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5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军在救灾现场已接近疯狂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共军在救灾现场已接近疯狂


【八阕】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对中国形成的冲击不亚于一场战略打击。在重大突发灾害面前,中国的决策层如何反应、国家危机处理机制如何运转、党政军群各方协调性如何,所有的一切都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得到考验。就赈灾过去的10多天里,中央政府在对灾区所发挥出来的大动向,已经完全体现出了中国战略的巨大能力。中国在地震大灾中焕发出的国家战略能力,无形中已向外界传达了强烈的战略信息,中国军队短时间内的动员力,中国军民在大灾面前顽强和团结的场面,使得任何人都不能不肃然面对。




少校时评: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13080兵员参与四川抗震救灾。出动部队来自成都、济南、兰州、北京、广州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等大单位,涉及海军陆战队、空降十五军、各大军区特种兵大队等20余个兵种。一场建国以来罕见的大规模非战争的军事行动在灾区全面展开。10万大军从上千公里外迅速开赴灾区,在军队动员规模和机动距离,联合指挥、联合勤务保障力量的跟进,堪比一次在世界上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行动。

连日来,全球目光都凝聚在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而西方的军事家的眼光也都集中在中国军队这次罕见的大集结、大调动上。对中国军队10万将士从天而降、越岭而来、驱车而至,直入灾区,对解放军官兵与灾难展开的大搏斗无不为之赞叹。然而,西方的军事家要读懂解放军对人民的"鱼水情"却并非易事。

美国一著名军事专家近日在报纸上发表评论员文章这样说道:"中国人一瞬间由一盘散沙凝聚成钢板一块,真是太可怕了!"更甚者有军事家感言:"以前总弄不明白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失败,通过5.12地震,这个答案真是一清二白了。"一些西方军事情报中心对赈灾中的解放军部署忧为关注,其触目点并非全然顾及救灾,但得到的论点不得不为之震惊:"中国军队反应速度之快、集结速度之快、到达速度之快,战斗力之强令人胆战心惊"。应该说,言论是有点危言耸听,但作为军事战略家的视角出发还是能理解。不过也给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源于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国家各民族的凝聚力,而人民解放军的所体现出的巨大能量、无坚不摧的力量更加充分反映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之强大。



少校时评:



相对而言,我军参加救灾和彰显的巨大人道主义精神,恰恰又给西方军队上了一课:军队不仅是用来作为战争的工具,还可以在人民所需要的任何地方出现,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最让西方军事家不能理解的是,救灾现场中国将军们的表现太不可思议;空军伞降部队在全然不明地势,世界绝无仅有的高度一跳是部队长带头跃入纵深;在摇摇欲坠即将再次坍塌的高楼地层,穿梭救人的却是带队的将军,而士兵们仅仅作为接应;赈灾现场诚然已成了将军们比拼的战场,70多位将军的背影与废墟、瓦坜、断墙残壁融为一体。这也许正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因为将军指挥官的位置应该在指挥部才是最合适的。

而正是我们的将军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做表率,鼓舞着全军官兵在救灾现场上的表现以至接近疯狂。在余震不断,大地颤抖不止的境遇下。我们的勇士们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灾区的每个角落,上演着一场场以命换命的抢救生还者悲壮景象,这更是西方的军事家们永远也解读不了的课题。

的确,这就是中国的特色,面对毁灭性的特大地震灾害,解放军、武警部队成了救灾抢险的主力。从来解放军与抗御自然灾害就没有分开过,哪里有天灾,哪里就有解放军。每一次遇到自然灾祸,任何地区的民众,只要看到了解放军,就会安心、安定下来。尽管今天面对的不是卫国战争,而是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抗灾救险战争,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敢于面对战争、善于面对战争的精神面貌表露无遗,对于这样的抱着大无畏的、必取胜利理念的英武之师,中国人民完全可以放心。



时评:

在这次地震灾害面前,我们看到总书记坚定有力的信念,看到共和国总理慈善坚毅的面容,看到了人民子弟兵钢铁般的意志,看到各路抗灾英雄顽强奋斗的坚强,看到一个个奇迹般生命的刚强,看到广大民众种植业的坚定意志,更看到在全中国全世界所有的华夏儿女、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激情,中华民族汇聚成的爱心和力量。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国人民的胆魄,中华民族的脊梁!
最讨厌那些忘恩负义的家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18 14:34 , Processed in 0.039583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