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85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无涤:知道葛记焖饼怎末做吗?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记得郑州的老四记吗?老合记,老蔡记,杨记和老葛记。
那老葛记可是我的最爱。请无涤mm给介绍一下吧。
2#
发表于 2005-7-8 14:57 | 只看该作者
嘿嘿,你家无涤mm就没吃过老葛记的闷饼。以前总想去来着,可我老爹说那东西油而且好多肥肉,我怕一吃肥肉就吐到人家饭店里。。。。。所以打那以后我就没再有过想法。

不过好像以前在网上看有说做法地。。我帮你搜搜吧~

另外我估计过一段时间可能回国玩一下,如果去了一定发pp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8 15:01 | 只看该作者
 葛记焖饼是“京都老号”葛记坛子肉焖饼馆独家经营的一种风味食品。   据《郑州饮食行业志》记载,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生于1882年,10岁进北京珂王府做事,他勤快好学,闲时常到王府膳食房帮厨,熟谙烹调技艺。当时,王府中有一种主食千层饼,还有一种菜肴名称坛子肉。有一天,王爷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饥饿,葛明惠便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又用榨菜、芫荽沏了一碗汤,饼软肉香,清汤爽口,王爷大加赞赏。民国初年,战乱纷纷,葛明惠携两子来河南谋生。危难中想起被王爷赞赏的坛子肉焖饼,于是,经朋友帮忙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开了“坛子肉焖饼馆”,经多年苦心经营,遂使葛记焖饼成为闻名遐尔的风味小吃。

  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开坛时浓香四溢,过往行人闻香止步,素有“开坛香”之美誉。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其肉香味醇厚,肥而不腻,其饼柔软适口,老少皆宜。焖饼时配菜除用绿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因此焖出的饼软香不腻,鲜美爽口。1995年,在郑州第四届美食月中荣获“中原名吃”之称号。1997年12月,在杭州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再有:

  据记载,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
    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

    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配菜除用绿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1977年12月,在杭州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葛记焖饼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1994年5月荣获“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19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为“合记烩面馆”,俗称合记。

  据说,合记羊肉烩面是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剩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

  合记羊肉烩面,选用上好鲜羊肉,经反复浸泡后下锅,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将肉煮烂。另用精白面粉,兑入适量盐碱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合记烩面严格操作规程,数十年来,坚持一碗一锅,从不懈怠, 深受食客青睐,成为郑州有口皆碑的佳肴。外地人也经常慕名前来品尝。受合记烩面的影响,经营羊肉烩面的国有、集体、个体饭店林林总总,遍全市的华冷巷,人称郑州为“烩面城”。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蔡记蒸饺的创始人是河南长垣县蔡士俊先生。蔡老先生早年在北京皇宫里帮厨,辛亥革命之后,蔡士俊流落于北京街头,为了养家糊口,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北京前门外开一小饭馆,经营蒸饺、馄饨,生意倒还红火。几年后,蔡士俊携家眷辗转来至郑州。蔡士俊去世后,其子蔡永泉继续父业,并于1949年迁德化街继续经营,他不但完全掌握祖传技艺,而且坚持质量第一,薄利多销。因此,蔡记蒸饺、馄饨成为郑州有名的风味品种。近八十年来久卖不衰。
 
  蔡记蒸饺制作颇为讲究,肉馅剃好之后,要边打边加水,使肉馅打上劲,各种调料也要按一定比例,缺一不可,蒸饺皮用半死半烫面粉,经反复揉搓使面团筋韧,再擀成薄皮,装馅提成柳叶褶,使蒸饺形为弯月,所以蔡记蒸饺具有皮薄微黄,色泽光亮,馅饱透明、造型美观、灌汤流油的特点。由于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传统操作规程,群众对其质量有“出门百步外,余香留口中”之赞誉。1989年该店选派张玉枝等同志参加商业部馅食大赛时,摘取“金鼎奖”桂冠。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进入90年代后,蔡记蒸饺又有新的发展,研究开发出了虾仁、姜汁、芹香、木须等品种,现已形成独具一格的“蔡记蒸饺宴”。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砂锅伊府面,河南传统风味名吃,以汤鲜、面筋、营养丰富而享誉中原。   相传唐朝邺城(今河南安阳)有位姓伊的将军,有一次,他回故里省亲,不料立足未定,皇帝便传来圣旨,令其还朝。伊家顾不得制办酒筵,家厨性急之下,将面粉用鸡蛋和成面块擀切成面条,下油锅烹炸,用当地一种砂锅,内添入高汤,汤开后加入海参、鱿鱼、猴头、蹄筋、玉兰片、海米、香菇、熟鸡丝、木耳等菜主、配料,并佐以大油、胡椒、辣椒油等,熟后端给伊将军品尝,即为将军接风,又为将军送行。由于用料考究,面条筋滑软嫩,汤鲜味美,受到将军大加赞赏。后此面传入民间,人们称谓“伊府面”。自1983年起,在二七路长春饭店设专店经营,后因城市改造一度销声匿迹。1995年郑州市饮食总公司挖掘整理后在郑州烤鸭店、豫顺楼饭庄经营。在1997年“全国大众化名优菜点与风味小吃联展联销月”中,受到消费者好评。

