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敬泽: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敬泽: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红楼梦》里有此雅谜——看官且慢兴奋,在下不谈《红楼梦》。一部《红楼》,大小文人参详了一百多年,只看出满纸八卦,杜鲁门·卡波提曰:“所有的文学都是飞短流长”,这话至少适用于“红学”,专业和业余的狗仔队认定,该书便是大清朝的政治谣言高层绯闻——据说这很有趣,但我看还是张靓颖或厉娜的花花事儿更有意思些。

现在说正题,“象忧亦忧,象喜亦喜”,语出《孟子》,说的是舜爱他的老弟——该老弟名象,据神话学者研究,他还真就是一头大象,至于大象怎么就成了舜王爷的弟弟,学者没说,我们所知的是,象高兴了舜就欢喜,象要是挂着脸,舜也跟着忧愁。

那么象是不是同样爱着他的哥哥呢?非也。象弟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他的舜哥死,马上死。

这就不能不谈到我们的大圣人舜王爷的麻烦家世,舜之父据说名瞽瞍,此二字皆有失明、盲目之义,我怀疑这是讽刺老爷子是非不分黑白莫辨,当然,瞽瞍也许确实是个瞎子,而且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游唱乐手,据说十五弦的古瑟就是瞽瞍所创。这位音乐家的原配就是舜的母亲,后来死了,他又娶了一房,生了个儿子就是象。

父亲-后妈-异母兄弟;权力-血缘-财产-人的自私和残暴;这是有家庭、有婚姻、有私有制之后就有了的老故事,而舜的故事是老故事中最初、最老的:舜成了人家三口儿的眼中钉,他们对这没娘的孩子百般虐待,而舜呢?那时没有警察妇联和媒体,他只能忍,而且他是如此善良,他把这视为一种考验,考验他对父亲和家人的爱,他当然经得住考验,他还为其后数千年间的中国孩子发明了承受家庭暴力的正确原则:“小杖受,大杖走”,要是父亲大人抡着小棍子打过来,那就扛着,要是棍子又粗又长那就赶紧跑,跑不是因为怕疼或怕死,而是担心自己没出息不禁打,万一被一棍子打死了,岂不陷父亲大人于不义?

我幼时没挨过爹的打,但我们那个大院里的孩子们都曾热烈地想象自己遭受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起来、鞭子抽,来吧(当然不会真来)!我们为真理而受难,牺牲的羔羊感到黑暗的甜美——如今想来,这中间必定萌动着受虐倾向,痛苦是爱是美是忠诚是道德是快乐。

就这样,舜在迫害和拷打中成长为一名圣人,尧王爷打算把天下传给他,不过还要考察,考察的办法之一是把两个女儿一并嫁给他,当然带着丰厚的陪嫁。

舜成了大人物,有产有权有名有背景,他的瞎老爹怎么办呢?这个固执的老人,他认为他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恨自己的长子,他决心杀死他。

于是,据孟子说:“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折之。”

父亲慈祥地笑着,把大儿子叫来替他修缮粮仓,舜刚爬上房顶,父亲就抽走了梯子,放火。

当然没有得逞。老爷子脸皮够厚,过几天又找上门:儿子啊儿子,回去把老井挖一挖。舜又去了,他下到井里,一抬头,只见黄土倾泻如暴烈阳光。

小儿子象力大如象,一口气把井填实了,把他哥活埋了,拿脚踩了踩,转身奔向舜家,一路大喊:

“谟盖 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此处一字电脑没有,左弓右氐)朕!二嫂使治朕栖!”

这是上古的大白话:舜死了,我干的!牛羊归爹娘!粮仓归爹娘!干戈归我!琴归我!弓箭归我!两个嫂子跟我睡!

他就这么一边发表分割财产的宣言,一边闯进了舜家,迎头看见他的哥哥舜正在安然抚琴,此时,即使是象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为了纪念这点不好意思,当时的人们想啊想,终于想出了“忸怩”一词,象“忸怩”道:嘿嘿,哥,你没事儿啊,人家正担心你呢嘛!

舜慈爱地看着这个弟弟,曰:象啊,来的正好,这一大摊子家业正想让你帮着管管呢。

很久以后,有人问:舜不知道象要杀他吗?

孟子说:他当然知道,但象忧亦忧,象喜亦喜啊。

——这个故事有古希腊悲剧的严厉、阴森和绝望,但有个中国式的完美温暖的结局,舜终于感动了他的瞎老爹,感动了象,他们从此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

善是无敌的,仁是无敌的,在孟子的讲述中,舜的故事成为神圣的启示,我们必须相信善相信爱,相信宽恕和忍耐。

我愿意相信。但是我注意到孟子省去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舜是如何逃过谋杀的?

对此,《史记》中有语焉不详的记载,大意是两个背景非凡的太太拿出了法宝:绘有鸟纹和龙纹的衣裳,结果,舜化为鸟飞离火海,化为龙顺黄泉而逃。

孟子当然不信这套,所以略过不提,同时,他可能也意识到他的训诲有一个致命的漏洞:如果舜要靠太太的搭救才能逃脱恶势力的戕害,那么善的力量由何体现又何以成立?难道做一个善人又不想被人坑死就得先娶一个至两个有背景的太太?难道善的前提必须是权力或成功?

与孟子的论述相反,我们常常发现善竟是世上最软弱的事,善不会向你应许任何现世的利益,善不是一个有关获取的故事,而是关于舍弃;善之艰难,尽在于此。这是人类普遍的痛苦和困惑,孔和孟都未能给出有力的解答,两位好心肠的老先生只是絮絮叨叨地告诉我们:做个好人并不难,做个好人有好报,

舜的故事中,有一个场面最为苍茫深远:“舜往于田,号泣于天”。

荒野上,舜仰天长哭。对此孟子作了一番牵强乏味的解说,我一个字都不信,我只看见几千年前的那个人,他孤独地、无所凭依地坚持着善,此时,他不是孔孟所想象的因善而成功的人士,他在受苦,极端软弱,天无言,荒野无言,只有这个灵魂在颤动。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红楼梦》中的谜底我忘了,也懒得去查,大概是镜子,或者演员。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9 21:51 , Processed in 0.039691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