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5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代风暴一羽毛:巫氏父女的悲惨世界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1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1" cellspacing="0" width="650">    <tbody><tr><td colspan="8"></td></tr>      <tr>        <td rowspan="2" align="center" valign="top" width="150">         


</td>       <td rowspan="2" valign="top"></td>       <td valign="bottom" width="120">
</td>       <td align="center" valign="bottom" width="35">
</td>       <td valign="bottom" width="45">[size=-1][email="ncn1996@aol.com"][size=-1]张伟国[/email]</td>       <td valign="top"></td>       <td align="right" valign="top">English</td>     </tr>     <tr>        <td colspan="5" valign="top"><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100%">                     <tbody><tr>              <td valign="top" width=""></td>             <td align="center" valign="bottom" width="35">
</td>             <td align="center" valign="bottom" width="60">
</td>             <td align="center" valign="bottom" width="60">
</td>             <td align="center" valign="bottom" width="60">
</td>             <td align="center" valign="bottom" width="60">
</td>             <td align="center" valign="bottom" width="100"><label></label> <form name="form1" action="search-KAY.asp" method="get">                 
                   <input name="Submit" value="搜索" type="submit">                   <input name="keyword" size="6" type="text">                 

</form></td>                          </tr>         </tbody></table></td>     </tr>   </tbody></table>   <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650">   <tbody><tr bgcolor="#fdde11" height="3"><td height="3">
</td></tr></tbody></table>   <table bgcolor="#0072bb" border="0" width="650">     <tbody><tr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        <td width="10%">
[size=-1]自由谈         

</td>       <td width="9%">
[size=-1]中南海         

</td>       <td width="8%">
[size=-1]人权         

</td>       <td width="8%">
</td>       <td width="8%">
[size=-1]邦联         

</td>       <td width="8%">
[size=-1]经济         

</td>       <td width="8%">
</td>       <td width="8%">
[size=-1]媒体         

</td>       <td width="8%">
[size=-1]文苑         

</td>       <td width="8%">
[size=-1]人物         

</td>       <td width="8%">
[size=-1]读书         

</td>       <td width="9%">
</td>     </tr>   </tbody></table>

<!-- Bill added cache control, 8/24/03-->  <!--end of Bill's change-->    <table align="center" bgcolor="#ffffee" border="1" bordercolor="green" cellpadding="45" cellspacing="0" width="650"> <tbody><tr><td><table bgcolor="#ffffee"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550">                                           <tbody><tr><td align="center">                                                 </td></tr>                                          <tr><td border="0" align="center">                                                                                     时代风暴一羽毛:巫氏父女的悲惨世界                         </td></tr>                                           <tr><td align="center">
                        <!--                                                 =author%> -->                                 曾慧燕                          </td></tr>                                  </tbody></table>                           生在动乱的年代,走过文革的死亡阴影,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现居加州硅谷的华裔女作家巫一毛(Emily Wu),继去年10月由美国兰灯书屋(Random House)出版她在中国悲惨岁月的英文自传《暴风雨中一羽毛──动乱中失去的童年》(Feather in the Storm - AChildhood Lost in Chaos)后,最近再在香港推出中文版。此 书是巫一毛的处女作,她的父亲巫宁坤是英美文学翻译家,曾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1993年他在纽约出版英文回忆录《一滴泪》(A Single Tear),轰动西方世界。此书回顾了1951年他从美国回国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首当其冲受尽折磨屈辱、九死一生的血泪史,「贫归故里生无计,病卧他乡 死亦难。」读来令人不胜唏嘘。

两代写历史 大巫小巫落玉盘

时隔14年,巫宁坤之女、原职加州硅谷多家计算机公司高级主管的巫 一毛回忆录《暴风雨中一羽毛》(下面简称「一羽毛」)英、中文版先后问世。父女俩各自以自己的笔,我手写我心,将两代人经历过的时代风暴呈现世人面前,为 历史存真。两代人不堪回首的个人劫难,也涵盖了半世纪的家国之痛,是对「悲惨世界」痛定思痛活生生的见证。难怪有人形容巫氏父女两本书是「两代人抢救历 史,大巫小巫落玉盘」

