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1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学习没有神话(zt)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4 1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2%" border=0><TBODY><TR><TD class=atitle>
语言学习没有神话 ------英语学习的体悟与思考


</TD></TR><TR><TD class=m height=24>送交者: westca 2004年10月12日22:02:49 于 [卑诗华人社区]http://www.bbsland.com </TD></TR><TR><TD bgcolor=#888888 height=1>

</TD></TR><TR><TD class=n> </TD></TR><TR><TD class=n>

语言学习没有神话
----英语学习的体悟与思考

(注:本人正是文中的学英语失败者,但未失信心,悟了道,只是缺乏时间而已。所以这是一篇失败者的体悟与思考,而不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最根本的一点体会是:学英语无捷径、有方法,关键是突破之前持续、长期、大量的投入时间与精力。
1、任何学习法都宣传自己的快速高效,其实这是误区。学任何一种非母语,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要精力高度集中,每天不间断地学习。有人反驳,很多学英语的中国人都花费了若干年的时间(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但还是成效很少,原因又在哪里呢?实际上,这些学习者多少年来真正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没有在一年内每天三小时从不间断地学习过。只有外语学院的专业人士是这种情况。如果有人下过这样的功夫,他的英文绝对会有很大进步,与那些学学停停,不断从头开始,每天的学习时间有时可能三小时,有时可能几天都不学的人相比,他会明显要高出一大块。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想要下决心提高语言能力,就必须先有长时间坚持的恒心和毅力。无论是语言天赋很高的人,还是普通人群,凡是在第二语言上达到相当水平(不只是简单的会话,而是具有很不错的语言能力)的人,必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任何图快省劲的说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李阳,比如考夫曼,莫不如是。如果每天用时更长,比如一天五小时,甚至八小时、十小时,那么,效果就会更好,也许不到一年就能实现突破。这里所用的小时数,不是随便地浪费过去,而是真正在听、在记、在诵读、在默写、在对话、在练习。不这样下苦功,把语言学习形容得很轻松,有时间学,没时间不学,容易的学,难的不学,学时不集中精力,不下功夫诵读,是绝对不可能突破的。几十年下来也不会突破。

2、英语教学在中国大陆基本上很失败。原因是学生一上来就背孤立的单词和语法规则,从来不是成句、成段落、成文章地学。 而且中国的中学英语老师出身专业的较少,发音准确的更少。当一个号称背了两万单词的学生,在做词汇考试时能拿满分的人,却可能听不懂他完全能看懂的一篇短文,更要命的是,他从来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发音正确、语法无误的简单句。这样的例子在众多托福高分的学生中并不少见。而且,考试一过,他的不会使用的“死单词”,在派完考试用途之后,很少用到,久而久之,就完全遗忘了。有的人坚持阅读和笔译,那么,不少单词他仍然“认得”,但既不会发音,也不会应用在口语与写作中。这就造成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阅读能力与语言应用输出能力完全不相配的情况。他也许能读英文小说,能看英语报刊,但却像哑吧一样不会说,也写不出来。究其原因,这些单词不是在课文中学会的,而是从用于考试的字典和单词本中学来的,而且只记住了字形,没有学会字音。当他来到国外,与本地人交往时,才明白学了多年的英语,原来全是没用的死语言!更可怕的是,错误的发音在脑海中根深蒂固,造成听不懂别人的话,自己讲出的话别人也听不懂的情况。

3、在迄今为止林林总总的英语学习法中,考夫曼先生的学习法合理正确。在“语言家”一书中,他提倡以听为先,反复听同样内容,多次重复之后达到耳熟能详,同时边听边读,掌握大量单词和短语,并将学到的新语汇用到口语和写作中,他本人就是用这种方法训练成功的。但即使是有效的学习法,如果不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取得进步。先听进去大量发音准确、语速地道的文章,甚至达到能背诵的程度,形成对新语言准确的吸收和语感的领会,最后有一天说出的话、写出的东西就自然而然如同母语了。

