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西人请浏览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憩园幽梦
         ---蒙特利尔与一位南昌女文学博士的对话

                         枫子

黃小姐(女).
江西南昌人,北师大中文系硕士生、麦吉尔大学文学博士

     黄:我现在在麦吉尔大学兼教中文,我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文,他们对中国很感兴趣,其中相当多的孩子的父母是从中国来的,是老一代的中国移民,系里很多老师也从中国来,他们之中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去了美国或留在了加拿大。
     枫:我感觉你还是挺顺的,在南昌读书是最好的附中,之后又考上了北师大的中文系,北师大中文系在全国是非常不错的。
     黄:我出国前一直很顺.
     枫:上次听说你出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你先生在这边.
     黄:这是很重要的原因,我无论是在南昌还是北京,我在我的专业里还是很出色的,想出国深造是由来已久的一个心愿,但是,尽管我做好了很充分的思想准备,刚来的时候还是不太适应,其实在外国学理科是很难的,比我想像还要难。比我早一年,我的师姐她去了哈佛大学,因为我们的导师是比较有名的学者,他是做比较文学的,我跟着他学到很多东西,虽然我这个人比较懒散,但是我对很多事情很敏感,对于周围新鲜的人和事以及各种各样的亮点或者是很有才华的事情,我都能感受的到,来到这里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背景、学习的氛围都和国内完全不同了,国外很流行的一种说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就是一种错位,换到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你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那么以前你引以为骄傲的很多东西,可能现在反而成为你的弱项。那这种情况下你只好调整自己,有的人可能调整得会太远,如果他的周围环境反差不是很大的话,那就会好一些,象我们学文的,那反差就太大了,阅读量的增大,写作嘛,因为学语言,可能日常的会话交流很容易提高,但是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文化背景和深藏在语言后面的方式,比如英国人总爱取A这条路来思考,从A—A1—A2,而我的思维方式是从A—B,再从B1—B2,可能我写出来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能接受,别人可能会觉得我太自我,但为了得到承认,你就必须改变,要么你要重新选择另外的那个,这点其实不太容易,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就非常困难。
     枫:你在国内的学校其专业实力非常强,而你又从中文系的夲科直接升到研究生,可以说你的选择性和弹性都是挺多的。据我所知,许多人来了这以后,都重新改变了自己的专业,去学另外的一些东西,那你来到这边,会改变自己的专业吗?
     黄:其实我也多多少少在步这种后尘,我现在在麦吉尔大学也快上完了,在最后做论文,然后也作为一个缓冲,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工作,我也不想闲着,所以我也在康大读,在那边读经济专业,怎么说呢!这边的老师看我的经历,都觉得我是非常有潜质的学生,因为我以前没有工作经验,即使是工作,也是那种Parttime,比如在大学里教书或是帮助出版机构写文章或者去整理书和资料,象这样的事,和现实生活中相差比较远,做的是一些纯理论的和纯文学的事,那么我选的这专业,也是想让自己学点其它东西,而且从目前来看,还学得不错,所以如果毕业不能够及时找到工作,我就打算先申请学位。
     枫:你在麦吉尔学的是什么专业?
     黄:是东亚文学研究
     枫:这个专业是自己选的吗?
     黄:是自己选的,因为在国内象我们这样读纯文科的耍申请出国,所选的专业是很有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必竟不是大富之家,要父母来支付你的学费,我需要奖学金,那么拿奖学金的前提之一是我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很有建树了,人家才会给我奖学金。如果我去申请其它的专业,可我又从来没做过,他们为什么要我,为什么会给我奖学金呢?那如果我申请本来的专业,我以前学的不错,然后再加上我给了他们我的资料,都证明我在这个领域里很有发展前途,所以他们才愿意要我,才愿意给奖学金,当然也有很多人到了国外后都会换专业,因为人到了国外以后,面临一个最基本的是在国内遇不到的问题,即生存问题,因为你要养活自己,有家人的话还要养活一家人,而你学纯文科,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改变专业,当然,应该说中国人的适应能力很强,在这边以前计算机这个专业很好找工作,所以计算机这个专业也全是中国人,那么现在计算机专业不行了,会计很好找工作,在会计专业10个里面有8个是中国人,也不知是不是一件好事,我当时也考虑过学会计,但一方面是我自己的性格不是那种很沉静的人,所以很难做下来。有时我在想;为什么要所有人都去学一个专业呢?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感觉,都去干同一件事,我不太喜欢这种方式,另外我也不喜欢会计专业,但实际上如果你要去学会计专业,你看,满眼看去全是中国人,可能一方面从好的角度来说,中国人在海外,适应能力很强,什么事情要你做,你就做什么事情,但是也因为这样,很多人丧失了自我,他们就跟一种潮流走,没有考虑到自己需要的事情,而只是考虑到社会需要的事情。
   枫:那么你平时进行文学创作吗?
