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Onl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中国学生在渥太华遭枪击身亡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71#
发表于 2005-12-18 14:31 | 只看该作者

真的不知道吗

Post by cappuccino
非常赞同!!来自富裕的家庭不是错误!他们只是两个无辜的小留学生。真是不明白,有些人,特别是国内的评论,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议论他们的家庭。。而无视两个无辜被杀的孩子。。真是人性的冷漠。

国内人为什么一而再而三议论他们的家庭,个别是他们家庭的竞争对手,借此机会搞掉他而取而代之,多数是中国的平民,也有一些有良知的高官层,想掀起一场清查高官不明资产的舆论氛围,恰恰相反,正说明人性还有不冷漠的一面.

国外叫好的,一般是有过遭遇,心理有些反差,既然大家对两个青年(是青年不是小孩子)同情,为什么不能对其他人的遭遇也抱以同情呢,其实只是有些人坐不住了.

正如一些人说,人都死了,为什么要揪住不放呢,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行,人都死了,为什么同情个没完没了呢,尊重死者不是要求他们的对立面,而是他的同类不要借题发挥了,加拿大最近的雪很大,阳光明媚,抛开没有必要的烦恼,享受自己的生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5-12-18 14:46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在文学城看见孩子们的个人主页链接就哭了。他们生在富裕家庭不是他们的错。生命是无价的。鄙视所有说风凉话的。

------一个真正的穷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5-12-18 14:53 | 只看该作者

我告诉你吧

Post by cappuccino
非常赞同!!来自富裕的家庭不是错误!他们只是两个无辜的小留学生。真是不明白,有些人,特别是国内的评论,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议论他们的家庭。。而无视两个无辜被杀的孩子。。真是人性的冷漠。

国内人为什么一而再而三议论他们的家庭,个别是他们家庭的竞争对手,借此机会搞掉他而取而代之,多数是中国的平民,也有一些有良知的高官层,想掀起一场清查高官不明资产的舆论氛围,恰恰相反,正说明人性还有不冷漠的一面.

国外叫好的,一般是有过遭遇,心理有些反差,既然大家对两个青年(是青年不是小孩子)同情,为什么不能对其他人的遭遇也抱以同情呢,其实只是有些人坐不住了.

正如一些人说,人都死了,为什么要揪住不放呢,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行,人都死了,为什么同情个没完没了呢,大喊大叫生怕别人不知道,也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其实他同情的不是死者,而是想改变自己可能面临的命运.

尊重死者不是要求他们的对立面,利用死者说话其实才是对死者最大的不敬,希望能发自内心说一句,安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5-12-18 15:28 | 只看该作者
(Zhuan Tie)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两个在渥太华不幸被枪杀的小留学生的葬礼和追悼会终于落下帷幕,同胞们针锋相对的争论也该暂时告一段落了。不管怎么说,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已经在刹 那间被罪恶的子弹夺去了鲜活的生命,不论他们是不是贪官的后代,他们都罪不该死。

Posted Sunday, December 18, 2005

E-mail this page Printer-friendly page

作为在加拿大的中国人,我们本是同根生,都在异乡为异客,即使没有多少心 疼怜惜之情,也该有点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感,至少,不应该再发出亲者痛,仇者快的同根相煎言论了。

不过,认真的,理性的反省和反思这起悲剧产生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对于在今后如何避 免类似的悲剧不再重复发生,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十数年里,只要中国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观念没有改变,只要中国一天没有成为世界最强 国,出国留学和移民国外这两股滚滚洪流,仍然会继续波涛汹涌。在异国他乡,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人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宽容相待。

