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彩文摘] post:中日企业文化及成长企业的竞争力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6-18 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持人与嘉宾共同探讨中日企业文化及成长企业竞争力
星星燎原 转自人在日本

主持人:

  今天下午参加我们研讨的嘉宾都是重量级的人物,就是因为重量级太多,发言时间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接下来我们进行11月16号A场最后一个论坛,这场讨论题目是中日企业文化的分析与成长企业的竞争力。探讨的话题主体的思想是在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比较迅猛,为什么发展这么迅猛呢?主要是由于一大批优良的企业发展的非常好,而且这些企业现在仍然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有专家说是因为日本企业的文化,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发展是非常迅猛的,今天民营企业已经到了提升自己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当中,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这个话题主体的思想,今天我们请台的嘉宾来自日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驻华使馆的经济参赞千叶明,第二位是北京康得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钟玉先生。第三位是唐山曙光集团的董事长张春来,第四位是大陆希望集团的总裁陈斌先生,第五位是三渔泵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喜东先生,今天上午演讲非常熟悉的当代经理人专栏作家,人力资源的专家高贤峰教授。首先先从千叶先生说起。






  千叶明:

  我是日本大使馆驻华参赞,我很高兴跟大家讨论日本文化的问题,首先请允许我说一个事情,就是你刚才要延续到六点半,我要陪客人,我六点就先走一步。今天这个会议,怎么安排我提前也没有什么知识,所以我为了预防万一我组织了10分钟的稿子。首先看稿子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企业文化由日本人看日本企业文化是什么内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企业文化本来没有人感兴趣,大概是70年代日本企业突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活跃起来,主要是美国经营学者研究日本企业为什么这么成功,是不是企业文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后来有很多学者研究,后来有很多的学者共同找到了几个特点,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三个特点,一个就是终身雇佣,就是一个人参加一个公司,一辈子都在这个公司工作,到退休那一天。工龄排辈,在一个公司待的时间越长,工资越高。第三是现场主义,就是重视现场的工作状况和意见。当时处长级干部是60年代成功的人是40年代做处长的人帮助实现成功的,这些人是什么样的时代呢?他们也是亲眼看到日本帝国的毁灭,相反90年代日本公司领导阶层是60年代上学,困难也见过,但毕竟是顺着前辈给他们弄好的路过来了。大阪奥运会都已经闭幕了,他们只有回忆。不一定是日本企业的优点,不一定能力高的人留在公司里面,有机会就当了总经理,做决定,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经济前几年的不景气。但是日本企业也在不断的变化,并不是固定的。现在日本文化很多学者认为是17世纪形成的,19世纪的日本人跟17世纪的日本人不一样,两码事。17世纪日本长期的内战结束了,所以人口移动也少多了,农民基本上祖祖辈辈住在村庄里面,他们需要的生产方式是高度团结的生产方式,所以团结就高于一切,这是17世纪形成的特点。在全国产生了高品质的敬业精神,我们叫做工匠文化,跟中国的经商文化有明显的对比。在加上现代日本的小学进行彻底的公德教育,一批一批关心别人小公民。我小时候上学当然也学到一部分知识,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怎么跟别人打交道,怎么团结,怎么做集体行动,这样的都在小学洗脑过来的。现在你看日本非常团结,都是小学洗脑形成的。

