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2538|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枫叶在飞-----两年一觉移民梦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9-18 1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言

是偶然,也许是一种必然。在二OOO年五月份以前,“移民”对于我来讲,还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当时我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受网络经济的影响,正热衷于创建信息网站,还花了200多元去工商局进行了注册。在营业执照到手之前,有一家移民中介开始在我们公司拓展业务,挨家挨户散发传单,还在公司报纸上大作广告,开办宣讲会。

有一天下班回家,老婆兴冲冲地拿着一份传单说:“看看,咱们也办移民吧。”

“移民?出国?”我拿过传单扫了一眼,“有那么容易吗?”

“算算分数。只要是大专以上,英语符合要求就行。看,我是本科,还可以给你加分。”

“要是那样,符合条件的可就多了。”

“既然和咱们条件一样的人能办,咱们为什么不能办?”老婆又罗列了一大堆移民的好处,说得我开始心动了。
适逢那家移民中介开办宣讲会,去了解了很多情况。中介还强调说,新法即将实施了,那时的评分方法就不利于你们这些人了。美丽国家的大门即将关闭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了等等。

于是回家赶紧上网,开动搜索马达,寻找与“移民”有关的内容。从那时起,“移民”成为我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
2#
发表于 2003-9-28 21:50 | 只看该作者
u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3-9-30 15:31 | 只看该作者
r u still drunken? where is the nex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 12:05 | 只看该作者
真抱歉,第二坛酒刚刚酿好。

----------------------------

背景

事情的由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移民的梦想就从这里开始了,但长征的序幕还不是这个时候拉开的。因为举家迁移,背井离乡,飘洋过海,落地异国他乡,这毕竟是人生之大事,非轻率就可以做决定的。

当时要孩子已经列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在国内要孩子有家里人帮忙照看,省很多心,单位上还给产假。但是那时要的话,等办好签证,孩子还很小,到了国外怎么办?如果一个大人专门来看孩子,另一个人挣钱够不够花?(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如果出国以后再要的话,即使一年就可以办好签证,可是我和老婆年龄都不小了,那时我年方三十,她二十八。岁月如梭,时不我待,耽误不起呀。再说又不是出国马上就可以要孩子,总要安顿一段时间的。如果签证之路漫漫,那就更消受不起了。再说在国外要孩子是不是很麻烦?(别人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再者这么一件大事,总要探听双方家里人的意见。虽然如今不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可使老人们的心思还是别猜,总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才好。

还有就是去了之后工作好不好找?听说在那里找专业工作挺难,因为非本土文凭,无北美工作经验,这两条足以使你想找的工作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吃不到的葡萄。

有一样例外,当时正是眼球经济泡沫高涨的时候(我也差点卷进来,见引言。),人们热衷于看着计数器的数字直线上升。所以计算机专业的人士办签证比较容易(有好多双免的),找工作也容易。甚至不是计算机背景的,只要到了加国,培训一下,学个“找我”(JAVA)什么的,就能轻轻松松找个舒适的工作。这使爱学习的中国人受益非浅。(可是好景不长。)

但其它专业的,可就不好说了。所以当时移民热方兴未艾,回流潮却暗流涌动。正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的时候。

再有就是目前的工作怎么办?当时我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上班。前几年效益尚可,工资不高,但年年涨;奖金不少,且月月发。相对于地方而言,那时一个黄金地带。(因为地方的企业已经开始夕阳西下了。)

可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出几年,效益直线下滑,职工几年没有尝到涨工资的滋味,奖金也是此时有,彼时无的。许多潜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机构庞大,冗员过多,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效益流失严重等等。“挖潜增效、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下岗、再就业、改制分流”等等,成为热门的词汇。

当时“减员”是增效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分配机制,仍然是一种排队思想和“大锅饭”。造成了简单体力劳动和复杂脑力劳动之间的分配差距无法拉开。国有企业的用人方式又不能保证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任人唯贤、唯才是用”。结果在减员过程当中,改减的减不走,该留的留不住。许多具有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纷纷打起包裹,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10-7 14:16 | 只看该作者
快写啊!!快写啊!!快写啊!!快写啊!!快写啊!!看得人都急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0 20:03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抱歉。忙了一周的考试。
-------------------------
心动与行动

那时的我就处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我工作向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为国家作贡献。我与领导和同事相处融洽,因为我相信这么一句话,“人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所以我总是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尽量地帮助别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宽让别人的误解等等。象不象年度工作总结?可事实确实如此。所以我思想上并没有做好离职的准备。

情况就是这个样子的。我身边好多同事和朋友都壮怀激烈地离开了企业,有的走进高校深造,有的去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江浙等地,有的劳务输出到了新加坡,有的移民到了加拿大。许多人一见了我就问:“你名牌大学毕业,还呆在这里干吗?”“要我是你的话,我早就走人了。”我一脸的无奈:“我该何去何从?我出去干什么呢?”

