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7661|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有没有信仰传统价值观,愿意认真交往后走向婚姻的女生?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1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人自信是一个不错的男生,信仰传统价值观,讲究原则,待人诚恳,进取上进,人际关系都是不错,来加两年,无奈生活圈子过于狭小,很难遇到彼此中意的女生,故登帖于此。

本人71年生,172cm,目前工作,单身。希望遇见一位女生,信仰相同的价值观,好沟通,易相处,相互尊重包容,并且都能在对方身上发现一些闪光、值得欣赏的东西,如果你也怀有相同想法,欢迎来信:traditionaler@hotmail.com。

最后,补充一点,本人欣赏认真、简单的沟通交往。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74#
发表于 2006-7-19 00: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6-7-17 21:03 | 只看该作者
传统虽好,但很无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2 | 只看该作者

不矛盾

Post by 圆明园
  基本上是胡说八道.
"绝大多数加人一生只结一次婚", 人口普查没法知道结几次婚. 这个1%从哪来的?
看看加拿大2001人口普查的研究成果. 2006刚做, 没什么结果.
The proportion of “traditional” families continues to decline



你仔细想想:
1、"绝大多数加人一生只结一次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婚以后不离婚,所以一生只结一次婚,另一种情况是,结婚以后有相当比例的人又离了婚,但是离婚的人很少会再次结婚,而是选择其他的两性关系,比如同居。所以,我摘录的那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你这里拷贝的The proportion of “traditional” families continues to decline在后一种情况下并不矛盾。所以在我的原文里,我加了一段“我很想知道,离婚以后的加拿大人,又有多少比例的人口再次选择的是结婚成家的婚姻关系而不是同居关系,可惜在这篇文章里,我没有能够找到这样的数据”。

2、人口普查要想调查一个人结过几次婚,太容易了,问题一设计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44 | 只看该作者

变革与传统(下)

在婚姻、家庭、情感和两性关系问题上,我还有一些非传统观点,也许你会觉得比较突然,甚至另类。我总结出十条。
1、离过婚的人当中,有好女人,也有好男人,要看你的决心和眼力了。

2、说说同居。这里,我不想讨论那些追求性体验的观念开放者,观念不同,真的没什么好说。对一些人,包括原先在两性关系上持传统观点的人,多次的情感或一次婚姻失败都有可能使得他/他们对走进或再次走进婚姻十分谨慎起来。对于他/她们,如果谈得来,相互尊重,彼此照顾,倒不如直接居住在一起,这样更简单方便。相反,假如要求他/她们经过充分了解,在确认彼此真的适合之后,然后再次结婚,也许真的是免为其难、太费神费力了,况且,现在感觉合适,谁又能保证今后一定不会再次出现问题,所以,还是同居好,好聚也好散。我想这应该是相当一部分持多同居观念的人的想法。有兴趣的人,可以做一个调查,你不妨问他们一个问题,假如你们在一起同居了很长时间,三年、五年,如果两人还不分开,你是否会考虑跟对方正式结婚?调查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知道,在心灵深处,人是否真的欢迎或拒绝婚姻,人们究竟是排斥婚姻,还是担心相处困难?就我所知,有人同居在一起,生了孩子,甚至两个孩子,在经过十几年同居之后,终于结婚的。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大概不能简单地怀疑他们的生活态度有问题,或者说他/她们不敢或不愿承担责任,毕竟婚姻很多时候也是一场赌博,决定结婚需要勇气。

同居者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无可奈何、无从选择的,他/她们是想结婚,可是对方不想结婚,你让他/她们怎么办?离过婚的女人往往面临这样的困扰,如果离婚男士大都不愿再次结婚,或者离婚以后愿再婚的男士在总人数上供不应求,不同居,难道让她独守一生吗?人道吗?如果这样看问题,对待同居者,你是否能多出一份宽容和理解?相反,对那些坚决报着非婚不可态度的人,你是否觉得他/她们还有必要?想想,今天又有多少人还支持一个男子非处女不娶。

