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zxcvbnm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币种] 汇率问题正在以讹传讹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左派吧。
左派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有强烈的是非观念,排外,可惜新中国前三十年,有些虎头蛇尾,被迫向右拐,留下朝鲜古巴残延苟喘。
左派抨击当今社会现象,大致不错,然而国家落在他们手上,弊病更多,60年代老毛到处树敌,国内反右大跃进之后被中层孤立,被迫发动文革。国人有几天好日子?

本人在大陆炒A股,亏了钱,政府说:投资有风险,盈亏自负。现在中国政府投资美国国债亏了,就说美国故意阴他,买卖毕竟是自家事,水平不行不如找俺操盘:eek!::ee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你的观点阐述不是很清晰:
Post by 大汉天生;2532746

3.开征物业税;非国民置业转手时征收高额资产增值税!
Post by 大汉天生

2、物业税是国际惯例,且是抑制房产泡沫的最佳手段,不分中资/外资,非国民置业转手时征收高额资产增值税才是针对外资!不要混淆视听!

你提出“非国民置业转手时征收高额资产增值税!”,又言“非国民置业转手时征收高额资产增值税才是针对外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永图:中国房地产是健康发展 不需要打压

 以下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发言实录:
  记者提问:我想问问龙永图先生,我是来自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的。您刚才说到中国的房地产没有泡沫,去年的关键词是危机,今年的关键词是复苏,我想问绿色复苏是不是包括房地产的复苏,最近在很多的新闻报道中,很多的信心指数在上升,只有房地产的信心指数在下降,您说的复苏会不会包括房地产市场?还有问一下拉莫斯先生,您怎么看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它的价格和走势?谢谢。
  龙永图:我强调一下我刚才说的是总体上中国的经济没有泡沫,只要需求就没有泡沫,但是中国的泡沫应该分地区、行业、时间,所以从房地产的问题来讲谈不上复苏,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不是复苏的问题,中国的房地产是健康的发展,不需要打压。

=============================

官员说地产没有泡沫,怎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大汉天生;2537642
  
但是 ,为什麽人民币汇率仍然成为靶子?关键可能还在于中国的汇率的形成机制还不够市场化。
因此,笔者认为, 眼前的危机过後, 相关部门最该做的, 可能并不是测算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幅度, 而是让出口产品价格更真实地反映成本, 而是让汇率形成机制更为市场化。(注:作者为路透中文网专栏作家)
Post by 大汉天生;2537642
  
都跑题了!哪个国家不控制汇率!前段时间加拿大政经界不也嚷着升值不利出口吗!

