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5427|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夫妇没法再相处,应否分开? size=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0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净空法师佛学问答——情爱篇


      问:如果夫妇没法再相处,应否分开?还是继续维系一个外表看来幸福完整的家,勉强忍耐,痛苦下去?

    答:如果要觉悟的话,就不会有痛苦,而会真正很欢喜。我觉得夫妻两个人不能相处,要把不能相处的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你们不就百年好合了吗?一定要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这很重要。纵然是学佛,要知道不能相处就离婚,这不是好现象。
    为 什么不能相处呢?佛教导我们四摄法,你要会用啊!四摄法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方法,就是现在团体里面的公共关系法,在个人来讲,这叫交际应酬的方法,佛教导得 好啊!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跟许许多多不同宗教.不同的族群往来,我们都做得非常好,用什么方法呢?就是四摄法。四摄法里面你记住:布施.爱语.力行. 同事,这是佛教导的,你要是夫妻两个会用四摄法,便是一对恩爱夫妻,百年好合,怎么会分离的呢?你不会用啊!
    四 摄法里头的[布施]跟六度的[布施]不一样(意义不一样)。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多请客多送礼,你夫妻两个要常常请客,彼此送礼,那不就是好事情吗?人 与人的关系建立在这个地方啊![爱语]是真诚的关怀对方;[力行]是你所想所做的,绝对是对对方有利益.对方所欢喜的;[同事]是共同建立一个家庭,而且 这个家庭是全世界所有家庭的一个模范。你说这种事业多有意义,这就是弘法利生。
    今 天社会不安定,原因在哪里?我参加国际上的和平活动不少次,我跟大家谈,你们天天说化解冲突.促进和平,那冲突的根本在哪里?根本就在家庭.就在夫妻不 和,所以这个社会离婚率高,离婚率高的社会不健康,是社会的病根!健康是什么?健康是和睦,不和就是病态,我们不能够不懂。
    我 讲的还不是真正的根本,真正的根本是什么呢?根本是自己,自己的[本性]跟[习性]发生冲突.[觉]跟[迷]发生冲突,这才是真正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做和 平工作,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内心做起。我在内心里面把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化解,绝对不对立,这矛盾就化解了。你自己有成 见,你们夫妻两个就对立,对立就麻烦了。你要把自己的对立化解,不要问对方,对方对我不好,我对他好;他跟我对立,我跟他不对立。你要晓得两面中有一面不 对立,他那一面便不能存在,一定是两个都对立才会打架,单方面绝对不起作用。
    我 在联合国帮助他们解决冲突问题,我是这样教导我们的,这个方法有效。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他跟任何人都不对立,所以一切人对他都没法子,都不能够造成他 的障碍,佛成功啊!所以我跟.一切人事.物对立才是麻烦的真正根源.祸害之根本。是[对立]造成社会大众祸害,[对立]是自己堕阿鼻地狱的[根]。
    宇 宙是和谐的,我们的身体也是和谐的,身体是小宇宙,所以没有一样不是和谐的,根本就没有对立,对立是从自己妄想.分别.执着里面产生的,所以一切天灾人祸 的[根]是从自己心里头生出来的,真正是[一切法才从心想生],诸佛菩萨.极乐天堂也是从自己[一念]生的,你一念清净.一念善意,整个宇宙便是和谐的. 美善的;你应该妄想.分别.执着起来了,所有都变了,你的相貌变了,你的体质变了,你的居住环境全都变了,你怎么能怪别人呢?所以我总是劝人:夫妻要和 合。你要把这个不和的因素找出来,然后把它化解,给社会做应该好榜样,那便是功德,那才是真正学佛。离婚,错了,勉强过痛苦的日子也是错的,那不是正确 的,所以一定要觉悟。


  问:末学新婚意悦之际,突遭丈夫遗弃之巨大变故。恳请开示,如何面对此薄情寡义之人?他自知犯错但死不悔改,应如何劝化?