其实我并不是甘心寂寞的人。刚毕业的时候,我给大学同学写信,还称 “这穷乡僻野,终非久留之地” 。(那时生活区的建设还没有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那一年,我和好友听说本市有一家办理劳务输出的中介,主要目的地是新加坡,好友的同事已经有人去了。可以前是首期交5000元中介费,工作以后再按月交清余额。等我们去咨询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次性交清35000元。天哪,那时我们正一穷二白,这可是个天文数字。而且我这专业,还暂时没有需求的。好友也因为费用太高,打消了念头。从此我偃旗息鼓,按部就班地工作,不想一干就是十年。

现在我又心动了。我和老婆向双方家里的老人汇报了我们的思想动态,并通报了各自的兄弟姐妹们。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居然全票通过,没有弃权的,更没有反对的。要是选举总统就好了。因为列祖列宗都没有出过国的,是不是他们的潜意识当中,也想让我们摸着石子过河,做开路的先锋、勇者的典范呢?

于是我们和他们探讨要孩子的事情。虽然我父母已经抱了一个孙子了,可是早就盼着从我们这里再抱一个。岳父母也赞成我们在国内要孩子。(事实证明这么做是对的,因为我们拿到签证的时候,儿子已经一岁三个月了。)

如今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方向定下了,该从何下手?

也是凑巧,因工作需要,领导安排我去上一级部门工作。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业务繁忙的部门,在那里时间就是工作。要说不去吧,似乎说不过去。总不能跟领导说,我不求上进,你另请高明吧。因为移民这事成与否还是未知数,所以不想让它浮出水面。要说去吧,还要准备移民的各种资料和英语考试等等,到时老是请假也说不过去。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还是去吧。时间象弹簧,想办法去挤吧。于是我踏上了新的岗位。

因为工作原因,我和中介直到二OO一年元月份才正式签约。这样从二OOO0年五月份接触“移民”这个词到签约,历时半年之多。

签约的时候,中介介绍了三种付款方式。时价以2800美元为标准,分三次付清要全额支付;分两次付清优惠100美元;一次付清优惠200美元。同时中介承诺,报销雅思考试费(1150元人民币);如果免面试,中介另付1000元人民币做奖励。白纸黑字,双方签字画押,摁手印,成交。

为了表示我们的信任,也为了节约200美元,我们决定一次付清。因为没有美金,我们付给中介人民币,中介按美元对人民币1:8.5的汇率收取(其实银行是1:8.28,即使在美国VS伊拉克,美元汇率跳水之后,这个比率也没有变化。)(事实证明,一次付款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
准备与雅思

签约之后,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申请表、推荐信和简历三大项就让我们忙了很长时间。还有学历、学位和成绩单公证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那时我们刚搬到新家。电话线还没有铺到那里。别说上网,就是和别人联系也是很麻烦的事。电脑在家里成了一个摆设。中介公司发来的电子邮件根本无法接收。去网吧上网,要么邮件打不开,要么电脑上没有安装WORD软件。从朋友家接收了也打不开。后来还是中介驻我市办事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帮忙下载的。

然后我又买了电话卡,从街道上、超市里公用电话向大学的老师发送紧急求助信号,让老师帮忙把成绩单中英文件寄了过来。(幸亏有大学老师在校,同学中好像没有留校的。)

户口公证、结婚公证、出生公证和无犯罪公证等等,每准备一份资料,都有一些小小的学问和技巧,都要费一番脑筋。不知道其他的同仁是怎么准备的,当时真希望有一本宝典在手,告诉我该怎么去做。

伴随着春风春雨,电信局的电话线终于在三月份铺到了我们楼上。可是上网费很高,有帐号的话每小时三元,没有则每小时四元两角,没有商量的余地。为了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为移民服务中去,我们下载了一个网络伴侣,时刻提醒我们“叮呤呤,叮呤呤,请注意,您上网已经超过三十分钟。”

那时的我们,就象还不懂事的孩子,对移民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追根究底,同样的问题要问好几遍,直到得到详细满意的答复。即使这样,心里还是没有底,怕一个小小的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影响大局。直到我们一步一步走了这些过场,蓦然回首,才感觉到了过多的担心和忧虑。

下面就是投身到漫长的等待和紧张的英语学习中。也是从那时起,“雅思”成为仅次于“移民”的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二个词汇了。

