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5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从心里长出来的孩子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祝天下妈妈们母亲节快乐!

-----------------------------
Cora 的妈妈依娃给我打来了电话,说她和她先生已经把生前遗嘱办好了,等那天请我和一堆孩子的爹去她家一起吃个饭,把副本交给我们一份。
Cora是依娃和她丈夫罗伯特从中国云南领养来的女孩,曾经的弃婴,现在成了美国爸妈的掌上明珠,一个快乐的小公主。

还是几个星期前的一天,依娃忽然在电话中问我:“如果我和罗伯特在Cora长大之前意外死亡了,你愿意收养Cora并把她养大成人吗?”天啊!这是什么问题啊?吓了我这一跳。我说:“怎么了?你和罗伯特不是好好的吗?”依娃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说的是万一,万一我和罗伯特出了意外,比如车祸什么的,你会要Cora吗?”我只当她是在开玩笑,就说:“当然要啦,那我就有五个孩子了。”“那太好了!”依娃说:“是这样,我们立过一份生前遗嘱,但现在需要修改,你同意收养Cora这就好办了。”美国人习惯在生前就将自己身后的一些事情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妥当,避免可能会发生的麻烦和纠纷,他们不忌讳说到死,这点跟我们中国人很不一样。

依娃跟我说,他们以前的生前遗嘱上写的是,如果她和罗伯特在Cora成人之前亡故,孩子将交给罗伯特的妹妹继续抚养。可不久前他们得知,罗伯特妹妹的丈夫最近染上了赌博,他们不放心Cora生活在一个赌徒的家中,更不原意让孩子回到孤儿院里,因此,他们决定重立遗嘱。依娃说:“虽然我们还有父母,但他们太老了,已经照顾不了孩子。我和罗伯特也有不少兄弟姐妹,但是,但是. . . . . . ” 依娃停顿了片刻,似乎有什么不便说出原因,接着说:“我们还有很多朋友,可是我和罗伯特思来想去,就觉得你们最合适,你们家的环境最适合Cora的成长,你们夫妇的人品,还有你们的四个孩子,最让我们放心。我们是认真的。”

这太突然了,我相信他们是不会出任何意外的,那么好的一对夫妇,上帝怎么会让他们有什么不测呢。不过,人家如此信任我们,真的很让我感动,我总不能不表态吧。可能是出于中国人不愿谈“死”的顾虑,我支吾了一下,还是按中国人的习惯说:“你们不会有事的。”再停停,才说:“谢谢你们的信任,真要有什么事,我们会把Cora当成自己的孩子养大,我们怎样对这四个孩子,就会怎样对Cora的。” 说完了还觉着挺别扭,人家活得欢蹦乱跳的,我说的这叫什么呀?依娃听我这样讲,好高兴的样子,接着又说:“你放心,Cora不会给你们增添任何经济负担的,我们的遗产足够把她养大,还能上最好的大学,如果她愿意,还可以读研究生、读博士。我们除了住的房子,还有另外四处房地产,如果落到罗伯特妹夫的手里,他会赌得精光的。”我说:“即使你们不留下一分钱,我们也会把孩子养大成人,至于财产,等Cora十八岁的时候,由她自己来处理。”“不,不,不。”依娃忙说,“不是十八岁,那么小不能让她支配那么多钱财,那样会害了她的,我们在遗嘱里写得很清楚,在她三十岁之间,一切由你们支配,直到她年满三十岁,如果还有剩余,才能交由她自己管理。即使我们不在了,也请你一定要把她养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我手拿电话,不知该说什么,感动,只有感动。为Cora有这样的好妈妈而感动。

依娃又说,如果她死了,我就是Cora的第四个妈妈。她说,Cora的第一个妈妈是生她的妈妈,孤儿院的保育员是她的第二个妈妈,她是Cora的第三个妈妈。我说:“我永远不想当Cora的第四个妈妈,虽然我很爱她。”依娃笑了:“你们中国人真会说话。”我也笑了:“你们美国人真会找事。”

小Cora现在八岁了。故事还得从我大女儿上小学五年级那年说起:一次我去学校给女儿开家长会,女儿的老师,就是这个依娃,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们很快会有一个跟你女儿一样聪明可爱的女儿了。”见我没反应过来,她解释说:你一定知道的,中国实行一胎政策,在农村,有很多人家生下女孩就不要了,扔在医院里、火车站甚至马路边,美国已经有几千对夫妇去中国领养了这样的孩子,我和我丈夫也决定去中国领养一个。我听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偌大个中国,难道自己就养不起自己的孩子?少盖一个豪华大楼就足够养大这些孤儿了。不说这个了,扯远了没意思,还是说说这个孩子吧。

家长会过了没俩星期,我在学校门口碰见了她,她说这边的手续都办好了,已经交到中国民政部门了。她高兴,我也替她高兴,她告诉我她正在给孩子准备房间,小床、衣服、玩具、奶瓶等都买好了,就连名字都起好了,叫Cora,这是她外婆的中间名,以此来纪念最疼爱她的外婆。看她那眉飞色舞的样子,比大肚子的准妈妈还兴奋。