    
答: 这是现前社会严重的问题。从现前社会离婚率之高,就晓得这个社会问题非常严重,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家庭是社会基层组织,社会像一个人身,家庭是身上 的细胞。身体如果许多细胞都发生问题了,现在人讲得皮肤癌症,这是要命的。今天社会动乱,人心不安,真正的因素何在?家庭破碎。现在的婚姻制度与古代不一 样,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人反对古代这种制度,崇尚自由恋爱,其后果与古代相比,古代没有听说有离婚的,所以古代的婚姻制度确实比现在好。
    哪 一个作父母的人不爱子女?哪一个作父母的人不对子女终身幸福着想?他为你选择对象煞费苦心,这是为你一生的幸福。老人的经验总比年轻人多,他是用理智来选 择,不是感情冲动;自由恋爱是感情冲动,没有理智。我在美国还听到,早晨结婚,晚上就离婚的,这是感情冲动,毫无理智。所以,在现前这种自由的婚姻制度之 下,男女结合一定要慎重。有智慧的年轻人,往往做朋友要做个三年.五年,甚至于有十年的,然后才结婚。用这么长时间的交往观察,看两个人能否一生在一起相 处,这不是草率的事情。这个事情不仅是对自己家庭负责任,传宗接代要培养优秀的底下一代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和平也都负有巨大的责任。
    何 以婚后会有这些不幸的问题发生?因为婚前彼此都能包容,就像祖师们所说的[不见世间过],见不到对方的过失;结婚之后,一天到晚专看对方的过失,这个日子 还能过吗?如何能维系美好的家庭?一家人都能见对方的优点,对方的不善都能包容,这个家庭是幸福的。规过劝善没有第三个人在场,出自于真诚善意,诚能感 人,[至诚感通]。古人所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能感动对方,是我们的真诚不足;能以真诚心,决定能够感动对方。总而言之,要多学,要开智慧,懂 得善巧方便,这个问题自然就能化解。


问:我丈夫经常去卡拉OK喝酒寻欢,我说了很多次都没有用,这种人还有药可救吗?

    答:那个药就是你自己,你不救他谁救他?你学佛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要很有耐心的去度他,他就是你度众生的第一对象。(第201页)

  问:我是婚姻的第三者,因年少不懂事犯下错误。我跟他有两个孩子,也因孩子的因素而继续维持关系。学佛之后了解因果,请问应如何修持?

    答: 净宗法门讲带业往生,就是过去所犯的过失,即使犯无逆十恶的重罪也能往生,问题是你能不能真正忏悔改过,而真正依教奉行?佛为我们比喻,我们的罪业就像 [千年暗室],比喻我们造的罪业之重.时间之长,但只要我们点一盏灯,这个暗室就照明了。这个比喻是说,只要你一觉悟,业障就消除了,因为罪业都是从迷惑 产生的,一觉悟就能消除。
    罪 业消除之后,过去我们所造的罪业还有没有果报?还是有这个果报,但是果报现前,你就不在乎了,因为你明白了。这就是古德讲的[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 欠钱的还是要还钱,但我知道过去生我欠他,这一生我应该要还他。欠命要还命,在安士高的《传记》里记载,他曾经能够两次到中国来还命债。。所以,诸佛菩萨 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果报还是要受。这就是告诉我们,恶业不可以造,造作恶业,成佛还是要还债,还是要还命。不过你很清楚,还债之后,你还是生死自在.福慧 无量,与凡夫不同。凡夫遇到冤亲债主会不甘心.不情愿,所以要受许多折磨。总而言之,一定要断恶修善,要依照佛经的教诲去落实。佛法入门是《十善业道 经》,一定要将十善做到。

问:我的朋友和姊姊都有婚外恋,我怎么对待这个问题?

    
答:这个事情,在现今社会上相当普遍,当然做为朋友.家亲眷属应当要劝告。而劝告要有智慧.善巧,不可以伤对方的自尊心,太直接反而收到反效果。最好用《十善业道经》与《了凡四训》来劝导她;若她真正能修学,她的过失自动会改。(第44页)
    


  问:请问已婚和准备结婚之人,学佛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 已婚或准备结婚之人,应该多向长者请教,长辈会把以往的经验.教训教导你。结婚,首先要了解事实状况,不但是男女双方彼此了解,双方家庭状况也必须了解。 若家庭三代以上都修善积德,其儿女必定有福,祖宗积德,后代必能发达。再者,夫妻要有共同努力的目标,决不能感情用事。感情是非常脆弱的,禁不起考验,现 在的离婚率这幺高,就是没有考虑这幺多因素。
    学佛之人,找对象一定也是学佛人,譬如我们的道场是修净土,目标就是修清净心,两人都修清净心,法门相同,目标也相同,志同道合这样最好。学佛人必须懂得时常保持心地清净.身体轻松,身心清净才有智能,方能解决问题。
    夫妻要创造美满的前途,一定是同心同德.志趣相投。这种结合是道义不是感情,感情是媒介,后面一定要有道义才能美满;;疏忽了道义,只是昙花一现,婚姻不能长久。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5:46 | 只看该作者