你所引文章也清楚说明:人民币汇率未曾市场化,以市场手段调控汇率和以行政手段控制汇率意义有所不同吧。行政手段会取代价格规律,扭曲资产配置。

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33)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危害送交者: 银河 2010年03月22日22:13:33 于 [股市财经] 发送悄悄话  作者:岑科 ,贵州人,199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系,已经出版著作《茅于轼》《大家的经济学》
  -
  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实行汇率自由浮动的国家的汇率很少出现大起大落。那些整天提防“热钱”的投机者并为此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却往往成为投机者光顾的对象。
  -
  投机者的目的是赚钱,而赚钱的方法是寻找当前汇率与未来汇率的差价,或找到当前汇率偏离市场均衡水平(它会随着各国资源和市场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可能,然后实施投机。
  -
  可以设想,在存在大量投机者的情况下,任何偏离市场均衡汇率的情况都会被捕捉到,并很快被投机活动抹平。另外,如果某个投机者想在均衡汇率下制造价格波动,一定会自取灭亡。因为大部分投机者会利用他制造的差价,进行反向交易,把他的资金“吸干”。
  -
  反过来,假如政府决定干预外汇市场,就给投机者带来了大规模赚钱的机会。在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有较多外资进入,也会有较多商品出口,所以这些国家的汇率一定会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在日本、中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身上得到了体现。
  -
  但是,由于市场管制的习惯及对升值影响商品出口的担心,这些国家的央行往往会干预外汇市场。其通常做法是:发行货币或票据,把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美元买下来,再把这些美元用来购买美国或欧洲的债券,从而形成外汇储备,并保持汇率不变。结果是使当前汇率开始偏离真正的市场均衡水平,也扼杀了汇率变动调整资源配置的功能。
  -
  汇率本来要往上走,但政府用特殊手段将其压制住,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后果是经济过热。因为央行购买外汇储备时要增发货币;此外,汇率的压制会使本国的资产变得便宜,这将诱使更多的外资进入购买。这两个因素都会促使经济过热,引发房地产和股市泡沫;
  -
  汇率低估的另一种恶果是:阻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因为汇率被低估,本国商品变得便宜,不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和技 术水平也能保持出口增加。这是1980年代在日本、1990年代在东南亚曾出现的图景。
  -
  但经济泡沫总是要破灭的,资产价格必将随之大幅度贬值,这给了投机者赚钱的机会。在19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投机者的投机是从泰国开始的。此前,由于汇率被低估,大量外资进入泰国的楼市和股市,而泰国的产业竞争力并未得到真正地提升。
  -
  随着投资过剩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泰国吸引外资和出口产品的能力开始下降,泰铢出现了贬值的压力。投机者预计泰铢即将贬值,在汇市用泰铢兑换美元。同时,为了保持汇率不变,泰国央行用美元买入泰铢,但有限的外汇储备很快耗尽。最后,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泰铢大幅度贬值。而事先做好安排的投机者再用美元换回泰铢,从而获利。
  -
  泰铢贬值的真正原因是泰国经济泡沫破灭,产业竞争力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泰国央行长期干预外汇市场,压制汇率,从而延误了产业升级,并催生了经济泡沫。
  -
  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得出结论:泰国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外汇储备不够。为了防范金融危机,必须买入更多的外汇储备。这是从错误的行为中得出的错误教训。
  -
  显然,中国近年来在重复日本和东南亚走过的老路,即人民币汇率也在被低估。有人会问,如果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对中国有很多害处的话,西方国家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岂不是帮助中国?他们有这样的好心吗?
  -
  对懂得价格理论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容易理解。在价格扭曲时,所有参与经济的人都会受损;而当价格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人都会受益。所以美国人要求人民币升值,并不是为了帮中国;而人民币升值,也不仅仅是美国人得利。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扭曲了全球经济体系,人民币升值对所有国家都有利。
  -
  如果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不干预汇市,就不会购买太多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国国债),美元的汇率就会下降,致使美国的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贸易赤字削减;由于美国国债缺少买家,美国政府就会减少发债规模,提高债券利率,从而提高美国国内的储蓄率,并减少财政赤字。
  -
  反过来,如果中国不断向美国提供低息贷款(即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人不拿去花的话,岂非傻瓜?可见,在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背后,蕴含着一系列的经济扭曲:中国商品出口和能源进口被扭曲到不该有的超大数量;美国的利率和储蓄率被扭曲到不该有的超低水平等。这些扭曲会导致资金、 资源和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错误配置,造成效率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大汉天生;2532746

1.将外资逐出垄断关键性行业
2.对外资征收高额资产增值税
3.非国民置业转手时征收高额资产增值税!
这班贪官污吏们一边开门揖盗
Post by 大汉天生;2532746

呵呵,这点倒似乎很符合你的论断:每一个现实的经济中人事实上已经中了“魔咒”,进入到一种亢奋的听故事、讲故事的情境中,这其实根本不利于对一个正常经济话题的正常讨论。:cool:

==================================================


不赞成妖魔化中国,也不赞成阴谋化西方,很赞同你的“对一个正常经济话题正常讨论。”

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被左派称为"开门揖盗",如果要回到盲目排外闭关自守的年代,我宁愿支持胡温的威权统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大汉天生;2538491
可恨的不是引进外资,而是在各个领域给外资以超国民待遇——甚至在公用事业和基本保障方面,还有名特产品,一等的上贡,二等的外销!可怜中国草民,三座大山归去来兮!:mad:

这跟制度,文化,历史都有关联,三两句说不清楚。

Post by 大汉天生;2538491

以市场手段调控汇率和以行政手段控制汇率在国家层面其实殊途同归!

同期(08年至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表现(周线)

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67)

1.jpg

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64)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PK 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阴谋论VS发展论

 虽然主要时间都在大洋彼岸,但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很关心他在中国出版的新书《金融的逻辑》能不能大卖。在他看来,这不是收获名与利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这本书“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陈志武话中有话。其剑锋所指,乃是近年来“金融阴谋论”的代表人物、《货币战争》系列的作者宋鸿兵。不过,面对陈志武咄咄逼人的批评,宋鸿兵则选择了避而不谈。

  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陈志武和宋鸿兵以书交锋的背后,是两种观念的碰撞,是不同群体的金融话语权的缩影。

  忧虑“阴谋论”影响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厅的书店里,《货币战争2》和《金融的逻辑》的广告条幅并肩挂在空中。在有些图书销售排行榜上,《货币战争2》排在第一,《金融的逻辑》排在第二,《货币战争1》排在第三。一些书店老板喜欢将这几本书并排销售,营业员则会交叉推荐。

  面对擂台式的摆放,陈志武坦言这是一个蛮好的视角,“一个代表阴谋论,代表东拼西凑、没有逻辑的视角;另一个代表理性的逻辑,从建设性的角度来理解金融,来谈论金融对于社会的意义、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帮助、金融对于西方的崛起所起的作用到底在哪里。”