记得在八十年代初,我读过一两本台湾已故著名作家三毛的散文集,其中有一篇以很俏皮的语气讲到她的父母在机场送她出国时不住地反复叮嘱她的情景。三毛父母叮嘱的大意是,一个人孤身在外,遇事一定要冷静处理,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 一步海阔天空”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具体可以理解为凡事不要做绝,给自己,也给别人 留有余地。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会说不会做。我们在很多鸡毛蒜皮小事上斤斤计较,咄咄逼人,言词激烈,不懂妥协,不知道谦让,没有宽容之心,不肯退后一步, 动不动把气氛搞得剑拔弩张,导致事情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

根据有关报道,两个小留学生是因为使用洗手间而与越南凶手发生激烈争吵才引来杀 身之祸 的。就为这么一点小事却导致这么残酷血腥的结果,实在令人追悔莫及,痛感他们死得太惨太冤。然而,痛定思痛,如果田林海在厕所里听到外面有人着急撞门,心 里能够退后一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下:也许人家内急得厉害(谁没有过内急的时候?),可能快等不及了。心情肯定大不一样,出了厕所门决不会用肩膀去顶人 家,不顶人家这一下,就不会爆发争吵,也就不会有随后的枪击了。因为人在盛怒之下很容易失去理智,一念之差便做出了不可挽回的疯狂举动。这么分析决不是想 替杀人凶手开脱罪责,或认为死者活该,而是我们必须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遇事不冷静,心态不宽容,得理不饶人,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一言 不合大打出手挥刀相向 的事例我们在国内时见得太多了。想必大多数同胞在国内都经历过公共汽车乘客吵架一幕。拥挤之中某人踩了别人一脚,被踩的人出口就是一句“你眼睛瞎了?”踩 人者即使刹那间有点歉意,马上就被这句骂噎得无影无踪,于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口水大战立刻拉开序幕,不吵得面红耳赤生嘶力竭两败俱伤,不把双方祖宗十八代 都请出来陪斩决不鸣金收兵。七八十年代我在南京,北京和上海街头都见过不少这样的场景。记得我们第一次去南京的南化公司实习,周末上街玩时,厂里的师傅就 事先告诉我们,今天你们出去要是没碰上吵架会倒霉的。可见当街吵架早就成了国人的家常便饭和社会一景了。

如今尽管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这 种风气似乎并没有太多改变。今年暑假回国时,我在福州 依然目睹过两起类似的吵架场面。一个是在一家有名的超市里,一个顾客买菜不小心把鱼摊上的水溅到另一个顾客衣服上,被溅的人立刻怒目相视,溅人的顾客也不 肯说句对不起,两个人吵得手指头都快戳到对方脸上,幸亏超市保安赶来拉开,否则,看那架式非打个你死我活不可。

另一起是在福州火车站边上 的一条路上,一个推着自行车的青年农民由于躲避左边的汽车, 不小心刮到他右边一个过路少妇的裙子。那个少妇长得一脸横肉,一看就是个泼妇的角色,仗着边上有个象她丈夫模样的男人帮腔,蛮横地揪住自行车不放,说她那 条连衣裙花了二百八十多块钱买的,一定要那农民赔她两百块钱,否则就要扣下自行车。那农民的自行车上驮着一叠陶瓷花盆,就算全部卖了也挣不了二百块钱。只 见他可怜巴巴地苦苦哀求,用不流利的普通话夹杂着福州话不住地叫大姐,说他不是故意的,求她放过他,他身上实在没有那么多钱。可是那少妇就是不依不饶,且 不以当街吵架为耻,边叫骂边用眼睛瞟着围观的人群,好象她有多么威风,多么值得骄傲似的。其实她的裙子根本没有被严重撕毁,只是一条从左上方斜订到右下摆 的四寸宽左右的荷叶花边被扯裂开,回去缝一缝仍然可以穿,可她就敢如此蛮不讲理,简直就是乘机敲诈。