巫一毛这本「带有史诗色彩的自传」,以独特视角展示了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天真无邪女孩,在中国当代反 右、大跃进、文革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政治运动中,令人心酸、心碎、震撼的的成长历程,透过作者精神与肉体遭受的双重苦难,刻画人性的丑恶,令人更进一步 了解那个「大革命时代」的灭绝人性。

「一羽毛」中文版封面设计是一根象征作者命运的白色羽毛,「就像革命暴风雨中一根羽毛,在每次运动中被 吹来吹去,对自己的命运没有一点选择」。左侧是充满童稚的作者5岁时穿一袭连衣裙摆出可爱舞姿的照片。全书360页,另外还有18幅珍贵的黑白照片,这是 无数次搬家、抄家、动乱年代幸存下来的,「它们以残缺的影像述说着那个畸形的时代」。这本书拿在手上,不仅书的分量沉甸甸的,也因为「叫右派太沉重」,读 完久久不能自已。

巫一毛自传从1961年三岁生日去劳改农场和病危的父亲第一次见面开始,到1977年考上大学结束。

巫一毛 甫出生就跟着她的家庭受迫害。1966年,文革开始,本来应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因受到父亲株连,过早开始没有童年的童年,受尽欺凌、污辱,挨打 挨骂是家常便饭,同学甚至恶作剧将粪便或死老鼠、死青蛙放到她的书桌抽屉内;八、九岁就先后遭「解放军叔叔」和父亲在安徽大学的同事强暴……;她目睹父亲 被人羞辱、蹂躏,眼睁睁看着父亲头戴高帽、脖子上挂着大牌子挨批斗、掏茅坑、焚烧自己的书籍等。她还被学生把着手、强迫写批判父亲的大字报「打倒牛鬼蛇 神、笑面虎巫宁坤」。

1968年10月,中共「清理阶级队伍」,全国进入新一轮恐怖高潮,任何人都能以清队名义滥打乱杀。父母被迫与稚龄子 女分离到农村搞「清队运动」,年仅10岁的巫一毛成了「小妈妈」,要照顾5岁的小弟弟,住进孤儿院一样的临时收容所。她最要好的朋友小兰的母亲被人奸杀; 也目睹许多人不堪折磨或为了维护尊严而自杀;她因病得不到及时医治险死还生。而她几个儿时好友就没有她幸运,因各种原因悲惨死去。

1969年,好不容易全家团聚,又被下放到安徽一个穷困落后的村庄,历尽艰辛。文革后期,她随父母回到安徽芜湖市念高中。高中毕业后,适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她又到深山老林「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直到1977年考上大学,苦难才告一段落。

1981 年,巫一毛自费来美留学后,开始动笔写回忆录。由于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许多部分难以下笔,回忆如潮水般袭来,写到伤心的往事、好朋友的惨死,「我往往 坐在计算机前,泣不成声,许多天失魂落魄,不能再碰那块心上永远流血的伤疤。写书的过程,也是疗伤的过程,写出来得到一种解脱。」

在此期间,巫一毛先后获圣母大学英美文学学士、金门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硅谷数家计算机公司高级主管,并结婚、生儿育女,然后离婚。她的写作也因此断断续续,写写停停。

她 说:「1993年初,我的父亲写了《一滴泪》,是他的自传,从他的角度说那一段历史,也是我们一家的故事,对我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榜样。书中用了我的一篇文 章《鞋》,说的是我为了上学,如何用两条心爱的乌黑油亮的大辫子换一双鞋的故事。父亲的书出版后,好几篇书评都提到我的《鞋》,这对我有鼓舞作用,更坚定 我的决心,要把书写出来。」

住在纽约上州的女作家王渝是巫一毛的表姐。她感慨地说,有一个传记电视节目,每次播放前都说: 「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一个独特又难以想象的故事。」在这之前她觉得「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未免太夸张」。来自台湾的王渝自从开始接触到中国大陆人士后, 「我的感觉改变了,每次听他们、特别是作家朋友谈过去,我都觉得每个人的遭遇都是一本现成的长篇:曲折、苦涩,处处留下时代的烙印。」

由于考虑到「一羽毛」此书是英文写作,读者群在美国。2000年,巫一毛认识美国作家拉里?殷戈曼(Larry Engelmann),两人一拍即合,巫一毛将故事写出来后,殷戈曼为她的书进行修改、润色。几经曲折,终于在去年10月出版。