中国的男子对于离婚以后带着孩子的女人大都是不能接受的,至少,很多人并不把她们做为结婚的对象,有的男子可能觉得多一个孩子,要多出一分责任、负担、麻烦。也有的人大概会这么想,等再过一两年,拿了身份,何愁回国找不到一个单身甚至未婚的漂亮女子,这样一来,对于那些出了国,却离婚带着孩子的女子,如果遇见一个外国男子,并不介意她带着孩子,愿意接受她,哪怕是同居,她为什么不可以?当然一定又会有人站出来,指责她为什么不找一个老外结婚而是和老外同居,我也想问,请你能不能告诉她,你说的那个老外在哪里?你要让她一个人领着孩子边等边找三年、五年、十年吗?生活毕竟是每个人自己的东西,别人的道德评判,很多时候,真的抵不上自己的切实感受,哪怕是需要。或者,我们能否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婚姻中介,把那些愿意接受离婚带着孩子的中国女人,并且也愿意结婚的老外们找出来,这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当然,也可能中国女人们还不大乐意呢,对老外,她们也许还要好好挑一挑。

女人如果想结婚:(1)结婚、再嫁都要乘早;(2)可以有男朋友,但是不要轻易同居,同居以后如果你遇到一个愿意接受你的男子,无论通电话,还是出行都很不方便,很可能你会失去机会;(3)没人和你结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在守株待兔,并没有真正用心去寻找;(4)网上征婚、联谊聚会、婚介公司、朋友推荐都是很好的择偶途径,单身女子俱乐部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除非它的活动包括教你如何找男朋友;(5)多一点包容的心、多一点爱心,好好修饰自己,无论外表还是内心,你的机会就已经不远;(6)最后,再次强调,如果你想结婚,就不要轻易同居。

3、我听说过老外同居之前去体检的事例,但是我还没有听说两个准备同居的中国人去体检的故事,担愿是我孤陋寡闻。在未来,关于同居也应该会有立法。两性关系形式有多种,最后,不论你选用那种形式,都要遵守一些共同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不是爱情,也不是忠诚或长久,而是一些诸如自愿、非暴力、无伤害原则,以及关于身体检查、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等方面一些很具体的东西。

4、在加拿大,同性恋合法,同性婚姻合法,换妻俱乐部也已经合法,对于那些坚持传统婚姻道德观的人,这真的不是一个好消息,也许他们更需要心理上做好适应和调整。

5、持不同两性道德的人也可能会走到一起。比如,一个持传统道德的男子也可能爱上一个不想结婚的浪漫多情女子,也许是他做出了让步,也许是在那时,他淡忘了两人原先道德上的差异,他/她们的交往未必就不长久,也未必就不会走向婚姻,这种情况在中国女人和外国男子的交往中也经常出现。但是总体说来,分手的风险还是很大。

6、我认为,婚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在于性的排它性,还有人与人之间对信任和责任感的需求,只要人的这些天性没有改变,两性的婚姻形式恐怕就不会消除,并且永远占据着精神和道德的至高点。

7、爱情是生活的奢侈品,婚姻也是。在中国,一个经济条件一般的男子要想找一个满意的老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根本就找不到老婆,对于他们来说,婚姻真的是一件奢侈品。而对于那些有钱有身份的男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人是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按理只同居不结婚似乎更对他们胃口,可是那些名流大佬最终大多还是找了一个女子结婚,这类新闻,网上八卦多了是。还有,82岁和28岁选择的依然是婚姻而不是同居。我们是否可以看得出来,当今,婚姻在两性关系中依旧还是主流,并占据着道德和精神的至高点。对于没钱结婚的人,婚姻是件奢侈品,对于有钱有身份的人,最终还是选择婚姻,好象都是在说明,婚姻其实还是一个好东西,你想,哪有奢侈品不是好东西的?哪有有钱人专挑坏东西的?所以,婚姻的价值应该高于同居的意义,能走向婚姻,都是值得向往和祝福的。

8、选择婚姻并不代表人就一定忠诚于婚姻的要求:专情、保持家庭完整。婚外情是一个让人困扰、颇复杂,又争议的东西,不管怎样,人们对婚外情还是慢慢适应起来,关于婚外情的新道德也必将随之产生,电影《廊桥遗梦》正是向人们询问这个问题。让我们假想,是否会有那么一天,婚姻中的某一方会在心里默默承认,对于他/她爱的另一方,他/她会给予一次婚外情的机会,但只是一次机会。你认为,这样的新道德一定不会产生吗?