我看她实在欺人太甚,很想挤进去劝说 她得饶人处且饶人,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你那裙子回 去缝缝还能穿,何必如此过分。可是同行的亲戚使劲抓住我,叫我少管闲事,她说这种人多的是,也厉害的很,别去惹事生非。我想想也是,我过两天拍拍屁股走 了,万一给家人惹麻烦岂不没事找事。最后眼睁睁地看着那个悍妇把那农民连人带车扯至拐角处,也不知道最后如何解决。至今想起少妇那副目中无人,鄙视农民的 骄横样,就替那农民愤愤不平。我敢说,要是他身上有刀或枪,难保不被逼得拔出刀枪拼命。

因此,两个小留学生的言行和由此产生的悲剧,撇开 加拿大枪支管理混乱,凶手冷血残忍等 原因外,如果从我们自身找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这种社会风气,或叫文化酱缸长期浸染的结果。假如我们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北美的公共场合,我们极少或 几乎没有看到过象我们在国内经常看到的吵架争执场景。究其原因,我认为洋人在这方面就比我们冷静宽容和善于妥协,至少他们表面上比我们注重风度和涵养。我 曾经听过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教训他孙子的故事,那就是一个关于讲究风度涵养的例子。

有一天,杰弗巡和他的孙子外出时,在路上碰到一个奴 隶,那个陌生的黑奴必恭必敬地站在 路边向他们脱帽鞠躬行礼,杰弗逊立刻举起帽子还礼,可是他的孙子却毫不理睬那个黑奴,一脸高傲的走了过去。杰弗巡当即严肃地对他孙子说:“难道你允许自己 比一个奴隶还缺乏绅士风度吗?”

在西方人眼里,风度和涵养就是远比盛气凌人,意气用事,得理不饶人,凡事强出头重要得 多。也许有人会认为杰弗逊很虚伪,其所作所为并不是出于内心对黑奴真正的尊重,而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奴隶更有教养和风度。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避免不 愉快场面发生,减少人际之间摩擦,增进社会文明安定和谐,不论虚伪与真诚,为自己抑或为对方,这种修养都应该视作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来提倡和追求。

所以,关键时刻,能不能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也是跟风度,涵养等个人修养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时时处处注意这些因素,生活中就一定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最后,谨借大中报一角祝愿两个小留学生的灵魂早日安息!也希望我们全体同胞之间互相勉励,团结一致,敦促警方早日破案,告慰惨死同胞在天之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5-12-20 12:3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来看看此有关田林海的信息。

小田关于吸毒和洗黑钱的自述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904346&page=2

小刘是个倒霉的孩子。小田不是个好孩子。要我同情他们除非他们是被日本人干掉的,可小刘还是有四分之一日本血统的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5-12-20 22:37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居然对两个年轻留学生的死冷嘲热讽!人能冷血到这个程度也配称为人?嫉妒留学生有钱也好,鄙视留学生挥霍也好,你没有无视他人生存权利的资格,只知道冷嘲热讽是吧?当心下次死在暴徒枪下的就是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5-12-21 13:17 | 只看该作者
ZT.----本贴(作者:中史俞)认为,那些为被2005年12月6日凌晨在加拿大渥太华一酒吧内与人争执而遭枪杀的两名中国留学生大声辩护的人,用的还是伤痕文学的要饭招数,殊无新意,反而把他们自己的狐狸尾巴也露出来了。
而伤痕文学的要饭招数,并不是我的发明,而是邓小平的亲口批评。他的原话是八个字:“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台湾的李敖,在做“李敖有话说”的时候也解释说:“邓小平对这些伤痕文学的批评……叫做:‘哭哭啼啼,没有出息’。为什么呢?因为邓小平是强者。‘文革’时候他也是受害人,他的儿子邓朴方被人从二楼推下来变成瘫痪,可是,邓小平面对这个问题,他没有哭哭啼啼——去解决这个问题啊,要消灭敌人啊。比如说,‘文革’的时候,你说谁对你不起的,为什么今天不去研究?什么人对你不起,什么人是陷害你的,为什么不好好写? 哭哭啼啼、抱怨、诅咒,都是没有出息的行为。”

