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70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彩文摘] 北大的销声匿迹?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3-28 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遥远的掌声:哈佛的经久不衰与北大的销声匿迹




美国学者罗尔斯是当代社会学的大师,也是杰出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以《正义论》一书奠定了在当代学术界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中国留学生吴咏慧曾经在哈佛大学听过罗尔斯的课,她在《哈佛琐记》一 书中描述了课堂上的情景:“罗尔斯讲到紧要处,适巧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者图像,十分眩眼。”这一老师传道、学生受道、其乐融融的场景,真是让人神往。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罗尔斯教授讲完最后一堂课,谦称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能做独立思考,自己下判断。说完之后,罗尔斯缓缓地走下讲台。这一瞬间,教室里的全部学生立即鼓掌,向这位尊敬的老师致谢。罗尔斯本来就有点内向害羞,于是他频频挥手,快步走出讲堂。可是,在罗尔斯走出教室后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不衰。冬天拍手是件苦差事,吴咏慧的双手又红又痛,便问旁边的美国同学,到底还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说:“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

什么是哈佛精神?这就是哈佛精神。什么是学术的尊严?这就是学术的尊严。正如哈佛的校训所说:“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学术大师们是带领年轻学生走向真理的向导,学生们对向导的尊重,其实也就是向真理表示深深的敬意。哈佛学生一般都很骄傲,因为“没有美国的时候就有了哈佛”,哈佛在若干的学科上都处于全世界领先的位置。当我走进哈佛的校园的是候,果然发现这里的许多青年学子连走路都虎虎有生气。两百年来,哈佛的毕业生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层面上对塑造美国文化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如果没有对真理的热爱、对学术的渴求、对教授的尊重,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哈佛和今天的美国。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详细地比较了哈佛与北大的差距。在我看来,北大与哈佛的差距,其实就是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差距、背后则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民族精神与美国的经济实力、民族精神的差距。我在北大念书的时候,虽然也遇到过不少优秀的师长,但老实说从来没有经历过吴咏慧在哈佛所经历的那种“遥远的掌声”。这种“遥远的掌声”,在中国并非完全没有出现过,最近我读到《新京报》上发表的《个人史之西南联大系列》,许多如今已经年逾八旬的西南联大毕业生深情地回忆了昔日在硝烟和困苦中的学生时代,那是一个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时代。那时的老师全身心地教课,那时的学生全身心地学习,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联大毕业生黎章民回忆说,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昆明四大学和社会人士在联大新校舍图书馆前面的“民主草坪”举行时事演讲,与会学生达六千之众。几位教授上台慷慨陈辞,国民党特警架起步枪、冲锋枪、小冈炮向会场上空射击,并切断电源。而学生们则以热烈的掌声回应老师们的演讲。

然而,这样的掌声在今天的北大却消失了。今天的北大日益迷失在金钱与权力之网里面,神圣的学术讲堂亦成为追名逐利之所。就教师这一方而论,不说学术水准的差异,就敬业精神和诲人态度而言,北大与哈佛亦不可同日而语。北大的许多著名教授只想著换更大的房子,然后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享有各种荣誉职务;而许多年轻教师则只想著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申请国家的研究基金和自己的职称的升迁。大部分老师对讲课、尤其是为本科生讲课常常是应付了事,有的名教授若干年不上讲台乃是常事,而年轻教师们开著手机和传呼机上课,讲到一半的时候有人来电,便中断授课到门外去应付。老师们与学生们之间没有多少感情和心灵的交流,老师一上完课后便与学生如同陌生人一般。这样的老师又怎么可能赢得学生“遥远的掌声”呢?

就学生而言,在我们的许多大学里,也鲜有哈佛那样尊重学术、尊重教授的年轻学子。今天的大部分学生,以纯粹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涯。在他们看来,大学仅仅是一个“职业培训班”而已。他们虽然念完了大学、获得了知识、增强了技能、炼达了人情,但是人格的提升和灵性的成长却远远没有完成。名牌大学的学位仅仅是求职时候的一张王牌而已。哈佛的学生说:“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哈佛就是他们心灵的故乡,他们虽然从哈佛毕业了,但他们的心却永远离不开哈佛。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生们很少将母校作为自己“心灵的故乡”,母校里确实也没有那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

什么时候,在我们大学的讲堂上能够出现那“遥远的掌声”呢?

首先,得有一群由衷地鼓掌的学生和配得上享有掌声的教授。(文化先锋网)
F
2#
发表于 2004-3-28 11:15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内的时候,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聊天,问他多年商场发迹之后的归宿是什么,他说:“开着奔驰车去北大当课座教授”。牛!