</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8 15:07 | 只看该作者
 葛记焖饼是“京都老号”葛记坛子肉焖饼馆独家经营的一种风味食品。   据《郑州饮食行业志》记载,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生于1882年,10岁进北京珂王府做事,他勤快好学,闲时常到王府膳食房帮厨,熟谙烹调技艺。当时,王府中有一种主食千层饼,还有一种菜肴名称坛子肉。有一天,王爷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饥饿,葛明惠便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又用榨菜、芫荽沏了一碗汤,饼软肉香,清汤爽口,王爷大加赞赏。民国初年,战乱纷纷,葛明惠携两子来河南谋生。危难中想起被王爷赞赏的坛子肉焖饼,于是,经朋友帮忙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开了“坛子肉焖饼馆”,经多年苦心经营,遂使葛记焖饼成为闻名遐尔的风味小吃。

  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开坛时浓香四溢,过往行人闻香止步,素有“开坛香”之美誉。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其肉香味醇厚,肥而不腻,其饼柔软适口,老少皆宜。焖饼时配菜除用绿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因此焖出的饼软香不腻,鲜美爽口。1995年,在郑州第四届美食月中荣获“中原名吃”之称号。1997年12月,在杭州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再有:

  据记载,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
    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

    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配菜除用绿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1977年12月,在杭州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葛记焖饼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1994年5月荣获“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19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为“合记烩面馆”,俗称合记。

  据说,合记羊肉烩面是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剩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

  合记羊肉烩面,选用上好鲜羊肉,经反复浸泡后下锅,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将肉煮烂。另用精白面粉,兑入适量盐碱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合记烩面严格操作规程,数十年来,坚持一碗一锅,从不懈怠, 深受食客青睐,成为郑州有口皆碑的佳肴。外地人也经常慕名前来品尝。受合记烩面的影响,经营羊肉烩面的国有、集体、个体饭店林林总总,遍全市的华冷巷,人称郑州为“烩面城”。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蔡记蒸饺的创始人是河南长垣县蔡士俊先生。蔡老先生早年在北京皇宫里帮厨,辛亥革命之后,蔡士俊流落于北京街头,为了养家糊口,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北京前门外开一小饭馆,经营蒸饺、馄饨,生意倒还红火。几年后,蔡士俊携家眷辗转来至郑州。蔡士俊去世后,其子蔡永泉继续父业,并于1949年迁德化街继续经营,他不但完全掌握祖传技艺,而且坚持质量第一,薄利多销。因此,蔡记蒸饺、馄饨成为郑州有名的风味品种。近八十年来久卖不衰。
 
  蔡记蒸饺制作颇为讲究,肉馅剃好之后,要边打边加水,使肉馅打上劲,各种调料也要按一定比例,缺一不可,蒸饺皮用半死半烫面粉,经反复揉搓使面团筋韧,再擀成薄皮,装馅提成柳叶褶,使蒸饺形为弯月,所以蔡记蒸饺具有皮薄微黄,色泽光亮,馅饱透明、造型美观、灌汤流油的特点。由于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传统操作规程,群众对其质量有“出门百步外,余香留口中”之赞誉。1989年该店选派张玉枝等同志参加商业部馅食大赛时,摘取“金鼎奖”桂冠。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进入90年代后,蔡记蒸饺又有新的发展,研究开发出了虾仁、姜汁、芹香、木须等品种,现已形成独具一格的“蔡记蒸饺宴”。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砂锅伊府面,河南传统风味名吃,以汤鲜、面筋、营养丰富而享誉中原。   相传唐朝邺城(今河南安阳)有位姓伊的将军,有一次,他回故里省亲,不料立足未定,皇帝便传来圣旨,令其还朝。伊家顾不得制办酒筵,家厨性急之下,将面粉用鸡蛋和成面块擀切成面条,下油锅烹炸,用当地一种砂锅,内添入高汤,汤开后加入海参、鱿鱼、猴头、蹄筋、玉兰片、海米、香菇、熟鸡丝、木耳等菜主、配料,并佐以大油、胡椒、辣椒油等,熟后端给伊将军品尝,即为将军接风,又为将军送行。由于用料考究,面条筋滑软嫩,汤鲜味美,受到将军大加赞赏。后此面传入民间,人们称谓“伊府面”。自1983年起,在二七路长春饭店设专店经营,后因城市改造一度销声匿迹。1995年郑州市饮食总公司挖掘整理后在郑州烤鸭店、豫顺楼饭庄经营。在1997年“全国大众化名优菜点与风味小吃联展联销月”中,受到消费者好评。

</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7-8 15:4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还是最想念伊府面,那个因为金博大什么什么楼搬迁的那一家以后,我就再也没吃过好吃的了~

北京烤鸭店里倒是有,不过吃了一肚子烤鸭,也不觉得那个面怎么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9 07:34 , Processed in 0.053292 second(s), 3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