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改革共识的七个误区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2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全国两会临近,如何推进改革又成为中国朝野热议的话题。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3月1日发表专栏作家吴晓波文章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多年间经济改革的全民共识似乎正在瓦解,至少有下列七个“改革共识”需要重新修正。

共识之一:强国共识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然超越日本——在改革之初,仅为其三分之一,不可谓不是一大强国矣。于是,在每个国民心中,新的问题已经油然而生:国家富强,与我 何干?如果我的国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是,我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我的家园要被强拆,我的子女要喝毒奶粉,那么,强国的意义又在哪里?于 是,强国与富民成了一个并重的命题,当后者不至,前者自然黯淡。

共识之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邓小平在1985年提出:“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它很快成为一个共识,成为打破大 锅饭、平均主义的一把“思想利器”,对经济改革的推进及人们观念的解放起到了巨大的时代作用。时至今日,的确已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英国人胡润的统计, 中国的亿万富豪已超过10万人,中国甚至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奢侈品市场。如果再在今日高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听者的第一个反应必是,“那部分人包不 包括我?”这个共识已经失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不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路径。

共识之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猫论”是本轮经济改革的务实主义特征的生动表述,这里的“老鼠”,就是经济成长的指标,它以最浅白的语言告知全国,为了发展经济,一切的框框架架 都可以被打破。三十多年以来,“猫论”彻底地激发了中国民间的致富热情,同时,它也对道德底线、法治底线、环境底线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它让一部分中 国人和地区成为了功利主义的信徒和试验区。


共识之四:“摸着石头过河”

已经退休的《金融时报》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曾经评论说,“三十年的中国改革,并没有超乎常人的计划,对经济成长目标的追求,本质上是实用主义 性质的,而且采取的是试错法。”所谓的“试错法”,就是千军万马“摸着石头过河”,过了河的就是英雄,过不去的、被水冲走的就是狗熊。

这一共识在改革初期的作用是惊人的,它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崛起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众生喧哗的创新舞台。不过到1998年前后,吴敬琏等人就已经提醒“中国经 济改革进入深水区”,石头摸不到了,早期战略就需要调整。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改革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这一共识显然亟待反思。

共识之五:“发展是硬道理”

这一共识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综合升级版,它最直接催生出了GDP主义。今天的人们已经开始在思考:什 么是“软道理”?在“硬发展”之外,是否还存在着一种“软发展”?“科学发展观”及“创建和谐社会”两大执政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执政当局对这一共识的新 理解,当前的紧迫课题是,“发展是硬道理”的衡量指标非常容易设定,其成果也很能让人感受到,而“科学发展观”及“创建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及执行策略却 要复杂和艰难得多。

共识之六:沿海优先发展战略

从1980年代初期以来,中央就坚定地执行了沿海优先发展的战略,从此,资金、人才和政策发生了“孔雀东南飞”的景象。2005年之后,中国国务院 连续出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多个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这其实意识着沿海优先发展战略的终止。这一发展共识的改变,在思想统 一、政策配套及执行策略上仍然存在巨大的分歧。

共识之七:国有资本必须在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国有经济的繁荣昌盛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早在公元前81年,汉代的人们就为此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流传至今有一部《盐铁论》为证。随着民间资本 的日渐壮大,以及多种所有制公平发展的政策性承诺,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已成了一个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

上述七个共识曾经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今天对它们的反思,并非否认过去,而是表明正在进步。三十余年来的中国经济 改革,原本就缺乏“蓝图”,完全是靠一系列的全民共识所维持,剑及履及,披荆前行。如今,改革行过半程,共识已然瓦解,全体国民宛若散沙,失去继续前进的 方向和动力,稍有常识者都清晰地知道,这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后果,当前中国社会的种种乱象和思想分歧大多由此而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5 00:23 , Processed in 0.033638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