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台湾人(营志宏)看中国改革开放叁十年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 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年发生的大事还真不少,国际上有金融大海啸与继之而起的经济萧条,美国选出了首位黑人总统,中国大陆有四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台 湾有马英九当选和陈水扁贪污的世纪大丑闻。但这些,对闗心中华民族命运的我来説,都远不如在年底悄悄走过叁十年的大陆改革开放运动来得重要。

回想叁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在美国为学业和前途挣扎的台湾留学生。虽然中国大陆问题一直是我最大的关切 ( 我是专门研究大陆问题的政大东亚研究所毕业的 ) ,我竟无暇分心,当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大叁中全会通过的开啓改革开放路线历史性的决议案,在我的记忆--居然是一片空白。说起来,真是惭愧得很。

之後几年,随着学业的完成和律师业务的开展,我又重拾了我的兴趣。但那是改革开放的起始几年,迹象和路綫还不明确,守旧势力还在负隅顽抗,了解中共历史上多次反覆路线斗争的我,兴奋而睁大眼睛看着运动的展开,却是不敢太有信心。

在美国,来了中国大陆的留学生。这就好像是北来春燕第一声,敍説着大洋彼岸中国大地上冰雪融化,春天开始降临了。接着又来了大陆商人,先是国营企业的,之 後则是大批的私人企业主;先是穿着过时西装举止拘谨不敢花钱的,之後成了穿着跟我们加州人一样随便,而又挥金如土面不改色者。蒙特利公园市的昵称由小台北 变成了小上海,发着卷舌音的北京腔及阿拉与侬的上海话,充斥了圣盖博谷的几个城市。我的律师事务所的华人客户,由台湾来的居多变成了大陆来的占多数。

我在1990 年代之初,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那是到上海去出席一个「第叁产业研讨会」,为他们担任美国法律的讲员。那时接触到的官商,相关的知识不足而充满了好奇。如今你再看看他们,成熟老练而充满了自信,第一流的专家学者比比皆是。

2000 年左右,我在台湾担任立法委员,曾多次来往海峡两岸。大陆的城市早已现代化,有些设施我们在台湾或美国都不曾见过。我在新党党部接见大陆来的知识界访问 团,他们看过了台北与高雄,觉得有些失望,似乎比北京和上海差了一点。他们客气地说:「我们有後发的优势」。我心--不知是心酸还是高兴。

这叁十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是丝毫不为过的。大陆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与乡巴佬。海峡两岸已经主客易势,台湾方面的筹码 流失殆尽。台湾在大陆的人,由「台商」成了「台干」,将来还可能成爲「台工」。大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由小媳妇成了婆婆。国际经济危机中,列强引领企盼中 国的帮助;中国的财经官员赴美开会,大声地斥责美国的金融政策不负责任。

这一切的变化,都开始於叁十年前的那个决议。「十一大叁中」有它特殊的时空背景,文革十年动荡之後留下一个残破落後的中国,所幸毕竟还有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推倒了「凡是派」,把中国从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鸦片战争之後,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推出或引进种种的思想主义,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想要挽救中国的命运。由「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太平天国起义,维新立宪,国民革命,到马列主义革命,但中国的龙体始终药石罔效沉戹未起。这一次,我确信是开对了药方走对了路,原来中国并不需要什 麽深奥的理论和主义,这叁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指导原则,不就是邓小平的一句谁都能懂的「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吗?

不存成见不説大话实用主义的做法,让中国的进步一日千里。只有维持这样的作风,打破思想上的框框架架,继续奋斗二十年,才能把中华民族的地位推向世界顶峰,完成历代知识分子复兴中国的梦想。

叁十年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但却不是终点。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汗与泪要流。眺望远处,我们几乎已经可以看到目的地的伟大壮 丽,中间却仍有数不清的悬崖峭壁,山川阻隔。城乡距离的差距,贫富不均的扩大,贪腐不法的滋生,国际反华势力的嚣张,更不要说眼前能源与金融的危机,经济 转型的瓶颈。在叁十年经济改革之後,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揭开政治改革的序幕,让民主的花朵更灿烂地绽放?让中国更美丽,人民更骄傲?

我注视着中国大陆这叁十年的变化,眼睛--不禁涌出了泪水。复兴中国,那也是我从小就有的梦呀。虽然生在台湾远居美国,命定只能扮演一个旁观者;但眼见中国在复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自己的梦有可能实现,我心--是怎样的激动和喜悦啊?!

祝福中国,祝福正在为自己的民族打拚的中国人;你们正在集体创造历史,而未来的历史上,必定有你们用血汗泪水写成的民族荣耀!


