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61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先要结束不敢使用国家暴力的心态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维读者网 作者: 沙鸥 2009-07-10 14:23:19万维网友沙鸥来稿:结束新疆乱局,首先要结束不敢使用国家暴力的心态
乌鲁木齐暴乱事件引起举世哗然,且有向全疆发展之势,民族冲突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新疆,有从网 络向全国蔓延之势,以致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中断八国峰会回国处理,开创了中国外交上的先例,可见隐含的危机有多大。
从中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和网上流传的现场图片看,维族暴徒的手段之残忍,造成的伤亡之大,骇人听闻。
事发数日后,上万名汉族民众手拿棍、棒等武器上街,既是要为死伤的同胞讨回公道,更是一种自我保护----报复本来就是一种原始的自保方式。
前后两个事件,看似对立,实则一致:一是两个事件的行为人,不管是哪个民族都来源于民间社会,二是作为维系社会秩序的最后防线----国家机器有失灵的迹象。维族暴徒的暴行,是对国家机器的蔑视;汉族民众的示威,则是对国家机器的失望。
自有人类社会,国家权力赖以运作的基础,一是来源于期望,形成社会对国家权力的依赖;二是来源于恐惧,形成国家权力对社会的威慑。这两者一体两面,互为因果,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工具----国家机器,其对暴力的垄断是维持国家权力的必要前提。
在现代历史上,民族冲突既是国家崩溃的开始,如二战后的印巴分治;更是国家崩溃的结果,如冷战后的前南民族冲突。其根源都在于国家权力的崩溃,表现为国家机器的失灵:一是社会对国家机器保护自身利益的期望落空,失去对其的依赖;二是社会对国家机器不再恐惧,国家机器失去对社会的威慑。国家权力崩溃的越彻底,民族冲突甚至种族仇杀就越血腥。
如果说,维族暴徒的突然发难,事出突然,国家机器来不及反应,这只是种技术上的暂时性失灵的话;那么,当事发时汉族民众普遍疑惑于“警察和军队在哪里?”,从而纷纷拿起棍、棒来报复或自卫,反过来又刺激一般维族民众作出同样的举动时,那么国家机器的长时间失灵就成为了现实风险。
这种局面,根源在于国家机器威慑力的丧失----当数千武警面对暴行无所作为时,其威慑力又在哪儿?虽然官方称有上千暴徒被拘捕,又将调集更多的军警来维持局面。但是在事发时,国家机器对合法暴力手段使用的阙如,已经为后续事态的恶化埋下了恶果。死伤民众”极少有枪伤”的事后消息,是对那上千死伤民众的一种讽刺,当国家机器保卫自身生命安全和惩罚暴行的预期落空时,民众除了本能的使用暴力来自保以致报复,还能怎样?从而构成民间以暴制暴的开端。面对这种群体性的恶性暴力事件,国家机器“慎用”暴力不等于“不用”暴力;克制也不能等同于软弱,其中间有一条十分明确的底线----不能允许这种民间暴力泛滥。
因此,要稳定新疆局面,当务之急是,中国政府必须要摆脱怕背“暴力镇压”恶名的心理阴影,应该要有毫不犹豫的动用军、警等国家暴力的决心,迅速恢复国家机器对社会的威慑,不管是对继续寻机生事的潜在维族暴徒,还是对寻机报复的汉族民众。同时,对各民族保持一个“中立政府”的姿态是十分必要的,任何后续的民间暴力行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和哪种政治势力,都应该坚决制止,因为这种制止,在本质上是维护国家的权力主体地位,而不是偏袒哪个民族。
应该让汉、维族民众认识到:一,任何民间暴力行为都是对国家这唯一权力主体的否定,必然要受到惩罚,不管其有多少的前因后果;二,惩罚的合法暴力归属于国家,而不是归属民间的原始报复,哪怕这国家机器反应多么的迟钝。从而使汉族和维族普通民众恢复对国家权力的期望----对自身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保护。
至于民族政策的调整、国际舆论和外国压力等,只能从急、从权。道理很简单,民族政策的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以中国目前的国家实力和乌鲁木齐暴乱事件这一事件的具体性质,其最大威胁在国内的民间社会内部的张力,而不是国际上各种组织不明所以的压力。
希拉里所言:新疆的当务之急是停止暴力事件。但是,她忘了加一个定语:民间暴力事件。否则,在目前局势下,越是不敢使用国家暴力,就越是国家权力的失职,就越有可能加剧汉、维民众之间的暴力冲突。
民族冲突和融合的历史,要远早于国家的形成历史。它既对国家的形成构成挑战,也丰富了国家的内涵。相信本次乌鲁木齐暴乱事件的民族冲突只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个插曲,而不是崩溃的开始。
2#
发表于 2009-7-13 09: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执法机关的不作为起了什么作用?