怨偶佳偶只在一念之间

万法唯心,怨偶佳偶只在一念之间

  作者:感恩的佛弟子 发布时间:2007-01-04 10:35:30 


    一、父母双方的矛盾和心结

    末学父母亲属于他人介绍结婚,婚前互相了解并不充分。他们都是孝敬父母善良而有责任心之人,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母亲还曾担任小小的领导职务。只是可惜两个人性格以及待人处事方式不够融洽。父亲相当大男子主义,屡屡要按照传统的家规,男主外女主内的标准要求母亲,对母亲的意见也不够尊重,常常打断她的发言,母亲的个性则外柔内刚,自尊坚强,对其他人态度都相当柔和,唯独对待父亲也不够恭敬。因此两人常常在许多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能很好地互相沟通和理解,在母亲不恭敬的时候,往往父亲会对母亲用很伤人的语言破口大骂。通常情况下,母亲不争吵,却常常生闷气,流泪。有的时候,父亲在嗔恨心的作用下,会说一些非常绝情的话,母亲常常记住这些话,一直无法释怀。一想起父亲的话,就很生气。

    二、矛盾的化解与佛力的帮助

    两个人别扭了几十年,仍然无法互相谅解。作为子女,作了许多工作,流了不少眼泪,祈求他们放开心胸,原谅对方,可惜效果甚微。一直到母亲被查出得了癌症,父亲很后悔,希望母亲原谅她。然而母亲仍然无法释怀。因缘巧合,在治疗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位大德医生,是一位修行颇深的佛弟子。大德医生不仅提供了医药,而且明确指出,一切癌症都是心结无法解开的最后结果,只有从细胞深处清洗,从心灵里忏悔自己的过失,清除怨恨和不满,才有治愈的可能。遇到自己心里过不去的坎,也要问问自己,在这件无法原谅的事件中,自己是否存在过错,是否也有不对之处。通过忏悔,进而原谅他人。他讲道,人们得病的渠道其实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治疗的途径也应该是多个渠道并进,吃药打针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清除内心的垃圾。与此同时,他还传授了去除怨恨的方法,如把无法原谅的事情记录下来,看看自己能否原谅,能原谅则撕掉。大德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讲述了不少他个人在人生旅程中如何化解自己的嗔恨心,如何原谅他人,化敌为友。难得的是,在离开疗养地之前,在佛友的牵引下,母亲皈依了佛门,并受了五戒。

    皈依后,母亲难得的不太疼痛,人也逐渐开朗,更难得的是,终于能够原谅父亲敬重父亲。而父亲在大德医生的开导下,发挥了慈悲心,把母亲当一个孩子关心宠爱,不再计较她的任何过失。两个人在吵闹了三十几年后,终于可以互相搀扶,互相谅解,互相敬重。母亲在这个阶段屡次说“你们的父亲变得如此好,我也要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好好照顾他。”我们听到母亲所说的话,既欢喜又心酸,既感谢佛祖大德的帮助,也感叹,如果他们能够早些领悟到善待对方之道该有多好。父母亲的和好,给了子女无限的安慰和鼓舞。

    三、母亲的逝世

    由于内心不再嗔恨,也是佛力的加持,母亲一直没有癌痛的症状。按照一般常识,这类癌症病人会在临终前两个月疼入骨髓,于是家属就可以预计病人何时逝世。由于母亲没有任何癌痛,而且气色越加红润,家人都以为可以康复。唯一的症状是感到虚弱,最后躺在床上午休的时候,听着佛号走了。而家人居然一无所知,只是以为她在午睡。在整个告别仪式中,她一直保持着安详的睡容,听到佛号,脸色越加红润。

    顺便提一句,在确诊后,母亲基本就素食了,皈依受戒之后,更是素食。看到母亲走得这么平安,父亲说,他也准备延长素食的天数。

    末学屡屡感到,父母如同两尊菩萨,演出这人生的悲喜剧来点醒子女。尤其是母亲从患病到逝世,增强了全家人乃至亲朋熟人对佛法的信心。其实万法唯心,同样一个人,只要换一种心态,原谅了对方,其实也解放了自己,只要有一方能够多领悟一点,从自己做起,必然可以逐渐改善两个人的关系,怨偶与恩爱夫妻原来就在一念之间。人生苦短,珍惜相处的缘分,从善念出发,只要改变心念,改变言行,改变因,就可以改变果。

    以上末学匆匆写就,但愿能对于解开亲人间的嗔恨有所帮助,个别末学发挥的见解颇粗浅甚至谬误,希望诸位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8:44 | 只看该作者

爱是永远的宽容

爱是永远的宽容


   
朱铁志


     两个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最终携手走向爱情的归宿———婚姻的殿堂,心中 无不怀着甜蜜的憧憬、美好的期待。他们在想象之中勾画着未来的生活,哪怕最隐秘的细节、最不易窥测的角落,都被描绘得婀娜多姿、美妙绝伦,连最平凡琐细的 生活,也被完全彻底地审美化了。他们陶醉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仿佛彼此是对方的上帝。而爱情,成了他们面对生活、主宰命运的唯一钥匙。在过来人眼中,他们是 两个甜蜜的傻瓜,因为此时他们还不完全理解婚姻是什么、生活意味着什么。