9、恋爱的最佳境界是棋逢对手;分手的最好结局是无冤无悔,能做朋友;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应该是婚姻的完美结局。

10、未来,人类在科技、心理学、伦理学、生命科学上的突破一定会帮助他们解决两性关系问题上的几乎全部困扰。当人类真的找到方法使得各种两性关系形式都恰到好处、和平共处的时候,在那一刻,上帝一定会来到人间,参加人类举办的一个盛大庆典,庆典上,他这样说,你们真的了不起,从此,人不再邪恶!

对婚姻之外的东西,多宽容理解,对婚姻的意义和价值依旧推崇,这应该是一个称职婚姻中介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新思维、新道德,个人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42 | 只看该作者

变革与传统(中)

在婚姻家庭关系上持传统道德,有时候体会到的并非高尚或高明,而是失落。在现在社会,如果一个男子公开宣称,一定要找一个处女做老婆,恐怕女人们要讥讽他,专家学者们也不会支持他,甚至就连一个普通的男子也说他迂腐、笨傻。对于他,女孩子婚前不性这样的传统道德,我想大家不是很难理解,他传统吗?他高尚吗?他聪明吗?如果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业人士,恐怕他背负的罪名又要更多。

同样,如果在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或越来越多的人都采纳男女同居关系这样的新道德,而不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传统道德,那些少数持传统道德的人一定会被更多的人认为脑子进了水,傻冒。现实就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和社会现实表明,人类越来越进入同居时代。想想中国高居不下的离婚率,想想越来越风行的大学生同居,想想我们独生子女政策培养出来的、只知道重视自己感受的独生子女,再想想我们周围很多移民之后却家庭解体的一个又一个事例,你是否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还有信心? 我们有否必要再向往它?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尽管对待感情、对待性、对待婚姻、家庭,包括男女同居,甚至同性关系的新道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我还是能够感受到,在这些问题上持传统观念的人依旧还是主流,虽然我本人的征婚还没有实质进展,但是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我这次发帖之后,还是有幸收到一些来信,尽管我也感觉到,一些女生在观念上和我不是一路,但是更多的女生还是向往传统的男女情感,渴望婚姻,希望组建家庭。我手头正好也有一篇材料,那是发表在2006年6月30日《商报》([url]www.bizzweekly.com)上的一篇文章,“绝大多数加人一生只结一次婚”,这里,我摘录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1、绝大多数加拿大人一生中只结过一次婚,再婚者的人口比率微不足道,2001年,在25岁以上的全国人口中,再婚者人数不到整个结婚人口的1%;
2、婚姻持续的时间越长,婚姻关系愈不容易破裂;
3、在第一次结婚前即已同居的夫妇,离异的可能性比结婚后同居者高50%;
4、孩子是婚姻关系的“粘合剂”,在第一次婚姻关系中,没有孩子的夫妇,离婚的可能性要比有孩子的高73%;
5、绝大多数加拿大人都认为,婚姻属于“人生大事”,直接关系到幸福与否,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婚姻无足轻重,但后者离婚的可能性,比前者高出约70%;
6、不少人认为,传统的婚姻观念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早已被抛弃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这只是一个错觉。

我很想知道,离婚以后的加拿大人,又有多少比例的人口再次选择的是结婚成家的婚姻关系而不是同居关系,可惜在这篇文章里,我没有能够找到这样的数据。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尝试新道德的新奇和趣味的时候,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相当多的专家、教授、学者,感觉到在他们的社会,男女在情感、两性关系问题上的困惑和迷茫,他们正把目光转而投向东方,认为在那里存在着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法。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对他们国家的自由和文明,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热情和兴趣,并努力身体力行,这是一个有趣的对比。

我并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我崇尚自然主义,我认为人到什么时候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我没有入教,但是我更倾向于信仰上帝。我主张简单的男女关系。上帝为亚当创造了一个夏娃,而不是两个甚至更多的夏娃,上帝也没有为亚当再造一个亚当,或给夏娃再造一个夏娃。

