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21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缘人共同向师父学习净土宗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邀请有缘人共同向师父学习净土宗法义.。请通过站内消息联系我。
7 ?- ~2 K: m8 B' |  B+ p$ q

111.jpg (259.1 KB, 下载次数: 17)

111.jpg

113.jpg (221.14 KB, 下载次数: 10)

113.jpg

112.jpg (98.59 KB, 下载次数: 12)

112.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19:41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与净土宗活动的帖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1-8-23 14:15 | 只看该作者
净土宗教义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法然上人收集佛言祖语17条,成《净土宗略要文》,圆满概括了净土宗的教、行、果。
& F  u9 B+ i8 x1 t0 j! B7 O# \/ ?! l# h

《净土宗略要文》-已转档.pdf

356.82 KB, 下载次数: 19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18:50 | 只看该作者
净土法门,有现在和当来两种利益。一般强调当来之利益,如果强调现在的利益,行持者可能会就脱离了根本的目的。当下的利益,比较容易理解的:安心、健身、转运等等。

3当代弘传2【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释净宗.pdf

3.27 MB, 下载次数: 18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18:3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P: z3 |/ d& M: _- T2 e

; b' T: I6 v6 H+ D' _" P我们中国历史上,一般熟知的净土宗祖师就有十三位,其他宗派的很多祖师大德也都弘传净土法门,也都有自己的净土思想。这些净土思想彼此之间是有差别的。
8 T0 `2 i6 H2 l: X
, ?' @+ T1 `6 K经过历史传承之后,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信息和资料,初学的人会觉得难以抉择。
% e) X  U4 v) ?
0 N( q8 S* j. {' `最基本的,这里有一个契理契机的问题。
4 \% H( [, l/ o7 V+ f- A7 ]1 J6 f0 B( ~$ f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究竟地阐明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真实意,最能契合我们这种通身业力的凡夫根机。
* P" h/ b& P/ E  K" d+ T. l3 c: b$ B" k! b, e4 u! m% U
比较起来,我们之所以要选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以下几点理由。
2 Z2 }0 P  t" h6 M# g5 F
2 o( F7 d% R4 H6 y" R9 _一、弥陀自说/ H, z5 z3 r  u; }$ ^) Q3 c) `* r

3 n9 P! W* Q0 t, e1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古今相传,普遍公认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既然是弥陀化身,他所说的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宣说的。印光大师说:世传师是弥陀现,所说当作佛说看。
# _- I0 K7 b1 V; S  {二、楷定古今
+ ?- z% b) U1 M5 _' g0 c2 p4 K7 D
& ]8 s& i8 D' v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楷定古今”的作用。2 S! b' f( }7 d- }

3 O% K! B& P5 d7 X- j0 z2 M“楷”是楷正,“定”是决定。古往今来,所有对往生弥陀净土的解释、说法,都要依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标准,符合的就正确,不符合的就不正确。3 a7 @5 j, @" I$ U1 b5 G( w& }
  a( D$ {' h8 k2 u& b9 V2 \2 q
“楷定古今”所楷定的,都是当时有名的高僧,不是一般人。当然,现今这个时代,各种不同的说法,自然一并被楷定。. l4 W5 Q  J  b- ~, x" Y
0 n$ J" p. R* R1 A  Z

/ L1 ^, \5 R# h5 G. |- J三、正宗传承
: E0 Z" S9 y4 f6 Z+ A/ z2 w
# ?( y& `7 a( j' |# ^2 v"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
% S8 I" R" ^! v# T( a8 b* i1 Q; U# c" @) p% @( m
法门传承很重要。一般人学习净土法门,对“传承”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谁都会念,谁都可以念;净土法门也不必非要像禅宗那样以心印心、有严格的传承关系,似乎显得很松散。- o. l6 r: @! w# |" d7 W8 b! Q
: A- ?2 }7 b; n. n& x

