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威夷島上的傳統心靈療法 Ho'oponopono 直譯:《解決問題》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夏威夷島上的傳統心靈療法 Ho'oponopono 直譯:《解決問題》

療法的原理

◎ 全面而完整的責任。世界上任何人的言語、行為、思想,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責任。換句話說,全世界是你創造的。

◎ 我們在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事物,幸與不幸,都不存在。它們全都只是反映我們個人內在的世界。問題不在它們,而在於你自己。要改變它們,你必須先改變自已。

◎ 解決任何問題,必須從懂得愛自己開始。面對任何事物,只要懂得真誠的重復說出:「我很抱歉」,「我愛你」! 一切問題就可解決。


Ho'oponopono的六項原理

◎ 我們所居住的宇宙,是我們思想的產物。

◎ 如果我們的思想致命(直譯:致癌),我們的實際生活環境也必然致命(直譯:致癌)。

◎ 如果我們的思想完美,我們的生活環境將充滿了愛。

◎ 我百分之百的需要為我現在所創造的這個宇宙負起責任。

◎ 我百分之百的需要負起責任,來改正因致命的(直譯:致癌)思想而創造出的這個致命的現實。

◎ 沒有任何一件人事物是身外之物,所有事物都是以思想型態存在於我的內心。

Ho’oponopono 和和波羅波羅

  Ho’oponopono(和和波羅波羅)是古傳夏威夷深層心療和轉化人心的治療醫法。經由夏威夷原住民 Kahuna Lapa’au Morrnah Nalamaku Simeona (1913-1992) 策劃、發揚、更新。她曾在世界各大學、醫學界、及三次在聯合國演講開班教學。

Kahuna Lapa’au Morrnah Nalamaku Simeona



  1983年夏威夷州政府頒發給她最高榮譽獎,尊稱她為夏威夷的「活寶」。她也是夏威夷「心性」基金會的創辦人。

  她的傳人藍博士(Ihaleakala Hew Len Ph.D.)是一位心理學專家,也是該基金會現任董事長,長期為殘障人士、精神病犯與他們的家人服務,現70歲左右,生活隱遁。


記者訪問藍博士簡介


  藍博士曾用「和和波羅波羅」(Ho’oponopono)方法治癒被關在夏威夷州醫院,共有十六間病房,被列為患有極高危險性的一群精神病罪犯。這醫院的所有員工,沒人願意去他們病房工作,也沒人願意去探望他們。除此以外,這病房的員工辭職率和請假率總是特高。自藍博士接收這些病犯後,他上班除了去醫院自己的辦公室,他沒接見任何一位精神病犯。他在自己的辦公室閱讀病犯的病歷檔案,然後就開始對自己進行「和和波羅波羅」醫療。過了幾個月後,一些必須帶腳鏈的重犯,行為逐漸變得正常,被允許在房內自由走動。有些曾需用藥物控制的病犯,不再需用藥物。另有些不可能被釋放的病犯,被釋放了。員工也不再時常請假或辭職。以前這病房缺少員工,後來反而有多餘的員工。今天這醫院已不再設有特危精神病犯房。到底藍博士用什麼方法,改變了這些精神病犯?


  藍博士說:「我只不過治癒了『我』那部份造他們的『我』」。

  他說「對自己的生命負全責」-這意思是說,你生命的每一部份,就是因為這是你的人生,所以是你的責任。換句話說,因整個世界是我們的心想成的,所以說,如果對自己負責任,那我們對自己的所見、所聽、所嘗、所接觸或所經驗的,都必須負起責任,因為那是我們的心所造。所以說恐怖份子、總統、經濟的發展、任何經驗或是不喜歡的人、事、物,都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只有我們能把它們治癒。也可以說這些事項並不存在,它們只是我們內心的反射。它們沒有問題,問題在我們。要想改變它們,我們必須改變自己。


  在與藍博士的對話中,記者領悟到,對藍博士來說,「痊癒」在「和和波羅波羅」就是「自愛」。如果你想改善生活環境,你必須使你自己的生活恢復健康,環境才可能會正常。如果你想治癒別人,即使是一個患有精神病的罪犯,他還是我們的心性所變現的,我們還是必須對自己下手,用「和和波羅波羅」方法治療,一直等到所有的病患都在我們的境界內消失。


  記者問藍博士,他是怎麼治癒自己的?當他在看這些精神病犯的檔案時,他到底在作什麼?

