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221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买车必须知道:德国车和日本车的本质区别!!!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threads/19700101/735197.html

关于汽车的概念,欧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横贯欧洲不能有问题。美国人想的是我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国人责问为什么使两年以后哪哪都是毛病时,是这么说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车上,一年也就跑一万公里。谁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万公里!日本人开3年就换车了,你非得开15年,你怨谁?”

  欧美人发明汽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无到有的想象、钻研。日本人学做汽车是为了赚钱。所以他把别人有的拿过来琢磨怎么做的更便宜!日本车打入美洲市场是能源紧张,油价上涨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车怎么能省油么?——车轻!(风阻系数并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风阻系数的作用是与速度有关的。)为什么在日本车迅速占领市场的时候,欧美人(特别是德国人!)却不生产同样省油的廉价车与其竞争呢?是因为他们作汽车的目的不一样!!!

  德国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想的是把钢板换成铝合金,这一下成本高得吓人!日本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直接把2个厚的钢板换成0.8的。结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吗?真个这么笨吗?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但却绝不是笨蛋!

  前面说了,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对汽车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说了二者造汽车的目的不同。结果造成什么直接的结果呢?举个例子:两个人各自开着日本车和德国车以同样的速度撞墙,50公里的时候,日本解说员对驾驶员说:“你看,这是最新科技:发动机下陷技术,保证不会进入驾驶室造成对驾驶员的伤害;这是利用塌缩吸能原理制造的三级吸能结构,确保其通过充分变形来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车已经报废了)。德国的解说员只对驾驶员说了一句话:“看,没问题。”然后是时速100公里,撞完之后德国解说员不好意思地对驾驶员说:“对不起,您的车报废了!”日本解说员大声对驾驶员骂道:“活该你死,开这么快,你还敢撞墙
  德国人想的是要把发动机室做坚固,以确保在可能出现的事故中尽量把车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为了人的安全要把驾驶室造的更坚固,以确保在车的损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为了节约成本把驾驶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证发动机室比驾驶室更不结实就行——这样就不至于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试验能过关)。

  而这两辆车带给人的直接区别是:日本车每百公里省1-2个油,每开出一万公里,日本车少花几百块油钱——前提是别有事故,因为一有事故,日本车用于修车甚至换车的综合费用要比德国车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国车的一个保险杠是日本车的几倍,德国车需要换保险杠的时候,换成是日本车可能已经报废了!)不信可以去修理厂看看,日本车的外壳是多么的“脆”,而德国车即使在地上打几个滚,也不见得坏的哪里去。(我父亲一位同事开车走国道回家,路上下雨太滑,结果就打了个滚,居然人没事,还开到了修理厂——帕萨特)

  想一想你买车花了多少钱,你每年能开多少万公里,你就知道省这点油钱对你有没有意义!而多花这点油钱对你有多大的好处!

  人要学会自爱,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一定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一样。日本人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是尤其不会在乎你中国人的死活的!

  有位网友说:“德国在中国卖的车也减了配置”。还有的网友说:“日这本车卖给中国的质量次,在欧美的品质还是不错的。”这些朋友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这次我就试着分析一下“品质”与“质量”的区别。举一个例子,有位朋友说:“在国外美女最多的是韩国,大街上到处都是。”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基本都是假的。再举个例子是香港电影。好莱坞越来越重视香港电影,但并不意味着香港电影就有资格与好莱坞相提并论。为什么,因为凡大卖的香港电影60%以上都能从好莱坞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说没有香港电影并不会影响世界电影的发展,而没有好莱坞将引起世界电影的倒退。举这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就是想说质量和品质的差别。什么是质量好,韩国的美女就可以说是质量好!质量的好坏是外界的评价是一些客观标准的达标。什么品质好,品质好就是好莱坞的电影!香港电影可以拍的比好莱坞更花哨(只限武打场面)、更血腥、更紧张。但没有了好莱坞,我们将直接失去的是想象力(香港电影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莱坞想象力的亚洲演绎版)。品质是内在的,是内在的对想象力、原创力、生命力的追求!韩国人以他认为美的标准不断的整下去的结果并不会使韩国的母亲们生出更多符合标准的美女来,只能使他们的美容业病态的发达。而最后的结果是整个民族的自卑