  陈志武告诉CBN记者,他写这本书有两个背景,一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呼唤金融转型来支持,这就需要理论先行;另一个背景,就是《货币战争》误读误传甚深。

  据CBN记者了解,《货币战争1》通过中信出版社的正规渠道销量近160万册,为该社历史上国内作者销量之最。盗版和网络传播数量更难以计算。

  两年前,陈志武的很多朋友,包括他自己都在想是不是要撰文回应一下“金融阴谋论”。一开始,他也有所犹豫。他一位朋友王巍以戏言劝阻说:“哪有科学家与‘跳大神的’理论的道理。”陈志武也在想,“或许这种论调过一段时间就会过去。”

  然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客观上给《货币战争1》的传播帮了大忙。

  当陈志武了解到“金融阴谋论”已经开始在国内金融界、实业界流传,他决心出手反驳。

  “我不是说美国的金融业没有问题,不需要反思,但让我们很多同仁感到失望的是,这些书的影响这么大,被这么多的人看得这么认真,甚至成为社会的主流理解,这就有问题了。”陈志武说。

  金融学专家金岩石说:“《货币战争》把整个金融危机归咎于某个家族的控制,我前不久还见过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后人,根本连不上边。一个飞机爆炸了还能找到些残骸,说是某个家族控制了一切,可我们都找不到个影子,这种‘阴谋论’不是在污辱人类的智商吗?”

  陈志武表示,他有责任讲出基于理性、基于建设性视角的金融逻辑,“否则我们这一代以及子孙后代都不会有机会学几招金融技术,那会对不起子孙后代。”

  面对陈志武的批评,宋鸿兵并未直接回应。8月,宋鸿兵与陈志武在一次公开场合面对面,当他被追问如何评价两本书时,宋鸿兵只是强调两者是不同类型的书,他的书主要是讲历史,或者是讲人脉关系。而《金融的逻辑》则主要是阐述个人观点,阐述作者对金融的理解。

  两种逻辑的PK

  尽管宋鸿兵没有“迎战”,陈志武还是选择《货币战争》作为靶子,因为它让“金融阴谋论”变得家喻户晓。在陈志武看来,这恰恰反映了中国急需普及金融常识、清除金融迷信。他坦言,自己也是通过十多年的学习才逐渐领悟金融的真正价值,他此前也犯过可笑的错误,因为金融知识匮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把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当作废纸随意扔掉。

  对于《货币战争》畅销、商界热衷“阴谋论”的现象,一位资深出版业人士则分析说,该书畅销也说明了,国内一些学者动不动就照搬西方金融理论,奉其为圭臬,可他们却解释不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根源,或者不愿意去解释,于是,宋鸿兵这样的“阴谋论”就大行其道。“一切都是阴谋,这也太绝对了。美国金融界有阴谋,这么说并不过分。宋鸿兵可能有些偏执,但作为一种提醒,听听也有好处。”

  也有人认为,既然经济人是谋求私利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中怎么可能避免暗算、谋略以及见不得光的手段呢?

  《货币战争》便强调,“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作者认为,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多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像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的金融大鳄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

  “‘金融阴谋论’针对的是那些我们不能理解、但实力又那么强大的金融大亨,这让我们在道德上感觉良好,认为那些会搞金融的人是道德败坏的阴谋家,我们不能与其同流合污!”陈志武认为,要是全民都这样想,最大的代价是让我们错过以理性、科学的精神去研究和学习金融逻辑的机会,其结果是使中国经济无法更上一层楼。

  陈志武认为,世界金融市场其实是充分竞争的,“你有本事建立大家都信得过的制度架构、培植谁都信得过的交易信用、发展自己的庞大融资网络,你就能做大。”今天是雷曼兄弟、高盛、AIG做老大,明天雷曼兄弟、AIG出问题倒闭了,这背后并没有什么阴谋。

  当然,也有人认为“金融阴谋论”的影响力可能被夸大了。资深出版人林妮娜表示,这类书的热销是由于契合了当下金融危机的主题,但畅销并不意味着社会认同。她认为读者不会轻易迷信盲从。

  预测那点事

  “将宋鸿兵比喻成‘跳大神的’,这不妥当,至少他成功预测了金融危机的到来,而且他对历次经济危机背后的因素分析也可以自圆其说。”一位赞同宋鸿兵观点的资深人士表示。他反问,一个经济学家不正是要对未来做出预测,让实践检验他的理论正确与否吗?陈志武是否在金融危机到来前作出了相关的预警呢?

  对此,陈志武回答说,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很多人做了这样那样的预测。但是他更感兴趣的不是今天会发生什么、明天会发生什么,因为这是投行要做的事。“我的兴趣更在于理解金融和其他市场在人类社会中的长久作用与趋势。危机今天会发生,后天可能还会发生,但是,其背后是否包含了某些长久不变的必然呢?”