巫一毛说:「英文版幸运地找到兰灯书屋出版,他们认为书的内容很完美,没有作出什么改动。」

她开心地说,兰灯书屋对此书非常重视,在各大报刊杂志登广告,还安排她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西雅图和旧金山等地,举行新书发表会及巡回演讲,接受电视、电台、杂志、报纸采访等新书促销活动。

「一羽毛」的法文、德文和丹麦文的版权,已经分别出售给法国、德国和丹麦的三家出版社。

一泪一羽毛 回忆令人心碎

巫一毛说,在美国生活后,在「人性的环境」中,看着她的孩子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她终于有足够勇气,挖掘埋葬在心底坟墓深处的隐痛。

「这本书,是我的童年、我的少女时代,也是用一个小女孩的眼睛看动乱的中国。我尽量用平和的口吻,讲一个真实故事,主角是在逆境中顽强地存活下来的女孩子。书中每一章节,都像一篇短篇小说,充满戏剧性和细节描述。」

作家张慈指出,巫一毛勇敢地写出自己的身世,令她佩服。「这部作品的整个叙述都反映了作者对自己长大过程的痛苦,其中包含的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心灵上的泪水,而是整个民族的泪水。」

她 说:「十几万字,怎么可能容得下那个荒诞的大时代。怎能容得下大时代中的辛酸、残暴、黑色幽默般的荒谬,怎能容得下大红包裹的纯黑?我只能说,是作者的那 些惊心动魄、令人心碎的回忆,是一个小女孩的眼睛看动乱世界的奇特角度,是作者简洁如诗的语言,是人在逆境中顽强地存活下来的真实人性故事,使此书有了意 义。」

巫一毛在接受《世界周刊》专访时,强调书中叙述的全是真人真事,不是小说的小说。她说,「一羽毛」是她的故事,也是成千上万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中国人的故事。「这是我的第一本书,但又何止是一本书。」

经 历革命暴风雨的冲击,侥幸存活的巫一毛说:「数千万受难者,包括许多孩子,没能逃过厄运,那些天真无辜的孩子中,有好几个我的朋友。」她希望透过此书来解 读人性,透过一个女孩、一个家庭的命运来了解那段惨痛的历史,「记住那些在动乱中失去童年乃至生命的孩子们」,「也是我对那些早逝的儿时同伴的心祭」。

往事难忘 过去从坟墓爬出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终于明白人们关于你可以埋葬过去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过去会自己从坟墓中慢慢爬出来。」这是现居加州的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刻画人性的成名小说《追风筝的孩子》(The Kite Runner)书中一段说话,被巫一毛在自传的「前言」引用。

《暴风雨中一羽毛》书名源自巫一毛本人的名字。早在娘胎里,厄运就已降临到她头上,1958年她在北京出生,出世前七周,当时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任英美文学教授的父亲,因「极右分子」罪名,被发配到北大荒劳改农场,自此开始全家长达20年的苦难。

巫一毛父亲1940年代在西南联大师从文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人,1943年赴美担任中国在美受训空军师的翻译;1948年3月,他从印第安纳州曼彻斯特学院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曾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同学。

1951 年,巫宁坤博士学位尚未到手,燕京大学校长急电邀请他回国任教英语系。对于年轻而富于理想的巫宁坤来说,投身一个崭新的世界,过一种富有意义的生活的诱惑 力,远胜过博士学位和在异国做学问的吸引。临行时,李政道帮他整顿行装,还在行李上用白漆端端正正写上「北京燕京大学巫宁坤」的大字。