  走了这么远回到汽车上来,同样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质量好,但他还没有能力做到品质好。日本人做汽车的初衷是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赚钱的产业。他现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车企业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为第一代的企业已经在前赴后继的冲击美国市场的过程中伤亡殆尽了。(当时日本没有什么汽车消费市场,他做车就是为了出口)当时的美国甚至出过专门针对日本车的笑话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懂得了质量的概念。并且它也做到了这一点——它可以让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围内挑不出毛病。而这一切是源于他对欧洲人对汽车品质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现在日本车在欧洲仍然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再举个相对专业店的例子,欧洲车的功率响应峰值是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的一个平台,而日本车则只是一个尖点。同样的道理两种车都宣称有ABS系统,德国车通常是连带着EBD的。而日本车在更贵一些的车型上会标着ABS+EBD!

  就是同样的ABS在极限状态下的表现也是相差很大的。但这并不影响日本车的质量——因为绝大多数使用者并不能察觉。毕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遇到极限情况。而一旦遇倒这种极限情况将是致命的!

  品质和质量的差别同样体现在德国车和日本车的区别对中国销售的车型减配置上。日本人在对中国销售的汽车减配置上不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有一种病态心理。(具体为什么有这种病态心理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在下一次试着分析一下)德国人减配置是因为中国人病态的喜欢日本车的心理造成德国车必须降低成本和他拼价格。我说过在国际市场同档车德国比日本要高1/4——1/3的价格双方销量持平
  最后再举个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同时卖羽绒服200元一件。日本人把羽绒掏出来一半卖180。德国人为了和他拼价格想办法决定少做俩口袋也卖180。中国买主比较以后说:“德国人的又重又笨还少俩口袋。日本人的又轻又漂亮,多这俩口袋多有用!”本人决不是危言耸听,准备买车的朋友仔细对照一下他们的减配置明细就可以发现我说的绝对是真实的。这就是品质和质量的差别,只有当你在三九天的午夜露宿街头时才会体会到。而此时再明白已经太晚了。

  对品质的追求不是什么民族都具备的,它需要一个民族有在文化层面的原创性、独立性、传承性和开放性。从这一点来看日本和韩国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从韩式美女和日式汽车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当然我不是一个盲目的民族主义者。我认为我们如果不努力的话,我们将失去我们这个优秀民族对品质追求的能力。到了2008年,中国汽车的产能为1800万辆,当年的国内市场预测是6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着必须走向世界的局面。如果到时我们没有体现出我们对品质追求的能力而只是模仿日韩车路又等而下之的话,等待中国汽车工业的将是一场灾难!所有与之相关的人们都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包括你我在内的消费者。
<SCRIPT src="tag.php?action=relatetag&rtid=735197"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2#
发表于 2008-12-31 20:18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2-31 21:05 | 只看该作者

reply

哇, 美国车厂要倒闭了, 现在开始出德国车VS日本车, 万一欧洲厂, 日本厂也倒闭了, 光剩破韩国车或者印度车, 这帖子该怎么改头换面? 坚硬无比的印度塔塔车? 或者, 韩国人民力量大?

陈年旧帖比泡过10次的隔夜茶还无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 16:46 | 只看该作者
一瓶子不满不是你的错,半瓶子出来逛荡就是你的不对了。
Post by 知道一点
哇, 美国车厂要倒闭了, 现在开始出德国车VS日本车, 万一欧洲厂, 日本厂也倒闭了, 光剩破韩国车或者印度车, 这帖子该怎么改头换面? 坚硬无比的印度塔塔车? 或者, 韩国人民力量大?