  日本企业跟中国企业有什么区别呢?中国企业跟日本企业相比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时间上的优势。中国企业刚刚要腾飞的时候,就感到了信息时代。日本企业是在信息非常原始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是空间上的优势,60年代对日本来说只有美国市场,而现在中国有美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样一个邻邦,日本是一个大市场,是资金的来源,也是技术的来源。完全可以利用空间上的优势,中国的企业到底能不能利用这个优势呢?我想还得看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忠诚,第二是守法,第三是客观。对中国企业进行民意调查,有很多的杂志都这么做,中国企业回答中国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我知道今年研讨会有没有这样一个命题。依我看不仅仅是管理艺术的问题,还是被管理职工本身的问题。比方说中国有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相当的普遍,日本人一听这句话不敢相信,这是不是笑话?这是不是忠诚不足?忠诚不足的话,就信任也没有了。没有信任发展就没有前途了,所以为了打赢日本企业,上下都需要拥有对自己事业、公司、自己做的事情有负责任的态度。去年参加研讨会我也说过,如果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日本为什么那么遵守红率灯?尽管红灯没有车也老实在那里等,我中国朋友就笑为什么那么死板,那么老实。如果有中国企业家笑话日本的守法精神那它企业寿命也补偿了。在日本来说不遵守交通规则是愚昧的想法,我不是说中国人比日本人愚昧,中国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的冲击养成了人们抢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不抢不行,而日本是抢则不行,在日本你抢就表明你是傻瓜。不过现在的中国已经强大,富起来了,没有一个国家敢欺负中国了,所以中国人应该更加自信、大方,不要抢着做事。第三,客观,客观当然是主观主义的相反物。客观主义要求怀疑一切,中国企业家凭直觉感觉做决定,有很多日本人认为这也值得学习,但凭直觉做决定一旦失败对得起股东吗?有很多人认为日本企业是胆小鬼,但他们选择是向股东负责任,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日本企业不冒险反而对不起股东和公司了,我希望日本企业也向中国企业家这种风度学习。

  另外日本企业家到中国来考察,我带他们去参观中国的大学,看中国大学生拼命的念书,他们觉得害怕,我说不用害怕,他们把背书看成学习了,没有独立思考,所以不用害怕。当然不是说没有独立思考,也有,但大部分都是背书。日本大学生一进公司听到第一翻话是什么呢?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对新生说,你们在课堂读到的东西是无用之物,公司需要不是你们的知识,而是你们的头脑。从今天起好好改造自己。日本企业要求雇工的独立思考,我认为在中国企业也可以讲究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话,中国制造只能是中国制造了,我们需要做中国创造的产品才能打出去。主观主义怎么摆脱呢?就是信仰唯物主义,排斥维心主义。我到中国才听到一句话,一个日本人是猪,三个日本人变成一条龙。我在美国也待过,苏联也待过,但这句话在中国才听到,而且有人说日本人是猪得到安慰,但每一个民族没有治不了的劣根性,中国人也不是龙,也是人。关键是能否发挥集体的力量,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就是龙,发挥不了集体力量就是猪了。我先说到这儿。

  主持人:

  今天千叶明先生说的中文非常好。下面有请钟玉先生。

  钟玉:

  我想就日本企业的文化学习和借鉴,结合我15年来创造康得集团谈一点儿看法。我认为作为企业文化来讲,应该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干部、员工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应该学习什么?日本的企业在明治维新之前,他们叫和魂中材。后来叫和魂洋材。这成为日本企业发展的文化。我们为什么不能华魂洋材呢?我相信这样企业一定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个提法跟北京市领导说他们很惊讶,他说值得考虑。但值得欣慰的是江泽民总书记重新提了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的问题。像我个人是老三届的,66年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育,后来经过上山、下乡的考验。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到今天人生座右铭还是保尔那句话,真正为民族事业做点儿事,也不枉此生了。我当时创建企业很艰苦,当时叫精诚团结、艰苦奋斗,不畏艰险,无私奉献。我想日本企业文化的借鉴非常的重要,我们现在已经走向了制造业,而中国的现代制造业也在蓬勃发展,而我们现在企业的发展正是日本的昨天。今天更多应该去借鉴日本企业文化,我认为千叶明先生,我也对日本企业有过一些了解,也有很多的接触,谈谈我的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他们现在一些问题恰恰是需要我们借鉴的。日产公司的CEO卡罗斯格恩有一句话,日本企业造就了世界最优秀的工人,但日本的企业没有造就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我觉得这恰恰是日本问题之所在。

