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27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国华人 不要在沉默中丢失政治资源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加国华人 不要在沉默中丢失政治资源



加拿大政坛很热闹。国会今天开明关,议员闪电般转换阵营,马田充满喜剧色彩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危机……在一幕幕闹剧背后,是政治人物及其所代表势力的利益重新分配。

如此热闹的加拿大,独独华人这一块是冷清的。华人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没有自己的游说集团。华人的命运由政治家们支配,华人的利益由政治家们考量,只与华人自己无关。法律允许华人父母团聚移民,可申请时限遥遥无期,没有政治家出来讲话。臭名昭著的人头税,据说由本届政府拨款“最终解决”,计算下来只有区区几百万,没见那个政治家出来说不。

华人有自己的国会议员吗?听说是有。人口比例比华裔低得多的印巴裔,居然推出六个国会议员,这可谁都知道。看看印巴裔在保障本族利益中的表现,就知道加拿大的政治是多么直接。印度裔国会议员,动不动就在国会中大喊大叫:“印度人的短期旅游签证太不好办,我们的亲属探亲来不了!”于是这个问题就在有效解决,同时政府出来声明:“国会议员可以写推荐信,他们每人都有固定的短期签证配额。”六个印巴裔国会议员,一年多弄到多少签证?中国人,你不希望你的亲朋顺利访问加拿大?

华人正在沉默中丢失政治资源,而这个资源原来是公平搬在你面前的。至少没有人限制华人的言论自由,也没有取消华人的投票权。在这个问题上,比较印巴裔后,笔者看到不少华人的优势:中国人存在一些地域矛盾,但相比印巴裔,中国人没有宗教问题、没有民族冲突、没有世仇。与锡克独立运动比起来,台独是真正的和平运动,至今没有流一滴血。顺便说一句,无论台湾何去何从,笔者都真诚地希望海峡永远不流血。退一万步,加拿大的华人都是同文同种同源同宗,这样从理论上说,就应该比印巴裔推选出更多的国会议员。

华人在加拿大的政治表现并非一片昏黑,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大中报》记者采访联邦税务部长麦考伦(John McCallum),此公不仅当场颇失政治家水准,还公然把双脚翘到了桌子上。明显不尊重华人媒体和华人记者。《大中报》对此进行公开报道,同属中文媒体的《多伦多都市报》和《多伦多信息港》进行跟进报道。这是目前加国乱局中一次难得的华文媒体集体演出。

华人参政刚刚开始,特别是大陆新移民还没有完全进入生活角色,所以政治艺术难免粗糙,而税务部长(这个头衔远比他的名字重要)没见到对报道有什么反应。这事儿其实好办,已经参与的几家媒体完全可以做一个三周战术布置。第一周把这事儿先抖出来,第二周可以分头采访一下部长当年的同学老师,然后根据不同结果进行报道:中小学同学师友居然回忆不起部长,为什么?从小上课就翘脚,当了部长也不改?小时很规距,怎么当了部长反倒没礼貌?第三周,可以把华裔族群对此事的反应,配上各种部长的大照片(如果照片拍的不好,应该不是媒体的错),几家媒体发发专题专版。当然,具体操作之前,一定要咨询律师,不要侵犯部长大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律师的意见也公开报道一下。

三周战术的结果,可能有三:一、部长大人从此与华裔彻底绝裂,这没什么,华裔在加拿大原本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二、部长大人对这些媒体照样不理不踩。那就再来一个三周战术吧,实在没版面就牺牲点娱乐版,我不信部长大人的玉照不如港台三流女星的走光照好看。三、部长大人把更多接触基层的时间投入到华人社区,并解决不少具体问题。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几家媒体一定不要忘了,到时检讨一下自己不了解加拿大的翘脚文化,并请专家证明部长翘脚是其亲民随和的表现。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华人参政吧。那怕大选时多去当几回义工呢,也离那个无日或忘、梦寐以求的“主流社会”近了一步。
2#
发表于 2005-5-18 20:08 | 只看该作者
华人参政??????!!!!笑话!!!!!有这种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5-18 21:0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没有结束?有头没尾。继续继续  


