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40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看美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再对照一下中国前不久在美国推出的形象宣传片,(有视频有真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会发现为什么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因为她是以普通人为立国之本的国家。

论对人类社会对国家贡献的美国名人要比中国多的多,而美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里却一个都没有。都是普通人。

而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里充斥着生活作风糜烂道德败坏的戏子如范冰冰、陈鲁豫、章子怡之流。

两个国家的形象宣传片反映了两个国家的价值观不同,也反映在政府眼里谁是国家的主人。

2#
发表于 2011-1-26 14:4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q2006c;2788236

而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里充斥着生活作风糜烂道德败坏的戏子如范冰冰、陈鲁豫、章子怡之流。

关键是这些都是在美国家喻户晓,每天都上报纸头条的焦点人物,此举大大损害了中国的形象。

(悄悄把小qc拉到角落问一下:范冰冰我听说过,陈鲁豫是什么?得过奥斯卡还是孔子和平奖?)

看似小qc是生活很丰富,发帖有钱拿(美元喔。。。),八卦很及时的赶潮中年人呢。
[url=\"http://sonicwithtails.photo.163.com/\"] [/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26 14:56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christmas111;2788514
关键是这些都是在美国家喻户晓,每天都上报纸头条的焦点人物,此举大大损害了中国的形象。

(范冰冰我听说过,陈鲁豫是什么?得过奥斯卡还是孔子和平奖?)
陈鲁豫人称“大头娃娃”,别称“大头鱼”。80年代曾在CCTV主持过“艺苑风景线”,后为出国嫁给了美国人,在美国混了两年后,为了回国发展与美国人离婚,现在CCTV香港分部“凤凰卫视”主持“鲁豫有约”节目。靠大脸盘子获得了这次中宣部“中国形象宣传片”制作组的青睐。一个娱乐节目的主持人,论她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还真谈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27 12:3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坏坏;2788523
一个娱乐节目的主持人,论她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还真谈不上。
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能让人民娱乐好,就是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One World One Dream. The Dream is Money! Nothing else! No Beijing Olympic Gam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31 00:01 | 只看该作者

ZT:这个形象很中国

很多年里,中国的外宣作品都会言必称“五千年中华文化”,开口儒家学说,没齿四大发明。这回配合胡锦涛访美,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人物篇,主创很明智,要是在这个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地方回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八成会令人失笑-----比悠久,古埃及比我们长,比成就,古希腊比我们影响大。这回终于能从头至尾、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中国跻身现代文明前列了。

1972年尼克松总统到中南海去见毛泽东,新闻报导的卫星转播设备都是从美国带去的。那时的中国实在拿不出应时应景的东西与美国平分秋色,只能倚老卖老地带美国人去看故宫、长城。有人编了一个故事在社会上流传:毛泽东送了三幅画给尼克松:一幅是《西厢记》故事“张生骑墙,意指尼氏来访是左右为难;然后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说美国人在华大开眼界;还有“嫦娥奔月”,嘲弄美国虽然有人登月但是历史太短。传说虽然不能作数,这种心态、这类宣传手段确曾主导中国对外宣传许多年。

那时,这个故事颇令国人倍感安慰,却不知外人是怎么嘲笑我们的。据接待尼克松一行的工作人员说,美国人也不厚道,那次来访,尼克松送给毛泽东的礼物是一对瓷塑天鹅。明知中国是瓷器王国,敢如此班门弄斧,因为他们知道烧瓷技术已经超越中国。这事保密了几十年,可见中国曾经遭遇的尴尬,只能用限制传播来消除美国的宣传影响。杜撰故事对抗瓷天鹅的另一个版本是,毛泽东送了尼克松三副条幅,分别是“老头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云云,反正都是拿老祖宗说事。

文明在竞争。中国沦落成长年、屡犯“好汉不提当年勇”之忌,倒也怨不得别人。就算是给西方一个过瘾的机会吧,中国“休息”了一阵子。不想,欧美各国真没闲着,居然赶到我们前面去了。但是就像拿破仑说的: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动。所幸,不消多少年,中国就走出“乏善可陈”的困境,举世刮目相待。时报广场、国际舞台,当然应该有中国一席之地,中国当然应该在这里亮出招牌。

其实,中国也有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辉煌。那时,“天朝无所不有,威加海内”,四夷藩属朝拜、进贡的队伍络绎于途,莫不以些许土产换取超值赏赐。以致来者太多,皇帝不胜其烦,不得不派人路上阻截劝返。那时的中国,经济是全球首富,文化是世界领先。不用自己宣传,自有各国各界人士写书做报告,义务为我们树形像。在欧洲,古代中国的记载多到形成一个文献研究专题,造就了一批学者。可惜,至今外人看中国还不能恰如其分,不是雾里看花就带几分成见,大都把中国说成科技病入膏肓、经济濒临不治、文化百病丛生……。

然而就像医生常说的:病人自己最了解自己。与其任凭他们信口开河,不如自己现身说法、向世界表明心迹。虽然有评论说“国家主导的方式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要中国回避政治立场,突出民族特色,就能收到良好效果。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还有好像很懂公关之道的人揶揄这次的“人物篇”:只“表达了你想说的,而不是表达应让观众知道的”。此公忘了,宣传就是表达自己想说的,填补受众的好奇、取代受众的成见。既然大张旗鼓地造势宣传,就不必羞羞答答,宣传就是扬长避短、粉饰太平,就得轰炸、强加于人,突出特点、渲染特色,才能让受众记住作者想让他们知道的。

作为“大外宣”的一大手笔,这次在时报广场播出的画面,看似导演年龄偏大,表现手法流露某种遗风未泯:出场人物个个英雄塑像似地的光辉、高大,仰视有余亲切不足,令人想到神社供奉的偶像。端庄严肃靠近生气翻脸,微笑和善等于友好和平。网上说,主持其事的是美国绿卡持有者,拍摄的时候大概忘记洋人说我们“形像刻板”了吧?
共朝崩溃之日,就是海归报国之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31 23:32 | 只看该作者
毋庸置疑,无论作为普通人,还是作为不普通人,都是这个形象片看着舒服。
另外一个,无论是看着,还是想着,都会起一身一身的鸡皮疙瘩...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4 12:56 , Processed in 0.040242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