在我的印象里,这样言之无物,弃之可惜,“哭哭啼啼,没有出息”的把戏,是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比较出名的一个特产,“古已有之”,从汉朝知识分子哭哭啼啼骂秦始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文革”之后大规模出现的伤痕文学,只不过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变种,“于今为烈”。

一哭二闹三上吊,真给绳子又不要,讲理就得把裤尿。能够靠装样子来博得同情的,无非是这些招数嘛。统统从丐帮偷来的。

我在深圳工作的时候,经常在公司附近看到假乞丐。深南中路上,一个破衣褴褛的大妈终日背个烂筐,筐里装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也是脏兮兮的。大妈把垃圾桶拉倒,坐在旁边,用手从里面掏饭吃,时不时地还喂给孩子。这是间接的要饭。在路口的另一边,就有直接要钱的了:一个学生样的女孩子低头一跪,面前或是立块大字牌子,或是用白粉笔在地上写字若干,说自己乃是某地某处初来打工者,被人摸了腰包,不名一文,现特求好心人赏百八十元,以回家侍奉爹娘云云。

我的心肠比较软,两种要饭的都给过钱,大妈那里给过一百块,跪女那里也给过八十块。

可是后来就在网络上看到骗术揭密,有人拍下照片,解释说原来那位大妈浸淫此道已久,那破衣破筐脏孩子馊饭,无它,变身有术尔。

而那些直接要钱的,其实水平还要低得多,职业操守也低得多。今年六月间的一个下午,我从公司出门,迎面撞上跪女一名,衣着狼狈,这次的路边粉笔文学写的倒非要钱,而是彻底要饭了。她前面写的已经统统忘掉,现在只记得最后的三个大字:“我好饿!”我就顿时记起自己在刚入大学时,在温哥华岛上骑车三天三夜,由于干粮带得太少,后两天都没有吃饭,险些啃了树皮,结果骑得昏天黑地狼狈不堪,又不幸迷路,搞到周围全是森林,包里只剩衣服的惨状。于是在感同身受下,一路小跑去了邻街的肯德基买来一份鸡腿汉堡餐,拿回放在跪女处,跟她讲不要在这里跪着了,走吧走吧之类的话。然后回身,走了大约有二十多步,再掉过头来的时候,遥遥望到那女不知从哪里变出一个包来,把饭放了进去,换了身很招摇的亮色上衣,轻飘飘晃扭扭地横穿马路,似乎是要飞起来一样。

于是此后,不管面相怎样凄惨的深圳跪女也再不能博取我的任何同情了。免疫了。

此次为两名中国留学生大声辩护的人,就正给我这样的直观印象。其实,为那二人辩护实在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底气是没有的,只能通过装样子和骂街了。

所以一是装样子:“啊呀啊呀,你瞧,死人了啦!人死了啦!好凄惨啊!十几枪啊!孩子自己是无辜的啊!为什么啊!各位,你们看哪!是中国人的都来看哪!有祖国的花朵在海外被恶势力惨杀了啊!”

而其实国内的大众已经基本对这类事情免疫了。除了他们的死以外,还有什么是能够被那些积极辩护人主动摆上台面供以大哭大嚎的?没有,一点也没有。无它,唯一死耳。两个二十岁的留学生,一个叫刘太郎,一个叫田林海,一个的爷爷是日本人,一个的爹是中国石油公司中管,两个都有先进崭新的跑车,一个为省钱省事未交汽车保险,一个在论坛上主动发贴承认其女友陷入三角恋爱,一个在论坛上主动发贴自夸在从十六岁开始性生活后四年未用避孕套,一度使其女友怀孕。要把这些摆上台面来抹眼泪,估计是很难很难的。

既然只有二人的死可以摆上台面,那么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死的罢。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田刘二人是怎么死的呢?凌晨两点,在一家KTV的男厕所里与一越南男子发生争执后被枪杀而死的。彼时彼地,二人在男厕所中不知做甚,后越南青年推门而入,与二人发生口角和身体接触。那越南青年随即离开,持枪而回,枪杀了已回到包房内的二留学生。

这些细节,能够摆上台面吗?我记得毛泽东还说过:“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田刘二人的死,能够大张旗鼓地渲染来渲染去而不心虚吗?渥太华有留学生团体随即就为二人举办烛火纪念,但纪念这样的死者的追悼会,能够“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吗?

