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24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国杂感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3-31 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国杂感

● 方 晴


   一. 为何中国人储蓄率高?

  众所周知,北美的人均储蓄率是全球出名的低。我一个蒙特利尔朋友,每年收入十来万加币,但没买一幢房子,没有汽车(因为酒后开车出车祸,被终身吊销执照),家里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每天一下班,先到酒吧里来三杯啤酒,从来都在外吃饭,晚上还得上酒巴来几杯,难怪从来都是入不补出,何来储蓄之说?美国鬼子的储蓄就更不像话,有些调查结果显示其储蓄率只有3%左右。

  反观中国,储蓄率之高恐怕位居全球之冠。大陆居民的储蓄率在许多城市达到30%-40%之高,由于我看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存钱都是较积极的,所以总认为这和我国人民的民族性有关。但这次在深圳,碰到一个朋友马友渔君聊起这个问题,他的解释倒是有所不同。

  马友渔君曾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花王驻华企业供职。他的同事丁君是一个区域经理,收入颇丰。前年存足首期,在广州买了一套房子。去年又存了十万元人民币,准备买车。不料他老婆生小孩时出了点意外,医疗费付了4万多人民币。祸不单行,他的岳父生大病,得做手术,医疗费又花掉十一万元。这下把丁君的积蓄全部花光。所以马君的结论是:中国人不是爱储蓄,而是非储蓄不可!加拿大人不会有丁君那样的遭遇,何必要有那么多钱—因为有全民医疗保险。

  二. 白丢的租房租金

  余老弟在美国拿了一个MBA学位,移民到加拿大的申请批下来后,一直迟迟不来报道,因为他在联邦快递的经理工作实在太忙,主要还是舍不得他的那份高薪。

  余老弟家在深圳,工作在东莞。为了方便,就想在东莞租一个公寓,省得每天开车跑一百多公里,他知道东莞一些地方治安很差,便专门到保安严密的高档公寓租了一个单位。这公寓保安成群,一天到晚转来转去,虽说让人毫无隐私之感,但总比不安全的感觉好。谁料临到搬进去的那天,他楼上二层的单元遭爆窃,业主撞上窃贼,与之搏斗,结果被当场干掉,一命呜呼。余老弟一看,如此大楼尚且发生此等命案,还是每天开车得了。租房押金就当打水漂了。

  常说多伦多社会治安如何不好,一年凶杀案的死者近六十人。许多人总是说中国多安全。不晓得这些人有没有在深圳呆过。盗、抢、骗、绑架、凶杀,深圳恐怕要比多伦多猖狂十倍不止。金属价格上涨,有人居然把宝安区一些居民楼每个单元的防盗铁门都卸走,有些业主听到门外的卸门声吓得都不敢开门去阻止。我只是不明白,这119怎么就没人打?此种社会治安,恐怕要比Jane和Finch区差十万八千里!(我可是在Jane & Finch区住过的)

  三. 私人财产随意侵犯

  二十来年前,蒙特利尔的出租车太多,在主要街角,平均每五分钟就有一辆的士经过。其频繁度居北美之冠。这种方便,导致众多的士司机载客量不足,叫苦连天。

  针对此种情景,政府便决定将五万多个牌照削减至三万个以下。谁愿退出,可以将牌照按市价卖回给政府。当时的市价大约每个牌照二万五千加元。此措施执行行数年后,牌照市价上升到近六万加元。坚持开车的,都有生意做。选择退出的已通过卖牌照,发了一点小财。

  深圳早年为发展出租车行业,呼吁私人投资贷款买车。许多香港人便掏了几十万港币,买下牌照和汽车,租给司机上路。此种方式,使许多司机,尤其是早年的司机,赚了大把钞票。但受益最大是持有出租车公司执照的那些公司。它们凭着一张执照,左手从私人手中拿钱去买车,右手从司机手上收管理费,赚钱简直就是跟喝水一样容易。

  随着利润的不断增加与积累,这些公司决定要买回那些当年帮它们起家的私人牌照融资人。他们发一份通知,号称根据市政府决定,限于某月某日之前,私人业主必须将车牌以多少钱卖给公司。该定价比一年前的市价低50%,这不是明摆着打劫吗?中国的宪法保护私人财产权,怎么一到实际生活中,就成了一纸空文?当初要吸引外资时,吹得天花乱坠,如今翅膀长硬了,便欲杀狗藏弓了。所谓私人财产的神圣性,只是因地制宜的一句宣传罢了。
2#
发表于 2006-4-1 00:50 | 只看该作者
You suffer it since it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You enjoy it since it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You damn it since it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out Fool's day.
这不是清汤面……这不是清汤面……这不是清汤面…… 这是鳝丝面……这是鳝丝面……这是鳝丝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4-1 10:29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VV2MM


  三. 私人财产随意侵犯   。。。中国的宪法保护私人财产权,怎么一到实际生活中,就成了一纸空文?当初要吸引外资时,吹得天花乱坠,如今翅膀长硬了,便欲杀狗藏弓了。所谓私人财产的神圣性,只是因地制宜的一句宣传罢了。
不要拿着中国的宪法说事,中国的宪法里还写着人民有结社、集会、言论、出版等自由。这些东西那一项给人民自由了?中国宪法其实是一纸空文,是把人民当傻子哄的。

前不久刚结束的“两会”期间本来是要讨论“物权法”草案的,可是会前有中共中央党校和北大的学者撰文说“在中国实行物权法”就是推行资本主义。

在中国,私人的物权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而人民政府属于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因此,中国的一切物权从法律上讲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4-1 12:0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政见, 但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这才是民主自由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4-1 12:46 | 只看该作者
没能通过物权法很令人遗憾,这意味着个人财产依然没有哪怕是虚伪的保障,换言之,拆迁等等强取豪夺的悲剧还会继续上演。
[ur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779779.html\"]贪嗔痴[/url] 戒定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4-1 15:51 | 只看该作者

???

