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7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英语的文章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1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国人学口语最大障碍      素有中国英语口语培训界“实力派大师”之称的王强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存在几大障碍,大致可以归结为这么几点:   

    一、急于求成,不沉浸到大量的英语材料当中去,过于追求学习方法。   

    二、用中文思维方式去学英语,而不是用英语思维方式。中国人学英语的问题是大量地背单词,却不进入人家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去,这就是“哑巴英语”产生的根源。   

    三、把英语当成科学一样的东西来学,什么都要先看是否符合语法,始终用语法思维。在英语学习当中,当然要运用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还要运用日常表达的习惯性思维。   

    运用美语思维   

    那么,如何在英语学习中运用美式英语思维?   

    王强老师认为,中国美式英语学习者,虽然没有生长在美国,没有真正的美国人思维,但我们学习美式英语时可以模仿他们的思维。他认为有六种技巧是与美国人交流的关键性东西。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美国人之间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whatabookis”这类东西。我们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 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我们常说“whereisthebook﹖”很少有人问“whatisabook﹖”而美国的小学生就能够问 “whatisabook﹖”并且能提供回答。   

    第二,如果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toexplainthingsindifferentways。一种表达方式对方听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方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的语言符号系统可能会很多。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由于中美文化不同,描述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差异。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我们正好相反。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俚语。因为任何语言除了标准化的东西外,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俚语。比如说北京人说“盖了帽了”,老 外永远也理解不了。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俚语,他马上会觉得很亲切,也会更爱和你交谈。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转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人认为要想学好外语必须丢掉母语,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的。中国人学英 语要用英语思维,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丢掉母语思维。正确的方法是,讲英语时用英语思维,讲母语时就用母语思维,能够在两种语言系统之间自如地转换。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尽管目前的传统教学不提倡猜测,但王老师认为,猜测对学好英语口语很重要。口语表达的“时效”性很强。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听懂,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迅速用猜测来弥补这个理解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2.
Think in English,学会用英语思维
责编:    wuye
日期:     2004-09-30
编者按:
     学习外语没有捷径可走,语言能力的强弱与掌握语言材料的多寡成正比,语言材料吸收量越大,语言能力提高越快,其中,背诵是一种强化的语言材料输入,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多年来被语言教学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把英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English texts(作为文本的英语),典型代表是各类笔记、报刊杂志以及英语影视作品;第二个层次是English thought(作为思维的英语),主要是我们在头脑中组织英语使其成为可以表达的句段;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最高的层次是English in action(作为日常表现的英语),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从容用英语交流而不感到别扭,你便达到了这一层次。

  要想达到这一最高的层次,实现美语思维(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不过当你看到因为没能掌握美语思维而造成的尴尬,你就会觉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是发生在一个朋友身上的 真事:几年前他带几位美国朋友去登长城,尽游兴之余,一位美国朋友内急,出于礼貌,他在向朋友询问厕所在哪里时,没有使用WC, toilet,lavatory这类词汇,而是说May I go some where?我的朋友照字面意思理解,以为这位美国朋友想去别的地方逛逛,便回答说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做出这样的回答,其尴尬场面可想而知了。


  但是,培养美语思维(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一定的技能入手,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需要掌握六种技巧:

  一是如何界定?

  美国人在界定事物时习惯于先给出本质的属性,再添枝加叶使其概念具像丰满。

  例如"蛋糕"用中文界定为:面粉加鸡蛋兑水调匀,经烘烤得到的甜食;而在英文中的界定可以是:a kind of food baked with flour,eggs and water。再如我们称飞碟做"不明飞行物",最后一个汉字才指出它是一个物体,而英语中的界定a flying object,nobody knows where it comes from正好与中文词序相反;

  二是如何解释?

  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你女友在你对她说:I love you时不理解何为love,你光是举例诸如Mike loves Jane. Lucy loves Jack是毫无用处的。这时你可提供多种表述,总有一种表述可以促成她的顿悟。你可以这样来解释:love就是a kind of feeling,是它使得你母亲每天早上摸黑起床为你和你的父亲准备早饭;是它使得你的母亲辛苦操劳而毫无怨言,相信这样的解释会使你的女友明白何为 love了;

  三是如何描述?

  与中国人不同,美国人喜欢从自我出发来安排描述的顺序。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中英文书信地址的不同写法:前者按区域由大到小锁定某一地点,后者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方式;

  四是如何使用成语?

  美国成语是美国文化的浓缩,如果能在恰当的场合加以利用的话,就可以在思路上接近美国人;

   五是如何猜测?

  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次性的并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若是因为某个单词没听清楚就卡在那里,再往后肯定是听不下去的;这时就需要猜测的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上下文对不解之处有一个笼统模糊的认识,需要采取不求甚解的战术,才不至因为拘泥于一步棋而乱了全盘;

  六是怎样实现英汉之间的转义?

  处理好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两种语言的相互辅助中加深对美语思维的认识。例如在汉语里我们说:"缺了一条腿。"英语中相应的表达却是: with only one leg,一个强调"有"一个强调"无",思维习惯上的差异明显,用心体会英汉表达上的差异定会获益不浅。

3.
说起学英语,断断续续学了二十年,自我感觉不错,可是总有遗憾。曾经因业务短期出国,与外国人交流时,觉得听懂了,实际上似是而非;表达所想,一时间想不 起合适的单词。也曾试着做做翻译,听完了,基本也忘完了,只好问一遍又一遍。学不好英语,安慰自己的理由是抱怨环境不好,其实也对,也不对。学好英语,关 键是能够使用英语思维,使用英语记忆——学英语的真正突破是不再经过一道汉语的转换过程。在 CGA的学习过程中,我没有刻意学英语。开始,所读的内容都转成汉语理解,用汉语记忆,再翻成英语做作业。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已经很难转成汉语了。听课 时,老师的讲授自然在以英语理解,也自然而然的在用英语记忆。读书时,实际上不知道是用什么语言在记忆、思维,留意回味,才知道也是在使用英语。我为英语 的突破感到震惊,原来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时间学英语,现在才明白为学英语而学英语,虽然可以考个托福的高分,但始终不会有真正的突破。我是在读了几千页 的会计书,记忆了几百个的会计理论,讨论了数不清的会计问题后,才突然发现学好了英语。正应了一句俗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4.
英语是公认的国际语言。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同义词,它们在语体、语势、修辞色彩、语调、蕴含、着眼点、搭配、用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或微妙的差 别,构成英语丰富的表现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同义词,对于语言的掌握和思想、情感的交流都是至关重要的。本书是以研究生学习大纲为依据,结合中国研究生学 习特点而编写的参考书,它以“高起点、释义准确、讲究实用”为主要特色,共收录英语同义词147组,约700多个词条。本书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各个词的 不同含义和用法进行了分析、辨别和解释,并用恰当、准确的例句加以说明。编者力求详细地描述了各词汇的语义和语用差异,注意选词的广泛性和内容的新颖性, 做到准确全面,旨在帮助解决长期困扰学习者对同义词难选难用的问题。它不仅是英语学习、教学及翻译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也是为各类应试人员答疑解惑的必备资 料,对高等学校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英语本科高年级学生、高级进修生和其他同等英语水平的学习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
发表于 2005-3-27 11:0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6 21:00 , Processed in 0.041919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