  然而时间的巨手可以钝化感觉、磨平记忆、改变一切。原本使人心旌摇荡 的,如今却叫人无动于衷;原本让人铭心刻骨的,现在却使人麻木不仁。连那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个美妙瞬间,都变得模糊、淡漠了。是的,时间改变了世界,时 间也改变了我们的感觉。不是因为才华横溢才嫁给他么,怎么越看越觉得这个人除了才华一无所有?不是因为风度翩翩才倾心于他么,怎么越看越感到这人浑身上下 都是虚头巴脑?不是因为气质超群、身材出众才非她不娶么?怎么婚后不到一年便觉得这个人形容猥琐、俗不可耐?不是因为心地善良、不慕钱财才对她感念不已, 以为今生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爱人么,怎么孩子刚一出生这个人就变得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原本心仪的东西,如今似乎都走向了反面:性情稳重成了老气横秋,性 格活泼成了疯疯癫癫,风流倜傥成了拈花惹草,热爱艺术成了老不正经,连身体健壮也成了笨手笨脚,身材苗条也成了不够性感,大眼睛是大而无当,小眼睛是鬼鬼 祟祟,有业余爱好说你不务正业,没有业余爱好说你缺乏情趣,下班早回家说你不像个男人,下班不回家说你不顾老婆孩子,挣不到钱说你是笨蛋,挣太多钱说你肯 定不是好东西,管孩子说你婆婆妈妈,不管孩子说你没有家庭责任感,提拔了说你是马屁精,没提拔说你狗屁本事没有白混了十几年,朋友多了说你狐朋狗友整天不 着家,朋友少了说你孤家寡人像个丧门星,对长辈孝敬了说你永远像个三孙子,对长辈不孝顺又说你没良心,看见女人不回头说你假正经,见着女人总回头说你不正 经……

  生活就是这样,每天都在发生有形无形的战争。说起来鸡零狗碎、鸡毛蒜皮,说多了还叫人笑话。然而每个人都在生活的粗俗和琐屑之间经受考 验。新潮男女难以忍受此中的磨难,叹息一声“怎么会是这样?”便互道“拜拜”,从此天各一方,独自潇洒去了。趁着年轻还有资本,他们拼命地消费自己,待到 人老珠黄,也就心平气和,认可“生活的平庸”了。比之前辈,他们不乏洒脱快乐,但在频繁的探索与转换之间,他们很难深入体会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与他们一同 笑过的人,他们很快忘记他;与他们一同哭过的人,他们也很难长久地记得他。只是到了人生的暮年蓦然回首,他们才似有所悟,但很难说一句无悔今生、笑对所 爱。

  爱一个“完美”的人并不难,爱一个“有缺欠”的人却很难,长久地爱一个这样的人尤其难。而唯其如此,人的感情才显得深沉厚重、感天动地。 说到底,在上帝如炬的目光审视下,我们谁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完美”的人呢?既然自己并不完美,凭什么以完美要求于自己的爱人呢?爱一个人,便意味着全 身心地、无条件地接受他(或她)的一切,包括他坚强掩盖下的脆弱、诚实背后的虚伪、才华表象下的平庸和勤劳反面的懒惰,甚至要忍受婚前不曾发现的种种生活 恶习。诚实、善良、美丽、贤惠的是你的妻子;虚伪、做作、小器、庸俗的也是你的妻子。在外夸夸其谈、不可一世的是你的丈夫,在家打老婆、骂孩子,言语粗 鄙、行为粗俗的也是你的丈夫。人前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的是你丈夫,人后掏鼻子、抠脚丫子、从不洗袜子的也是你的丈夫。否定了爱人丑陋的一面,也就否定了他 的全部;否定了他的全部,也就否定了你自己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8:46 |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宽容

最后的宽容——我掉泪了,相爱的人儿何以至此.....

   
    男人和女人相爱在校园,她下嫁他,这是现代版的七仙女下凡。

    女人的父亲是那所大学所在地的政府显要,母亲是一家研究所卓有成果的研究员。而他呢,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的儿子拥有什么,谁都知道。

    但是她却死心塌地地跟了他,她放弃亲情和前途到了他的家乡,分在一个乡村中学里教书。他们很满足,最重要的是她安心现在的生活状况,两相厮守,不慕浮华。

    由于他的工作出色,又是县里惟一的名牌大学生,很快便在教坛上脱颖而出,短短十年内,从教导主任、副校长、教育局副局长、局长直到县长,一帆风顺。

    当县长那年,他才39岁。 对于丈夫的升迁,她感到宽慰,觉得自己当年没有认错人;而他也感谢妻子在他最需要爱情的时候给了他最需要的。

    但身在官场的他却常常身不由己,每天都有对付不完的应酬,好在她对此毫无怨言。

    一次酒醉后,一位崇拜他日久的靓丽而年轻的女人主动为他献身。事发后,他诚惶诚恐,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但当这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男人的血性便又被那个靓丽的姑娘点燃。在妻子出差的那段日子里,他默许了那个近乎疯狂地爱他的姑娘上门同床共枕。

