他也会善意提醒大家入乡随俗,适应西方礼节。

吃亏是福

对于新移民来到陌生地方重新创业,叶箭认为一要自信,二要努力,三要与周边勤于沟通,让别人了解你,通过具体合作解决问题来证明你自己。他特别强调不要怕吃亏,无论在研究所还是医院,他都接触到一些从国内来的人,把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也带出国,斤斤计较,生怕吃一点亏,小事上算得太清楚,大事上就难免失意。正确的做法是应把额外的付出当成机会,锤炼自己的能力
而叶箭就是一个向来在大处着眼的人,在加拿大这块寻梦之地,他超越国度,一步一步地深入到科学的宫殿,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心脏领域中的谜底,为华人赢得了荣誉,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贡献。

家和万事兴

叶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山东籍的太太是他大学的同班同学,一直在他的研究领域和他密切配合,在各方面给他帮助和支持。

女儿从初中起就得英国女王奖学金,一直到高中毕业,并以全额奖学金进入大学,两年后以年龄最小的学生考入了医学院。

对于女儿的培养,就像多数移民家长一样,始终是家庭的焦点。为了让她能保持住中文程度,当女儿小时,曾给她下了硬性规定,在家不讲中文,家长可以拒绝回答,为她营造熟悉母语的家庭环境。

赤子之心报恩之情

多年来,叶箭一直在关心着国内心外科建设和发展。他说,由于饮食结构和环境的改变,国内心外科病种也越来越接近西方人群的病变。大陆虽然医疗硬件条件大有改观,但软件还与国际有很大的差距。北美很重视手术后随访和理论总结,而国内方面很欠缺。目前,他是浙江大学和温州医学院外籍教授,每年他都抽出时间,义务回国讲学,手术示范及组织查房,提高心外科医师、麻醉师、灌注师、手术室护士的水平。他在圣保罗医院筹组建立了一个基地,为国内心外科医师出国进修提供了一个上手术台同台操作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1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mermaid;2176435
对,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我周围的医生开心的比较少,大多压力比较大,有了病人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很多人想提早退休。医生的离婚率也特别高。。好几个离婚了在养前任和前前任老婆。。
感觉医生只是高收入而已,要说上流,其实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座孤岛,谁也算不上流不上流的。。。只是有钱了能买到没钱的时候买不到的服务。。
而且,统计发现,基本上大多数杰出的医学研究,很少是纯粹学医学的发现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学数学物理化学的人发现的。。而且加拿大是个比较平和的社会,所以兴趣最重要。。。
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想还是让他做什么开心就做什么。。我周围的医生,很少很少孩子后来又学医的
说的有理。关键是要孩子了解当医生的利弊,这是作家长的责任,特别是女孩,更是要注意未来职业对家庭的影响,毕竟现在还是女性照顾家里多一些,当然矢志要作一个女强人者例外,如果孩子有献身医学的勇气(包括不怕接触实验动物,尸体标本等),还有一辈子给带菌或有病毒病人做奉献的决心,应鼓励他或她去做,若天真的以为作医生就可以轻松地拿高薪似乎就得不偿失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医生几乎是最低的。可能有人说那这里的人为何高看医生,那并不是因为医生挣钱多,而是认为他们道德高。在这里考过行医执照的人都知道,有很多考题都涉及行医道德和伦理,一个把钱放在第一位的人在这里是不可能拿到行医许可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25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诉大家一声,Marianopolis已开始发通知书了,愚儿不才,已被Health science接受了,正所谓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2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jhao3140;2190936
不好意思,前段时间忽悠大家了,今天收到这封信应该是真的了
多谢大家的建议和关心,通过和女儿交谈,这个学校不上实在是太可惜了,Jean-brebeauf只能是忍痛割爱了,白交了200多刀
女儿先上这个专业,或许以后再改专业,走一步算一步了:p

Icmbian应该是和我通电话的那位大哥,我女儿和您儿子要成同学了,同禧;)
也祝贺你们,希望将来我们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3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Marianopolis当然是好学校,至于平均85被录取,毫不奇怪,首先这里的平均分不能直接比较,不同的学校考题不同,大部分课程又不通考,所以很难说这个学校的85就比另外的95差,关键是你在学校的名次,而不是不同学校的比较,其次就是录取的专业不同,Health Science录取的分数比其它的专业高,因此在VANIER 的好专业被拒绝而被Marianopolis的差专业录取并不出奇,这和国内的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有一比,你不能说普通学校里就没有好学生,只不过是重点学校里的好学生更多罢了,另外好学校学习风气好,不易受差生的干扰,上名校的机会也多.
关于私校和公校的差别,是一个老话题,网上探讨的太多了,这里我不想再重复,只想说一点,看一看现今的国家领导人及各级重要官员,包括著名人物大多都来自私立学校,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至于国人追捧的著名公校,相信多是因为资金问题所作的无奈选择.这里我想指出的是Quebec是一个很好的受教育的地方,因为法语,政府给予私立中学的补助很大,你只需自己负担一小部分就行了,所以对中国人来讲都可以承受,就看你重视不重视了,老实说私校是培养leader的地方,而公校则是培养worker,一个人才不仅仅是需要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力培养.我建议如果有可能,在这里所有的中国孩子,利用这里的优惠条件,尽可能的去私校受教育,将来尽可能做leader,而不是重复他们家长的老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30 20:09 , Processed in 0.060895 second(s), 4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