至少我看到的,是层次分明的阶级对立。

不管怎样,死已经是死了。“死者长已矣”,大众同情也好,免疫也罢,二位是再也不能活了。于是,怎么办呢?自卑地换上一副马面牛头判官脸,恨恨地使出第二招:骂。谩骂。

骂街的词自然是不用重复的了;我们平时听到的已经不少。什么逻辑呢?煽动民族仇恨的叹号逻辑,只差一步就要引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悖论逻辑:“混蛋,你难道没有看到吗!两个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了!被外国人惨杀了!尤其是被越南人惨杀了!中国人在海外是多么地不容易啊!竟然还被越南人欺负!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这个时候还不团结起来,还冷嘲热讽!你还是中国人吗!不管他们生前是什么背景,做过什么事情,在海外就应该团结一心!越南人自古就和中国人有仇,跟朝鲜人日本人一样!他们既然今天能杀两个留学生,明天就能杀你!冷血动物!”

是不是这么一个逻辑?至少我看到的那些所谓批评是这样的。

而我立即想到的是毛泽东在1963年说过的一句话:“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当然,这句话后来貌似被批判为“晚年错误”之一了,但我还真想不到更好的解释方法。为什么要掩盖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过程,而专注于其形式,并将突发的个例无限上纲上线为民族仇?

我看并不是什么“民族仇”。“阶级恨”罢了。两个富家公子哥凌晨两点在酒吧男厕所里面究竟做了些什么,让一个很可能有黑社会背景的越南青年所不齿?究竟是什么引起了这场口角?凶手对二死者说了些什么,骂了些什么?是不是一些含有同性恋歧视的言语?二死者对凶手说了些什么,骂了些什么?是不是一些含有民族歧视的言语?究竟是什么引起了身体上的争斗?究竟是什么使越南青年怒火中烧,拿起枪来,一路找到二人所在的包房,连发十数枪,将二人打死?

我不觉得二人死前的行为就如何光彩。七十多年前,老舍写了本小说,叫《二马》,后来拍成了电视剧,讲当时中国留学生在英国伦敦的生活。七十多年过去了,“换了人间”,今日中国留学生里的一些小集体,比老舍笔下的伦敦学生们,可还要尊贵得多了。

老舍有两句话批判留学生,我一直是记忆深刻的。

一是:“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有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

二是:“新青年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为国家死是在中国史上极光明的一页。”

先进也要挨枪子的二位留学少爷,在这两句批判面前,恐怕也是死不安稳的吧?

之所以说民族问题是阶级斗争问题是因为,套用鲁迅的话来讲,中国明明每年均出如此多的事故,他们不骂;天灾,他们不骂;人祸,他们不骂;矿难,他们不骂;透水,他们不骂;爆炸,他们不骂;车祸,他们不骂;改制,他们不骂;下岗,他们不骂;流浪,他们不骂;圈地,他们不骂;水污染,他们不骂;艾滋病,他们不骂;公产贱卖,他们不骂;上访无门,他们不骂;欺瞒中央,他们不骂;贪污受贿,他们不骂;买断工龄,他们不骂;“突发性群体事件”,他们也不骂。在渥太华酒吧里头被人打死两个贵族子弟,他们就骂上了!