1 Z0 ^. I1 D" }9 }5 m当然,这也说明它普及、易行、简单;但是,并不是说净土教法就没有规矩,就没有教理的组织结构,其实是有的。- c  J0 T6 f6 S* V. T- R

$ A5 ~) y& R& W7 M# }
- b+ l7 B& R: w. s中国的净土宗,从南北朝至隋唐时代,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思想,是纯粹的净土教义。
3 Z: u2 c: p# Z4 e' \  k+ L3 @5 \8 J: C6 m0 I
; D( r' J: h# Z  j. F) h
可是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主要著作因为法难、战乱等原因,在中国失传了。接下来宋、元、明、清这段时期,因为各宗的大德善知识都感觉到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都来弘传净土法门,引导修学各宗各派的人归入净土法门,形成了中国佛教史上“诸宗汇归净土”的局面。- K% n8 b1 D1 `! H( q' f6 q2 r
7 @6 l: j. k8 z: U2 }5 l$ ]% ?! C

) ?+ ~- @( r+ X  m1 f1 ~* t这样,一方面使得净土法门极大普及,另一方面也使得净土法门的宗义变得驳杂,杂有禅宗、天台、华严等各宗的思想。
( T, s5 ~) h& Q* z/ q8 [
2 e/ H5 _& P" N) [$ ?' V% J( `2 {
! V, x7 }' p" O0 [所以,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净土理念,一般都比较杂,比如“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或者“教依贤首,行归净土”,也有的人“教宗般若,行归净土”。这是为什么呢?
! W8 M- \! Y% p( A7 y8 n+ X' l
: Z+ K' b# L: D0 m# I3 e6 Q0 P( m2 L( U, V5 R. k
因为善导大师一系的传承断代了,后人对一代佛法的判教、认识,失去了净土宗的立场,理论上只能站在禅、天台、华严的判教立场。可是在行持方面,他们也觉得靠天台的教观,靠华严的理事无碍观,无法当生了生脱死,最后还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绕了一个弯过来,解门和行门之间不一致,不纯粹。这些理念,就对一般修学净土的人有了影响。所以,现在一提到净土法门,往往都有各宗各派的理解隐含其中。 " U4 J* j1 H( D/ S. ^

6 ~& @4 d- t7 g( p( E1 ~善导大师的思想不一样,它很纯粹,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立场,以净土教理解释净土法门,完全不夹杂禅、天台、华严的思想,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标准的净土宗思想。
) K9 k2 O9 i) X1 z* A6 |4 W, ~ 9 j. g+ X5 f$ _, ~
; y/ {) X- b' f$ D, B: N( y, D
总之,善导大师的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
3 y9 e$ [% \6 {! A* U# v. l$ K! S) D4 J

$ n  p6 l/ a4 w8 ], F/ t% A5 N# A四、开宗立教8 h3 U5 x! A' g% v+ S+ `. s

1 F, [, D2 n4 ?! v善导大师集净土宗之大成,他的净土思想最丰富,最圆满,不管是教理上的判释,还是行持、仪轨方面的建立,都是最完备的。
! y% J/ U% i3 B& E! E3 s* P' j; L
( R  q1 C2 d! a7 ?4 v 1 K( d( L/ F3 [; h! v! U. M7 ?; S1 y% r. T
不论是佛教研究者,还是净土宗的行人,教内、教外都公认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即所谓“开宗立教”的祖师。也就是说,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就是这一宗、这一法门的旗帜。" b% {3 Q4 ?: P1 O! H$ ?1 X/ f
+ M; A6 ]& E. M  `
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所创,如果要修学天台宗,智者大师的思想就是标准;离开智者大师谈不上天台宗。
9 f8 n( o6 _! B$ D: W2 H
* U/ y7 g! R: H  J五、必定往生- J* g( s$ b1 i2 {% W5 L, [0 w
8 @! s/ q) d9 }; G% U2 C% O, l
我们依据善导大师的教法,得到的利益就是必定往生,没有任何不确定性。 ( {! b" B4 }  P9 S9 m/ B

  z% c+ l5 T/ q- y4 L6 A如果依据其他的解释,未必能达到必定往生,因为摄受的根机不一样。比如“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很明显,这是受到禅宗的影响,这就不是引导我们这样妄想纷飞的凡夫,不是站在我们的立场所讲的,我们就得不到利益了。如果你听信了,你往生就不定,就打退堂鼓了。) a6 T9 Z7 \1 b' g. @) U

& s! R4 K4 X# N0 e: |! N, ]3 g" q6 b8 {" J/ Y# ]) K' i
往往有很多弘扬净土的法师、居士,对往生净土自设一些条件和标准:你念佛如果达不到一心不乱,至少要达到功夫成片;达不到功夫成片,至少要达到功夫成串;达不到功夫成串,至少要达到功夫成线。
$ }2 ]! M1 |( b) B8 S8 s7 z. \( Y* l2 g7 D# U
总之,达不到标准不能往生!有一百零八个“不能往生”,“若不能这样,就不能往生;若不能那样,就不能往生……”
6 R* ]7 c# |. f- c' u. E4 n- s* P. u