  千叶明先生谈到了,日本的终身制,日本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使得日本企业家和干部不是要去创造怎么去做好事,而是主要是别做错事,造成了日本企业今天的保守、缓慢,没有创新精神,更没有激情。日本像我这样的企业家都在哀叹,二战之后他们靠勤奋和努力,而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他们这种福利社会、等级制度让他们没有创业的激情,而西方的文化正在进入,更多是享受主义、追求自我。所以我跟日本企业家说,他们告诉我说如果今天谁下班早回家了,老婆肯定担心,认为你肯定被解雇了。现在大多数都在追求自我、玩去了,不会跟别人沟通。这恰恰是今天应该借鉴的。日本企业质量好,优秀的工人非常严谨,像千叶明先生讲的,过马路红灯不过,很好,但也没有创新。我们现在的企业文化已经不是这四句话,首先是激情创新。激情是指高层干部要为民族振兴大业去开拓的激情,我们要求中层要有干事情的激情,我们要求干部员工有克服困难、把每一件事情干好的激情。我认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更是企业的灵魂,离开创新就完了。曾经发展20年美国大总裁,参观生产线之后,他说你们用20、30年做到的事情,你们只用1年就做到,他非常的震惊,靠是什么?就是创新。现在我们讲诚信协同、严谨卓越,我们员工第一进去军训,然后再做培训,一开始不理解,我说从立正稍息做不好,他根本不可能把产品做好。我们产品质量好,厂长很有感触,说当年的军训这帮人的确不一样。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要不断的创新,对日本企业的文化一方面学习,更多要吸取日本企业今天走向没落由于文化上的问题带来的教训。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推动创新,为民族发展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张春来:

  我是曙光集团的张春来,我是做水泥的,20年前下海做水泥。我刚才从日本回来,也看到一些日本的情况,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公司的情况,我们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民营企业跟国外的一些发达的私营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不一样,中国民营企业带有特色,它的特色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刚才咱们钟中把日本一些观点和他的一些想法,我是有同感的。我对日本的文化只能用一句话概括,“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需要创造”。日本文化在过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现在日本文化的确制约了日本的发展。特别是日本企业家是老年化,中国过去有一句话,文化是什么样,企业就是什么样,企业文化是检验企业实力的表现,企业实力的好坏决定文化的提升高低。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日本现在企业家已经进到了第三代,这些创业者的确用文化做了好多事,但下一代而不是用文化,而是吃老祖宗老本,拿这些文化对别人讲,而自己不用,包括中国也如此。可以说我和钟总都是被压制的心态,通过改革开放走出来了。