    终于,他们偷情的场面赤裸裸地暴露在了提前回家的妻子面前。妻子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微笑着放那个姑娘走,并且关照她不必太紧张,说着还帮那个吓得脸色铁青的姑娘理好零乱的衣裙。

    偷情的姑娘走了,她却沉默了,从此不再单独和他说一句话。只有当他的下属来时,或是女儿在家时,她才会和他说话,而且显出十分恩爱的样子。别人一走,她就又变成了“哑巴”。

    其实他挺后悔的。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妻子的爱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他是爱她的,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他跪在她的面前,苦行僧式地向她忏悔请求她饶恕。他这样的努力坚持了12年。12年中,他为此熬白了头发,生理机能也发生了改变。但是无论如何,妻子就是不说话。

    12年后的一天,妻子第一次主动开口和他说话,她说:“我患了乳腺癌,医生说现在部分细胞已经扩散,我时日不长了。”他听完,泪如雨下,他抱住她一遍遍地问:“为什么不告诉我,咱们可以找最好的医院去治呀!”

    他把妻子送到了医院,但一切都已为时太晚。妻子弥留之际,对他说:“现在,我承认我错了,这些年,我不应该这样对你。我死以后,你就再找一个合适的女人,一起过吧。”男人嚎啕大哭。

    女人死后3个月,男人也去世了。他患的是胃癌,一年前的一次体检中发现的,但他也没有告诉她。他临死前对女儿说了一句让女儿莫明其妙的话:“你妈妈原谅我了,我死而无憾。”

    后来,他和她的一位医学专家朋友对他们的女儿说:“你爸爸和你妈妈的病,都是因心情长期抑郁照成的。假如你妈妈早一点儿表现出她的宽容,事情也许完全是另一种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2:40 | 只看该作者
圣严法师谈爱情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 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感情虽然带给人很多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相爱的人,感情浓烈,如胶似漆分不开,一旦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就 变成了苦;也有人以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苦,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 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佛教虽然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

   遇上触礁的爱情 然而,男女间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

   假如有一天,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突然跟你说:“对不起!我已经遇到更适合的人,请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你会不会觉得晴天霹雳?觉得自己被背叛、被抛弃了?

   曾有位年轻男子,因为感情触礁,非常痛苦,前来求助于我,他说:“如果是我要离开她,可能就不会这么苦,偏偏是她要离开我,而我不想离开她,所以我就像 被判了死刑一样。”失恋的人,常常悲观地觉得生不如死:“连我最爱的人都不要我了,我还活下去做什么?”有时候甚至还会骂说:“哼!你不要我,我本来就不 想要你了。”或是“真是有眼无珠。”有时候在报上可以看到,有人为情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为情杀人,抱著「你让我这样痛苦,我也不让你快活”;或是 “我得不到你,天下人也甭想得到你”的偏激心理,而把对方杀了,甚至有的在杀了对方之后,自己也跟着自杀。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爱情是双向的,既然如此,如果对方不爱你,就不要苦苦追求不舍,应该知趣地离开,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 不但为对方带来困扰,也让自己陷入困境。话虽这么说,毕竟人非草木,谁能无情?一般的人,仍常常为情所苦,可见得要放下感情,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以因缘观化解爱恨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老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 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无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应该赶快撤退,就算是以此为戒,至少学到经验,也就够了,这样就是对自己慈悲。慈悲不仅是照顾别人, 事实上,也是在保护自己。

   我曾经见过一位女孩,在被男友遗弃时,希望自己能和男友同归于尽,后来,她知道男友早已另结新欢,铁定不可能再回头来爱她,于是便来告诉我,说她已经想 通了:“既然因缘如此,为了让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不想痛恨他一辈子了。”当爱情受到挫折时,应试着化解自己心中的愤怒、不平。像这个女孩所体会到的“因 缘”,即是佛法当中“空”的观念,是最能够助人摆脱痛苦的。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 间转变、释怀。

   陷入痛苦的爱情

   有一次,我的一个美国弟子来向我讨救兵,“我有了女朋友。”他说。“有女朋友应该很欢喜啊?”我问。然而,他却说他的女朋友太爱他了。“这不是很好吗?不就是你想要的爱吗?”“一点都不好!这让我和她在一起非常痛苦。”他无奈地说。

   “你究竟爱不爱这个女孩?”我忍不住问他,“我是很爱她,但是我就像俘虏一样,被关起来,不自由!”为什么爱情要俘虏人呢?