那时我的英语尚有一定的功夫,可是对于据说考试方式与众不同的雅思考试,我仍然是无所适从。

签约以后,中介公司办了一个英语学习班,找了外教带课。在班上碰到几个熟悉的面孔,大家相视一笑,感觉到了心与心的交流。

平时大家就象搞地下工作的。本着“你不讲,我也不讲”的原则,上下班相逢点头笑,握手问个好。别人不在场时,就表现出同志般的热情和友好,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相勉励。

三月份从香港总领馆递交材料,因为当时听说香港案件处理得比北京快。六月份收到档案号,七月份接到雅思考试通知,我计划参加十一月份的考试。

老婆动员我去北京某语言学校接收再教育,10天,学费1500元,还给我计划了一个黄金季节,“十一”长假。我总觉得这种再教育对于我的作用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而且据说老外一看你的写作带有某种风格,最多五分。(我原寄希望于作文至少六分以上,结果老外还是给了我五分,刚刚PASS。)可是为了不辜负老婆和肚子里的孩子的厚望,我还是背上行囊,北上京城,第一次踏进了伟大祖国的首都。为了工作和生活联系方便,还临时买了手机。

到了学校一看,竟有这么多的学员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有的为移民而来,有为的留学而来。可见神话故事的创造,本来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

学成回乡,闭门修炼一个月。十一月份,秋意渐浓,秋风飒爽。我奔赴省城,参加本月的雅思考试。不知是头天晚上没有休息好,还是因为紧张,或者不习惯这种连环式的考法。听力部分感觉还行,到了阅读部分,就开始头昏昏、脑沉沉了。采用老师教过的方法,一会看问题,一会看课文,就不辨东西南北了。不禁两眼发直,手脚发抖,浑身发颤,一发而不可收拾。迷迷糊糊挣开双眼,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本以为强项的阅读就这么过去了。

接下来是作文,一看题目,熟悉。第一篇是有人在生活区养狗,你给当地警察局写封信表达你的意见。第二篇是你认为毕业生就业会受哪些因素影响?我洋洋洒洒,一口气写下来。一看,还有十五分钟。就检查了一遍,自以为得意。心想要是阅读题还在手上就好了,可以好好地检查一下。

走出考场,我并没有一种如释重担的感觉。相反,一是阅读搞得我心烦意乱,二是即将到来的口语考试更让我心里没底。抬起头来,看看天是灰色的。秋风在耳边吹过,带来阵阵凉意。不知怎么回事,我的考号本来比较靠前,口语考试却排在了最后一名。

第二天下午,我早早地赶到了考场,在里面静坐。其实哪静得下来,工作人员每喊一个号,我的心就通通通狂跳一番。眼看着候考厅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等我来到考官的门前,有的考官已经结束任务,在走廊里轻松地闲谈了。我突然想,考官也紧张了两天,最后马上要结束了,说不定气氛能轻松一点。于是我稍稍镇静了一些。

考官到门口喊我,我一看就是昨天考试时见到的那位态度和蔼的人,于是放心了。走进去,把身份证放在了他的桌子上。他非常客气地拿起来,双手递给我。我想怎么回事,难道不用身份证吗?

一会,他宣布考试开始,先自我介绍了一番,也没注意他叫什么名字。只是听到他说:“你的身份证……”连忙把身份证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看,问了我一些常规问题,这些都是在印在大脑里的。然后他给了我一张卡片,我一看是谈音乐对人的影响。我在纸上写了几个单词,还没打好底稿,他就让我开始叙述。还好,这个问题不是太偏,总算能应付过去。他又和我谈论了一些关于音乐的问题。之后,说考试结束,卡嗒一声关了录音机,把身份证还给了我。

我和他道别之后,转身要走。突然想起再教育时老师说过的话。他说告别考官之后,不要逃也似地溜之大吉。一般考官忙了一天,也很累,如果说句关切的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又转身对他说:“Have a nice day!”然后向门口走去。到了门口,我听见他说:“Good luck to you。”我谢了他,心想,希望如此。

一个月后,知道了成绩。听力5.5分,口语6分,阅读和写作各5分。总分5.5分,蒙混过关。(后来知道,由于新法实施,移民部为加快旧案处理速度,适当放松了对英语的要求。有的单项分数或总分不到5分的,也获得了免面试的机会。而且,晚一些申请的个案处理速度也大大提高。有的人从接到档案号到收到签证,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真是Good luck to the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3-10-12 19:47 | 只看该作者
:p    ee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3 08:31 | 只看该作者
等签证

这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的儿子出生了。那几天我是家和医院一条线,风火轮一样转动着我的脚步,给老婆、家人和自己准备一日三餐。

就在那时,我碰到另一个办移民的同事。她问我这些天有没有上网?我说这些天忙的几乎都忘了移民的事了,更别说上网了。她说新法正在讨论中,新法具有回溯的效力,适用于旧法的案例。如果采用新法标准,夫妻双方就算都是硕士毕业,也难以满足分数的要求。除非主申请人会讲法语或有亲属分,则可以勉强过关。