  对于宋鸿兵准确预测到金融危机袭来,陈志武认为,不能拿一次危机的预测准不准来下什么结论,就像打高尔夫球,不能碰巧一杆进洞就说他有本事每次一杆进洞。

  而宋鸿兵在第一次预测成功后,继而又发表了第二波金融危机来袭的警告。原本预告的时间是今年的8、9月。不过,最近宋鸿兵调整了预测,认为“第二波海啸或四季度袭来”。

  对此,陈志武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百年一遇”,而且到了明年,情况就会有很大改观。“我几个月前就判断危机不会像几个月前担忧的那么严重,主要是因为人要活下去的愿望总是最可靠的,碰到问题不会不管的,而是会去修复。很遗憾的是,人总喜欢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中摇摆,日子不好过时感到末日来了,日子好过时会感到从此以后永远是蜜月了。”

  但陈志武也担心,危机结束得太快,一些本来该进行的深层次改革就不会发生了,基础性改革的压力太早消失,这会“为今后的危机又埋下种子”。

  对于中国,陈志武担心金融危机后,中国对金融创新变得保守,那样会使中国的金融业失去很好的发展机会。

  “怕溺水,整天关着门在干屋子里,是学不会游泳的。”陈志武说。

  他坦言,要想清除“金融危机由某些金融业人士的阴谋所造成”的影响,可能还需要时间。“我希望大家认识到,金融业的发展利国利民,我坚持这样的金融发展观。”

  《金融的逻辑》短短一个月就销售了7万册,在第一周内就加印三次。“如果最终能销售100万册,那更能说明金融发展论是我们社会的偏好,而不是‘金融阴谋论’。”陈志武说。

  “销量多少和书的质量,和观念的对错,并不一定相关。有两种不同视角的书让大家鉴别、比较,就达到出版目的了。”《金融的逻辑》一书策划人何江涛对CBN记者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zt

     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
  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
  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
  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Communist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go-vern-ment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go-vern-ment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这就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大汉天生;2544898
“皇帝的新装”,不当之处,可回帖讨论。

    四、坚持不懈地科学拉动内需

   事实上对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制造都是绩优项目,实在不行就在荒山上、戈壁滩投资植树造林也比存在国外强;三是下决心解决全民的社保医保问题,同时提高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这个问题不解决,内需就不能真正拉动起来;四是投资公共设施。新农村、城中村改造、道路交通、水利等等都是投资项目。

  总之,让钱活起来,就一切都顺畅了。

1。"一方面,美国长期坚持对我国技术封锁,只要是有科技含量特别是高科技含量的商品都拒绝卖给我国;"

技术管制是国家间正常现象,不但美国对中国,中国对美国同样也存在。即便是“盟友”俄国,也不会把核心技术机密随意泄露给中国。

2。"我们为什么不同时也进口美国的商品呢?"

这个问题显然是以政府行为代替了中国,扼杀了民间贸易。
实际这与中国的强制结汇政策有关,zf强行收购企业和老百姓手头的外汇。如果藏汇于民,大家就会来美留学,旅游,购物,买房。。。。。。

3。"因此美国就要求我们购买其国债"

温-总-理说:“购买美国债券是中国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否会继续买、买多少,那要根据中国的需要,根据外汇安全、保值的要求”。
自主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实际手头的欧债贬值的更厉害,愤青却总爱盯着美国说事。

4。"为什么我们不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黄金市场太小,就流动性而言,实际上美债是不错的选择,金砖四国和日本都买了不少。当然投资多元化是必要的。
买啥亏啥,中投,黑石。。。其实是眼光太差。

5."人民币汇率真的按1:1升值后,.....或者把汇率改为1:10000"

该不是在打游戏吧。人为操控汇率,使汇率偏离正常市场价值,是引来游资的根本原因。
日本的广场协议之后,gdp一直雄踞世界第二,以致中国赶超了日本,媒体还自豪不已,这就是衰落的日本?13亿中国人pk1.3亿日本人,小日本一当十,我党什么领导水平?

6。"为什么国内富有阶层哄抬人民币汇率升值?"

对极了,穷人希望rmb贬值,可以保工作,也与中国社保不健全有关。有钱人希望rmb升值。
汇率变动是把双刃剑,升值不利于廉价商品出口,所以应该提升产业结构,20多年的时间中国没完成应有的产业升级,政府明显失职。

7."人民币兑美圆汇率不仅不能升值,还应缓慢贬值"

这是把中国放在火炉上烤。中国是个大国,长期的低汇率能对外界没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30 15:23 , Processed in 0.048765 second(s), 3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