   很多情侣往往会说:“我爱你爱得要死!”或是喜欢说:“我是你的一半,你是我的一半!”明明是不同的两个人,却彼此互相要求对方,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爱”,都希望既要俘虏对方的人,也要俘虏对方的心;控制他的行动,还要控制他的心。

   所谓“俘虏”,其实就是占有,就是把自我价值扩展到他人身上。男女间的爱,本来就是一种互相的占有。你想占有他,他也想占有你,因为都想占有,所以就分不开了,这样的“爱”,到头来,却只让对方更想逃走。

   此外,很多人谈恋爱,其实是想找个依靠,也就是找“靠山”的心态。我要靠我的男朋友、我要靠我的女朋友、我要靠我的丈夫、我要靠我的太太,刚开始,依赖 一下、靠一靠,可能觉得很温馨,可是,靠久了,对方可能就会想:“怎么老是要靠我?我好累喔!”偶尔靠一靠是甜蜜的,但老是靠着,就会成了对方的麻烦和负 担。即使在爱情的两人世界中,每个人都还是独立的自我,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每个人都怕别人变成自己的负担,如果不能够独立,只想要依靠或是指望另一半, 就会成了对方的包袱。

   以尊重的心态经营爱情

    曾有位太太向我诉苦:“爱情应该是牺牲自己,奉献他人。我丈夫虽然口里说爱我,却从不奉献他自己,反倒要我奉献给他。我想,既然他不爱我,那我也不要爱他了。”为什么奉献爱情,却还有要求回报的附加条件呢?

   照道理说,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爱情还是以占有、控制为出发点,这和人的不安全感有关,因此,要求情人对你做到全心的奉献,恐怕是很困难的事。也因如此,甜蜜的爱情,却往往是最痛苦的。

   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对方“真心”的对待和付出,可是,这种心是“真心”吗?

   《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这些都是虚妄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 心,就都不是真心,要“心无所住”,心中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说,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误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不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萨伴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2:43 | 只看该作者

宣化上人开示《糊涂债》

宣化上人开示《糊涂债》                              
每 个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样。每个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债也不同。有些人欠债太多了,到这世上来,还也还不了,所谓‘债台高筑';也就是业障之 台,一天比一大高、一天比一天深,债上加债,纠缠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往昔专门放高利贷,借钱给人,利上加利,贪得无餍,以为占了便宜,结果是自 己吃了亏—业障一天比一天重,终于拔不出腿来了!

有的欠人做父亲的债,有的欠人做母亲的债,有的欠人做妻子的债,有的欠人做丈夫的债,有的欠人做儿子的债,有的欠人做女儿的债。所谓‘父母的饥荒,伦常的账码',种种的因缘,乃促成你我今生命运的安排。

可 是一般人不明白一切都是前因后果、定业难逃遁,所以有时候还不认账,还想‘抗债不还',明明是欠人的债而不承认!像这样子不讲道理,因而酿成世界上种种麻 烦的发生—你有你的麻烦、我有我的麻烦、他有他的麻烦。各人有纠缠不清、善恶参杂的因果。偶尔遇到佛教,听了佛理便明白一点。可是,今天明白了,明天又糊 涂了。后天又想明白,大后天又糊涂了。如是变成‘智愚平等'的局面,智慧和愚痴平均。糊涂时便不想修道,明白时便想修道。可是修道的时候很少,糊涂的时候 很多。

因此,所修的不及所丢的,智慧也一天不如一天,而愚痴却一天比一天增加,在无明驱使之下,便做出很多糊涂事。心裹糊涂,进一步身上也糊涂了。心里有贪嗔痴,身上便犯杀盗淫—都是糊涂账,根本算不清!

所以有时家庭眷属不和—父子不和、母女不和、夫妇不和、兄弟不和、姊妹不和、兄妹不和,种种问题都发生。发生了自己还不承认、不认账,反而觉得很受委曲。其实这都是前因后果的定律。以前种下的因,而今所结的果,有什么好怨呢?