  中国的水泥业在70、80年代以前,中国第一建筑工程没有那么多,水泥产量也没有这么多,但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两个字洋灰,简单的水泥中国就过不了关,我们用的标准是苏联标准(80年代以前),唐山大地震造就了我,使我真正了解到水泥是怎么回事,当时唐山大地震包括台湾、朝鲜、日本水泥到中国,但这些水泥确确实实质量不行,绝对没有我们现在最小的水泥厂产的好,在这个前提下,我也在企业做过管理者,地震之后我们也知道水泥的紧张,唐山地震跟北京大市场一样,全都是空地,没有水泥,制约着恢复建设,这样我们就开始做水泥,那个时候做水泥可以这样说,我们那时候地震做一项工作不叫现在的下岗,而是待业青年,我安排这些工作很清楚,面对这样的青年是没有工作的。为了给他们安排工作我们就创了好多业,一个水泥厂拉动采石厂等等,当时为什么我们又下海做企业呢?也就是说,你想提高一个标号,提高一个档次,我们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的技术人员的文化也是保守,没有创新。谁也不敢往前创,当时中国只能说320的水泥,420个水泥就得靠进口,在这样情况下我们83年下海了。也就是你有什么文化,就做什么事,能把事做起来之后,我们现在民营企业,有好多确确实实企业内部也讲了很多的文化,但有的确实文化放在纸上,没有放在行动上,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上不去。曙光搞了20年,这次到了日本去,跟很多的日本企业家交流,实实在在讲,我们跟50岁以上的企业家交流,感觉很兴奋,他们也很兴奋。50岁以下,年轻几乎没有几个,但都很规矩。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多是闯出来的,特别是私营企业,实际上是抱着孩子找老爷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政府态度从允许存在,拾遗补缺到平衡发展,到重要的组成部分,到建设者,都是民营企业创新,民营企业文化的衔接走到了世界前面,最后得到世界的认可。有很多民营企业都是抓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三个代表里面讲到了,代表中国最先进的文化,企业文化或者文化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更多民营企业为了找到理论根据,找到生存点,所以打出文化的牌,借老祖宗的文化,办好我们现在的企业,所以说走出了一套东西。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80年代有一个文化叫生存文化,为了生存我们跟政府说,我们是下金蛋的野鸡,如果不打枪、打压我们,我们就可以为你下金蛋。而现在政府正在放大野鸡效应。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文化战略、战略文化,甚至是战术文化,你的文化跟你的战略没有匹配,那么你的战术文化也跟不上去,所以走到今天我认为来讲,打造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从一开始不知不觉的走出来,也就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快与慢,刚才由于把日本的情况介绍了,所以我就不多说了,中国企业对日本的借鉴,也就是我们的企业家首先应该把我们创建和思考的文化总结出来,让我们的员工按照文化去做,不要讲,讲不做,现在日本的老企业家也是讲文化,新企业家也是讲老企业家的文化,最后文化都挂在墙上,所以制约了一些企业发展。文化的发展决定我们企业可行性发展。就跟各位介绍这么多。

  陈斌:

  刚才三位已经谈了很多,我接着阐述我的观点。重点可能谈一下千叶明先生他的观点。他是日本人,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比我们研究更深刻,他总结三条,第一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最重要就是终身雇佣,第二叫员工序列。第三就是现成管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认真思考了中国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一样,中日文化是大的体系下小的分支,大体系是什么?儒家文化。终身雇佣就是体现我们传统的观念,从一而忠。实际上是东方文化的表现,这一点中国和日本完全一样。而日本发生变化是西方初期以后,他的工业严重影响东方的生存,日本大家都知道以前是中国的附属国,曾经几次到中国学习。在西方炮舰的威胁之下,日本离开进行了变革。这个变革是非常有名的,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迅速发展它的经济,发展它的军事,以前东方的文化叫工农兵学生,而日本也是这样。中国也有变革,就是戊戌变法,但是一个失败的变革,导致了中国为首的亚洲企业包括印度企业的衰落和西方的发达,这种发达的根源实际上是民族文化,企业文化仅仅是民族文化一个单元,看看中国,中国资本主义没发展起来,从封建主义很快就进入了社会主义,中间有很少的资本主义痕迹。看49年之后,共产党夺得政权建立了新中国,是否跟日本一样实行终身雇佣?一样是终身雇佣。员工序列也一样,但有一点我们跟日本不一样,我们讲的是政治,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创造美好的明天讲更多是政治。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忠诚。作为一个岛国如果没有团队精神是没办法生存的,必须依靠团队,从进化角度来讲,猿没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惟一能抵御外强的只有团结,而中国现在还缺少团结。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之后又出现很多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机会,也就是春秋战国。自己都体现自己的价值,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文化,中国企业也迅速变革,终身主义已经过剩,导致所有人,包括我本身,所有人都在想我成为一个企业家,成为一个最伟大的企业家,我们企业做的如何如何优秀、成功,这实际上是错误的,要分工。每一个群体、社会一定要进行分工,而中国社会没有分工,也不用担心,自然选择会分工的。中国没有忠诚可言,也没有诚信可言。中国企业或者日本企业都是在儒家企业下渗透下的文化,在某些方面不一致,造成局部不一样,但共同一点就是需要变革,共同的借鉴。所以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将来都会统一起来,共同发展。谢谢大家!

