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Chinesevio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琴弦上的乐动”--带你走近多彩的胡琴世界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9: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二胡也能演奏音乐激烈而富于变化的音乐,拉出锦绣河山之美,把不同的感情、节奏、语气变化,铿锵有力 激情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  https://youtu.be/RTcSMVTkHFY 长城随想第四乐章--遥望篇 二胡演奏家: 宋飞 朱昌耀 邓建栋 周维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14: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二胡乐曲创作的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同时勇于吸收、借鉴世界音乐艺术的宝贵财富,大胆创新,二胡这枝独具魅力的民族乐苑之花必将更加灿烂。 https://youtu.be/tu5XohUR3Pg 二胡演奏家:孙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21: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音准,是二胡演奏的基本要求,由于二胡没有“指板”,没有“品”(格子),弦张力也较大,所以也是初学者比较难掌握的,如何在初学阶段树立牢固的音准概念呢?以下有十个建议让你掌握一些基本的校正方法。  1.通过看、听、校的结合方法训练音准。初学者可借助老师示范或录音视频资料,及时调整音准,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2.通过视唱练耳的方法进行音准练习。视唱是指在练习前先会唱谱,对音准有概念。 3.通过保留指进行音准训练。 4.利用空弦与四指的同音转换进行校正。 5.通过空弦与泛音的转换进行校正。 6.通过五度、八度音程的指距进行音准校正。 7.通过音阶与琶音的训练方法进行音准训练。 8.通过换把过程中的媒介音(过度音)进行辅助训练。 9.通过“定把滑指”(即在固定的某一把位,通过滑指按弦替代换把)的方法训练音准。 10.利用空弦音,临时做大跳音型的衔接,以获得音准。坚持练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8: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俗话说:学二胡右手七左手三。就是指的右手运弓的重要性。在一个二胡爱好者学二胡过程中,右手运弓的体会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学拉二胡时在运弓时感觉弓毛与弦摩擦时打滑,或者弓毛压弦力太强,造成发不出音或者发出的音发虚发漂或发出杀鸡杀鹅的怪声; 第二阶段:练习运弓和学习到一定阶段后,感觉在运弓时弓毛与弦摩擦时比刚学时轻松自然了。发音也好听些了。有时在运弓时感觉到弓毛与弦不打滑了,但在拉长音时感觉弓毛与弦贴不紧; 第三阶段:当练到有一定的功力后,感觉弓毛与弦吃得住了,这时运弓发出的声音饱满结实,发长音也动听不发虚了,有一定的超长音的强弱控制能力; 第四个阶段:功力达到上乘功力时,运弓感觉到弓毛与弦紧紧的咬在一起,有一种磁力相互吸住的感觉。这时运弓发出的声音非常饱满结实,快弓干净而有极强的颗粒感。慢弓发出的声音优美动听,余声辽绕回味无穷。控制弓子运弓、强弱音符是得心应手。这是最高境界的功力了。也就是演奏家大师级功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7: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二胡这件乐器,喜欢的人很多,结合自己学琴的体会,总结了几点就能把二胡学得像模像样: 1.首先要做好心里准备.二胡是件很难学的乐器,不像钢琴 古筝那样随便一按音质就会好听,二胡是需要一定功底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也许正是因为难度在这里,所以二胡的声音是其它任何乐器所不能比的。可以说学二胡能很大地煅练一个人的意志和耐性,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修养和品味,培养优雅温和的气质,让人心情愉快,比同龄人更显年轻。:) 2.要有专业老师指点,自学者或所谓的业余水平的老师在二胡学习中,都容易走弯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但如果在很多问题上经过专业老师指点,进步会比较显著。 3.建议找本考级的书,这个网上有卖,最好是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这本教材很有权威性,也非常有帮助,上面的练习要多练再多练。此外很有必要买一两本关于二胡的教材,如二胡基础练习300首,上面有介绍一些二胡的基本的东西,可以多加练习,掌握各种技巧。 4.至少保证一天练习一到两小时左右。这个很重要,没有时间的积累功底是练不出来的,再忙再累也得练会,其实练琴本身就是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相信每一天积累,功底就会增加一点点。 5.练习方法一定要正确。练琴前先思考,练琴中反复琢磨,方法对了才能事半功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9-26 13: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谈谈学琴慢练的效果:整个时代都在提速,到处快快快,充斥市场的“神童”与“速成”,落到孩子的学琴,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能学多快学多快...