所以‘是故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首先要明白因果,不要再种糊涂因果,要种清净的因果。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要再把善恶混淆不清,是非参杂不明。若能黑白分明,真假了然,便有机会返本还原,回复到本有的性净明体,妙真如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3:01 | 只看该作者

夫妇相处之道

夫妇相处之道                               [              作者:星云法师  ]
    随着佛教徒人口的增加,近年来有一些年轻的男女,到寺庙里举行佛化婚礼,要我为他们证婚。我经常都会告诉他们下列的道理:

     如何做一个先生呢?必须要记住:

            
第一, 身边少带钱。  第二,晚饭要回家。
               第三, 应酬成双对。  第四,幽默加慰言。

    这四句话是说,做一个丈夫,身边不带太多金钱,因为钱多了,有时候很容易引诱我们做一些罪恶的事。再者,做个好丈夫,要回家吃晚饭,因为好丈夫不能光是忙 事业、忙交际,家庭也很重要。如果有应酬,要与太太一起参加,夫妻应该经常同进同出,出双入对。平日要幽默加慰言,一个好丈夫,是一家之主,平常要有一点 幽默感,不要每天板冷面孔,有时候应该轻松一点,开个玩笑,对於为家事忙碌辛苦的太太、儿女,要多给他们几句安慰,感谢的话,如此,家中必能时时洋溢着幸 福温馨的气氛。

    另外,做太太的也有四句话要记住:

      
第一, 家庭是乐园。  第二,饮食有妙味。
         第三, 勤俭为五妇。  第四,赞美无秘密。

    做一个好太太,要把家庭整理得像乐园,不要让先生下班回来,觉得家里很脏乱。最要紧的,饮食要有妙味,有人说:「要控制男人的心,先要掌握住他的胃。」只 要给他吃得好,到了要吃饭的时候,他自然会回家。勤俭为五妇,要做一个像母亲、像妹妹、像婢女、像妻子、像臣子般的太太;也就是说,对待丈夫有时像母亲关 心儿子、有时像妹妹敬爱兄长、有时像婢女服侍主人、有时像妻子依赖丈夫、有时又像臣子伴随君王。赞美无秘密,平常对於先生要多说赞美的话,不要私藏金钱, 不要隐瞒秘密。这样,夫妇的感情必定很好。

   所以,夫妇相处之道,应该是

       为夫四法-                        为妇四法-
    第一,身边少带钱。               第一,家庭是乐园。
    第二,晚饭要回家。               第二,饮食有妙味。
    第三,应酬成双对。               第三,勤俭为五妇。
    第四,幽默加慰言。               第四,赞美无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3:32 | 只看该作者

情到深處人孤獨

情到深處人孤獨
                                                       很久以前,有過這麼一首歌,歌中有著這麼一句:「情到深處人孤獨」。為什麼當感情越來越深厚時,人卻會感覺到「孤獨」呢?

   那是因為我們往往在付出感情的同時,也加入了過多的「自我對他人的要求」。

   感情,本來只 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之下的一種自然「產物」,也是人際之間的一種承擔和負責,是不帶有任何「自我對他人的要求」的。然而,在付出感情的同時,我們往往預 先「假設」、「想像」著對方可能有的回應和表現,並且期待,甚至要求這種種「假設」隨著個人意願而成為事實。一旦意願不能實現的話,憤慨、不滿、失望、猜 疑等種種情緒由是而生。在這種情況下,相愛變成了彼此相互要求、須索的手段,終致造成苦惱—所求不得。

   當失望、猜疑 的情緒生起後,我們便會開始覺得自己不被關心、重視,一股強烈的、對「自我」的執持不放,使得這種「感覺」一再加強,也就會自怨自艾、自憐自嘆起來。到了 這個地步,我們將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是應該被垂憐的、同情的「弱者」,所謂「孤獨」於焉而生。

   人際間的相互關愛雖然是易變而不安定的,但它卻是生活中具體而生動的經驗;它並非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或要求的手段,沒有任何其他的期待或須索—在我們付出感情時,不應該認為:「我對你這麼好,你也應該對我......」這將使被關愛的人產生壓迫感,並且在忍無可忍時作出反彈或抗拒;於其時,付出感情的一方便會認為自己深深地受到了傷害。其實這一切是多麼地不必要。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相互依存,同時擁有個別的「基地」的,讓感情成為一種自自然然的相依,彼此相互激勵、共同成長,為什麼要讓它成為一種「痛苦的佔有」呢?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互愛關係是不把所愛的人視為自我的延伸,而將其視為一獨特且永遠美好的個體—可以彼此表達自我,是兩個自我的融合,但卻不必擔心自我的迷失。

   我們已經說 過:「感情,本來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之下的一種自然產物。」雖然,在許多時候,在處理感情問題,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愛情或親子之間的親情時,總會帶有若干 「執著」的成分;然而,在本質上,感情仍是由了解、關懷、尊重所組成的。一旦感情變成了一種要求對方的行為或言語來符合自我或取悅個人的手段時,那已經不 再是一種人際間相互關愛的自然產物了。這時,「感情」已經被變質成為一種刻意的追求。所有的適意、溫暖都成夢幻泡影,取而代之的只是一連串的迷亂、慌張、 懊惱。