不过,考夫曼先生并不是这一方法的独创者或首创者,一些像他一样很好掌握了第二、第三、第四语言的人都有类似经历和体会,比如中国的李阳就是典型例子,从学英语的差生,背句子开始,没出国门就掌握了发音纯正的美式英语。而一位受教于某私人教师的学生,因为其师总是对他要求严格,一年之中,一天不间断地背诵了大量课文,一年之后,他的英文就超过了大学里的英语老师。人们只看到他一年取得突破的成绩,称他是语言天才,只有他内心明白天才是怎么造就的,那几乎每天五个小时的强化训练,他说听都听得快要怄吐了,反复听过多遍的磁带多达五百盘以上,更不要说背了那么多地道的英文优秀短文。这是一个未出国门的学生。而在中国担任国家领导人口语翻译的那些人,同样未出国门,却能说地道的美式英语、英式英语、欧洲法语,他们的回忆文章都是谈如何闭门苦读,一天十小时、长达四年之久的刻苦训练。考夫曼先生也一样,完全是在非国语的环境中用一个砖头录音机反复听读八个月,最后掌握了一口流利的国语普通话。

4、再来看考夫曼先生的学习网站。我们承认这是一个制作得很好的学语言网站。但我不得不说:虽然该网站的学习法是最好最合理最有效,甚至可以说是学好语言唯一的途径(如上面第3段所述),但是,他的学习材料与教练辅导却未必是最适合、更不是唯一可获得的。一个人如果了解了这种学习法(10分钟就可了解),只要他想去突破,他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材料,只要是他找得到的,他感兴趣的,尤其是不花一分钱的,他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后达到突破(前提是他严于律己,真下苦功)。至于教练,其实按考夫曼先生的学习心得和其它人的成功经验,找来的学习材料就是自学的最好教练。

我们设想一下这样的情况:有两个人同时用考夫曼先生学习法学英文,起点程度一样,一个人(假定为A)注册了该学习网站,一个人(假定为B)完全自学,A虽然注册,花了钱,但学起来并不是很专心,用的时间也不多,而B则非常认真,摆脱所有事务,每天花大量时间从网络、电视新闻、电子图书、电影等语音文件中摘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大量地听、读、模彷,一年之后,你们说是A成功了,还是B成功了呢?尤其身在北美,接触这类资料比国内容易得多,甚至可以请本地邻居朗读报纸,自己用MP3录下来,或录下与本地人的对话等等。总之,途径很多,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提供的材料,而在于学习的态度和花费的有效时间。

所以,当考夫曼先生的“点金术”在7天的免费期内让学习者掌握之后(或者通过读他的书,或者通过他的演讲等等),真正有心学习的人不必借助该学习网站(因为毕竟要花一些学费)也能成功,而不下功夫的人,可能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因为毕竟再好的网站、再好的教练,也要自己努力苦学才行)。所以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导致一些学习者在注册后不久就消失了。也许有些确实缺乏学习热情,但我认为是该网站的宣传有误导,使一些本不想吃苦的人以为有捷径,很轻松,很愉快,注册后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是要吃苦,就退却了。而一些虽然不怕吃苦、也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人,也很快发现,其实只要自己努力,可以找到大量类似的免费学习材料,不必每月为网站付钱。这也许就是考夫曼先生学习网站叫好不叫座的真正原因。 5、总之,对于成年后的语言学习者,周围的环境如何、学习条件如何、有无教练都没有关系,只要像考夫曼先生和李阳那样为自己创设的小环境真实无误 (指发音准确、语速及课本地道),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埋头苦学,一年之后,有了足够信心和能力,就去多与本地人交朋友,把自己已融化到头脑中的语音、语调、词汇、术语好好展示运用。相信凡是下了这样功夫的人,肯定会有英语的突破。
6、现代科技为学习语言带来了功能强大的各种革新方式。考夫曼先生的系统正是其中之一。但确实有更好更先进更便宜的系统。出现在考夫曼先生现有系统中的所有缺陷,在其他的系统中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实现“语种最多”(所有拥有广播公司并向境外发送的语种)“内容无限”(所有公开发布的内容)“时效最新”(当天当时)“功能最强”(动画结合,既有声音,又有画面)“价格最优”(一次性消费且低价)、“最具个性化”(完全实现按个人愿望及进度能力设计个性化编程),“最方便使用”(随时随地)等等。而考夫曼先生及其他系统的所有功能,本系统一样不少。 当然,系统再好,离开人的主观学习愿望及付出的时间精力,同样不能帮任何人学好语言。在语言学习方面,没有任何神话。