文章题目是不是贴错了,怎么和下面三段的内容对不上号啊!除了对两种情况对比外,我没看出其个人的什么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4-3 20:01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不明白,这119怎么就没人打?sb! da sha bi!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02:4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经济起飞并非真是什么奇迹

多维社记者黎吉编译报道/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中国依然缺乏足够的资源以发挥其国际影响力。在今年的预算中,中国所需的外援增长了将近百分之十四,足足有十一亿美元。

然而,今年一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救济会议上,在总数为19亿美元的有关救助禽流感灾难的赈款里,相对于美国的3亿三千三百万美元,日本的一亿五千五百万美元,中国只不过提供了一千万美元。中国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向国际社会提供足够大的贡献。

哈佛大学的纳伊(NYE)为此辩护说,就施展软性力量的影响而言,通过吸引力得到所想要的东西,远胜于通过强制和付出的所得。中国还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全方位的作用。中国依然只是在维护他们那些让外国人感到高兴的发展成果。“和平崛起”(PEACEFUL RISE)一说,风行一时。由于一些美国官员对“崛起”一词有些敏感,现在又改成了“和平发展”(PEACEFUL DEVELOPMENT)。

有关中国和平崛起一说,中国的总理温家宝曾经概括为如下五个定义: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总理在阐述和平崛起的定义时,重申了中国不称霸的原则。

然而,依然有些外国人,尤其是一些美国官员,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尤其对崛起(RISE),深感忧虑。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三月五日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崛起”一词改成了“发展”,以此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事实上,中国一直试图避免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经济强国。中国宁可被人看作是另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已。载人宇航曾经使中国民众增添许多自豪感。但这在外国慈善家看来,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感受。他们认为,假如中国能够如此破费于宇航业,应该不再需要什么外援了。

中国的经济虽然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但人们依然把中国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中国自身内部问题的关切,远胜于对该国能否影响遥远国家的关注。人们关注中国以目前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否承受已经取得的经济奇迹。

不过,UBS的安德森争论说,中国的经济起飞并非真是什么奇迹。中国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亚洲任何地方出现过的相类似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对于百分之四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中国所占的增长率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可升至百分之十一。1965年,日本和其它远东国家(不包括中国在内)加到一起,只占世界经济增长率的百分之四。二十年以后,他们所占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上升到百分之十三。

有趣的是,总是外国人在指出中国的强大,中国自己的媒体却充满了悲观的报告。诸如失业,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社会的不稳定,犯罪的案发率,环境保护问题,健康危机,以及一直难以清除的官员腐败等等。所有这些社会阴暗面不仅堂而皇之地存在,而且还无法因此而被诉诸对政治制度的指责,或者就此引出有关中国崩溃的预言。因为这些问题确实会对执政党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分配的不公,在中国的情形比俄国还要严重。而且,如此严重的不公平还是在二十年间达成的。须知,如今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在开始他们事业时,中国还不过是世界上众多的低收入国家之一。联合国发展计划部门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情形,除了人们的观念之外,也许并不如何迥异于美国。可是,在美国,只有低于百分之六十五的人们认为他们的收入不均问题不小。而在中国,对自己国家的收入状况作如是观的人们,高达百分之九十五。

中国官方有时也承认,收入不均等已经接近“危险高压线”,从而威胁了到社会的稳定。然而,这个全国性的问题,在城市和乡村的收入之间,却有着不同的标准。因分配不公而引起的愤怒,主要发生在与邻人、邻市或者邻省的比较之中。虽然这样的不公在城市与在农村同样的严重,但城市里的人们有时又会为至少经济还在持续增长所鼓舞。因为只要经济不衰退,他们的生活总是还有希望的。

中国官方指出,即便按照今年百分之八的增长速度,中国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也只有一千一百万个人均数,而仅仅城市的失业人数就已达二千五百万。这听上去确实令人担忧。有许多人不得不在灰色经济领域找工求生存。失业率比较高的地区,是在荒凉的大西北。像北京一类的大城市,失业情形并没有那么严重。

官员的腐败问题,虽然相当严重,却并没有如何玷污高级领导人。只有陈希同,一位前政治局委员,因为收贿而于1998年被判处十六年徒刑。这也许是由于高级领导人的生活在中国是属于顶级机密的缘故。但依然有些公开的指责,指称另有其他政治局委员,利用权力在外国银行里存有巨款。

其实,普通老百姓真正操心的,还是他们和他们家庭的健康问题和教育问题。有关这些问题,政府已经调整了相关的拨款。这些已经投入使用的经费(当然是以中国目前能够提供的数额),可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相信应该有许多途径,可以使中国变得更加公平,更加自由,更加开放。如此,不仅使中国人更加幸福,也能减少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所感到的不安。去年四月的波普民调显示,有百分之五十四的美国人相信,中国作为一种超强力量的崛起,将会威胁世界和平。将近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不久将会统治世界。并且,有百分之七十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因此,中国需要一些带有政治性的改革。比如,给农民以明白无误的私人所有权,为所有的个人意义上的公民建立社会安全系统,给基层政府减轻财政负担,给国内的移民消除管理上的障碍。上述一些措施可能难以施行,或者实行起来费用太高,但却都是具有建设性的,并且不会让社会走向巨大的崩溃。相信这些都是中国政府理当着手进行的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假如能与经济的开放同步进行,将会大大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社会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2-3 18:18 , Processed in 0.048638 second(s), 3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