(作者营志宏,法学博士,前新党立法委员,国民大会代表,现於洛杉矶任美国联邦及加州律师.)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看看一位台湾博士眼中的中国海军远征索马里

营志宏/

大约七,八年前,我在台湾担任立委。一天路过台北鸿霖画廊,看见那里挂着「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展览」的招示,便高兴地进去参观。主事者是一位与我有同名之雅的「王志宏」先生,我对他们举办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与为它所下的数年工夫,深深的敬佩。

我 站在一幅「郑和舰队航海图」的巨画前,震惊而又激动。那是一个两百多艘各式船舰,承载两万七千多人,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舰队,却又井然有序罗列于 大海之中,在金黄色的阳光之下,昂首前行。它满载着中国探索海洋的希望,像大鹏鸟似的航向远方;它准备载囘中国人的荣耀与骄傲,为我国历史写下壮伟的海洋 史诗。我站在那里,眼角泛着泪光,久久不愿离去。

中国的挫败,在于航海事业不如西方。当欧洲人越过海洋,佔领了美洲与澳洲,割据了非 洲与亚洲时,中国正在沉沉大睡。中国有太好的机会比欧洲人先一步到达各地,只要十五世纪郑和的海洋事业能被继续下去。但继之而起的却是横跨明,清两代的 「海禁」政策,让中国失去了海上动力,依旧是一个封闭而停滞不前的大陆国家。

我们都知道,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非洲东岸的「竹步」。这个「竹步」,就位在最近国际上大大有名,屡次閙出海盗劫船事件的索马利亚。当地还有土着自称是中国人后裔,至今仍可找到发音近似「林」、「黄」等中国姓氏的索马利亚人。

六百年过去了,这块海域上不再见到中国舰队鼓浪而过。那在金黄色的阳光下昂首前行的庞大舰队,你到哪里去了?印度洋上风云仍旧,但是找不到一面汉家旌旗。

我们听到了春雷乍动。中国决定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桉的呼吁,派遣舰队到亚丁湾护航,避免国际商船受到索马利亚海盗的劫掠。六百年后,中国人又要来了。

这个行动,正当而应该,舰队护航是履行身为国际社会成员的义务,何况它有联合国的授权。列强的官方声明中对此都有正面的回应,但骨子里却有不安和疑惧。尤其是曾与清朝作过海上决战的日本,右翼分子不断地咆哮或者哀鸣。

六百年后的中国,已经觉醒而认识到海洋的重要。虽然晚了,但已开始整建远洋海军,把目光投射到四大缘海之外的海洋。

美国太平洋军区司令最近透漏,在与中国海军交流的过程中,曾有一中方将领建议,中美何不以夏威夷群岛为中界,平分太平洋?

美国将领当然震惊而不悦,其中更有嗤之以鼻认爲中国不自量力者。但是且莫把这件事当作笑话看,中美平分太平洋的事必定成真,只是时间迟早而已。

中国作爲「三洋大国」将海军佈局全世界的时日,或者还远;但成爲「两洋国家」,左倚太平洋,右傍印度洋的日子,就在明天。中国必须让它的力量到达两洋,才能保障东起巴拿马运河,西至波斯湾,红海,与好望角,这块水域的贸易与资源运输路线的畅通无阻。

我们往东看去,中国要出太平洋必须经过琉球群岛与台湾。二战之后,蒋介石政府错误地不去争取琉球群岛由中国托管,乃至东大门被人堵住了大半。所幸台湾仍在。台湾要作怎样的战略取向? 究竟是作中华民族东出太平洋的绊脚石,还是作面向太平洋的一艘伟大的航空母舰?

中国要作太平洋西半边的主人,就要与日本化敌为友,并联好在南太平洋的澳洲。「甲午海战」的失利,只能用来激励我们向海上发展的雄心,却不宜成爲阻碍中日两国结成联盟感情上的纠结。

「郑和下西洋」,开啓了中国向东南亚的移民。现在中国在这一带已颇有实力,因此西经麻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应该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如果以铁路连接昆明与仰光,则南临安达曼海西接孟加拉湾的缅甸,更可以成爲中国迅速通往印度洋的基地。

西方国家不必疑虑。郑和下西洋,并没有用火砲去兼併土地劫掠资源,它的目的仅在于宣扬国威与认识世界。它基本上,只是一支促进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亲善访问舰队。当中国再度成爲海上的主人,西方国家将会见识到,那与十七世纪欧洲殖民主义截然不同的东方王道文化。

沉睡了六百年之后,中国终于醒来,现在要循着郑和的踪迹前进。这次进驻亚丁湾,并不是去打几艘海盗船,捉几个赤脚海贼而已;那是一个开始,它将揭开中国远洋海权时代的序幕。

我 们欣喜地看着中国自己研发製造的「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与「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在三亚港升火待发,准备去完成国家及历史交付的使命。我依 稀看见那在大洋之上鼓风前进由鲲鱼化成的大鹏,它不仅仅是郑和的舰队,还是我梦里的中国!


(作者营志宏,法学博士,前新党立法委员,国民大会代表,现于洛杉矶任美国联邦及加州律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3 05:04 , Processed in 0.042536 second(s), 3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