</TD></TR></TBODY></TABLE>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4 16:12 | 只看该作者
"人人能做"语言家(图)
专访斯蒂夫•考夫曼
本报记者 康慨  
  乍看上去,斯蒂夫·考夫曼(SteveKaufmann)更像一个老实巴交的木材商人——这是他的老本行,但他一开口,其形象立时改观: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虽谈不上口若悬河,却也滔滔不绝,没什么“洋腔洋调”
,而且反应极快——你不由得会猜想,他在与你谈话的时候,也许连思考用的也是中文吧。

  这是一个已经熟练掌握了九种语言的人,他关于语言学习的著作《语言家》(TheLinguist)的中文版,本月刚刚由以典籍出版著称的中华书局推出。

  《语言家》不是一本速成工具书,它告诉你的更多是一种态度,即乐于通过外语的学习,去探索,理解和接受另一种文化。当然,这不是说考夫曼提供的学习方法没有价值,事实上,这是我所认为的最好的方法,也与我本人学习外语的心得相通。

  从个人经历来看,59岁的考夫曼似乎有成为“语言家”的一切理由——父母是讲德语的捷克人,他本人生在瑞典,在有英法两种官方语言的加拿大长大和上学,1970年中加建交后成为首批派驻中国的外交官,又赴日本公干近九年,并娶了一个华裔妻子,从此有了一个中国岳父,和一个讲西班牙语的哥斯达黎加岳母。

  不过,考夫曼说,类似经历绝非学好外语的必要条件。最根本的是,态度决定一切。

  5月23日,中华读书报记者在北京拜访了斯蒂夫·考夫曼。当然,这次采访完全以中文进行。

  

  记者:我们知道,“Linguist”在英文中有两个意思,一是“语言家”,也就是懂很多语言的人,另一个是“语言学家”。你认为自己是语言家还是语言学家。

  考夫曼:《牛津英语辞典》上说,会两种语言的人就可以称为“语言家”。我想我是语言家,不是语言学家。语言的起源和目标都是为了交流,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语言学家往往把语言弄得太复杂。他们所写的书,对怎么说话实际上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记者:你的这本书是在讲自己的经历,还是一本工具书(how-tobook)?

  考夫曼:应该说两者都有。它的副标题是“我的语言探险之旅”,我也希望能用这种探险精神,去刺激一下普通人,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语言给人生带来的许多好处。

  因为外语,我当上了外交官,有了自己的企业,在世界各国都有朋友。我觉得,要想丰富自己的生活,没有比学外语更有效的方法了。

  记者:语言环境很重要吗?

  考夫曼:是很重要,但不是绝对的。1968年,我被派到香港,进行九个月的中文学习。你知道,香港并不是学普通话的最佳环境,但我有录音机,我非常投入地学习。日后,我被派驻东京的时候,仍然在听中文的磁带,听相声,有时一边跑步一边听《三国演义》的有声书。

  记者:我听说今天晚上,你要去什刹海听评书。

  考夫曼:是的。文化有两种意思,一种遗产,另一种便是日常生活。学语言不是学数学,有时要抛开自己原有的文化背景,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自己去创造一种语言环境。现在学习语言的工具比我们那个时候方便多了:Minidisc(微型光盘),MP3,DVD,还有电子文章。

  记者:你是语言天才吗?

  考夫曼:不能这么说。虽然我确实能比普通人更快地掌握发音、语调……

  记者:那好像还是天才啊。

  考夫曼:但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天分,很笨,就不去努力的话,永远都会一事无成。不论你学得快还是慢,都应该投入享受的态度。这一切,加上坚持,每个人都能成为语言家。

  记者:学外语在中国是一门很大的生意,你好像也已经参与进来了。

  考夫曼:我的本行是木材生意。但是,加拿大现在有很多移民,很多都是技术移民,坐办公室的那种,不是底层的工人,他们对英语的需求非常迫切。我看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做一个新的项目,既是爱好,又是生意。我有一个网站,也做了一个中文的,但刚刚起步,还没有达到“生意”的程度。

  记者:你还有新的外语学习计划吗?

  考夫曼:近期我打算再学韩语和葡萄牙语。因为学会了中文和日语,不学韩语就是浪费;学会了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不学葡萄牙语也是浪费。

 《语言家》,中华书局2004年5月版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1-16 16:2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Billiu!

Billiu 你好!
我正在学法语,对学习的态度、技巧都比较感兴趣!!能告诉一下考夫曼先生的学习网站的网址吗?我想进一步了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6 19:09 , Processed in 0.046988 second(s), 3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