巫宁坤最初回国被待如上宾,但好景不长,在燕京大学只教了一年,燕大并入北京大学,巫宁坤因「历史不清楚」,被贬到天津南开大学。

1957 年「五一」劳动节,中共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带来全国性的「大鸣大放」。一名当年在延安经过「整风」洗礼的副院长,接连三个晚上到巫宁坤 家,动员他带头在即将召开的「鸣放会」上发言,向党提意见。副院长还反复交代毛泽东和党中央制定的政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巫 宁坤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就在会上发言了。他首先提到「肃反运动」中,他在南开大学遭到无辜迫害的情况,要求南大党委向他们全家赔礼道歉。接着他赞扬「双百 方针」,说共产党要求知识分子向党提意见,对言论自由是极大鼓舞。谁知「和风细雨」的「整风运动」,变成暴风骤雨的「反右运动」。千千万万知识菁英掉进 「阳谋」的陷阱。据说巫宁坤在「鸣放会」上的发言,再加上他的「三反」罪行,「可以枪毙,但党是宽大的,不但不枪毙,而且不定为『现行反革命』,只划为 『极右分子』,开除公职,送劳动教养。」这是对右派最严厉的处分。接着,巫宁坤被送进半步桥北京市第一监狱内新建的劳动教养所。

万古云霄一羽毛 柳暗花明又一村

1958 年6月初,他正在翻看《杜甫诗选》,接到妻子从北京海淀医院寄来的明信片,「恭喜我6月3日凌晨得了一个美丽的女儿,并要我给孩子取个名字」。他刚读过杜 甫称赞孔明的名句「万古云霄一羽毛」,心想自己这个做父亲的身系罗网,连女儿出世都不让见,只得托诗圣的福给她取名「一毛」,「祝愿我家生于忧患的女儿有 朝一日翱翔云霄」。

巫宁坤有二子一女,三个子女的名字都大有「讲究」,长子取名「一丁」,是为了「祝愿他在震耳欲聋的『万岁』声中当个普通人」;幼子取名「一村」,希望他出生后一切都好起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巫一毛说:「『一毛』是爸爸在劳改时给我的礼物,希望我以后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她出生后父亲长年缺席,直到三岁生日那天,因父亲病危,父女才第一次在天津与唐山之间的清河劳改农场见面。

巫一毛的自传,就以三岁生日第一次探监见到父亲为「引子」,可惜却写得有点时空错乱,人物角色颠倒。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在后面,越看越打动人。

巫 宁坤被打成「极右分子」,全家都受牵连遭罪。他后来被押送到与西伯利亚为邻的兴凯湖国营劳改农场(通称北大荒)。「上面」要他的妻子李怡楷与他离婚,李怡 楷不从,全家被赶出北京,不许她教书,下放到安徽大学作打字员。那时,巫一毛才六个月大,哥哥也只三岁。接着,他们经历了三年「大跃进」人祸造成的「自然 灾害」。

巫一毛说:「说是天灾实是人祸,安徽是重灾区,那几年饿死了九百万人,特别是农村,整村整村的人都饿死了,有的成了绝户。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被迫把我送到天津外婆家,才逃过饿毙的命运。」

巫一毛的外婆特别疼她,宁可自己挨饿,把口粮省下来喂她,她的舅舅心疼自己的母亲,眼看这样「要把娘饿死」,硬把巫一毛送回合肥。她的童年在多灾多难中度过。

巫宁坤在北大荒三年劳改后回到合肥。还未过上好日子,「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966年爆发,他首当其冲成为「老运动员」,全家命运再次坠入黑暗深渊。

巫一毛终生不能忘怀,父母被双双关进「牛棚」时,作为右派子女,她受尽污辱和殴打,有次病得差点死去,独自一人病倒在房间内不知多少天,被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送院急救,医生说没救了,通知家属办后事吧,幸而她命不该绝,只是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毛像章为饵 8岁遭强暴

巫一毛为了真实记录历史,将八岁时被一个解放军以象征荣誉的「毛主席像章」引诱、在树林中遭强暴的事情写出来。

文 革那年,巫一毛8岁,小小年纪已非常懂事。为了不增加父母的烦恼,牙痛了好几天的她,独自去医院拔牙,但她只有八分钱,五分钱挂号,余下三分钱只能坐一趟 车。拔完牙只好走路回家。由于下雨,就抄近路在树林走,结果一个解放军士兵以一个铝制的「毛主席像章」为饵,趁四周无人将她硬拽入林中强暴,她欲反抗时几 乎被掐死,以致脖子上留下斑斑瘀血痕迹……。

当时解放军是全国人民崇拜的对象,没想到禽兽不如。巫一毛在自传中写到,事情发生后,她不敢跟任何人说,「可是,我常常在噩梦中听见『解放军叔叔』的声音,看见他的眼睛,感到他掐在我脖子上的双手,他压在我胸口的身体。醒来,我躲在黑暗中,流着泪坐等天亮。……」