   黄:我今天带来了一篇文章,很短,是一个很小的小说,只是这种创作并不多。
   枫:是时间的问题吗?
   黄:是的,其实我有的时候很想写东西,刚出来时因为我要适应环境,所以那一年我没有上学,我主要在家呆着,很闲,就经常很想写东西,但是写东西有的时候给你感觉是一个很大的圈,而一个很好的计划,好象很难贯彻到底,所以,想想还是以后再说吧!有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太年轻,可能写出来的东西不够深度,我也不希望写些垃圾,增加读者负担。
   枫:那可能是你要求比较高吧?
   黄:可以这样说,我对自己总体来说要求还比较高。
   枫:你说你研究的是比较文学,具体而言是中西比较还是……
   黄:中西比较太大了,我在前半段,很想研究英国的诗歌和中国的一些诗歌,当时本来我想把这个作为我硕士论文的题目,后来我接触了一些外国的朋友,他们把我带到一个新的领域里,那个领域就是在美国的华裔作家的作品。这个领域我一进去,我就觉得非常的好,而且在国内非常新,可以说事实上是因为我的硕士论文,最后我的导师对这个领域也开始了重视,并且他在香港讲学的时候,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时我看的主要是《喜福会》,可能很多国内的人都不了解,当时我的答辩委员会里的几个老师几乎都没看过这个作品,但是他们看了我的文章后,觉得很有经历,所以后来我做了这个比较文学,更主要是研究一种中西的文化冲突以及在这个文化冲突当中的人的结构,美国的美籍华裔作家,包括现在加拿大籍的华裔作家,当然可能加拿大的气候要小得多了,我觉得都是我很感兴趣的对象。当时来了麦吉尔大学后,因为它的研究是在这上面,它的研究主要是在明清的妇女文学上,所以我只好转到这一边,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会做,我对这个研究非常感兴趣。
     枫:来这以后,你觉得研究和写作相比,你更热衷于哪个?
     黄:我当然更热衷于研究,特别是来了以后,我越来越发现,因为在国内吧,学术的规范不是很到位,说句实在的,有很多大学导师对专业不是很投入,也都是七零八落,教的东西第一不系统,第二不专业,我也不是说所有人,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导师是这样的,不合格,但是也有很多导师往往又被许多俗物所累,比如行政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研究、来教学生,所以学术界有时很让人不可思议,这样会导致另一个极端,北美有很多学校,当然也看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风格,你就属于学术风格很严谨的,就象要用做科学的方法来做文学,这种方式我也不太习惯,我觉得有很多你有灵感、很有创意的东西,很确实的证据你不能写,你不能表达出来,文学和科学毕竟是不同的,如果你完全用科学研究来做文学,那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束缚你的灵感,不客气地说,也是你的灵感越来越迟钝了,我觉得我现在就这种情况。
     枫:那你在北师大读本科到硕士,无论时间还是过程,都比较长,共有六年,来这里后有三年时间,在这个学校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你学这个专业,觉得所获得的收获、也就是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黄:你说的是国内学习最深的是什么?你是指专业方面吗?
     枫:对
     黄:应该说我在国内很禁锢,很多老师很赏识我,但是我自己认为自己来加拿大后,我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了,我以前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说我很好,所以我也盲目地认为自己很好,看不到自己的弱点,那么我来这以后,开始有人说我不好,那么我就开始慢慢认识,确实自己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很浮躁,因为我习惯了一种很疏散的思维方式,做事情有的时候不精确,那么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有的时候这是很可怕的,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所有的老师只要看到我的长处,他们就表扬我,但是对于很多很琐碎的研究工作和考证工作,他们并不看重,这里我的老师很看重,所以我经常受到他的批评,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去问清楚它,为什么不考证它,你必须说明你是从哪一年哪本杂志第几页第几行出来的,你都要给我证据,所以我起先很不适应,但时间一长,我觉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它养成了一个人做事情很严谨的作风也是有好处的,无论你以后干哪一行都是有好处的,虽然我现在英文写作不是很好,但是我在这三年里提高了很多。
  枫:应该说这种比较很明显,这是一种得失吗?
  黄:国内虽然浮躁,但很宽松,可以让你朝个人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发展,这里是不变的,而且毕竟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文化,做很多事情感觉也不一样。
  枫:那你感觉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黄:应该说在大学里,在教育方法上国外比国内要好,从长远来说,对个人的塑造要有意思的多,因为在国外,它给你束缚,也会给你自由,如这个学期的节奏很快,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去学习的能力,比如说一个教过我的老师说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不知道的东西你知道去哪找,这和国内不一样,国内这么多年,大学好象还在高中的一样,那么这里呢,给你传授的是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我觉得这一点,特别是对于长远的一个学者的训练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而相比之下,国内是研究生读完,它不知道他该怎么做研究,不知道怎么选题,不知道哪些题目有价值,不知道拿到一个题目后应该做些什么,不知道有利的资料在哪些杂志上,在哪些书里可以找?这种方式对我们每个人如果都是这样,那这样的研究生有什么用呢?但是,在这里,你几年下来,你会毫无疑问地肯定回答----我知道。
     枫:这应该说是两种不同教学方式上的区别,你觉得在这里,对北美的整个文学比在国内了解的更深、更多吗?