  藍博士說:「我只不過不斷重複的說:『對不起,我愛你。』」
如果沒有緣,境界不可能現前。用「愛心」是改進自己最好的方法。當我們改善了自己,我們同時也改善了我們的世界。每當我們想改善任何一樣人、事、物,我們只須觀察一個地方,那就是我們的內心,是善是惡。當我們在觀察自己的內心時,我們對自己也要用愛心。


  我們生存的目的是要作聖(如神):
  1.「心性」-通過「和和波羅波羅」,對人生及投胎到這世間生為人的目的有更深層的瞭解和醒悟。
  2.我們本是心靈,是珍貴的。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思想、言語、所作所為,都會影響到我們周圍的一切。
  3.「心性」-通過「和和波羅波羅」,用這個過程,除去內在有毒的能量,容許(神)聖賢的思想言語行為進到內心。
  (誰是我?誰是我的負責人?)
  「心性」是「我」
  「我」來自空寂進入光明,
  「我」是滋潤生命的氣息,
  「我」是空的、空洞的,超越所有識覺,
  「我」、心性、一切。
  「我」拉開我彩虹的弓橫跨水面,是性相的持續。
  「我」是那即將來到和將離去的氣息,那看不到、捉摸不到的微風,一個不能下定義萬物的原子。 「心性」是「我」


總結概要:
  「和和波羅波羅」:用愛心,永無間斷的對一切眾生說「我愛你」;用感恩心,永無間斷的對一切眾生說「謝謝」。用這兩句話洗清過去生、今生潛意識所積壓的一切檔案。用這方法回歸自性到零(無我的境界)。


  如何知道人已回到零?此人對一切眾生,無論是有情、無情,一定會有愛心,一定是恭敬、謙卑、有禮。


  我們所接觸到的一切,不離因果。如不把記憶檔案清除,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其實只是記憶檔案中的資料,那不是我們。因會變成果,果又變成因,永無止盡。我們的原有面目是清淨無染的,但現已成污垢。唯有把所有記憶的檔案消除,我們的自性才可能恢復清淨。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醒悟,我們的所有念頭都是妄念,是我們的檔案資料,那不是我們。我們不要被捉弄了。


  沒得到基金會允許不得擅自傳授給第二者。原因:這方法是用來修正自己,瞭解自己的一切遭遇、想法、看法、觀念,都是從自己的妄心所生。既然境界裡所有一切眾生是因妄心而生,那麼所生的境界怎能不妄?那裡有我、你、他的存在?境界裡的你、他,不也就是自己嗎?那麼那裡來第二個人需要傳授的呢?第二個人也是自心變現的。只要把自己修好了,那來問題?自己的境界就完整無缺了。因此無論是誰有問題,問題出在自己,不在別人。用「和和波羅波羅」把這因(記憶)洗乾淨,問題就解決了。人只能自我修正,除自己外,無人可修,也無人可傳,因需要幫助的人也是自己變現的。


「和和波羅波羅」方法重點:
1.「和和波羅波羅」是由「心性」基金會提供於世人。
2.「和和波羅波羅」是夏威夷文,意思是「改正」「矯正」。
3.我們的心性是愛、是和平。
4.萬物都是神聖的,無論是有情或是無情。
5.人原是完整無缺,是美滿的。但現已變成一團「污垢」。
6.我們的欲望使我們離開心性,使我們變成垃圾。
7.我們的識覺只不過是我們的記憶力在作祟,根本沒有這個事實。
8.當我們的心不清淨,我們的識覺又只是我們記憶的反射,而不是事實。我們因根本無法知道事實的真相,只能看到事項的表面或一小角,而有關資料可能上千億。因我們的不知情,我們才不斷的造業,因而受慘痛的果報。
9.人可分為四部分:心性(神識)、超意識(父)、意識(母)、潛意識(小孩)。在此父、母、小孩只是一個心理代名詞。稱為「小孩」,因他不知善、惡、對、錯,沒有分別心。(小孩並不是他們生的孩子)。
10.潛意識(小孩)是我們的記憶儲藏室。無始以來我們所有的記憶資料都儲存在此。
11.我們生命唯一的恐怖份子,就是我們的記憶。只要我們肯放下這些記憶,我們就可回歸到零(無我的境界)。回歸到零,我們就沒有記憶。沒有記憶,我們就沒經驗。沒經驗,我們就清淨無染。
12.放下記憶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不停的洗清自己的污垢。只要不斷的重複說:「我愛你,謝謝」。用這兩句話來洗清自己的污垢,才能與心性相應。很自然的,我們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13.世界不能和平,因為人的內心起衝突。「母」沒照顧好「小孩」,欺騙、虐待、濫用小孩,因此小孩造反。「母」跟「父」不和,我們的所作所為,違反了心性,因此內心起衝突,不平衡。當然我們的世界不會和平。(名詞請參考第4條)
14.我們要想和平,我們必須恢復自心的清淨與和平。
15.我們需要這「小孩」的協助,幫我們把記憶去除乾淨。因此我們必須跟「小孩」,我們的潛意識溝通,要真正的照顧好這小孩,要愛護他,才能再次得到它的信賴,來幫助我們,不再破壞我們。
16.外面的境界本是圓滿的。我們覺得不圓滿,那是因為我們有問題。我們必須找出自己造成外面境界不圓滿的因,修正自己,才能解決問題。
17.因此問題永遠在自己,不在別人。
18.不要替別人去解決問題,因為別人並不存在。身外無一物,我們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想成的。出了問題必須對自己做工作。自己痊癒了,周圍的一切自然就健康了。




總結與概要
節錄於「和和波羅波羅」課堂筆記
2007年9月8、9日
劉宛雍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6 01:18 , Processed in 0.040470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