Post by VV2MM
加国华人 不要在沉默中丢失政治资源




三周战术的结果,可能有三:一、部长大人从此与华裔彻底绝裂,这没什么,华裔在加拿大原本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二、部长大人对这些媒体照样不理不踩。那就再来一个三周战术吧,实在没版面就牺牲点娱乐版,我不信部长大人的玉照不如港台三流女星的走光照好看。三、部长大人把更多接触基层的时间投入到华人社区,并解决不少具体问题。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几家媒体一定不要忘了,到时检讨一下自己不了解加拿大的翘脚文化,并请专家证明部长翘脚是其亲民随和的表现。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华人参政吧。那怕大选时多去当几回义工呢,也离那个无日或忘、梦寐以求的“主流社会”近了一步。
烟花闪过,留下的不仅仅是瞬间的灿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5-18 22:12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华人参政。

参政有两种方式:直接参政和间接参政。与温哥华和多伦多相比,就目前蒙特利尔华人的情况看,华人直接参政的时机并不成熟,在Montreal,目前很难产生华人议员(联邦、省、市三级)。

华人不能直接参政,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间接参政,而远离本地社会的政治。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投票权利,投那些热爱中国文化、对华人社区友好、真正为发展中国与加拿大关系的人一票,我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曲线救国”。

今年是蒙特利尔市的大选年,将在今年9月份进行市长直选(Every Vote Counts)。下任市长竞争的人选一个是现任市长,一位是前任市长现任市政反对党领袖布克Pierre Bourque先生。这两人谁真心对华人好、谁真心热爱中国、热爱中华文化、谁是中国人真正的朋友,我们大家都很清楚。

届时,希望大家都能走进投票站,投我们中国人的老朋友Pierre Bourque先生一票,这是我们蒙城华人参政的具体表现。

闲着没事上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5-18 22:31 | 只看该作者
XIANREN 说的好.
  
  五月一日布克先生领导的政党召开的座谈会就是面向少数族裔社区的,就各少数族裔社区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市级政党在大选前的民意咨询,非常重要.希望各位有志于于为华人社区做点事的人,今后多参与这些活动.
  
  参加政治活动是一个方面, 参与中国文化节活动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当地社会也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政治文化是不可不离的.当地社会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了解了我们这些移民们, 无形中华人的地位可以得到提高.当地社会对我们不再只是原来的认识.
  
  再者,我们应该跳出自我,不应只是局限于把自己的生活搞好,之外,我们应做些对华人社区有益的事.你知道吗?目前,蒙特利尔的儿童中51%是少数民族.我们参与是为了我们自己和孩子们.
  
  跳出自我,人生的意义就不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inoq挖坑第二高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5-5-18 23: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5-19 00:1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加拿大,参与的机会更多.不同的是, 游戏规则不同,制度不同.

参与很重要, 有先行者如齐文和何人为我们找到机会和平台.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做事,总是少数人开始先做,大部分人观望, 还有一部分人批评. 等到大部分人也参与进来时, 那就是华人社区兴旺的时候.


Post by sinoq挖坑第二高手
其实很多同胞在国内都是搞政治的高手。在这里没能发挥,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5-19 00:41 | 只看该作者
唱高调说大话时候人才济济,然同胞手足有难求助却人影难觅一个。。。参政何用?
望诸位有意参政的人士除了自身的既得利益外,多少存一点点为民谋利的心机,那么我们的华人社团自然会渐渐强盛起来了。



Post by white rabbit
其实在加拿大,参与的机会更多.不同的是, 游戏规则不同,制度不同.
  
  参与很重要, 有先行者如齐文和何人为我们找到机会和平台.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做事,总是少数人开始先做,大部分人观望, 还有一部分人批评. 等到大部分人也参与进来时, 那就是华人社区兴旺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5-19 13: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老潘.

我们华人应以为老潘申冤为衡量的标准.谁帮老潘申了冤,谁就可以参政,否则都是假的唱高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5-19 13:42 | 只看该作者
不想和你再继续无谓的争论。在这海外华人社团里,需要声援和帮助的不仅仅就是我,所以不要曲解。

Post by Smileforever
支持老潘.
  
  我们华人应以为老潘申冤为衡量的标准.谁帮老潘申了冤,谁就可以参政,否则都是假的唱高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8 03:53 , Processed in 0.055083 second(s), 4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