她又回忆,在被奸污后的一段日子,老师照常在课堂上讲「解放军叔叔的革命故事,赞扬他们英勇无私的为人民服务」,「我照常听着,跟着朗诵唱歌。每当穿绿军装的人走近,我彷佛都能看到那张伤害过我的脸在眼前晃动,浑身就不由自主地簌簌发抖……」

巫一毛的惨痛经历,让合著者殷戈曼觉得不可思议,此后她又一次被强暴,对方是父亲在安徽大学朋友兼同事。殷戈曼认为第一次被强暴已够惨了,再写第二次强暴,担心读者认为缺乏可信度,所以没有写进书中。后来巫一毛到安徽泾县西阳公社罗村大队下乡时,也险些被生产队长强暴。

巫一毛被二度强暴后,也一直不敢告知父母。事隔多年,她终于鼓起勇气「知会」父亲,准备写出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父亲的反应是「不可能」,自己的好朋友怎么会强暴女儿?是不是女儿记忆有误?

巫一毛说:「这种事怎么可能记错呢?殷戈曼说读者、特别是美国读者不可能相信,为什么所有倒霉事都让妳碰上了,我也不知我为什么这么『黑』。其实我还算幸运,很多人都死了,我们全家除了奶奶都活过来了。我只是成千上万根羽毛中的一根小羽毛。」

她告诉殷戈曼,在当时的中国大陆,成千上万的家庭都有类似她家的经历。「可是,令人痛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可怕的年代似乎成了遥远的过去,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为了让西方读者读起来「不那么毛骨悚然」,巫一毛忍痛删掉了一些细节。

初恋情缘逝 往事只能回味

目前为单亲妈妈的巫一毛,曾试图与子女进行「历史的沟通」,「我跟儿子解释,他就说:Oh,that's the past,that's China, this is now(这都是过去的事情,是中国的事情,现在是现在),我不要听过去中国的事情。」

巫一毛说,两个孩子都在美国出生长大,不会说中文,也不大关心中国。令她更加觉得有责任「为历史存照,为那些在动乱中失去生命的孩子们立碑」。

她在自传「前言」中表示,「但愿讲出我的故事,我成长时代的故事,可以让同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所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与生俱来的权利──童年和幸福」。

「一 羽毛」对文革人性的扭曲颇多着墨。书中提到他们走投无路时,巫一毛母亲从安徽前往北京向巫宁坤的表姐求助,表姐的丈夫是毛泽东的私人医生李志绥,而这趟北 京之行,还是表姐的亲爸、巫宁坤舅舅的主意。谁知即使递上她父亲的亲笔信,李志绥夫妇仍装着不认识以前见过多次面的表弟妹,甚至说「再不走就喊警卫」。巫 母为节省公交车费,大热天冒着烈日走了两小时路,临走时乞求一杯水都被无情拒绝……。

巫一毛回忆录写到1977年上大学、被迫与初恋情人分手为止。在尾声部分,她公开了埋藏心底多年的初恋和爱情。当年她与同为知青的朱一平在安徽泾县分手,一别28年,两人虽然纯情到连手都没有拉过,但巫一毛对这段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刻骨铭心。

2004年,巫一毛为了拍摄记录中国知青经历的英文纪录片《上山下乡》(Up to theMoun-tain, Down to the Village),重回当年插队的村庄,纪录片原汁原味呈现了她与初恋情人重逢时抱头痛哭的镜头,赚人热泪。

巫 一毛六年多前已和白人丈夫离婚,再见到昔日恋人,虽然心情激动,但也明白「两人有缘无份」,往事只能回味,情缘已了。她不讳言48岁的女人,仍然憧憬爱 情,前几年为了正值青春期的一双子女,无暇考虑个人问题。现在大儿子上大学了,小女儿也即将高中毕业,她希望命中真正的白马王子早日出现。

为历史作证 哀而不伤感人肺腑

此书封底文字,是三位名家对「一羽毛」的评价:

历史学家、克鲁格奖得主余英时评论说,此书「透过一个天真无辜的小姑娘的长年受难,《暴风雨中一羽毛》真实而生动重现毛泽东统治时代史无前例的荒诞与残暴,为中国近代史作出独特的见证」。

