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794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便利店经营者的理财心得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QUOTE][/QUOTE]     一个便利店经营者的理财心得

     同许许多多在魁省生活的同胞一样,便利店是我们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支柱。我和爱人打理的小便利店,说实话,我们店的规模、收入都只能算是小的。但每年下来,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生活有些清苦,没有时间、也舍不得去旅游、度假,餐厅也不是经常去)、支付小孩读私立学校的费用外,多多少少还能剩一点。说实话,做店劳动强度不算大,只是啰啰嗦嗦事太多,熬的时间太长,一家人很难在一起外出清闲一下。久而久之,令人难以忍耐。另外,总是看到人(顾客)的阴暗面,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自己对魁北克社会的客观认识。这可能是大多数人为何开店3-5年后又纷纷卖店的原因之一。我和爱人在开店这几年里,有一些理财方面的体会,愿意与大家交流。
      开店之初,我们的主要精力是如何想方设法把生意打理好,做得不会比前任店主差,或差距不大。如何尽快有盈余,以偿还向亲戚、朋友借的钱。此时,精力、体力好,干劲足,不怕吃苦。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无论多么努力,其实也就是基本和以前店主做得差不多,很难大起,也无大落。
      此时,我们就思考一个问题:两夫妻都是自己开店,一分一厘都靠自己辛苦挣来,没有其他任
何保障,如何抵御风险?说实话,开店最怕的就是生病或其他意外,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小病小痛能熬的尽量熬过去。虽说有医疗保险,生病住院不用自己掏钱,但真的到了那一步,生意就很难维持下去了。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身体功能总是正常,无任何意外呢?
     另外,我们夫妻俩人天天都是困在店里,爱人还要做家务、照顾小孩,再已没有其他的挣钱门道。有时即便有一些想法,或机会,但都无法抽身,只能放弃。说实话,自己绝不甘心只挣做店这份钱,但有苦于没有其他门路。每天呆在店里,有时生意清淡,靠看国内一部又一部电视剧混日子,真感憋屈。
     开店两年,我们投资了两栋公寓楼。价格不算贵,年租金收益在14%左右。理论上应算不错的投资。只是有几点失误:1.验屋不细致,一些问题未被发现,留下隐患,导致接手后维修费用高;2。首付比例少,按揭压力大;3。租客不稳定,部分租客赖租金后溜走,实际收益比应得收益少。4。自己不懂维修,加上站店走不开,寸寸步步都得找工人(费用太高),加大了管理成本。另外,倦于部分租客无休无止的投诉。于是在两三年后就卖掉了。合计了一下,虽然赚的不多,肯定比把钱攒在手里或存在银行强得多。经验就是若投资出租公寓,验房要仔细,自己最好懂维修和管理,持有时间尽量长些,另外心理承受能力要强。
      2009年底,为了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打算购买一些保险。保险产品很多,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们自己最耽心的是年龄越来越大,害怕出现一些意外,会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幸。于是通过比较,向Londonlife的楼永新咨询,他在电话中详细介绍了适合我们的险种,由于总是被顾客打断,听得糊里糊涂。于是要求他来我店里介绍,店在据蒙城100多公里的地方,我们想,如果他不愿意来,就不买了。他如约来到我们店里,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耐心介绍了适合我们的保险计划,最终我们被他的诚意打动,选择了重大疾病保险,每年夫妻俩交3000多元,遭遇受保疾病时,有10万元的赔偿,大约75岁后可退回。我们当然希望永远不赔偿,只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而而已。
     看他也作一些投资理财咨询,便随便了解一下。在网上看了许多推介,但负面评价也不少。所以,也就将信将疑。他介绍2008年经济危机后,基金大势也跌到最低谷,到2009年底,已经回升了很多,但若回到正常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仍是入市的好机会。他也介绍了经济平稳的年代,基金的正常回报率。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们选择了贷款10万的计划。大概贷款利率为3%,20年还清,每月连本带利还600来元,基本还能承受。根据他的推荐,开始了投资组合:部分在红利、部分在高科技、部分在石油、部分在黄金。
   于是,每天便充实了很多,开始关兴国际石油价格,黄金走势等,给单调的站店生活带来一点点乐趣。正如有位朋友所说的,看见汽油涨了,便安慰自己基金升值了;汽油跌了,便开心于少支付汽油费。之后,根据楼永新的建议,减持红利,空仓高科技,增持石油和黄金。除初期徘徊在保本和略低于本外,2010年下半年逐渐升值。
     2010年秋,卖了店。借机休整一下。本打算休息几个月外,再找生意,但不太容易找。为了减少开支,打算将此10万元基金卖掉。已经付了一年多一点的款,大概付了3000左右的本,还差97000的本。按照初期的合约,在前6年卖出,要支付比率不同的罚款。前两天全部卖出,市值为133800元,扣除尚未付的97000元本和7000元罚款,可到手近30000元,再除去本3000元和利息3000元(其中1000元可退回),净收益在25000元左右(税前),也即只投入6、7千元,赚回2万多。
     这算是没有天天起早贪黑熬日子赚回来的唯一一笔钱。与楼永新交流心得,他说如果你查阅2008年底的价格,那时入市的人,收益率会高很多,和我前后几个月购买基金的人比,我的收益属正常水平。
     由此体会到,关于投资理财、理财顾问的众说纷纭是正常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势下,基金投资肯定是亏得很厉害,无论再优秀的理财顾问,也是无力回天。但在经济复苏时,顺应大势,还是可以得到理想的回报。其实,许多银行、金融机构都有许多理财产品,在自己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投资一些,也是不错的(当然做店的人深感钱来得不易,或因为其它可以理解的原因,不愿意投资在金融市场,也是情有可原)。我只是谈谈我的心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1#
发表于 2011-2-9 15:04 | 只看该作者