  戴喜东:

  以上各位先生阐述了很深刻的观点。我这个学识和阅历确实愧守不及了。我这几年看了一些书,也把一些观点跟各位学者阐述一番,求教各位指正。现在一个热门话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提法我觉得也对,但我认为这不是本,而是梦。于是,我阐述文化是企业基本的竞争力。我去过日本待了15天,也是语言不同,走马观花。我在小本上写了三篇随感。又过了15年,我对这个问题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刚才这几位先生对日本的文化、历史那么的熟悉,我也无需再罗列。现在反思一个问题,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乃至艺术的根本之本。埃及、古罗马、巴比伦、巴格达都创造过历史辉煌,包括中国、印度,是什么使他当时那么辉煌呢?因为它有先进的文化,有正确的文化、财富、文明、经济、政治。我非常敬佩日本,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土只从表面上看不行,有十几年不行了,日本人回家里的时候,依然是木屐和和服,女人还背上背包,安排的宾馆我住和式的,拖鞋就上炕,方桌不点蜡和煤油,人家没有忘了他们的祖宗。而我们就老挖我们的祖坟,挖掘的那么可怜。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为此反思。当然过去中华大国主义、泱泱大国无视世界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按照小平同志的理论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我去过很多国外的地方,月亮跟中国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日本的企业文化,当然千叶明先生和几位的见地我赞成,但他们那种民族文化融成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行为。我们现在诚信危机源于哪里?源于我们民族道德文化的沦陷。文化不是落在嘴皮上,他渗透在人的细胞里面去。企业文化我认为我还不敢说什么竞争力,我说企业生存的基本竞争力。没有这个底蕴、功夫和基础,也可能昙花一现。试看改革开放这些年以来,我们有多少同行落马了?应该反思啊。当然企业是大自然的产物之一,每天都有去公安局报户口和消户口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我左边的三位如此辉煌,我觉得企业文化是不可忽视的根本。拿日本来说,二战以后,为什么那么短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的强国呢?在保持自己的文化同时,学习其他的文化。在大唐时代就来中国取经,后来到欧洲,取其之长,补其之短。我在这里再谈一谈,没读过多少书的人,对中国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浅见。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占主流的2600、2700百年,最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了。但也兼容其他的学派思想,那么老庄思想、韩非子的思想也都被学者所研究,也不是一家独尊。所以历史上熏陶出来我们中华帝国,建造过辉煌,大唐和宋代的时候,我们GDP是世界的综合,难道我们祖先错了吗?我们不能这样亵渎祖宗啊。但是我们有毛病,大家都知道,衰败的君王特别是清王朝,搞一个闭关锁国,孔子没这样,孔子周游列国,还有一个学者,搞经济就抨击儒家思想,我不敢苟同。我想我们的政府和老总、厂长能关心你的员工,经济就起来了,法律就清明了,上访就减少了。

  当然你那个年代要什么9000号、全职管理能行吗?当时东西方都没有。我们当时的经济是何等的辉煌,明清瓷器、汉唐的诗词、中国的中草药没有一个真正得到发扬。我觉得应该既保持民族先进优良的传统,去除保守、落后的恶习,学习全国各种民族的先进文化,我们老老实实向那些先进国家学习吧。所以我觉得孔子的主张是仁,仁而有德,仁有什么不好的呢?搞企业就要你讹我诈,刚才速递那哥们说的好啊,小学习人家,我不赞成那种没本事,就靠广告吹,卖假货。你能吹一个世纪还是半个世纪,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半事。我觉得要有智慧,商机无限。比如说物流,一块地很好,人们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就是商机,你做好了就能做大,反之,那种所谓的时尚,时尚是对的,所谓的时尚或者是潮流,本人不愿意苟同。所以我们过去因为封建制、计划经济对于在理念上那时候不错,东方商人中国的买卖人,在资本家没改造之前我舅父是一个老买卖人,荣毅仁副主席,那个年代东方商业是最有威信的。话就是合同,这车我给你明天涨价也没有赖帐。我们现在应该学习学习先进,我们现在弄一个学西方,要学,早就该学,学完了。不应该是革命式的、运动式的、刮风式的,应该冷静的思考,按照自己的厂情、资本、条件来决策、处事,这样才是正确的。本人再吕总的劝说下,写过《风说和错位说》,那里更详细阐述了本人的观点,更请各位批评,谢谢。

