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6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国寡民 “改革”纸上谈兵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追求强大理所当然,亦是民众之所盼,但国之强大需与国民尊严并论,正如胡适先生所言,“强大的国家,岂是一群奴才所能建成的?”然而,今日中国,贫富强弱已泾渭分明。少数既得利益者和强势群体话语权不断得以强化,与之相伴生的是弱势群体利益被不断剥夺和侵蚀。

如今打开各大新闻网站,充斥大众视野的是权钱当道、地方政府违法乱纪戕害民众、不法商贩和机构投机暴利的各类报道。人祸加天灾,社会乱象层出不穷。在各大论坛上,谈论最多的也是各种社会积弊。但官方宣传的主调却仍是和乐声声。因水利维护不利旱情深重,遂表彰抗旱精神;因为反腐不力腐败猖獗,遂有了反腐精神;因政令不畅矿难屡发,遂倡导维权精神;因为官商勾结房价飙升,遂歌功民生意识……

但歌功颂德的舆论并不是一块能够掩丑的“遮羞布”。日前,大陆某部委一位参与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官员,就是否要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或提高起征点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个人所得税并不一定要让。现在规范个税征收,清查各种补贴,有很多抱怨,这是不应该的。现在的问题是,真正的穷人是没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中产阶层声音太大了”。当记者指出,“现在似乎认同自己是中产阶层的人很少”。该高官声称,“这是他们声音太大的表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表现,就是装穷”。

暂且抛开个人所得税问题不论,此番话语揭示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既然“人民当家作主”,穷人没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何道理?是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还是没有发声的渠道?试问,数量庞大的人大代表又代表了谁?而每年财政税收主要来源的中产阶级表达的话语则被认为是“声音太大,是在装穷”。那么在这个国度里,谁才真正拥有话语权?特权阶层?垄断势力?

在中国,GDP和民生关系很独特,GDP与百姓消费能力一直是反向增长,即承担的劳动量与收入成反比,为社会生产的财富数量与最终收回的财富成反比,生利阶层与分利阶层的分化日益显著。1978年至2008年GDP年均增长9.8%,居民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8%。居民收入增速不仅低于GDP,还低于消费支出,而且这一趋势正逐年扩大,故长年存在“低工资,高物价,多劳多穷,越劳越穷”的抱怨之声。

经济学家也早已指出,中国中产阶级收入水平相当低,税负却太高。中国目前征收国际最高标准的税率,其中边际所得税为45%,而17%的增值税使中国跻身世界税率最高的国家之列。中国倾向于把税收用于投资,重税则抑制消费。而商品和服务价格对中产阶级而言仍然很高,汽车行业很明显,即使是国产车,中国的价格也是世界最高;进口车价要高出100%,位居全球最高价之列。而中国中产阶级的收入仅为经合组织国家的20%-30%,他们主要依赖自己的技术和技能获得薪酬,面对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的薪酬被税收挤占,他们发出合理的呼声,却被官方称之为“装穷”。

“利者,歌且颂,不利者,三缄民口”。一个认为“穷人没法发出声音”、“中产阶级装穷”的政策参与者,会给予社会怎样的公平?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既得利益者扭曲改革的力量是否早已渗入政策制定层面?例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一关乎民生的问题,年复一年地谈论,却是年复一年地纸上谈兵。早在2004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调研工作即已启动,六年来已是数易其稿,终未见定论。2010年两会以来,“收入分配”被空前关注,但仍未见明确动向。官方改革方案迟迟未出台的背后是“改革牵涉到各种利益的博弈”。

在中国提及积弊重重的改革问题,不论是政治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企改制、医疗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乃至经济结构调整等等,只要牵涉到改革,始终蜻蜓点水难以彻底实施,包括基本的改革方案研究,数载甚至是数十载难以推出。理由皆因一个----改革牵涉到各种利益的博弈。似乎只要这一理由搬出,就可以缄民口,就可以将改革束之高阁,沦为纸上谈兵。

市场体制的本质应是分权于民,是民为先导,但由于市场竞争性资源缺少效率机制,社会公共性稀缺资源缺少公平机制,广大纳税人和企业创造的财富被日益庞大的巨额行政开支大量侵吞,公共资源被少数人占有把持、挥霍浪费,结果既丢掉了效率,也失去了公平。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力量,但民间力量虽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却并非发展红利的主要分享者,红利归于国企尤其是垄断型国企,民间力量也就是充当苦力的角色。这种大国寡民的格局,折射出中国市场体制的尴尬。

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就是要改变不合理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从而达到在政治上更加民主法治,经济上更繁荣强盛,社会更加富裕安康,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但当前的改革,始终在旧制度与新制度之间寻求既得利益集团的平衡,这样的改革又怎能称之为改革?

国富民穷绝非真正的国之强大,民富才是一国生生不息的根本。如果改革始终是纸上谈兵,民众无法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获益者,民生羸弱,秩序不彰,又何谈真正的崛起?
2#
发表于 2010-4-27 19:13 | 只看该作者
挺这一句:“强大的国家,岂是一群奴才所能建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3 00:30 , Processed in 0.033477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