股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老金说的对!
赚就一颗糖,赔就一间房(此处鄙人稍作修改)!
这是对80%的股民的一个真实写照.
股市就是一个大赌场, 转来转去,倒来倒去, 银子 就都送进10%的人家口袋里了.
当然也有10%的幸运儿接到了人家指缝里流下来的些许碎银子.
至于理财顾问们,投资公司们,银行大鳄们,各个稳赚不赔,钵满盆盈.
至于楼上说的,买间新condo出租的招数,也有不确定因素。“大多好区,好的物业,condo共管条例上,一定标明了,condo是不能随便出租的。”

拙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2-7 23:01 | 只看该作者
Kimly,我很同意你的看法。现在通货膨胀那么厉害,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那些辛苦钱能够 1)保护我们周全 2)能钱生钱,不仅抵御通胀还要有自己的被动收入。这样当我们体力不支时可以有其他收入支撑我们的家。
曾经看过一本理财的书说要想富有就要做Owner,拥有生意,房产和股票(基金)。小生意我们已经做着了,尽管累但收入还是颇丰,也有从小做大的可能。房产还是要买的,如果不想麻烦,可以分期付款买新的Condo再出租,这样没有维修问题,客人素质一般也较高不会赖账。股票基金感觉还是要靠自己学习自己理财,可以看看好的博客,但一定要自己会看技术图要有自己的操作思路。至于市面上的理财顾问(他们的身份更多地是基金或保险销售员,跟我们是有利益冲突的)当然也有很多对的时候,因为北美经历了20多年的的大牛市,只是熊市一来这些人都不见了,因为赔了太多客人的钱,所以还是要靠自己学习选股和 timing market。 有空我们可以一起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Post by kimly;2781498
谢谢Lyon的提醒,发这种帖指名道姓的确容易让人联想,以后需要注意些。不想写成感谢信,毕竟理财顾问他自己是有利可图的,只能算是各得其所吧。其实人多了解一些投资、理财渠道,不是坏事。在国内的老朋友、老同事,基本上都有各种类型的投资。圣诞期间与许多朋友聚会,投资理财的话题谈得最多。
一位夫妻两在IT行业工作了十来年的朋友,虽然家庭收入十多万,仍然感觉到危机存在,害怕哪天被老板炒鱿鱼。所以,除了每年全额买RRSP外,不停地寻找各银行、金融机构合适的理财产品,基本上达到每年有一笔可观的回报。我们也谈到我家和其他几家做店的朋友,每年辛苦打拼,当然也有一定积蓄,但只有机械式累积,财富很难真正增长。
由此联想起国内几位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即所谓的包工头),这些人多来自农村,书读得不多。完全靠自己打拼,使尽各种手段(合法也好、不合法也好)揽工程,不惜身体本钱,的确也很辛苦,尽管算是成功了,成为了富人。但建筑施工市场竞争越来越强,招投标越来越规范,他们能够寻找的机会越来越少。前两年回国,见了其中几位,也听到其中一些人的消息。颇感意外,好几位都有了专门的私人银行服务,委托银行为他们理财、投资,而在建筑招投标市场,则完全按规则行事,生活比以前洒脱了很多。个别人还将企业弄到香港去上市。
由此,自己心里在琢磨:别人成功,自有他们的原因。但他们财富能够增长快,与不放弃金融投资有关。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敢于涉足。而我们接受了这么多教育,脑子也不笨,在财富之路上却只能靠熬体力、节衣缩食、蚂蚁搬家般积累。
为了保持论坛上友好、和谐、文明的气氛。对于意见不同的朋友,无论如何评论,我都不会去反驳、攻击、谩骂,多听不同的声音对我是有好处的。
另,关于本话题,我不再发新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0: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Lyon的提醒,发这种帖指名道姓的确容易让人联想,以后需要注意些。不想写成感谢信,毕竟理财顾问他自己是有利可图的,只能算是各得其所吧。其实人多了解一些投资、理财渠道,不是坏事。在国内的老朋友、老同事,基本上都有各种类型的投资。圣诞期间与许多朋友聚会,投资理财的话题谈得最多。
   一位夫妻两在IT行业工作了十来年的朋友,虽然家庭收入十多万,仍然感觉到危机存在,害怕哪天被老板炒鱿鱼。所以,除了每年全额买RRSP外,不停地寻找各银行、金融机构合适的理财产品,基本上达到每年有一笔可观的回报。我们也谈到我家和其他几家做店的朋友,每年辛苦打拼,当然也有一定积蓄,但只有机械式累积,财富很难真正增长。
      由此联想起国内几位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即所谓的包工头),这些人多来自农村,书读得不多。完全靠自己打拼,使尽各种手段(合法也好、不合法也好)揽工程,不惜身体本钱,的确也很辛苦,尽管算是成功了,成为了富人。但建筑施工市场竞争越来越强,招投标越来越规范,他们能够寻找的机会越来越少。前两年回国,见了其中几位,也听到其中一些人的消息。颇感意外,好几位都有了专门的私人银行服务,委托银行为他们理财、投资,而在建筑招投标市场,则完全按规则行事,生活比以前洒脱了很多。个别人还将企业弄到香港去上市。
       由此,自己心里在琢磨:别人成功,自有他们的原因。但他们财富能够增长快,与不放弃金融投资有关。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敢于涉足。而我们接受了这么多教育,脑子也不笨,在财富之路上却只能靠熬体力、节衣缩食、蚂蚁搬家般积累。
      为了保持论坛上友好、和谐、文明的气氛。对于意见不同的朋友,无论如何评论,我都不会去反驳、攻击、谩骂,多听不同的声音对我是有好处的。
       另,关于本话题,我不再发新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17 10:06 | 只看该作者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真实的例子总比纯广告带给顾客的指导意义要强多了吧?