  主持人:

  戴总他现在是农业微型水泵的大王。现在书法、国画样样精通。

  高贤峰:

  因为精采留给真正的企业家,我只想讲我们刚才从中日文化的比较谈了一下宏观问题,但我想各位肯定会从操作者的层面看,我提一个建议,我最后留一点儿时间,如果剩下一点儿时间我会说一下我的想法。我还是建议各位老总谈一下,中国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设我们的文化,如何真正成为生产力的推进力?

  千叶明:

  谢谢刚才各位的发言。基本上听说的都一样,我来之前不知道该不该说这句话,但现在我已经没有顾忌了,不要学日本企业文化,我刚才说的日本企业文化就是终身雇佣制或者是排辈导致日本现在非常尴尬的情况。当然日本的守法可以参考。还有一个问题日本企业家都是老一代人了,他们就是把日本经济扔进不景气的犯人,现在当处长跟我一样年代的人,就看过非常尴尬的情况,累计了经验,过了2010年以后,要当领导干部的时候,日本企业会恢复起来,这跟日本企业文化是两码事了,还要看他们经历过什么样的经验。如果说现在的中国是40年前的中国的话,非常可怕,因为40年后的中国会不会现在的日本?太可怕了。所以千万不要完全向日本企业的做法学习。我可不可以回答一个问题?有一位从四川来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三国文化对日本企业文化有什么影响?现在日本企业家最喜欢看的就是三国演义,日本企业家喜欢什么地方呢?就是诸葛亮的胆量和权谋,这些日本企业家都要借鉴。所以三国演义内容对日本企业家影响很大。同时也可以说,这是不是跟中国文化一样?不一样。日本企业家借鉴只是一段一段,并不是那时候的思想。我们同样是儒家文化,表面上看也是儒家文化,但思想没有学习好,我比朝鲜那么彻底的学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呢?现在最有代表的说法就是朱熹的学说,大家都知道朱熹的说法是唯心论。我们没有学,我看中国企业家也不太方便学这种主观主义的东西,还是以客观主义为好。

  主持人:

  你认为企业文化代表民族文化吗?

  钟玉:

  第一企业文化的创立由企业家自身创立的,它的文化源于它的时代背景、地域背景和成长的背景。第二文化的培养刚才张总讲的非常好。第二就是培训、培养,通过奖励宣传培训、培养。第三文化需要创新,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随着企业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应该根据需要不断的创新。任何一个故步自封文化都会非常危险,这是我刚才说的日本企业应该借鉴的。

  张春来:

  企业文化刚才我讲了一句,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核心。企业文化来源老板文化,老板文化通过实践转为企业文化,被大家认可。企业文化跟中华的文化跟国际的文化是相同的,也就是大文化里面的小文化。一个国家若干个企业,若干个部门,我们自己做企业,我们的企业文化首先符合管理者,因为文化得在管理者认可下才能铺开,如果管理者不认可,很难在企业里面执行下去。所以也就是说,管理者的文化,对文化看的重还是轻,文化的高低,决定企业发展的大小、长远。20年前在企业不是讲文化,而是讲政治。我们这些文化是来自政治挂帅,政治挂帅是党的事,国家的事,办了企业之后,我们也要借势做势。也就是说我们也要拿出一些核心的东西,讲出一套东西让人家信,人家信,我也这么做,他也这么做。随着我的发展,我用三个三走到现在完整的文化,第一我依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如果当时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我们有在答的本事也没有用,反过来有在答的本事没有技术也不行。随着企业的成功和发展,我们对文化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跟着我们干好这个企业,我们在中间发展好多的东西,当时我在87年曙光文化比较健全了,首先有一条宗旨,我叫四本宗旨,第一叫以质为本,如果水泥质量出问题是要掉脑袋的。要想产品质量过硬你首先要人员质量和管理质量过硬,用什么办法呢?你只能用你的文化、理念去吸引人。第二,以人为本,共创大业。通过人本思想建立起人性化,然后怎么样再做到制度化,再利益化,这是市场化的根本。第三本就是以法为本,完善机制。尽管说我们国家的法律还不健全,但企业制度比较健全。最后一句话就是以党为本,我说以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变,这是发展私营企业的灵魂,反过来私营企业是国家企业,除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是个人企业。私营企业永远报效国家,永远要做下去。当时还有一个文化,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好说,作为企业的创业者当好这个老板,老板是小平理论的文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邓小平讲了,他想做人民的儿子,这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就是人民的孙子,如果没有孙子文化这些企业就搞不了。

  后来又制定了四不原则。作为民营企业也好,私营企业,第一不我们叫国税不漏。我可以这样说,20年我们没有请税务局吃过饭。第二不就是社会不丢。第三不就是员工不少。第四,企业不空。我最后用一句话跟大家说,我的发展最后用四句话就是去其无聊、拒绝平庸、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请各位做一个总结性的陈述。

  陈斌:

  企业文化这几年突然升温,成为企业家热门的话题。是实实在在存在我们的企业,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存在。我们应该更看中是企业的制度,我们的风气,我们的道德观念,我们价值取向的综合,刚才张总说了老板文化,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主流是对的,但某个方面说明一个问题,老板影响整个企业的文化构成,但不是绝对的。我如果不融入企业的文化,不能融汇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企业文化首先要尊重企业习惯的做法。非常自然的,就像我们复习一样非常自然的。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单纯的依靠自然的法则是不可能进步的。也不可能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也不可能做好,更重要是什么?我们去引导它,一种是自然的,更重要是我们引导它。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一样,当时四人帮已经完了,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如果大旗不挥动一下,你怎么折腾都没有用。现在走回头路也是不可能的,对社会和民族都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我们有多少口号,参照什么?我们希望集团有很多朴实的东西,比如我们教育的员工,我们不是去当将军、总经理,而是做小事,从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司机、员工每个人都是做小事。再一个好比我们现在的员工认同我们的文化,自己的步调跟企业步调统一;企业成功和自己成功的统一;企业文化是实实在在在我们每天工作当中的。

  戴喜东:

  不浪费各位的时间,我的结束语就是探索、维新、求实、御献。

  张春来: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文化还是源于大文化。我企业文化还是要跟大家讲,第二点谁来讲呢?做好人、做好事、挣大钱。第三点,首先不要问社会给了我们什么,而是我们为社会做了什么。我认为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企业家较量在于胆识、悟性等等,怎么把老板的文化转变成为大家的文化,使它具有创新性的文化。现在国家体制上的创新、资本上的创新、文化的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资本也难创新,你产品也难创新,最后体制也行,同样体制不创新就得死掉。所以创新是文化的主题。

  钟玉:

  弘扬传统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断发展我们企业文化,为民族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千叶明:

  有不少驻华企业的日本企业代表告诉我们,在中国投资有成功,也有失败的,为什么失败?就是找错了伙伴。都是政府官员做老板的国营企业,我并不是说所有国营企业不好,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今天才了解,因为那些企业根本没有企业文化可谈。现在中国企业文化正在创造的过程当中,现在世界形势也非常好,基本上比较稳定,大家这种创新、创造企业文化的活动一定要获得成功,我祝大家宏图大展,谢谢!