两年前,满地可(Montreal)一个做移民生意的大陆人曾经为北大捐了点钱,在北大得到了一“课座教授”的头衔。如果大家不信,有此满地可生意人的姓名为证,由于涉及隐私,并且此人现在还在满地可,这里不便公布。

由此看到了北大的堕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3-28 12:32 | 只看该作者
整个中国都在堕落,北大不可能是净土一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前面提到的满地可向北大买教授的人我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4-15 22:37 | 只看该作者

从教师聘任看哈佛大学的品格

从教师聘任看哈佛大学的品格



一提起哈佛大学的品格,人们心中立刻就会浮现出蜚声中外的学府、学术自由的天地、知识探索的殿堂、道德文化的楷模、社会进步的源泉、大师云集的天地、精英荟萃的沃土等等赞叹溢美的词汇,显示出这所具有368年建校历史的大学的卓越成就与世界影响。
  
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在笔者看来哈佛大学对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以及建立起的一套有效的聘任晋升制度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教师是大学的灵魂,吸引、凝聚和培养一流的学术人才,建设好大学师资队伍就成为一切有作为的校长的主要任务。哈佛大学三位著名校长对此都有明确的论述,第21任校长艾略特(C.W.Eliot,1869-1909在任)说:“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第23任校长科南特(JB.Conant,1933-1953在任)说:“大学者,大师云集之地也,如果学校的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D.Bok?1971-1991在任)则说:“要使我们学校常居于前列,归根到底是要有好的教授。”而把这一理念真正付诸实践且卓有成效的就是科南特校长,他在任期间经历了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危机,感受到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也感受到一流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性。为此,他采取了大胆的改革措施,制定了以学术水平(含研究与教学两个方面)为唯一标准的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引入了竞争机制。就是说已经招聘来的教师,在两个聘期内(一般为8年),如不能晋升到上一级职位或永久性职位,就必须离开。这一做法保证了哈佛的教师具有一流的水平,又充满了奋斗进取的精神,保持了队伍常新和流动的活力。如今,这一制度已经逐步成为全世界各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效仿的范例,北京大学从2003年开始的教师队伍聘任与晋升制度的改革亦源于此。
  
科南特校长这一改革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哈佛教师中,100年来获诺贝尔奖的共有32位之多,而在科南特校长之后的60年中获奖者竟达29位。这是制度改革带来的教师水平的飞跃和学校声誉的鹊起。而制度的成功又有赖于它的法制实施而非人制实施,有赖于它对所有人的公正与公平。
  
有两个例子是发人深省的。我们知道亨利·基辛格是哈佛大学政府系的优秀学生,他1923年出生在德国菲尔特一个犹太人的家庭,1938年移居美国。1947年因获得“国家学者奖学金”而进入哈佛大学,以勤奋、敏捷和思辩的头脑、优秀的学业深得教授的喜爱。1950年他大学毕业,四年后取得博士学位,成为优秀的青年政治哲学家。他在学生时代就曾经主持过“哈佛国际讲座”,受到许多教授和政要的欣赏。1959年他的《核武器与外交策略》出版,从而一举成名。1962年他在哈佛担任了教授。1969年又出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任国务卿至1977年离任。此间他力促结束了越南战争,从而获得了1972年诺贝尔和平奖,协助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外交关系史的突破。斡旋中东的和平谈判,成为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基辛格离任后很想回到哈佛大学继续他的学术生涯,这似乎是一个我们看来没有悬念,而对哈佛也是求之不得的美事,而现实却出乎意料之外,时任哈佛校长的博克教授却婉言谢绝了这位大人物的要求。他说:“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和他也不坏。”但是,“我要的是教授,不是大人物”,“我不能花钱去请一个挂名的人”。他深知大人物很难把心拉回到教学上来。博克的选择让我们深刻领会到哈佛品格的高尚与博大。
  
1986年,时值哈佛大学建校350周年,校方准备校庆与毕业典礼同时举行,并邀请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参加盛典和发表演说,因为哈佛大学300周年校庆时,罗斯福总统参加过庆典。这也是为大学争辉的事,但没有想到里根总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授予他哈佛荣誉博士学位。这本身是一件小事,但以学术水平为唯一标准来聘任教授和授予荣誉学位称号的制度,却使哈佛大学的董事会、校长、教授会为了大学学术声誉的尊严断然拒绝了里根总统的要求,里根因此也没有参加哈佛的350周年校庆。这件事如果放在我国将是什么结果,这是不答自明的,政治化、商业化、官本位的熏染,已使大学向权力意志的行政机构蜕变,学术自由、崇尚真理的大学传统正在经受挑战。
  
德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播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领地。”所以哈佛大学的荣誉不在于是否聘请了多少社会名流,国家政要来做教授,而在于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一代又一代的教授们,来真正实现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并永远高举“求是崇真”的旗帜,我想这就是哈佛大学的品格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4-15 23:06 | 只看该作者
北大竟然在满地可的唐人圈里请客座教授,可见北大是该销声匿迹了。谁不知道满地可的唐人街: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别拿侨领不当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框架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16 00:13 , Processed in 0.045201 second(s), 3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