如果哪天真需要经纪了,就发现楼主点名的好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17 09:51 | 只看该作者
广告贴。不要提经纪名字会好些。
基金的收益跟入市时间点很有关系,你的例子完全不能说明问题,而且投资时间那么短。贷款投资风险大,不适合大多数人,有误导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17 06:24 | 只看该作者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16 23:30 | 只看该作者
论投入和产出,是以大搏小,赚就赚粒糖,赔就赔间厂。

论成功比率,是九赔一赚。

论前景,投资十次得花上你几年了吧,大体赚九次都不够赔一次。

所以,没事别投资。。。。。。

如果真要投,那么,选择一个理财顾问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16 23:11 | 只看该作者

发这种类型的帖子最好避免指名道姓,让别人误会

Post by jackli7501;2781118
这个论坛的风气不正,动不动就说别人是托,是马甲。


发这种类型的帖子最好避免指名道姓,让别人误会。本来好好的给人启发的东西,当看到某某经纪的实名时,难免感觉怪怪的。其实要让大家扩大思路,用某某经纪来代替实名完全能达到目的的。

当然如果是封感谢信则另当别论了。大家也不必在意,看看好了。

论坛的风气是要靠大家来建立的,实在不想看到又有开骂现象,好像已经成了定式,无论神马题目,到了XX楼一定会骂成一团,请出家人。


一点个人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16 21:02 | 只看该作者
有的是买的时候要付sales fee。有的,sales fee是在卖的时候才付一般不收费的投资顾问,是绝不会向你推荐no load种类的基金,因为他拿不到任何报酬,即使基金回报很好。投资顾问一般选择的是back loadcommission也不会太便宜的。因为这种基金给予投资顾问的奖励或回报会稍高。投资顾问还可能更倾向于,向你推销新基金,同样的理由。而基金公司,也会为了推销他的产品,而针对某些产品给予更多的优惠给投资顾问。当然,最后这些花费都会加到你我购买者的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8 08:48 , Processed in 0.056421 second(s), 4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