  高贤峰:

  怎么总结呢?宏观东西我就不说了。我们可不可以从头到尾总结一个思路出来。企业文化按现在一般的权威说法,大家认同的说法分三个层次,一个是最外围物质文化,中间是制度文化,最中心的点我们称为理念文化、精神文化。企业要抓住核心就是如何树立自己的理念文化、核心文化。在这里面有两个观点,一个是企业文化不用自己怎么设计,只要是一个组织都会自然而然有文化。比如在座的各位在这里坐了两个小时,在这个房间里面,在我们人群里面已经有一段文化存在了。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观点,企业文化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来,这也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把中国企业引进泥潭的观点,就是我们太相信文化可以设计,弄出了用霓红灯组成了字,比如团结奋斗等等,但没有一个企业把这些字融入进去,而是找一批所谓的策划顾问团,最后研究几个词,是非常时代化、响亮,没有具有时代美感的字提炼出来,只是喊口号。向农民种地一样,把优良的种子拿出来他不种,而是装一个口袋里面挂在阳光底下,过半年、一年种子已经风干了。像一个新疆企业写的一个口号非常好叫“不求超越别人,但求别人无法超越”。然后我们研究生就问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你别追我,我也别追你。第二天我给他讲,企业文化怎么建立,8点上班念半个小时的公司理念。就是如果在现成已经有的道路上走路,你走前面,我有后面,你走再后面。肯定不是现成的道路上走,我说你提倡什么精神?他说创新精神,这是北大的教授告诉我的。我说创新道路是什么?这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这就叫不求超越别人,但求别人无法超越。我们现在是这样的,理念东西提出来之后,我们称为人本管理三步曲,我在马上出的一本书里面详细谈了人本管理三步曲,我曾经在当代经理人杂志上连续发了文章,老板在生产经营活动当中,要明确的提出来要什么,不要什么,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种价值观一点要有,不是设计出来。有核心理念之后一定要典型化,用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诠释你的事件。接下来有些人不学习理念,又不认同理念,不学典型怎么办?定制度,你不这样干就罚你,你这样干,干的好我就奖你。员工个体目标和企业目标兼顾,一定要把员工个体的目标和利润目标等同起来,一同作为企业目标。那好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看下一步,在执行过程中理念会升华,形成一个三角关系。用三步曲的原则做企业的活动,怎么体现精神呢?核心方法是什么?你有创新理念不是吗?每一个部门都要写一个案例,比如8个员工在一个部门里面,一个月你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哪一个事情是最符合创新理念的?把案例写出来之后报给企业文化中心,由企业文化中心凭出来20个核心典型的故事和样本,然后凭出最好的大树特树,树成我们的典型。年底12个月的典型再评选一个,就是年度的文化典型,更他更大的典型。在这个机制形成之后,每一个员工觉得这个事情应该这样做,这样做跟平常不一样,有点儿新意,我能不能再新意一点儿,变成一个核心的故事,把我的案例报上去,所以他于是就想如何创新。这就是把理念怎么体现到员工生产经营活动中,怎么把理念渗透到员工的细胞当中,真正把理念做成戴总说的基因。

  最后我还是希望在谈到宏观东西的时候,想到该如何操作,在有了理念之后,想到如何把理念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取得更大的丰收,这就是探讨企业文化的目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高教授精采的发言。时间关系,今天的论坛就到此结束。下面我用一位下面企业家的话作为结束语,“主持人先生千叶明先生强调了团队精神,你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缺少吗?为什么你一直强调关闭手机,为什么和弦之声还常常响起呢?这方面日本人强于我们”。让我们反思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框架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1 08:31 , Processed in 0.044129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