先进人士何祚庥,前两日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不是对矿难工人说:“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吗?一老二少,道理是一样的。

我想问问那些支持二死者的留学生小团体们,你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如何?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如何?对八年抗战的认识如何?对解放战争的认识如何?对抗美援朝的认识如何?对抗美援越的认识如何?对两弹一星的认识如何?对大庆大寨的认识如何?对赤脚医生的认识如何?对毛泽东周恩来的认识如何?对蒋介石汪精卫的认识如何?对弱势群体的认识如何?对煤矿工人的认识如何?对下岗工人的认识如何?对城市民工的认识如何?对城管大队的认识如何?对剥削的认识如何?对压迫的认识如何?对反抗的认识如何?对贪污腐化的认识如何?对反腐倡廉的认识如何?对保先教育的认识如何?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如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如何?

我觉得很有这个可能,即随便一个三四十岁的温哥华公共汽车司机与我在这些问题上的共同点,反而会比与这些留学生小团体要多得多的。所以是马克思的一条结论:“工人阶级没有祖国。”

整整七十年前,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随意肆虐。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了“华北事变”,在11月中在通县成立了汉奸政权“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很多百姓被逮捕,很多百姓被屠杀。而反动的蒋介石政府则随之准备于12月成立所谓“冀察政务委员会”,于是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许多学生被逮捕,许多学生被屠杀。我想,像这两位留学少爷一般的人物,放到当时的中国,不论是在1935年11月的通县,1935年12月的北平,还是1937年12月的南京,都应该是不会死的。

一片汪洋都不见,原来疑凶是华人?继续解释围绕“小留学生”之死的争论----中史俞

--------------------------------------------------------------------------------

真理自然是越辩越明的。但有些真理似乎也不太用解释,拍拍脑壳就可以想到了。不拍脑壳也可,实事求是就够了嘛。不实事求是,不就歪曲了事实吗?而歪曲了事实,还怎么能够得出真理呢?
不管讨论还是争论,其底线都应该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

本贴不求雄文宏议,但求实事求是。为求实事求是,有必要向各位通报事态发展。

今天上网,看到一则新闻,其内容是要让那些为12月6日凌晨时分由于争执厕所席位而在渥太华一酒吧包房内被枪杀的两名中国留学生继续辩论的死顽固哑口无言的。

此新闻登于跨国巨业魁北克集团(Quebecor Incorporation)旗下《渥太华太阳报》(Ottawa Sun)12月15日头版,并同时发布于其网络平台www.canoe.ca, 全文网址如下:

http://ottsun.canoe.ca/News/OttawaA...15/1354725.html

该条新闻大标题振奋得很,曰“对谋杀疑凶的通缉令已发出”(Warrant issued for murder suspect);而小标题则迷惑得很,为“突发新闻:渥太华警方为双重谋杀案搜寻27岁的魏福国”(BREAKING NEWS: Ottawa cops hunt Fu Kwok Wei, 27, in double homicide)。

同时登出的是魏福国其人的大幅照片,并称其人又名杰基•魏(Jackie Wei),原籍温哥华(He is a native of Vancouver, B.C.)。

而我比较闹不明白的是,那些不明底细的华人社团不是一直都在大叫“那凶手是个越南人”吗?那些为二死者叫屈的留学生中的利益小团体不是一直都在大喊“严惩凶手”、“血债血偿”、“杀尽越南狗”、“笑骂命穷人”吗? 为什么我看到的这个魏福国,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加籍华人,而不是越南京人呢?为什么我读到这则新闻里所提到的疑凶,怎么读怎么像是在说一个和越南毫无瓜葛的人呢?难道是我的脑子发晕,连几句简单英文也会理解错了?所以赶紧把新闻原址贴出,以供批评。大家有哪个可以从这条新闻里读出“越南”两个字的,特请告知。

当然,我对越南的理解是比较浅的,只能按一点点个人经历来判断。十一年前我十一岁,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Denver, Colorado)的一所中学上六年级。由于英文任嘛不会,进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语言班。班上十九人,十四个越南孩子,一个俄罗斯孩子,一个波兰孩子,一个印度孩子,一个非洲孩子,一个我。那十四个越南娃只有一个是瑶族,其余均是京族。这十三个越南京族孩子里面,姓阮(Nguyen)的是绝大多数;剩下几个的姓忘掉了,但都是对一个从小学习罗马拼音的中国孩子来说,拼写相当困难的姓。我怎么就不晓得越南京族里面原来有一个魏姓,而且是拼作Wei,和中国汉族的魏姓同一个汉语拼音拼法的?