美 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作家哈金说:「《暴风雨中一羽毛》热情洋溢,真诚坦率,哀而不伤。它讲述一个少女在狂暴的,被革命摧毁的中国成长的故事。它揭示了 人民惨痛的受难,其中许多人暴死,其它人苟活下来。这篇丰富多彩,自成一格,令人心碎的故事涵盖人的残忍、愚蠢和善良。归根结柢,它是对百折不挠的人的坚 韧和生命力的见证。」

《上海生与死》的作者郑念说:「这是一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成长的勇敢的少女感人肺腑的回忆录。它充分反映出毛泽东假借进步的名义所犯下的种种残暴无比的罪行。」

香港《明报出版社》总编辑潘耀明认为巫一毛小说的成功,是因为她如实地记录了童年的血泪史,语言平实生动,不虚饰,所以能扣人心弦,赚人热泪。

文革结束已经超过30年,今年是反右50周年纪念。在中国,文革及反右依然属于敏感禁区,有关研究及出版依然受到有关部门严密控制。巫一毛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保存历史纪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她写回忆录的初衷之一。

她说:「过去的事情不能把它忘掉。因为像文革10年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果我们再不把它写下来、记住,下一代人就不会记得,就不会知道。」

在 海外,常常有些所谓的「爱国华侨」,凭主观信念不愿相信中共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巫一毛自传出版后,有匿名网友在网上指责她「不要在国外诬蔑我们的 祖国,这和卖国没什么两样!」「巫一毛,你诬蔑的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而是我们的民族!是谁让我们站立起来,挺起了脊梁?又是谁让我们对洋人卑躬屈 膝……?」

支持巫一毛的网友反驳,说这种话的人「不知是何年龄?如果是我们这代五?年代或之前出生的人,很多都有与巫一毛相似的童年经历,如实记述个人的经历、反映国家的历史,有何不可?倒是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去回忆,去写出来,无论用什么语言,都是留给人类也是我们祖国的财富。」

也有网友说:「……对摮痕漫w论,难道还用说吗?经过那个年代的心中都有数。另外,不必把记述个人经历与『诬蔑祖国』联系起来。历史是无法回避和掩饰的,还其真相才是对祖国的贡献。……一个民族只有勇于正视自己的历史,无论光辉还是有污点,才是值得敬佩的伟大民族。」

(来源:北美世界日报《世界周刊》日期:2007/05/06)
(5/7/2007 2:47)           

                

         

来源:新世纪 www.ncn.or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                             [email="xinshiji@comcast.net"] 发表意见[/email]

相关文章:
        时代风暴一羽毛:巫氏父女的悲惨世界
        刘苏里:躁动年代,思想斑斓
        刘云:许知远的《爱国无罪》
        唐少杰:见微知着,集腋成裘
        嚴家祺:趙紫陽的八十一篇遺言
        雷颐:在《越狱》的背后
        李南央:向新一代新闻人致敬
        寒山:毛泽东和谁改变世界?
        茉莉:她把那双男人的拖鞋扔了
        李劼:《如焉》触动了甚么?
        胡平:赵紫阳的最后思考
        章诒和:泪往下滴,血朝上涌
        龚育之等品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
        刘柠:《邓小平秘录》背后的秘辛
        沙叶新:读章诒和的文章,不哭也难
        胡平:三十年后谈$$%四五$$%
        柳孚三:《天地良心》不是小说!
        丁抒:世上第一本英文的文革大辞典问世
        胡平:如何评价对《大国崛起》的各种评价
        中国,是谁在说谎?——读索尔孟的《谎言帝国》
        【特稿】管见:“黄金甲”,可以看作一个寓言故事
        孙文广:呼唤自由前言后记与目录
        孙文广:要颠覆历史观和教科书?
        孙文广:大国崛起、 走向共和与河殇
        伍凡:评北京央视播放《大国崛起》
        陈维健:肩扛道义  笔讲道理
        胡平:《数人头胜过砍人头》自序
        胡平:红卫兵小报主编如是说
        何蜀:一部校正“集体失忆”的力作
         <!--******************************************************************************-->  

         
Copyright  New Century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d></tr></tbody></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29 16:48 , Processed in 0.044611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