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5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硕士为什么在美国学中文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硕士为什么在美国学中文


送交者: sofn 2005年7月19日14:22:10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中国人,一个在中国拥有中国哲学硕士的中国人,为什么,要在美国学中文?

  这是一个多年来我一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是一个曾经令我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看似理所当然实则没有答案的问题。

  在大洋的西岸,国人问我,使馆的签证官问我,带着不信任的眼神。在大洋的东头,读着经济管理工程法律的中国学生还问我,和签证官一样的美国人也问我,怀着不理解的心情——为什么在美国学中文?

  于是,在放下一本书和拿起下一本书的间隙,在Berkeley东亚图书馆逡巡手指流连在线装书的辰光,在抱着汉学家的著作穿越过白人黑人和亚裔勾勒出的校园的分秒,在将睡未睡将醒未醒梦境和现实间挣扎的刹那,我也惶恐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在美国,学中文呵!

  想当年郑康成因山东无人可传经学,而西向入关师从马融,遂为汉代经学的最后大师。那么,汉关秦月不再的故土,是否已然不堪承载你的理想,而连接着旧时金山记载着国人在新西域淘金梦的柏城,是否能使你在他日礼乐东归?令人窒息的大使馆,面对隔着防弹玻璃的签证官,一个亚裔女子,一个白人大爷,一个美国小伙,一个金发女郎,四次,是的,四次,你的答案都是,想用西方的文化理论,来诠释中国的文化发展。Berkeley给你足够的经费,这是你不能说的理由,因为怕人家觉得钱才是你西行的寄托;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也是你不能说的理由,一百五十年前的信念已经在历史书中淡却,一百五十年的旧梦却因为依然遥远而成为一个玩笑。纷繁的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于我恰如那学期末的男生宿舍,看不清哪是路哪是土,哪是垃圾哪是书,经纬已失,迷途无极,跳出庐山,来反观那在斑驳竹简泛黄丝帛如絮宣纸中呼吸着的古人,却也真是你的所想。但是,人家是不相信的。你的本科不是国际贸易么?做生意,不是比学问好么?你们中国不是注意发展经济么?你去美国,断不会是要做学问罢!于是你只有苦笑,你知道辩驳是无力的,是徒劳的,甚至是屈辱的。庄生尚且不和老朋友惠施一起坐在桥头一边看鱼一边辩论,你,站着的你,又如何能和这样一群从面容到肚肠都陌生的,坐在防弹玻璃后的异域来客,作丝毫的辩论呢……

  咚!咚!咚!咚!四个章,落在了你崭新的护照末页。你甚至连出师未捷的资格都没有,还没有上马,就放下了鹤膝吴钩。

  为什么,为什么你还要去美国,读中国呢?

  朋友问你,亲眷问你,故人问你,还出去么?国内机会很多呢,为什么,要去美国学中文呢?

  滞留于京,为一间陋室三餐伙食而出入于建国门,你从未想过,抓住国内的机会,那是别人的。不是因为已然在出国之路上付出太多而无法回头,京城飘荡十载,你知道意气用事,未免流于幼稚。你要做的,无非是在故纸堆中,寻觅一些别人不在意的宝贝。那么,既然在Berkeley有着很多在上个世纪先我漂洋过海的故纸,有一些甚至是在那一片大陆都无法得见的,既然在Berkeley,你可以暂时忘记经济发展下岗民工社保医疗,而且居然还有一笔美金让你衣食无忧,既然在Berkeley你可以专心拾掇一些你的残碎梦想,你自然,应该去美国,读中国。

  你知道你要去的Berkeley也不乏良师。昔日戴震由徽州入京,江南学子欲学皖学者,亦需在京城,如是者段玉裁是也;阮元建学海堂于穗,少年才俊欲学扬学者,也纷往越秀,如是者梁启超是也。新大陆的汉学,自赵元任杨联升以降,中西兼容,已然成为国学研究一个不可回避的重镇,就连那一世才女张爱玲,不也在Berkeley的东亚系做过秘书么。况且近百年前,胡适之冯芝生诸师正是在那一片大陆,汲得灵魂所需,方在贞元之际书写一番属于中国的笔墨。如今你走马柏城,不亦宜乎?

  不过这些人的名字,已经埋葬在秦砖汉瓦之下。这些道理,自然也只能做断弦之响。你只知道,在拥挤的写字间里,脸上最好不要写着“学术”二字,否则就是一个可能找来异样眼光影响公司股票拖累部门成绩的异类。麻利地敲击键盘,熟练地拖动鼠标,直觉地发送新闻,才是你,一个网络新闻编辑的责任。从战争到非典,从幼发拉底河到大前门,从布什的嘴脸到卫生部长们的豪言,就在那一串串的代码后变成了网友们的食粮。哪里是中国哪里是美国哪里是世界,文化的边界已经被漫越,而网络也只不过是解构后那一团乱絮中的一簇。那么,你自然,可以去美国,读中国。