已经说过了,我对越南这个国家理解不深。但网络之大,总是人外有人的嘛。于是进行搜索,结果在“‘中华民国政府’公开资讯网”上找到文章一篇,名曰“越南(Vietnam)华人人口推估概述”,写于2000年。本着批判地学习的态度,特辑录该文选段如下:

“越南地接中国,山水相连,故历代华人移居越南人数众多。其种族繁多,以京族为主,华人次之,其余尚有包括吉蔑族、哀牢族、傣族、白族、苗族、僮族及瑶族等,与中、柬、老、泰接壤之少数民族。……推计基准仍以联合国统计人口为准,并以1.5%之华人比例,估计华人人数为1,198,360人。”

此文地址如下:

http://gina.nat.gov.tw/rdec1/agent/...put/vietnam.doc

读来读去,我的想法和几天前仍无多大差别,即:加拿大那些不明底细的华人社团是不是都搞错了?越南籍男子一说,可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是从那些为二死者叫屈的留学生中的利益小团体中传出来的吗?

在这件事情上,一部分人固然是无心搞错,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要借此转移矛盾的。我反正是又想起十年前的事情。十年前的四月,就在离丹佛市不太远的俄克拉何马城(Oklahoma City),突然霹雳一声爆炸,联邦大厦(Federal Office Building)四分五裂,死掉一百多人。在当时,那可是一件令美利坚合众国举国震惊的大事,而举国震惊的即刻反应就是媒体的地毯式轰炸,轰炸内容和那些留学生中的利益小团体为二死者叫屈的方法是极其相似的,不过是对象不同而已:“死了一百多人哪!上帝啊!一百多个美国人啊!这一定是阿拉伯恐怖组织干的啊!这一定是有预谋的啊!这是要和我们伟大的国家誓不两立啊!这是要和我们骄傲的民族誓不两立啊!这是要向民主宣战啊!这是要向自由宣战啊!天哪!美国人多么不容易啊!阿拉伯人怎么可以这样!他们就是和我们美国人有仇!就跟那些别的外国人一样!我们一切美国人要团结起来!”

不知何故,在此后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走在学校里的时候,也会有白人孩子指指戳戳地在背后大声说:瞧,该死的中国佬(Look, damned )!声音充满愤恨,似乎是要想将我捣为烂泥。他们每一个人的模样,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可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最后抓起来并被判死刑的,却不是什么阿拉伯人,也不是什么外族人,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而且还是参加过海湾战争、获得过勋章的退伍军人,叫蒂莫西•麦克维(Timothy McVeigh)。

此人在2001年临刑前,托人朗诵了诗人威廉姆•厄内斯托•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的名诗。此时我在温哥华上高中三年级,在电视上看到人朗读此诗。全诗颇有傲气,现原文录于下:

Out of the night that covers me,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
I thank whatever gods may be
For my unconquerable soul.

In the fell clutch of circumstance
I have not winced nor cried aloud.
Under the bludgeonings of chance
My head is bloody, but unbowed.

Beyond this place of wrath and tears
Looms but the Horror of the shade,
And yet the menace of the years
Finds and shall find me unafraid.

It matters not how strait the gate,
How charged with punishments the scroll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不论佛教理论、儒教理论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认为世事是可以解释的。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有个陆贽,在上书皇帝的时候也讲“事皆有由”。这不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道理吗?为什么网络上会出现此起彼伏的针对二死者“死得其所”类的声音呢?为什么有些人会想要转移矛盾呢?为什么有些人却会因此想到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呢?