陈年旧帖比泡过10次的隔夜茶还无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13 23:41 | 只看该作者
德国车普遍不如日本车质量好。从小型车到豪华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5 19:16 | 只看该作者

reply

Post by hao7110
你啥意思呀?怎么逻辑混乱呢?前边提到“觉得美国车厂不行了才开始对比德日”,后边儿又提出老贴翻新,还“万一欧洲厂什么的也倒闭了”,你替明白人醒醒好吗?看看帖子再说话!

有什么逻辑混乱. 楼主这个帖子在backchina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以前是说美国车VS日本车的, 现在改头换面又来德国车和日本车. 拜托去别的坛子经常看看, 别整天在sinoquebec上转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5 19:21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hao7110
o,很新鲜的说法!您用哪只眼看出来的?或者您用哪个头想出来的?

这个说法一点都不新鲜,北美大多数汽车专业杂志就是这么认为的。

德国车确实名气大,但如果认为名气大就是质量好恐怕就有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15 19:29 | 只看该作者

reply

Post by laowang66
一瓶子不满不是你的错,半瓶子出来逛荡就是你的不对了。

这种事情没有什么一瓶子半瓶子的. 又不是什么技术文章. 就是看没有看过这个帖子. backchina上都挂了好些年了. 现在改头换面又出来了. 楼主贴出来,不过就是想贬贬日本车而已. 日本车垃圾这个说法在Montreal不新鲜. 2007年刚要买车. 几乎每个认识的人都是:日本车就是纸糊的.美国车比坦克还结实云云.到2008年中间, 油价快150了. 好些人开始说美国车"有点"耗油. 经常"有点"小毛病. 到2008年底金融危机. 电视报道美国三大车厂老板都跟叫花子一样去国会要钱. 俺认识的一个专卖美国车的dealer自己也跑日本车厂去了. 这会好像就没什么人跟我说通用啥的了. 开始吵吵欧洲品质了.

拜托. 要反日找点别的东西翻翻. 欧车真是品质恒久远,一辆永流传, 怎么到现在在北美市场还没有成为主流? 汽车这东西扯别的没用, 拿市场占有率来说事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15 20:03 | 只看该作者
买车这事,自己喜欢就行了。

在国内时,我开BORA就是这里的JETTA。很爽,曾经开到过200多,即使这样方向盘也不抖。比我现在开的MAZDA5强太多了。

但在这里,我还是买了日本车,适合家庭用,在这里给我法拉力我也不敢开太快,因为我是新来的,还不太懂游戏规则。当然更重要的因素是,没那么多钱买欧洲车。现在我们买车,放在第一位就是别出毛病。好点差点,都马马虎虎啦。

另外,我个人选车的参考是,看看满大街跑的车是什么牌子的保有量最大,你跟风买准没错。将来出手也迅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15 20:06 | 只看该作者

reply

做生意不讲利润讲什么? 在商言商. 难道难道欧洲车厂都是善男信女耶稣化身,欧洲人卖车不为赚钱? 真要是欧洲车品质一流, 市场占有率也不会这个熊样子. 生意做不过就说品质不好. 品质做不过就说背后有猫腻. 日本人不是东西, 欧洲人也不是好鸟!
Post by hao7110
拜托,什么“backchina”的也是转过不止几手了被您看见了,“改头换面”不“改头换面”的有什么关系?还是看看文章的本意吧,多琢磨琢磨。
     造车也好,别的也罢,制造业要靠“品质”打天下的,而日本制造的出发点就是利润的最大化,为什么叫日本叫“经济动物”?就是人和“猪”进食的比较,人吃饭为了活着,猪活着就为了吃饭!
基于这一点,美国车也罢,欧洲不欧洲车也好,我是不会选日本车的。这和帖子新旧,转过几手没关系,到哪里,用哪种文字,1+1还是等于2!除非算手头脑不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2-16 20:25 , Processed in 0.055214 second(s), 3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