  又过了几个月,她说中国方面还在调查他们的情况,包括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她说他们早已经把这些证明都交上去了,不知还要等多久,非常着急。我知道咱国内这种单位的办事效率,但又不能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家人的不是,只好应付她说,对对对,不调查清楚怎么能把孩子交给你呢?那是为孩子负责,要理解要理解。又过了好几个月,她说钱也按要求汇出了(好大的一笔啊!说出来吓死你,比我生四个还贵好几倍!)可一点消息都没有。再过了几个月,告知说已经排上队了,但不知道要排多久。看她那焦急的样子,真让人难受,生个孩子不过九个月,这可倒好,生两个孩子的时间都等过去了,连依娃自己都开玩笑说,等孩子领到家,恐怕小学都毕业了。

  强烈的同情心让我做出了一个行动:用咱走后门的办法使她早日当上母亲。我托了我的铁杆哥们儿,就是网名叫“老五她娘”的那个。我说求你帮忙想想办法吧,找找熟人,催一催,瞧人家想孩子可怜见的。老五她娘托了人,人又托了人,拐了几道弯我也搞不清,反正自从老五她娘托人以后,依娃很快就接到了从云南福利院发来的信函。记得那天依娃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我收到中国的来信啦!可都是中文,你快来帮我读读。还有两张照片,是我女儿,我女儿!好漂亮啊,你快来看!”车没在家,我从车库角落拖出自行车,骑上就往小学校狂奔,半路发现车胎瘪了,下车推着跑,到了学校一身臭汗,累得气喘吁吁的。当时的心情就像自家要添个孩子,又像自家的孩子要被别人抱走。

依娃先把照片递给我:“看,我女儿,多漂亮的孩子。”照片上一个小光头,眼睛大大的,小嘴巴,大脑门儿,没笑,挺严肃,穿着件挺漂亮的小毛衣。依娃拿着照片看呀看,摸呀摸,亲呀亲的,弄得我眼睛都湿了。我边读边给她翻译着那一大堆文件,其中一份的大致内容是:孩子于2000年7月某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剖腹产。母亲于产后五日从病房失踪。婴儿的父亲及其他家人没有到医院探望过。病历上填写的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经调查不存在,产妇姓名疑为假造。报警后,警方亦没有找到生母,婴儿经公安机关转送昆明福利院抚养。上面还有孩子的中文姓名,姓院。不难猜出,这有可能是个私生的孩子。

  零一年九月初,依娃兴奋地通知我,12号她要和罗伯特去中国云南接女儿啦,她说她已经兴奋得几天没睡好觉,一天不知道要进宝贝的房间看多少次。可就在他们启程的前一天,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了。明明知道大部分航班停飞,思女心切的他们还是固执地去了机场。其实,那天一清早我就给她打了电话,想提醒她先问问机场再说,没想到两口子早早就上路了。飞机当然没有飞走,依娃夫妇失望而归。那以后的几天,依娃请我往福利院打过很多次电话,就想知道她的宝贝女儿这几天过的好吗?可接电话总是一个老头,我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听不懂我的话,哇啦哇啦喊半天也没喊出个名堂。我急,依娃比我更急,不停的说,要不是911,孩子此时此刻应该是在她怀里的。

  我见到Cora是孩子到美国的第二天。依娃迫不及待地把她抱来给我看,真是一个好漂亮的小妞妞,14个月大,黑亮黑亮的眼睛,东张西望的,透着一股子聪明劲。依娃说孩子一抱给她就用小手勾住了她的脖子,再就谁也抱不走了,就像是自己亲生的一样。从福利院接出了孩子,他们还在中国玩了几天,他们去看了孩子出生的医院和产房,还去了昆明的一些旅游景点。几天来,孩子一直惊奇地看着这个世界,几乎没有哭过,特别的乖。给水就喝水,给奶就喝奶,用小勺喂她吃饭,她一口接一口,吃什么都香。晚上放到床上就睡觉,连哄都不用哄,一夜睡到大天亮。醒了就自己咿咿呀呀的“说话”,玩手指头,不哭不闹的。唯一就是怕洗澡,把她往水里放,她死死抓着你衣服不撒手,眼中闪着恐慌。听依娃讲着孩子几天来的故事,我鼻子酸得发疼。

  有一次去参加Cora的生日派对,在她家看到了依娃夫妇去昆明接孩子的全程录像,罗伯特说,他要给孩子留下一个纪念,长大了要让她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又怎么成了他们的女儿。当看到福利院的几个保育员在大门口摸着孩子的小脑袋和小手,用昆明话跟她说:“你这就要走了么?阿姨会想你的,等你长大了,你还会记得这里吗?”“你要跟爸爸妈妈去美国了,要去过好日子了,你要听话,要乖哦。”“你以后还会回中国吗?会回来看阿姨吗?”孩子在几个保育员手中传递着,亲吻着,别说看录像的时候了,就是现在写下这几句话,眼泪还是哗哗的。看得出,那些保育员对孩子的恋恋不舍。