  但是,当你再次进入使馆,当你再次在心中反复告诉自己去美国读中国的理由,当你再次听到一个金发女子问你,为什么,你,要去美国读中国, 你能给她的答案,其实依然是那一句——想用西方的文化理论,来诠释中国的文化发展。这一次,这个女子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去年,去年你没有拿到签证呢?大约是,去年那些签证官不知道文化研究,竟是跨越了国界吧。你不卑不亢,不求说服人,只求己心安。不过这一次,金发女子心情不错,你终于可以上马了,在拖沓了一轮春秋之后。

  去美国,自然是好的,可是为什么要去读中国呢?这个问题,从燕山下到西子湖,从上海滩到萧然山,像一个不散的阴魂,每一个黑眼珠黑头发的人都在疑惑,故人在问,生人在问。虽然有3位自高中以来的好友,深知你心,断不会问这个问题,只祝你早日学成,在那荒弃的土堆里,刨得别人弃若敝屡而你依然为之心跳的宝贝,带得礼乐东归。但是,即使是你昔日在燕园的导师,亦不免叮嘱说,好好学罢,现在学术的钱途,也是不错的呢!为什么去美国读中国,这个就是答案么。

  到得柏城,华人无算的柏城,无论是ABC还是来自故土的留学生,都让这个校园失去了陌生国度应有的距离感,处处可闻的华语,让人觉得时空未变。但是,新生聚会时,工程经济的黑眼睛们,一样会问你,为什么来美国读中国啊,“去”变成了“来”,问题依然横在那里。真是个归去来兮,无所逃。偶遇异族,这个问题,同样是笼罩在旧金山的浓雾,长久不可散去。你当然没有这份勇气,也没有这份自信,告诉他们,中国的文化,在中国,竟是为大多数人所弃的么,2000年的热血,从夫子到程朱的诤诤所言,只是被简单的贴上封建标语了么。到这个地球背面的国度,来寻找接续国学的芝草,究竟是不是南辕北辙,一瞬间,你亦惶恐而不知。

  所以你只能蛰于东亚系,只有在那里,这个问题,才是不存在的。虽然各人来美国读中国的理由不同,但是,大家都不需要问,因为这样的尴尬,每个人都是熟稔的。而一色白人的教授们,自是不会问的。一口流利的中文,从战国到明清乃至余华崔健,都能如数家珍,甚至于宋朝开封的小吃,明代妇人的服饰,都能娓娓道来,对于中国的了解,竟然是远胜诸多国人,他们有理由自信,柏城是汉学的麦加。但是,成山的阅读,从中文到英文,从文言到白话,给你的似乎只是细节,如珠的细节,而你所孜孜而求的那根一舞而岐山震动,再舞而越水浪起的长线,却迟迟并不显身。红楼梦课上,更有白人学生,将宝玉在可卿死后所吐的那口血,归于宝玉夺去了可卿的贞操。这样的解释,新鲜固然新鲜,荒诞也不免荒诞。于是,第一学期末,虽然成绩单上有了三个A,但是你还是要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来美国,学中国呢?

  于是,第二个学期,你开始自己看书,而不去理会,那些课程。期末,居然发现,有了一个B+。B+,如此刺眼,仿佛是对你的一种嘲讽。竟然你来美国,希望听到一些原来未所闻的,那么,又为什么,在听到别人的新解之后,又如此固执地坚持你的所想呢。既然你没有做好虚静你的心,那么,你又为什么,为什么来美国,学中国呢?8年前的你,已经知晓了管子所训,并身体力行,而现在,居然在社会上飘荡了3年之后,不自觉地忘记了么?

  于是,自第三个学期始,你变得格外地在意自己的成绩。高中时的你,是不在意物理化学成绩的,因为你知道,那不是你的生命。北大时的你,是不在意任何成绩的,因为你知道,你的梦想不需要成绩的肯定。写字间里的你,是不在意领导的评价的,因为你知道,这只是你暂时的寓所。庄生所言,你以为早就融入了你的血液。但是,那一个B+,竟然开始,让你重新在意别人的品评。如果这就是1年的收获,那么,你,为什么,为什么来美国,学中国呢?

  柏城的冬天,你在美国的第二个冬,随着落叶和寒雨而至。地中海气候的残忍之处在于,冬日里的冷还要加上没有阳光的苦痛,让萧飒之气凛然浮于太平洋之上。不过这样的日子,倒是分外适合看书和写期末论文,如果再加上一壶热茶,那么无论是龙井还是祁红,都是让人满足的。论文既罢,你开始担心自己的成绩,数次欲点击学校网页察看成绩,却居然不敢揿下鼠标,唯恐另一个B+在那里等着你。畏首畏尾的样子,毫无半点西风走马出咸阳的豪气。   不过终于有了不为论文而安心读书的假期。近日读艾尔曼所写关于清朝常州学派的论著,看得先人无论政治和功名如何,皆不忘学术,进则在朝指点江山,退则乡间著书育人,真正从容逍遥。突然想起“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这两句诗来。来美国之后,心中所想,只是学习,论文,然后毕业工作,不知不觉书中快乐真意已失,蓦地想起自己之所以无论申请受挫,签证遭拒,都不改求学之志,无非是因为心中喜好那一堆故纸,那么,又何必为其他琐碎所挂忧。   为什么,为什么来美国,学中国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9 13:59 , Processed in 0.041685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