7 Q9 h" g0 y9 }% V5 n3 h对照我们自己,很少人能做得到。按照他们的理念修行,必须达到标准,关键是达不到怎么办?
/ K* w; P1 d7 x; r3 \7 X& Y' {- D; C& B. e

; o8 d0 j& K# ~4 Z/ [1 b+ o如果依据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没有这些障碍,没有这些恐惧和担心。在《无量寿经》里,法藏菩萨发愿说:3 Q1 u+ p! `7 s% @
1 F# Z- ?8 b6 [* a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f( k; D+ V- f

0 n# ]5 |3 U: C, n$ G1 z, N0 V1 f+ }“我成佛的时候,我要消除众生的一切恐惧,为众生作大安心。” ( B4 N8 _/ [* w% @

4 a, \( Q# f/ `6 V7 P) Y3 n我们有很多恐惧、担心。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我烦恼这么多怎么办?我贪瞋这么重怎么办?临终没法保持正念怎么办?这些,还是要找到源头——阿弥陀佛为我们安心。
+ y3 J: @# ?9 H& F7 X- P
  f" r+ o7 v3 T7 a善导大师把阿弥陀佛的愿心——法藏菩萨的誓愿功德完全展现出来。我们依据善导大师的思想,念佛必定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称名念佛是“正定之业”,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善导大师的话听起来令人信心倍增,他经常讲“易得往生”“皆得往生”“必得往生”“即得往生”……往生万不漏一。0 n9 S& W$ J( l# A- u0 p
六、普契时机+ z) Z, k, o, s
" i) F2 G" ^0 m' L' `* B
由于各宗立场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同,效果就不一样,描述也不一样。/ z3 l! e/ J& I2 W7 m4 Q& B  t7 U

) ^- F8 f& D# `$ L8 z. D& q2 g
比如说,站在天台宗的立场,就判西方净土有所谓“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夫只能往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3 Z# W1 l/ q& h$ @0 X% J+ T

% ?& o' X# Z2 B9 @4 N7 C/ z1 |% n' m. V2 ~
可是,善导大师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急救罪业凡夫的立场,判极乐唯是报土,凡夫乘佛愿力,与大菩萨平等往生极乐报土。这两种判释,可说有天壤之别。
, n  b, ^8 p# X# @2 n( R3 Z
  O0 i7 L$ V' @6 c1 I 学习净土宗,要把握两点:
5 I* v+ ?! {! J& t" }; N5 K- `  A4 X$ ^
7 h+ U. [+ T" ~! [$ f
第一,脚跟要站稳。
" C7 L! H5 c" S3 z
  g' \  D8 L2 C  i9 v
; C1 l3 y4 O/ R/ Z脚跟怎么站稳?我们是什么人,是什么根机,要看清楚看明白,要站在“我本身是一个罪业凡夫”这样一个立场上。
1 C# y' h* T6 r( z$ {) K; r( ~1 D0 T6 v& t; W: [, T

2 C) ?2 z- b4 W, N* w第二,目标要明确。' K8 X3 v6 Y* P; k5 j

' W+ L: B, X  R 我们盯住阿弥陀佛不会有错。不然,你晃来晃去摇摆不定。我是一个妄想纷飞的人,一辈子修行,就是为了克服妄想,可好多年也没有克服得了。克服不了,又起一个担心、疑惑:我用了这么多年的工夫,还是妄想杂念,这岂不是完了?这样就产生了障碍。+ _: a. s9 G. c

6 R( y( t# D7 r8 r6 C' d - w" R3 i' \/ n; F! M  C, n; S2 B
站在我们本来就是妄想凡夫的立场,这样的凡夫、当下的面貌,有没有得救之法?如果有,我们就不必那么担心害怕了;没有,打破头也得去找。
& A' O7 c$ E; O) h% y1 V8 @2 i. \+ r# Y" I* b# @3 p
那么,现在就有,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就是。所以,站在这样的时代、这种根机的立场,我们就选修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
$ I$ W4 T+ K2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2-16 08:58 , Processed in 0.050775 second(s), 3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