  福利院院长跟依娃夫妇说,从这里,每隔几天就有一个孩子被外国人领养走,每领走一个孩子,保育员阿姨都是这样送到大门口。阿姨们明明知道孩子还听不懂话,可还是这样叨叨着,真让人难受。我把这些话翻译给依娃听,依娃说,等孩子长大点之后,我们会带她回中国、回昆明去看看的。就在前不久当我告诉她今年夏天我们全家要回国度假时,她还说,如果我早告诉她,她要和我们一起走呢。我说下次我们一起去吧,我陪你们去昆明。小Cora虽然还没回过昆明,但她已经跟着爸爸妈妈去过了好多地方,北到阿拉斯加,南到亚利桑那。除了美国,还到过世界上好多地方,每年暑假,依娃夫妇都要带着她出去旅游,小家伙去过的地方比我还多呢。

接来了宝贝女儿,依娃办了两年的“停薪留职”,全心全意地当起了全职妈妈。罗伯特是一名工人,手特别巧,自己在后院给女儿做了秋千、滑梯和跷跷板。女儿四岁的时候,还在后院给她挖了个游泳池。施工队开工之前,罗伯特花了好几个周末,亲手将房后的红松锯掉了十七棵。精美的游泳池建好之后,依娃请我们去玩了一次,碧蓝的池水清澈见底,只见小Cora像小海豚一样,一会潜到水底,一会儿又冒出水面,甩甩头发,抹一把脸上的水珠,大喊:“妈咪,看我!”一头又钻进了水里。依娃得意的说:“真像她爸爸,罗伯特从小就是个游泳健将呢。”听听这口气,这哪里像是抱养的孩子。看着快乐的小Cora,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出,那么健康、漂亮的孩子,怎么就能被亲生父母狠心的抛弃了呢?如果她的亲生父母知道她目前的生活状况,又会作何感想呢?当年弃她而去的女人,你是否思念过你生下的这个女孩?你对你弃婴的行为后悔过吗?

依娃每次谈起Cora来都是神采飞扬的,说她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懂事,如何如何招人喜欢。Cora个子非常高,比同龄的美国孩子还高出一块。依娃问我云南人是不是都很高,我说这孩子肤色和脸型的确像云南那边的,可身高却像北方的。依娃幽默地说:“那我得去调查调查,看看姚明99年有没有去过云南,在云南都干了什么。”

有一年,我带女儿去看“七彩云南”歌舞团的访美演出,回来的路上忽然想起,应该将这个消息告诉依娃,让他们带孩子去看看来自故乡的歌舞。到家后我立即给她打了电话,她兴奋极了,问我在哪里能够买到门票。不料,一打听才知道我们看的那场是最后一场,下一场将在另一个城市演出,而且门票早已售完。我不想让他们失望,把电话打到了中方负责人那里,说明了情况,请他们无论如何照顾一下,让这个云南来的孩子看看故乡的人、听听故乡的歌、看看故乡的舞蹈。那个中方负责人立即答应了。依娃夫妇取消了本来将在他们家举行的派对,换上了中国服装,往返驱车五个多小时,带着孩子观看了这场演出。场休时,他们还带着Cora来到后台,比划着告诉演员:这个孩子是你们云南人,是从昆明来的,我们带她来见见你们,见见故土的亲人。

依娃还告诉我,Cora快三岁的时候,又一次和妈妈一起在浴缸里洗澡,洗着洗着,孩子忽然盯着妈妈的乳房,目不转睛的看了半天才说:“妈妈,我是喝这里面的奶长大的吗?”妈妈怔了一下,如实对孩子说:“不是的孩子,你是喝奶瓶里的奶长大的。”

“妈妈,我想喝一口这里面的奶,行吗?”孩子说。

“喝吧,宝贝。”

孩子一口咬住了妈妈的乳头。妈妈搂着孩子,抚摸着孩子光溜溜的背脊,轻轻拍着孩子的小屁股,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落到了孩子的身上。那一刻,依娃说,她更感到这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心想,要是真能有奶水让孩子吸吮那该多好啊!

天真的孩子嘬了一会儿,仰起头,像和妈妈在玩“过家家”一样,笑眯眯的说:“妈咪,我吃饱啦。”说完还楼着妈妈的脖子使劲在妈妈脸上亲了一大口。

接着她又指着妈妈的肚子问:“妈咪,我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吗?”

妈妈拿起孩子的小手,轻轻地按在自己的心口上,搂着孩子对她说:“孩子,你不是从妈妈肚子里长出来的,你是从妈妈心里长出来的。”

  ......

啊,从心里长出来的孩子!你是多么的幸福,你有慈爱的爸爸和妈妈,你得到了无私的大爱。愿你茁壮成长,愿你永远快乐!

///////////////////////////////////////////////////////////////////////////////////////////////////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 ... s&MsgID=14237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2-4 21:26 , Processed in 0.041959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