尽管大家说是业余学习,但恰恰是业余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慢一点,稳一点,才可以比较舒服地走下去!  在四五岁的阶段,孩子很难有快速灵敏有力协调独立性。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儿童,让他注意了细部,讲究质量,他的进度肯定快不了;反之,进度过快,他就不可能注意细部,学琴粗糙自不待言。 初学时,一定要稳扎稳打!   学琴的规律: 前期快后期慢,前期慢后期快。那些早期学得慢的孩子,虽然程度并不见得高,但后劲很大,反而走得远;反之,早期学得快的孩子,看起来程度高,但由于粗糙,毛病较多,越往后进步越来越困难,即就是勉强通过十级,也就就此打住了,走专业更是没可能。  如何慢功出细活?   一、通过慢练能够解决的问题 (一)乐谱的准确性问题 读谱,是实现演奏的前提,读好谱是科学地进行慢练的基础。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说:“必须训练自己,使音乐在纸上也一目了然。”作曲家将作品及演奏要求以特定的符号或标记写在谱面上,演奏者在再现作品时,必须严谨地服从照做。在慢练过程中,自己可以让大脑长时间地思考和反应,不仅可以认读、检查谱子上的音符、节奏是否弹的准确,更可以关注到力度、速度、表情等标记,并在初练时一并表现出来,这样的手、眼、脑的协调合作,不但解决了在弹奏过程中的准确性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练琴的效率和质量。 (二)手指的力度问题 一些演奏者的确有一定技术性,但是当我们从头至尾听完整首曲子后,就会发现曲子没有强弱对比。实际上这便是缺乏声音控制的训练(在二胡上可理解为左手指的“触弦”或右手弓毛的“贴弦与运弓速度”等)方法的训练,这些问题同样可以通过慢弹来解决。  (三)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演奏中,放松与紧张是相对统一的关系。实现快速必须经过聚精会神的“慢练”体悟,如此才能获得要求速度中准确、流畅、松弛的结果。一些学习者由于缺乏扎实的慢速练琴过程,在演奏一段时间后会发觉手指不听大脑支配,小臂会感到乏困,有些人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慢练,但加快速度后依然会出现颗粒性不强,触弦不积极,音乐不流动的状况,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再次放慢练习才能解决。所以“慢练”应贯穿在学习生涯的始终,它是解决艺术演奏“放松”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演奏的速度问题 演奏的速度问题主要表现在演奏速度低于作品的要求,提速后出现双手配合不整齐、声音不清楚等状况,直接的原因往往也是“慢练”不够造成的。在慢练时动作较缓,可以使手指得到充分锻炼,各个手指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手指的力度加强,灵活度也会相对提高。更主要的是便于手指形成正确的把位记忆,在不断熟练中,手指寻找下一个音的时间越来越短,准确性也越来越高,进而速度也越来越快。  (五)演奏中的技术难点 在演奏过程中常常会面对技术难点,由于每位演奏者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对难点的掌握和训练方式也因人而异,但最基础的还是要进行阶段性的“慢练”,将某个片段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消化并且掌握。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锻炼,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获得知识、技术以及成就感、愉快感。  (六)消除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 慢练犹如“放大镜”,把乐曲中的一切细节都扩大了,让自己在演奏中能谨慎注意音乐的每一个细胞,并不断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逐渐克服乐曲中的难点。   这不仅是对于乐曲演奏技巧与能力的积累,更能使演奏者从中逐步建立演奏乐曲的自信心。演奏中最害怕的往往就是难点,当我们在慢练中对这些难点进行科学有效的练习,从而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艺高人胆大”,在最终演奏乐曲的时候就不会有心理上的负担,提升了演奏的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21: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谈谈揉弦: 揉弦是将二胡从黑白带进了彩色的世界,许多二胡爱好者们应该都觉得自己的揉弦挺不错的,可为啥一听高手们拉的二胡,揉弦好像跟自己揉的音色、韵味不一样?这是因为揉弦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滚揉;一类是压揉。滚揉如同歌唱家的歌声,极富歌唱性,有很强的表现力;压揉则如同人在哭泣,听着像哭腔一样。一般大部分的二胡爱好者们都是用的压揉,因为压揉不需要学,自己就能够学会,而二胡大师们揉弦的时候会根据曲子的感情来斟酌使用滚揉还是压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21: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二胡十级了,二胡十级了,二胡已经十级了!!! 然后呢?自己可能觉得,我二胡十级了,老厉害了 外行看着:哇塞,二胡十级了,好棒啊!家长会自豪的说:我们家小孩二胡已经十级了。 别人的家长:你看人家二胡十级了,你呢?然而内行看着:呵呵哒!二胡十级又如何? 一年不练,回归解放前。二胡十级又如何?现在不以考级论英雄了,所以……二胡十级又如何? 考完不再学,等于没学!