我还没有从生了宝宝的欢喜和劳累中清醒过来,加国的大门就从此关闭了么?这太不公平。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太多,不但是金钱,还有精力和前程都压在了这上面了。

她又说,不过现在是讨论时期,也许会有变动。我想,但愿如此。全世界旧案者,联合起来。果然,不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律师也引经据典,陈说利弊。最后新法的回溯力给CANCEL掉了。虽然加国的大门对于后来者基本上是关闭了,但对那些望穿秋水,顾盼张望的旧案人总算还敞开着怀抱。

不过后来者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魁北克省还在秋波暗送,实行旧法。前提是你在国内就要会法语,有法语就有希望。所以那些已经来到魁北克的有福了。不但不用交昂贵的学费,魁北克人民政府为了鼓励新移民学法语,提高生存能力,还每月付给一笔补助。这笔补助虽然没有往年那么多,但已经可以保证你在魁省的生活了。当然魁省还有其它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和已经落地他省的移民投入她的怀抱。这些都是后话了。

儿子出生了,也得给他补交申请。当时我和老婆的申请还不知怎样,等给儿子递交申请时,他已经三个多月了。老婆一直嫌我给他办晚了,怕影响进程。不过儿子的申请处理得很快。

三月份,我们接到通知让补材料。信上说不要因为这封信就认为是批准了我们的申请。另外一个朋友的信上则说,你们已经免面试了。这就是说,准备一下材料,就等体检通知吧。不一样的信,当然心情也不一样。虽然中介公司说这样应该没问题了,可还是高兴不起来。

我们又匆匆忙忙地准备护照、枫叶卡照片、工作经历公证和劳动合同公证(光这一项就花费500元人民币),把儿子的申请同时递交了上去。我都记不清从递申请开始,这是第几次照像了,要么自己不满意,要么中介不满意,要么移民官不满意。枫叶卡照片的要求有些奇怪,而且移民部让我们照了两次。(可是在温哥华入境时,移民官还是让疲惫的我们在他们的镜头前重新亮相了一次,儿子的倒是合格了。)

六月份,我和老婆接到体检通知。于是带着六个月大的儿子奔赴京城体检,又将我们的落地费汇了过去。
后来移民部来信说,不行啊,收到你们落地费的前一天,新法刚刚实施,小孩子的落地费看涨,变成150加元了,再寄50加元来吧。

九月份,接到了儿子的体检通知,于是带着儿子再次赴京。

剩下的就是等待签证的漫长的时间。虽然是例行公事,可是我们还是焦急地企盼着,总是担心哪一个环节出点问题。尤其当身边有的同仁已经拿到签证,我就想,他们该多么兴奋呀。拿到签证,落地异国他乡就不再是美丽的梦想,而是激动人心的现实了。(事实证明拿到签证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二OO三年元月十七日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当时我已经下班,快走到家门口了。中介公司北京办事处的人打电话说:“你的签证信已经到了。”

我的心跳起了激动的旋律,飞快地跑回家,对老婆说:“到了、到了。”老婆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到就到了呗,你每天不都是这时候到吗?”我说:“不是。是签证信到了。”老婆脸上乐开了花:“真的?在哪?快给我看看。”“等着吧。在北京。”“什么时候寄来?”“特快专递,两天吧。”我又抱起儿子,亲了亲他:“咱们的签证来了。”儿子冲着我咧嘴,估计也听不懂。

我上面提到应分期付款的原因是这样的。由于签证已经拿到(实际上拿到体检表时就可以),合同约定的事实已经成立。我打电话到北京办事处要雅思考试费和免面试费,主办人员就推托起来,一会说等落地后再给,一会说现在公司业务收缩、处境艰难、没钱了等等。结果到现在也没有下文,而这家公司还是一家算有名气的咨询公司了(总部在渥太华)。而分期付款的同志们就可以从容不迫地从最后一笔佣金中扣除了雅思考试费和免面试费,多么潇洒。所以我建议以后再有类似的服务,一定要分期付款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3-10-16 10:17 | 只看该作者
呸,彻头彻尾一对崇洋媚外的东西,自己崇洋媚外还要拉上刚出生的孩子,让他一懂事就看不到自己的国家,我真替你的孩子感到悲哀,出去了也好,省得下次和哪个国家发生战争你们再去做汉奸动摇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3-10-16 10:54 | 只看该作者
烽火巨人,受什么刺激了!?

小醉虾,不要理他,写得很好,继续写,我还想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23:23 , Processed in 0.065262 second(s), 4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