婚姻上的传统道德更适合于我,它给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坚持这样的道德,不会给我带来附罪感;坚持这样的道德,使得单身的我,在遇到一个我欣赏、喜欢的女子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能赋予我信心和勇气前去一试;坚持这样的道德,使得当我向一个女孩表白的时候,自我感觉还是一个童身的男子(虽然我已不是),这样的自我感觉使得我很自然地就能说出一些动人的话语。有这三点,就已足够。

我能否问一个问题?假设有这样一个男子,在商业上他是一位非常成功人士,他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我们暂时不管他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单身很久,他需要女人,也从不缺少女人,他发现,和他相处的女人无非是看重他口袋里的银子,她们可以和他在一起,也可以和有钱的别人在一起,终于有一天,他厌恶了这种逢场做戏,他想娶一个单纯的女子,他不知道谁是单纯还是不单纯,于是他登报做了一个这样的广告,“千万富翁寻单纯、美丽处女为妻”,请问,如果你是那样的一位女子,你会不会象网上、报纸上听说到的、如大众主流观点一般去看待他?你会应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41 | 只看该作者

变革与传统(上)

我发的是征婚帖,所以我这里理解的传统是和婚姻家庭相关联,本初的含义有四点:
1、慎重对待自己的情感,在没有确认男女朋友关系之前,可以多认识交往一些异性朋友,但是一旦确认男女朋友关系之后,就必须慎重地对待这段情感和与其他异性的交往;
2、和一个合适的女子组建家庭,和她是婚姻关系,而不是同居关系;
3、一同努力把家庭建设好,把子女教育好,敬老爱幼,保持大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4、男人应该是家庭的顶梁柱(精神上更是),男人要挣钱养家,照顾好女人和孩子,女人要体谅男人。

来加拿大以后,听到、看到不少家庭破裂解体、男女出轨故事,在这里,很多男女朋友之间已经习惯了是一个同居关系,而不是婚姻家庭关系。对于这些现象、故事、新道德,我思考很久,我觉得别人的事情,很多我都能理解,但是就我本人,我依旧向往如上所述的传统的婚姻与道德,那些更适合于我。

我自认为传统,但是我并不认为我就一定比不传统的人更为高尚,就一定比不传统的人更受欢迎。很多持新道德的人,包括老外,风度、修养、职业都要超越于我。上个星期,两件事情对我刺激很大。那是搬家日的前一天,我外出买点日用品然后回家,经过一家老外门前,发现沿街门前的地上堆放了一些弃用的家居物品,还有一台体积不小的电视机,我发现,电视的遥控器是用一根橡皮筋和电视栓在一起,我惊诧很久。我现住verdun区,也几乎一直居住在这里,网上有人发帖说居住在这里的人素质如何如何“了不起”,也经常听人说,对老外对女人,包括对中国女人玩玩的态度嗤之以鼻,可是,我想想自己,如果我也把一台不需要的电视机弃放在路边,我是否也会向那个的老外一样,想起把遥控器和电视机拴在一起?我怀疑自己。

还是上个星期,我驱车外出,经过停牌,正好遇上一个黑人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骑着一辆自行车要过马路,我停车给他让先,过街之后,他已经离路4-5米,还回头朝我挥手谢意。我知道,很多中国人,骨子里是看不上黑人的,可是在那一刻,我觉得这个黑人小男孩的表现要比我平时的一贯表现更好。

社会的道德、规则、礼仪有很多很多,如果我们能给所有这些按照重要程度排出一个先后顺序,并赋予各自权重,然后我们来给每一个人打打分排个顺序,我认为一定有很多很多在对待婚姻、家庭关系上持非传统道德的人,他们的得分要超越于我,所以,我并不认为持传统道德的人就一定更为高尚,包括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6-7-11 11:08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szlh
是地是地。怕是怕搅了楼主的正事。要不要换个地方扯?
换地方, 换地方.
不过, LZ是红花, 需要绿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6-7-11 10:58 | 只看该作者
是地是地。怕是怕搅了楼主的正事。要不要换个地方扯?
Post by 圆明园
瞎扯淡,乐趣无穷啊
瞎灌,瞎逛,找组织。: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6-7-11 10:5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szlh
看你居然继续磨蹭了一个小时。媳妇这么宽容?;)
瞎扯淡,乐趣无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6 19:26 , Processed in 0.064505 second(s), 4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