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炮仗与大飞机,改革阶段评论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边三鹿出事儿了,这边三人上天了,中国再次令人困惑地领跑新闻头条,无比正确的印证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没计划,你永远不知道下面会遇到什么;而普通国人只希望在过河之前别给砾石割破了脚,甚至给暗流卷走,永远到不了成为发达国家的对岸。

中国改革三十年,纵向来看,即跟自己从前比较,人均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教育程度提升,说明民众没歇着,在努力让中国发展。横向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再是天上地下还得挖个坑,至少一小部分国人也能有车有洋房,貌似中产着,而基建设施拜后发优势所赐,多比发达国家更气派豪华瞩目。

只不过决定一个国家发展潜力和真实国力的因素除了上面这些看得见的成果,更取决于看不见的软实力,比如科技实力,工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软实力如何体现,很简单的一条,高端产品。

世界公认的高端产品包括航空航天器械交通工具精密仪器材料技术等。这些项目都需要大资金长时期的投入,当然回报更丰富。从事实来看,中国的改革于上述产业的发展几乎毫无助益,中国人必须大力反省。

中国的航天产业发展有很多年头了,从“东方红”开始到现在的太空行走,几近四十年。相比美苏,速度不算迅猛,毕竟人家从卫星到载人也就十年左右,但步伐尚稳定。而航天对中共而言,比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它和核武器核潜艇一起标志了政治领导的成果。然而令国人困惑的是,既然高技术的航天器与核潜艇能Made in China,而且是“自力更生”,为什么我们还要撒出去几百亿美元买没那么“高技术”的大飞机和高速机车?

作为曾经的科研人员,我认为这种矛盾正是中国软实力乏善可陈的体现。中国为了搞航天和核产业,花了很大代价,代价大到要十亿人“勒紧裤腰带”,为什么,软实力无法支撑,就只能靠资源和资金去堆砌。举个简单例子,设计中要求的高精度需要相应的机床,而你拥有的机床差了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的精度,怎么办?只有笨办法,靠概率论,用破机床造它十个百个,就能有一个达到要求,换言之,手画百个圆,总有一个跟圆规作出的差不多。核潜艇和火箭成千上万的零件有相当都是这么“堆”出来的。所以比起人家用数码机床一造一个准,中国早期的“高科技”产品代价之大的确需要十亿人省吃俭用。所以很多年来中国的战略核潜艇,也就是能射核弹的,只有一艘,远远不能满足保持不间断威慑的需求。如果要多造,估计PLA海军的兄弟们都拿不到俸禄了。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用这种堆砌的方式去批量
制造,无疑是国家经济不能承受的。此外在复杂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管理的作用非常大,产生和通过任何瑕疵零件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在政治项目中,如前所述,参与者都聚精会神的以朝圣似的态度看护自己所属的一两个部件,当然不会有纰漏,但如果这个过程重复百千次,而没有合理制度的保证,出错在所难免。

生产复杂产品,设计往往不是太难,世界是有限的,而大脑是无限的嘛。只是设计者的idea怎么成为现实才是大难题,工程和材料的限制就决定了国家产业的高低。从草草收场的运十到大批停飞的新舟60,中国航空业依然在材料和工程方面裹足不前。比起火箭那一次性的躯体,大飞机要面对千百次考验并保证乘客的生存环境,中国科技和工业界还远不能胜任。

中国改革在经济取得巨大成果之时,为何软实力严重滞后?我看还是政体所限:外行管内行,官本位导致人心浮躁且急功近利。买设备容易,用设备也容易,而造设备这需要积累的苦差事就扛不下来。

中国在低水平方面,比如低端制造和基础建设的积累和重复已经足够,是否能产生质的提升就必须依靠软实力进步。不过依我看,政治体制不改就毫无希望。
2#
发表于 2008-10-8 20:56 | 只看该作者
三鹿出事三人上天改革开放三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7-7 05:11 , Processed in 0.038027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