我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应该多问个“为什么”的。嘲笑能够了事?谩骂能够了事?否定能够了事?嗤之以鼻能够了事?那是做梦。做梦是无法认识世界的,而无法认识世界,就无法改造世界。无法改造世界,我们还怎么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让每一个人都多问个“为什么”,是一项值得宣传部门深思熟虑的系统工程。

至于在渥太华警方全国通缉疑凶魏福国之前,为什么有人会顶着国内外的一片骂声,一直厚着脸皮坚持疑凶是越南人,我的解释还是毛泽东的那句话,已经重复多次,但仍需一直重复下去:

“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5-12-21 18:33 | 只看该作者

好汉饶命

Post by ishida
有些人,居然对两个年轻留学生的死冷嘲热讽!人能冷血到这个程度也配称为人?嫉妒留学生有钱也好,鄙视留学生挥霍也好,你没有无视他人生存权利的资格,只知道冷嘲热讽是吧?当心下次死在暴徒枪下的就是你~
我努力了,可就是热血不起来,国内很多孩子读不起书,十六的农村孩子到城里打工,二十寸的电视机从一楼扛到五楼他只要五元人民币,我想同情他不让他扛,可他没这五元钱得饿肚子,我只也给他十元钱和他两个人抬,国外很多小留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为了生活费和学费,去做每小时六刀的体力活,也是二十岁的孩子,我想同情他们,可我也没这个经济能力,我就剩下冷漠的资格了,给我留着好吗,求求你们了,中国的特权阶层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5-12-21 19:17 | 只看该作者

好汉饶命

Post by ishida
有些人,居然对两个年轻留学生的死冷嘲热讽!人能冷血到这个程度也配称为人?嫉妒留学生有钱也好,鄙视留学生挥霍也好,你没有无视他人生存权利的资格,只知道冷嘲热讽是吧?当心下次死在暴徒枪下的就是你~
我努力了,可就是热血不起来,国内很多孩子读不起书,十六的农村孩子到城里打工,二十寸的电视机从一楼扛到五楼他只要五元人民币,我想同情他不让他扛,可他没这五元钱得饿肚子,我只也给他十元钱和他两个人抬,国外很多小留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为了生活费和学费,去做每小时六刀的体力活,我有几次看见中国留学生坐在校院地上放声痛哭,也是二十岁的孩子,温哥华曾有一个小留学生在中国人开的餐馆里打工被活活累死,我想同情他们,可我没这个能力,面对我的祖国和国外的同胞社团,我就剩下冷漠的资格了,给我留着好吗,求求你们了,中国的特权阶层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5-12-21 21:31 | 只看该作者

好汉饶命

Post by ishida
有些人,居然对两个年轻留学生的死冷嘲热讽!人能冷血到这个程度也配称为人?嫉妒留学生有钱也好,鄙视留学生挥霍也好,你没有无视他人生存权利的资格,只知道冷嘲热讽是吧?当心下次死在暴徒枪下的就是你~
我努力了,可就是热血不起来,国内很多孩子读不起书,十六的农村孩子到城里打工,二十寸的电视机从一楼扛到五楼他只要五元人民币,我想同情他不让他扛,可他没这五元钱得饿肚子,我只也给他十元钱和他两个人抬,国外很多小留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为了生活费和学费,去做每小时六刀的体力活,我有几次看见中国留学生坐在校院地上放声痛哭,也是二十岁的孩子,温哥华曾有个中国留学生在中国人开的餐馆打工被活活累死,我想同情他们,可我没这个能力,面对我的祖国和国外的同胞社团,我就剩下冷漠的资格了,就给我留着好吗,求求你们了,中国的特权阶层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19 02:08 , Processed in 0.064754 second(s), 3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