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官方舆论一片喝倒彩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10-1 23:05  来源:中新网(北京)
  最近这几天,翻开维也纳的各大小报章,最抢眼的标题莫过于奥地利左翼女作家埃尔弗蕾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荣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开始的第一个感触,便是惊叹奥地利这么小小的一个国家,不到800万人口(仅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竟人才辈出,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诺贝尔得奖者。
  翻一翻报章才知道,耶利内克已是奥地利第23位诺贝尔奖得奖者了!
  耶利内克的作品洋溢着她的热情与勇气,远见与语言才华。她最大的特色,便是运用她的“语言暴力”,对社会与政治,尤其是奥地利有右翼倾向的政府毫不留情的批判。
  对国家的热爱,让她因失望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仇恨。她在去年受访时提起奥地利时便曾说过:“我对这个国家的痛恨是那么地彻底,那么地折磨人。可是我仍然要天天将这仇恨用清洁剂透彻地粉刷光亮。”
  在得悉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甚至要强调:“这可不是献给奥地利的花环。”
  从攻讦到祝贺
  因为她强烈的个性,她极端的政治倾向,她在奥地利不乏仇人。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与奥地利联合政府中自由党主席海德的骂战。他们不时在公开场合相互攻击对方,海德更是以“那个共产党人”来称呼耶利内克。
  像耶利内克这样的一个人,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舆论界应该有不少攻讦她的声音。这几天,我翻遍奥地利大大小小许多报章,没有人议论她的文学成就是否值得拿诺贝尔奖:虽然文学界比她更热门的大有人在,没有人质疑诺贝尔评委会的遴选标准,更没有人就此向她多方诘难。
  在获奖名单公布的那一天,奥地利总统甚至还向她祝贺,并感谢她对奥地利文学界做出的贡献。
  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中国舆论界的反应。当时的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几乎全是一片喝倒彩之声,弄得诺贝尔文学评委会主席必须出来澄清,诺贝尔评委会并没有政治目的,颁奖给高行健是基于他的文学成就,而非他的政治立场。
  奥地利只是一个小国,表现的却是一个大国的风范,对异己能采取如此宽容的态度。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却没有奥地利的这么一个心胸。《联合早报》评论员庄永康便曾撰文指出,一个健全的社会,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应该容纳不下文学这么一个微弱的声音。
  套句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话:“人,是一个大浊流,应该是海,才容得下这个浊流,使它干净。我教你们作超人,这超人便是海”。奥地利是一个大海洋,中国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6 02:17 , Processed in 0.039273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