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3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郎咸平:与其“仇富”不如“仇腐”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郎咸平:与其“仇富”不如“仇腐”


2007年开局,中国的经济变化继续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而中国政府此时开通土地增值税,再次显示其对调控过热的房地产的决心。而不容忽视的是,内地已经出现粮油等民生要素的显性涨价,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越发突出。但是过去四年来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遭遇到中国各地腐败势力集团的敷衍和抵制,因此,我深信,要贯彻落实调控政策,中央政府只有继续坚决反腐,才能抑止腐败官员肆无忌惮的扩张冲动,防范经济畸形过热,维持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国际社会带来稳定。

粮油涨价因腐败引起

2006年秋天以来,全国大中城市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食用油的价格涨幅更超过20%。那时候粮油价格普遍上涨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按照以往的数据与经验,十一月秋收之后,一般粮食价格应该下跌,粮食上涨的季节往往是三、四月份。但是,2006年秋天的大丰收之后,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了。这一经济异常事件背后,其实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次粮食涨价,有人说是海外粮食价格上涨导致,有人说是中国在粮食期货上做了赔本生意。是的,这些原因多少确实有影响。不过这些说法还未能深入到粮油骤然膨胀的真正成因。

据我的观察与研究,粮油等牵涉基本民生的支出通胀的深层原因,乃是内地腐败势力的大量存在。腐败势力为牟求私利而不择手段用公帑投资,导致经济畸形过热,使国家经济出现结构性危机,最终令全体人民不得不每吃一餐都要多付百分之十几的支出来为腐败埋单。中国粮油的大幅涨价,表面上看是数字的微小变化,但是这一变化放大到生活中,却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由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多个行业成本和收益的加速变化,正快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老百姓以往常常抱怨房价贵,买不起房子。事实上粮油的大幅涨价,比起高房价更有杀伤力。粮食涨价一成,就意味着你的储蓄资产相应贬值,通货膨胀恶性出现,怎么说都是老百姓的灾难!

我们经常抱怨,今天的社会,不花钱办不了事,抱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官员"黑",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贪腐官员的所得,都会成为全社会的成本,粮油的价格膨胀,就是贪腐带来的危机之一。换一句话说,是老百姓在为这些贪腐势力的腐败利益来埋单付帐。

宏观调控确有必要

这种恶性的粮油涨价,预示着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正在暴露,这也正好验证了过去几年中国政府着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也是我为什么四年来多个公开场合呼吁支持宏观调控的基本理由。

大家应该记得,这一届胡温政府执政伊始,便着手宏观调整,抑止经济过热,正是为避免经济结构发生大问题。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理财相似,必须均衡,要有全局观念。过分扩张,过分投资,就会带来无穷后患。前几年,大量地方腐败官员不计后果地大幅投资扩张,房地产业以及相关行业吸引了大量热钱流入,中央政府进行调控,防止出现经济失衡,保障民生福祉,是理所当然、合乎情理之举。所以过去四年,公众看到了来自中央政府的一系列严厉调控手段,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过去四年,即使在中央政府强力调控下,并没有能够收到希望中的成效,通货膨胀终于再度探头。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问题的症结值得全体民众关注!那就是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之中,在保护中国经济不出问题的中央政策推行过程之中,遭遇到大批既得利益集团组成的贪腐“铁三角”,为了小集团私囊罔顾国家民族利益,导致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不能完全见效。

这里有一个举国热谈的例子。房价的高涨,可以说都是腐败惹的祸!开发商的土地获得,基本上供应方是垄断的;购置土地的款项和营建物业的资金,主要都来自融资。在中国,开发的融资又主要是和银行有关。银行,同样带有强烈的垄断色彩。再加上开发过程时间长,而且牵涉的审批流程长,要盖数百个公章。一个地产项目由筹备到最后卖给消费者,历时两三年之中,无论是卖地的官员、融资的银行以及审批的部门,贪腐势力都有机会层层伸手。开发商打点这些腐败势力的费用,又会一分不少地打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尤为其甚的是,随着房价上升,开发商收益增加,贪腐势力对于地产项目的灰色收益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以前三五万元能办下来的手续,很可能官员的胃口已增加到十几万几十万。而且贪婪之心如同蛇吞象永无厌足,这样下来,层层加码,房价焉能不涨。同时,为保私利,面对过去四年的中央调控政策,贪腐势力想方设法地敷衍拖延,是阳奉阴违之恶果,不仅仅是老百姓总等不到房价合理的一天,更可怕的是,当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当的吸收了社会上大量的资金,而国家为其他必要的生活性支出比如平抑基本物价,就只能增发货币,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可一旦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就是国家民族之祸。

