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3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一年,大会堂里一阵骚动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RL]

作者: 刘元林 | 2009年02月28日 14:10 | 栏目: [URL="http://liuyuanlin.blshe.com/category/40/625"]夕花朝拾

(689) 点击 | (45)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liuyuanlin.blshe.com/post/40/342764
我当时是一头雾水,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供职于北京的媒体,无论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大概不免要采访全国"两会"。采访 "两会"是一件力气活,每天一大早跑到"两会"新闻组抱回一大堆材料,然后沙里淘金,寻找新闻线索和采访对象,当天采写,当天发稿。按点吃饭谈不上了,按时睡觉更不可能。所以各单位一般都是安排年轻力壮的记者上 "两会"。我忝列新闻记者的第二年,即1992年,就被组织安排采访"两会"。那一年我25岁,很傻很天真。
    
  这一年召开的是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这次会议除了法定议程,还审议通过了三个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其中最为世人关注的议程,就是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
  关于长江三峡工程,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也即2006年"冰点事件"的主角之一卢跃刚先生写过一篇报告文学《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对它的历史由来及其争论,作了十分详实的记述。这个工程的动议是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来的,历经七十年的争论。毛泽东对它最为神往,1956年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但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在三峡问题上颇为慎重,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还是搁置了。但一些自奉为"李冰子孙"的人,一心要为中国留下点什么,千方百计力推这个工程上马。不知是出于自信还是不自信,让全国人代会为一项工程背书,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三峡工程不是我采访两会时关注的重点,但就接触到的有关这项工程的会议材料,都是正面的,如何能防洪如何能发电如何有利于航运,没有看到对它置疑的材料。现在网上不难搜到,1992年4月3日上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后三者加起来为866票,占到了2633位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在全国人大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我说的"骚动"就发生在大会表决三峡工程之前。三峡工程是当天的第四项表决。当委员长万里宣布下面表决三峡工程时,坐在二楼前排的我,看到一楼北半部前方一位代表站起身来,喊道:"我要发言!"会场空气骤然凝结,目光一起投向这个代表。我仍然看不清这位代表的面目,只感觉他个儿不高,身材瘦削。主席台上的领导面面相觑,似乎也不知该如何应对。接着就看到有记者和安保人员向这位代表身边汇聚,瞬间那里就结成了一个人疙瘩。那位代表还在说些什么,但已经听不清楚了。这样僵持了五六分钟,那位代表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离开了会场,会议才继续进行。
  我当时是一头雾水,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事后国内主流媒体也没有对此事作任何报道。后来只是听说,制造"骚动"的是台湾籍人大代表,叫黄顺兴,他反对三峡工程上马,想在表决前做个人发言,未被大会允许。但细节还是不得而知。以至十多年后,我在网上看到了光明日报著名记者戴晴对黄顺兴的采访,才谜团尽释:啊,原来如此!(见相关链接)
  2008年是长江三峡工程蓄水175米、全部落成的年份。这样一个历时16年、耗资数千亿、唯一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工程,建成后既无庆祝典礼,也未见多少宣传,在这个善于歌颂伟大成就、营造盛世景象的年代,岂非咄咄怪事!
  

untitled.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51)

untitled.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9 19:27 , Processed in 0.042670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