   再強調一次, 感情並非被「製造」出來的。當我們對人生起關懷,而對方也自然地回應時,這將令我們產生一種愉快的情緒,一切本來都是那麼自然,同時也是無常的,終於會過 去的。但是,往往這種愉快的情緒將被強烈的「捕捉」並且期盼它能不斷延續—「常」而保持不變;於是乎我們企圖「製造」感情。事實上,這不是感情,是執著、是渴求、是貪。

   以男女間的愛 情為例—戀愛中的人往往喜歡問對方:「你會永遠像現在這樣地愛我嗎?」當然不會!人本身在因緣生滅的過程中不住變化無常,附屬於精神作用的感情又怎麼可能 永遠都像「現在」這樣呢?只有「越來越愛」或者「越來越不愛」。如果能夠認清這一點的話,夫妻白頭偕老的神話也便不難實現。怎麼說呢?在接下來的章節中, 我們將更進一步分析感情的無常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4:3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聪慧女人给情敌的一个台阶

[转帖]聪慧女人给情敌的一个台阶


           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男人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女人聪明漂亮善解人意,是机关公务员。丈夫深爱着妻子,妻子也深爱着丈夫。

           不料有一天,她却发现他有私情。

           那天,她去出差。在去车站的路上,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文件忘在家里,于是,她请出租车司机调转车头往回走。

           到了家门口,还没来得及下车,她看见他慌张地打开房门,把一个女人放进去,又朝四周观察一番,确认没人注意,才小心翼翼关上房门。那个女人她认识,是他的下属,住在她家对面那幢楼房。

           照理说,她应当毫不犹豫地冲进屋内,当面戳穿他们的隐情。但是,这样一来,势必掀起轩然大波,不但会激怒那个女人,还会使他更加难堪,甚至把他推到离那个女人更近的位置。她不想这样。她深信,他只是一时糊涂,他仍然深爱着自己。装聋作哑更不行,自己承受痛苦不说,还会使他越陷越深。不如给那个女人一个台阶,让她自己掐断这份私情。

           她果断地掏出手机,拨通家里的电话。“老公,我把文件忘在书桌上了,你把它找出来,我请小朱来拿。”小朱就是那个女人。不等他回答,她挂机又拨通了小朱的手机:“请你到我家里拿一份文件送给我,行吗?我在门口等你。”

           不一会儿,女人出现了,满脸羞愧和尴尬。她接过文件,优雅一笑,说声:“谢谢。”然后命司机开车。此刻,她再也忍不住心头的酸痛,任由涕泪滂沱。她想,要是这样也不能挽回丈夫的心,那她真该放弃这段感情了。

           事实证明她的做法是正确的,她完全可以为当初的理智而自豪。多年过去了,他再也没有越雷池半步,他和她之间仿佛一切不快都不曾发生,他们依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那个女人在断绝与上司的往来后,不止一次对别人说:“她是我见过的最聪慧的女人。对她,我除了崇敬,还有感激。”(按:凡事留有余地,方可回旋。宽容的感化力量不可思议。前世的业力的苦果要安忍。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4:4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面对出轨的事实或嫌疑

如何面对出轨的事实或嫌疑                              
                                                                     
出轨,是一个令很多人心头滴血的词。现在随便一搜索,到处都是在问:面对出轨怎么办?怎么办?特别是有孩子的人,更是难以取舍。

以牙还牙?泄愤杀人?委屈求全?隐痛一生?

佛弟子或者愿意以佛法指导自己的人,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

佛法能使受煎熬的心灵得到平静和升华:

第一:无论出何种情况,佛弟子先应该返照自己,不能象无知之人那样起憎恨、怨恨或者报复心,应了解所有境遇都是因缘果报:因是自己宿世对对方的背叛,缘是今生对对方的不善照顾。

达摩大师说:修道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俗话说,认命好过,首先是自己好过,其次是别人好过。忍过此关,后福无穷。

第二:能抚平自己的心之后,还要尽可能地升华一步。回想自己初入门时所发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面前就是一个缘分很深的犯错众生,如何能不度?只要对方有认错悔改的可能,就应想方设法将其从邪淫的道路上拉回来,将其改造成一个纯洁的人。如此岂不让诸佛菩萨欢喜?诸天善神欢喜?

第三:如果遇到习气特重,暂时无法感化之人,也要善观家性本空,夫妻不过是因缘暂时会合,不要受对方的影响,更不受烦恼的逼迫。心存善愿,未来有缘再行度化。


如果有出轨嫌疑怎么办?

第一不能无根据的猜测。没有绝对证据,不能疑神疑鬼,乱下结论,以免造成悲剧。

第二,确有种种苗头的话,要看好时机,晓以利害,将问题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朋友还有相互规劝的义务,何况夫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23 03:32 , Processed in 0.053008 second(s), 3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