压抑官员寻租冲动

对贪腐官员来说,他们天然有着"卖"和"买"的冲动。因为他们只有在买卖之中,才能寻租。而对贪腐官员来说,最适合卖的就是土地和国有股权。因为这两宗物品,标的金额大,涉及法律复杂,行政审批的权力很大,特别适合官员从中牟利。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大凡贪腐官员,在卖地和卖股权方面特别积极,近年揭发的很多大案,都是和土地交易腐败以及MBO问题有关。贪腐官员除了卖地卖股权,还都热衷于投资,盖大楼、盖广场,上马大项目。如此热衷的道理也是同样,因为通过搞大项目,贪腐官员又能雁过拔毛、上下其手,获取腐败的收益。

解剖房地产业狂热暴涨之谜,我们就知道,贪腐官员一日不严厉整肃,地方以及部门打着改革幌子的盲目扩张冲动就一日不能遏制,中国经济的危机因素,就会越来越多。

最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城。此人近年执政,公然对抗中央调控,罔顾民生福利,公然打出房价越高越好的旗号,为其寻租贪污公然造势。试问,若不是依法查处此类高房价书记,青岛的经济怎么可能正常?老百姓生活怎么可能安康?

2006年6月,中央政府以雷霆手段向北京市作风败坏的副市长开刀,然后拿下天怒人怨的上海市委书记,这是对症下药。因为胡温政府知道,如果给一众乡愿腐儒所误导,仅仅在经济领域让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吐出收益,稳定经济,那是不可能的。试想,如果陈良宇不被查处,他指使包庇的动用老百姓养命钱给自己牟利的奸商,能顺利曝光吗?前一段,有贪腐集团放出风声,认为中央反腐,只是点到为止。而由中央的新举措来看,反腐绝对不象贪腐官员幻想的那样会偃旗息鼓,而是将在2007年继续深化下去。

四年来,一些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所谓主流派,总是对宏观调控口诛笔伐,认为是中央政府不懂经济之举。2006年10月底,我借接受路透电视台访问之际,曾提到过胡温政府比起主流派经济学家懂经济。因为,他们已经看明白,在中国现实之中,不能局限在经济领域去处理经济问题。他们清楚地看到,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社会的进步,皆取决于能否制止特殊利益集团无休止的贪欲,取决于能否遏止贪腐官员借发展经济为名的疯狂贪敛。

社会应有反腐共识

由于不断有人为腐败势力辩护,令我想起,中国社会近年有种可悲的现象,就是社会"仇富"而不"仇腐"。对富豪以及有钱人,舆论往往严厉抨击,但是每每流于情绪,未必能够持平对待。而另外一方面,就像社会学家孙正平一篇文章《腐败的力量》之中提到的,腐败势力在中国日益嚣张,有些群体对腐败行为不以为耻,甚至以为这样就是市场经济,是进步,严重颠倒黑白。我在去年秋天指出的腐败"铁三角",他们更是在逐步控制舆论媒体,为腐败辩护正名乃至吹嘘。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对恶劣行为的正确判别和鲜明态度,那就非常危险。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没有理由盲目仇富,而是应该理直气壮地"仇腐"。中国社会在进步,经济增长,合法致富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因此,社会心态要对富人保持客观的评价。但是,对腐败势力,我们则应该与之坚决斗争,而且人人有责。事实上,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但是对那些健康和有尊严的国家而言,有两个基本观念是相通的,那就是爱国和反腐。前几年,我炮轰几个问题企业家,被一些糊涂人标签为仇富。这是混淆了仇富和仇腐。我从来不是盲目反对民营企业家,但是对于哪些违法乱纪敛财的所谓名人绝不宽贷。无论他们是经过包装的大商人还是道貌昂然的官员,我呼吁社会一起对他们加以整肃。

如果放任贪腐势力继续作恶,中国社会就会陷入危机。想想菲律宾吧,二战结束的时候,他们还在亚洲经济最好的国家前列。为什么后来他们的女儿要去外国给人家做佣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国家腐败深入骨髓,以后几十年都缓不过气来。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不错,但是,我们定要居安思危,不能再坐视贪腐蔓延。

支持反腐全民得益

2006年,贪腐集团对中国经济的侵蚀和破坏已到了不能再忽视的地步。中国政府唯有透过反腐,才能遏制住官员的投机和腐败冲动,才能排除中国经济的隐患,社会方能和谐。而我想,中国有良知的民众,都应该客观看待中央政府反腐的巨大价值,应各尽其力,为2007年的中国,树立一个对腐败人人喊打的的良好社会风气。

新年伊始,回望过去一年的风雨,我深知,要破除利益勾结多年的腐败集团,其难度不容小觑,但是,像我五年前回到中国时就强调的那样,我更加相信,只要中央政府有决心,只要民众认识到贪腐对国家前途之危害,全民反腐,此举就有希望取得实质的成果,社会也有希望在和谐的轨道之中经济高速运行。这才是全体国人之福,也是我这个年过五十,得到社会谬爱的教书匠的最大心愿。

2007年元月于上海

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

英国金融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3 16:40 , Processed in 0.037819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