二胡十级又如何?二胡专业一样觉得你不会拉琴。  亲爱的小伙伴们,二胡考级是检验自己练琴效果的一种方式,不要看的太过重要。我们学习二胡不是为了不学,许多童鞋考完十级就不再碰二胡了。二胡学习,应该是可以进行一辈子的兴趣,而不是纯粹的为了考级而开始的痛苦!愿每一个学习二胡的你,都是喜欢二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2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琴 练琴最不能做的事:一、经常换老师 诚然,遇到一个好老师比较困难,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刚开始不要盲目,最好选一个好一点的老师。 但是一旦选择好了,最好就不要经常换。当然如果是专业老师的问题,那么肯定需要换,但如果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家长想当然地想换换不同的老师试一下做一个比较,那么建议家长别做这样的考虑! 因为换一个老师,那么孩子有需要重新再来,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小方面又有自己的个性,这就是风格、流派的问题,所以不建议在孩子刚入门的时候就东窜一下西窜一下,根据调查,这种三五两天换老师的,绝对学不好音乐! 另外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在选择老师的时候家长不要走极端,有的太随便,便宜的或者方便的就行,有的一定要名师。这都太极端! 首先不能贪图便宜,其次也不要迷信名师,名师不一定认真教你的孩子,也不一定出高徒!其实,好的老师不光自己有足够的学识和经验,能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爱心愿意全身心的为你的孩子付出才是最重要的。  二、使用最便宜乐器 大家都知道,市场上最便宜的乐器,那并不是乐器,甚至玩具都不是,那就是商业上用来冲击市场的。劣质的乐器,音色不好,音高不准,对小孩的听力也有影响。 所以,即便是刚开始学琴也一定要买好琴,不一定要买多贵的,适中就行。  三、不讲究练琴效率 练琴不一定单纯看时间,不要以为孩子练琴就该一坐一个小时以上,一个成人都未必能坚持每天做一件枯燥的事情认真的坚持一个小时,何况孩子。 其实,启蒙时期的音乐专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大,基本上都是很简单的手型、音阶等,孩子一般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练习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了,尤其是刚开始不要太急! 有些家长刚开始的时候也很“负责”,恨不得二十四小时督促!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刚开始,手型、手指,姿势,都要讲究,有些还要讲究气息,学吉他的有些小孩子练C和弦都练得哭,所以刚开始不要急,要慢慢来。 而后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作业压力会越来越大,那么孩子就会 “磨洋工”;家长也一样,慢慢的也没有耐心了。练琴需要的是效率,哪怕一分钟就要起到一分钟的效果,身心都要投入进去,一分钟的认真比十分钟的“磨洋工”要强得多!  四、消极对待瓶颈期 学乐器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瓶颈期,就像武侠小说中九阳神功练到了第几层,到了冲击关卡的时候。 家长们应该事先就做好思想准备,厌学或者不想弹都非常正常,这个时候应该多跟老师沟通,给予鼓励,而不是觉得沮丧或者愤怒,要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法来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只要他还愿意上课,那就没有什么大问题,无非是出于惰性,不想练琴,或者是为难情绪,心理上会退缩,这时候要奖惩分明,给孩子提一点相对较容易做到的要求,许以奖励,让孩子有愿意尝试的可能。 如果孩子根本就是不喜欢这门课,或者提出非常不喜欢自己的老师,那家长是否也应该考虑孩子的意见,毕竟,有时候,一对一的小课,老师和学生也是讲究一定缘分的哦。  五、拒绝上台表演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不敢上台表演的演奏家!孩子学了音乐就是为了走上舞台,需要长时间的练习,需要克服自己紧张的情绪,当他收获了掌声和肯定的微笑,这是对他学琴的最好的鼓励。 等到他在音乐上找到了自信,这门艺术就成为了他的骄傲、他快乐的资本,他不会轻易给自己放弃的理由,相信家长们的理想也基本实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2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要会如何练琴:1.平时练习二胡千万不要每次都从头拉到尾  练琴不是表演,上台演奏需要完整,练琴不需要,有些同学可能有强迫症,练习的乐段已经拉完了,非得继续下去,非得接着把曲子拉到最后,尤其是往【专练乐段】还磕磕巴巴的情况下,千万记得停下来回到【专练乐段】想加法,去分解,去慢下来,反复打磨,想加法攻克它。  2.用琴声去感受音乐  音符是死的,但音乐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不要死板的把音符、节拍拉对就完事了。你要让你的乐器能歌唱起来,唱唱谱子,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人声能最直接的表达感情。要让乐器成为我们内心歌唱的载体,是我们另一个歌喉,人琴合一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4 12:50 , Processed in 0.050150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