     黄:要看哪一方面的文学,也不是所有的文学。
     枫:那你还经常关注国内的文学吗?
     黄:你指的是当代的文学作品还是当代的作家?
     枫:都是
     黄:我不是很关注,以前中科院有一个学者,我认识他,我们有的时候聊过这个,他问我对中国当代的文学有什么看法,我说太煽情了,而在当今这样的一个社会里,物质生活越来越重要,那么很多人就会很注重眼前的东西,所以对生活的感觉就会变得很麻痹,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煽情文学,让人们拼命地去流眼泪,让大家同情他们,这样也导致象我们这么大的人和比我更年轻一些的人缺乏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他们缺乏一种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完全靠自己的感情去营造它,去盲目地尝试,从而引导他去决定一个社会,这种文学的倾向我很排斥,因为如果常此以往这样,我觉得对这个社会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我对当代文学并不很看好。
     枫:那么具有你同样想法的,你觉得在国内的多么?
     黄:肯定有,我想有很多人都有我的这种看法。
     枫:那有没有人试图通过一种方式去改变的?
     黄:现在没有看到,我想以后肯定会有吧,因为象这样大一个民族,你不可能完全靠感性去生存,你需要理性,而大部分人在阅读的时候是异常的,而所有的通俗文学又都是以感性为基础,而缺乏理性,那我觉得对民族这一代的思想不是一种培养,而是一种侵害。
     枫:那你觉得国外的当代文学作品,概括的话,它们更多的是归于理性吗?
     黄:你是说你给我介绍看的那些书吗?
     枫:我是说国外的文学作品。
     黄:说句实在的,对国外的作品我看得也不是很多,但我想,据我以前看过的一些来看,总体上这种倾向比国内稍微好一些,包括象《纽约时报》这些,专门针对这些作品也有些评论文章,也都含有很深的理性思考,可能比国内要好些,但不敢下这样的结论,毕竟没有做一个很具体的阅读和研究。
  枫:你谈的中国现在文学作品的煽情因素,如果太过于理性的东西,它可能读者群逐渐会很少,这会不会是和人们的需求、思维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有关?
  黄:这个问题可能就和鸡生蛋和蛋生鸡一样,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什么样的观众,什么样的观众读者也可以影响什么样的作品,而你总是写煽情的,那大家当然就觉得煽情,难道你要读者自发的来引导你?我想;一个成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去理性的引导读者。
  枫:从当代文学形态来说,还是有不少具有个性的作者,如说要去引导、去改变,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不太容易,只能是潜移默化。
  黄:没有人期待这个过程在几年或几十年内能够完成,你看鲁迅,他那个时候正想用文学来救国,实际上文学能救国吗?当然时间过去那么长,可以说对文学的功能问题,大家也有过很多讨论,那么你从事这种行业,就注定你是要提高与引导读者,如果要迎合读者,你很大程度只能去割舍文学夲质上的东西,这是一种两难的问题,你不可能同时兼得。
     枫:那么,国外的作者,从现象上来看和中国的相比呢?
     黄:虽然他们有很多人从写小说开始,但他们后来呢,为了寻找自我,有很多人都在大学里找职位教学,比如说《喜福会》的作者,他的作品在美国拿了很多大奖,她也是这样。
     枫:你会不会觉得这种选择会陷于一种无奈的境地吗?你的感触是什么?
     黄:我觉得选择一个职业,就和选择一个爱人一样,你总是在爱对方,但当你得不到回馈的话,你其实很难把这种爱坚持到最后,如果你总是在写作,总是在会话,但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得不到社会的回报,甚至连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那能坚持下来的人可能太少。
     枫:有没有人又可从事文学创伤,又从事文学研究?
     黄:专门去从事文学研究,其实很多人都是有一个能赚钱的老公或老婆,因为你可以不必会去为了生存这件事情去操心,它是一种很纯粹的一种东西,它不允许有某种俗物去打扰,有很多东西打扰的话,你就很难做出好的东西。
     枫:那是不是说在研究纯文学方面,经过这种比较,国内或许还更好一些?
     黄:对,生存的压力不会很多,出国对搞研究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枫:谢谢你在百忙之中能用一种闲述的方式来谈论文学,希望我对你的采访能引发更多的人对文学的关注与思考。
     黄:也谢谢你能以一种乡亲的身份,在北美这个浪漫的城市来纵横文学这个久违了的话题。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3 18:08 , Processed in 0.043184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