国家机器的作用大家都知道,那么按照逻辑,无论什么民族的人在街头行凶看人,警察的职责是应该马上前来制止。比如这里打911后警察不来你可以控告他们不作为。当暴乱刚刚发生时,警察为什么不制止?是没有能力吗?应该负什么责任?受害者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国家提出赔偿?值得思考。

在中国任何城市,新疆的小偷,甚至抢劫者行凶警察一般都不敢管。为什么?恰恰说明了中国的确存种族歧视: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少数民族对汉族的歧视,汉族一部分人对本民族另一部分人的歧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13 13:36 | 只看该作者
是个不用脑的人写的!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两万起的群众事件哪次不动用国家机器?
Post by qazwsx;2296323
万维读者网 作者: 沙鸥 2009-07-10 14:23:19万维网友沙鸥来稿:结束新疆乱局,首先要结束不敢使用国家暴力的心态
乌鲁木齐暴乱事件引起举世哗然,且有向全疆发展之势,民族冲突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新疆,有从网 络向全国蔓延之势,以致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中断八国峰会回国处理,开创了中国外交上的先例,可见隐含的危机有多大。
从中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和网上流传的现场图片看,维族暴徒的手段之残忍,造成的伤亡之大,骇人听闻。
事发数日后,上万名汉族民众手拿棍、棒等武器上街,既是要为死伤的同胞讨回公道,更是一种自我保护----报复本来就是一种原始的自保方式。
前后两个事件,看似对立,实则一致:一是两个事件的行为人,不管是哪个民族都来源于民间社会,二是作为维系社会秩序的最后防线----国家机器有失灵的迹象。维族暴徒的暴行,是对国家机器的蔑视;汉族民众的示威,则是对国家机器的失望。
自有人类社会,国家权力赖以运作的基础,一是来源于期望,形成社会对国家权力的依赖;二是来源于恐惧,形成国家权力对社会的威慑。这两者一体两面,互为因果,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工具----国家机器,其对暴力的垄断是维持国家权力的必要前提。
在现代历史上,民族冲突既是国家崩溃的开始,如二战后的印巴分治;更是国家崩溃的结果,如冷战后的前南民族冲突。其根源都在于国家权力的崩溃,表现为国家机器的失灵:一是社会对国家机器保护自身利益的期望落空,失去对其的依赖;二是社会对国家机器不再恐惧,国家机器失去对社会的威慑。国家权力崩溃的越彻底,民族冲突甚至种族仇杀就越血腥。
如果说,维族暴徒的突然发难,事出突然,国家机器来不及反应,这只是种技术上的暂时性失灵的话;那么,当事发时汉族民众普遍疑惑于“警察和军队在哪里?”,从而纷纷拿起棍、棒来报复或自卫,反过来又刺激一般维族民众作出同样的举动时,那么国家机器的长时间失灵就成为了现实风险。
这种局面,根源在于国家机器威慑力的丧失----当数千武警面对暴行无所作为时,其威慑力又在哪儿?虽然官方称有上千暴徒被拘捕,又将调集更多的军警来维持局面。但是在事发时,国家机器对合法暴力手段使用的阙如,已经为后续事态的恶化埋下了恶果。死伤民众”极少有枪伤”的事后消息,是对那上千死伤民众的一种讽刺,当国家机器保卫自身生命安全和惩罚暴行的预期落空时,民众除了本能的使用暴力来自保以致报复,还能怎样?从而构成民间以暴制暴的开端。面对这种群体性的恶性暴力事件,国家机器“慎用”暴力不等于“不用”暴力;克制也不能等同于软弱,其中间有一条十分明确的底线----不能允许这种民间暴力泛滥。
因此,要稳定新疆局面,当务之急是,中国政府必须要摆脱怕背“暴力镇压”恶名的心理阴影,应该要有毫不犹豫的动用军、警等国家暴力的决心,迅速恢复国家机器对社会的威慑,不管是对继续寻机生事的潜在维族暴徒,还是对寻机报复的汉族民众。同时,对各民族保持一个“中立政府”的姿态是十分必要的,任何后续的民间暴力行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和哪种政治势力,都应该坚决制止,因为这种制止,在本质上是维护国家的权力主体地位,而不是偏袒哪个民族。
应该让汉、维族民众认识到:一,任何民间暴力行为都是对国家这唯一权力主体的否定,必然要受到惩罚,不管其有多少的前因后果;二,惩罚的合法暴力归属于国家,而不是归属民间的原始报复,哪怕这国家机器反应多么的迟钝。从而使汉族和维族普通民众恢复对国家权力的期望----对自身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保护。
至于民族政策的调整、国际舆论和外国压力等,只能从急、从权。道理很简单,民族政策的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以中国目前的国家实力和乌鲁木齐暴乱事件这一事件的具体性质,其最大威胁在国内的民间社会内部的张力,而不是国际上各种组织不明所以的压力。
希拉里所言:新疆的当务之急是停止暴力事件。但是,她忘了加一个定语:民间暴力事件。否则,在目前局势下,越是不敢使用国家暴力,就越是国家权力的失职,就越有可能加剧汉、维民众之间的暴力冲突。
民族冲突和融合的历史,要远早于国家的形成历史。它既对国家的形成构成挑战,也丰富了国家的内涵。相信本次乌鲁木齐暴乱事件的民族冲突只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个插曲,而不是崩溃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24 20:52 | 只看该作者
以暴制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6 03:39 , Processed in 0.047242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