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summersta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BC晚上8点放映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中国崛起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31#
发表于 2006-1-31 18:58 | 只看该作者
hi upstair's friend, we say, write comments, not complains. It is a big different. We don't need to care what the CBC reponse or what the effect of our comments is, we just want to express our feeling and let them know what the sino-quebecers think about this documentary(Two thumb down!). That's it.

I hope if more and more chinese write our comments, they may consider more about our minority local Chinese people's view and attitude.  At least, let them reconsider about what so bad and stupid title it is on this 'China Rise' documentary.

Maybe useless, but who knows? let 's t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2-4 17:2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老外拍的反映中国现状的记录片,确实是反映了一些中国的实际情况,只可惜他们只是播放了他们认为感兴趣的地方,例如,人权,环境,污染。。。。而广大海外同胞感兴趣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报道,小吃啊,各种各样的娱乐,旅游风景啊。。。。所以请注意CBC的这档节目,明显不是播放给我们中国同胞看的。反国来也说明了老外还是很嫉妒中国的“崛起”的,为什么他们不采访在中国的外国人,听听他们自己人的真实感受呢?同时在我们上海有的是让老外流口水的吃,喝,玩,乐的地方!:rolley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2-4 18:19 | 只看该作者
说这话的多半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小屁孩。在老外的地盘上还想看老外拍给中国人看的东西?
什么叫老外感兴趣的主题?了解一个国家,当然先看该国的资源、环境、政治、发展变化等大方向。你当是旅游指南啊?上海可不等于中国,上海只是一个外国人了解中国发展前景的窗口。80%的农民,90%的贫穷落后地区,那才是中国。
Post by shanghai
其实老外拍的反映中国现状的记录片,确实是反映了一些中国的实际情况,只可惜他们只是播放了他们认为感兴趣的地方,例如,人权,环境,污染。。。。而广大海外同胞感兴趣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报道,小吃啊,各种各样的娱乐,旅游风景啊。。。。所以请注意CBC的这档节目,明显不是播放给我们中国同胞看的。反国来也说明了老外还是很嫉妒中国的“崛起”的,为什么他们不采访在中国的外国人,听听他们自己人的真实感受呢?同时在我们上海有的是让老外流口水的吃,喝,玩,乐的地方!:rolleyes:
保持一颗坦然真诚平实自由的心,呼朋唤友,聚啸山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6-2-4 19:10 | 只看该作者
册那!我看你以往的帖子,吃喝玩乐,在你生活中占了90%以上,还好意思来标榜自己关心国家大事!“美女”我看侬省省吧!侬要是在国内的闲话,侬会去关心80%的农民,90%的贫穷落后地区?帮帮忙,好伐? 不要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懂伐!!!:co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6-2-6 18:46 | 只看该作者
I agree with your opinions. I think we can collect our comments here and gather supporters' signatures before we express our comments to CBC.

My points are:

(1) In every reform, there must be beneficiaries and victims.
CBC stressed the paradise life of middle classes in cities and the miserable life of country residents. In fact, many country residents also benefit from the growth. CBC neglected the fact that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residents are beneficiaries of the growth vs only the minor are victims in national wide.  

(2) CBC failed to compare life of country residents today with life in the past.

  


Post by FengFan
hi upstair's friend, we say, write comments, not complains. It is a big different. We don't need to care what the CBC reponse or what the effect of our comments is, we just want to express our feeling and let them know what the sino-quebecers think about this documentary(Two thumb down!). That's it.

I hope if more and more chinese write our comments, they may consider more about our minority local Chinese people's view and attitude. At least, let them reconsider about what so bad and stupid title it is on this 'China Rise' documentary.

Maybe useless, but who knows? let 's t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6-2-8 20:46 | 只看该作者
To July 3:

Absolutely agree with your points. Could you send your comment directly to CBC first?  Later, we can collect our signatures & comments on paper, and then send them to CBC in a regular mail.

I suggest that we collect the signatures and comments in Concordia Library or Hall building. There are many Chinese students, and it is a good place and pretty convenient for us to do it there.

Let's think about it seriously for those who is interest in. What time is good for you, July 3? how about other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6-2-11 16:56 | 只看该作者

ZT:谈记录片《中国的崛起》:西人不懂中国

CBC联会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制作了大型电视记录片《中国的崛起》(China Rises),据说这部片子拍了两年,导演说,他们希望尽量不带有成见,希望把真实的一面告诉西方。

这些天与几位朋友谈起这部片子,难得的是大家都能用平常心对之,比较相同的答案是:对这部片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觉得惊奇。

1972年安东 尼奥尼来中国拍摄了一部记录片《中国》,安东尼奥尼来中国拍摄这部影片,用他的话来说:“我的意图是让意大利观众看一看带有各种缺陷的安东尼奥尼式的中 国”。这部片后来被批为污蔑中国的毒草。一篇名为《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文章是这样批评《中国》的: “明明上海有许多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影片摄制者却视而不见,而专门搜集设备简陋、手工操作的零乱镜头。明明黄浦江边矗立着能制造万吨轮的造船厂,江上停泊 着我国的远洋轮,而在安东尼奥尼的镜头下,黄浦江里的大货船都是外国的,小木船都是中国的。” 导演“把中国人民描绘成愚昧无知,与世隔绝,愁眉苦脸,无精打采,不讲卫生,爱吃好喝,浑浑噩噩的人群。” 他在拍摄南京长江大桥时,“故意从很坏的角度拍了几个镜头,把一座雄伟的现代化桥梁拍得歪歪斜斜,摇摇晃晃;更卑劣的是插入一个在桥下晾衣服的镜头加以丑 化。”

现在看来,当年安东尼奥尼要表现缺陷的《中国》或许并没有特别刻意抹黑中国的目的,中国人对安东尼奥尼的批判,可以说是东方不懂西方。

三十多年前,安东尼奥尼在研究“缺憾的中国”;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西方传媒人仍然在研究“中国的缺憾”。

CBC 的《中国的崛起》谈的不是中国的崛起,而是中国崛起带来的隐患,镜头聚焦在贫富两极分化、城乡差别、民众权益保障、环境污染、制造假货等社会问题上,影片 大量的镜头,像生活在上海底层的贫民阶层,被机器伤残了手足索赔无门的劳工,要向政府讨个说法的上访者,都比《中国》里的镜头要触目惊心得多,难得的是中 国人很安然地接受这些事实,没有人会觉得惊讶,会认为CBC是在抹黑中国。

正如东方不懂西方一样,西人同样也不懂中国。上海近20年来的 发展,整个城市拆掉一半重新建设,人均居住面积从1993年的6平方米发展到今天近16平方米,几乎翻了三倍,这是《中国的崛起》没有展现的。西方导演大 概在上海想象不岀这个城市20年前很多的住房没有厕所,房子里的人一早起床第一件事是倒马桶,也想象不岀新婚夫妻因几代同堂,只有怀揣结婚证在公园外滩昏 黄的路灯下亲热,被纠察队当流氓抓起来的笑话。

30年前中国青年人不敢奢想读大学,他们收听美国之音会被定为反革命判坐牢;20年前中国普通人没有出国的自由;10年前中国人为寻求分房结婚而奔波,今天这一切都改变了。

我之所以说《崛起的中国》在视点虽真实,但狭窄、固执而片面,是因为编导只注意到中国的贫富变化对比,忽略了这个国家在过去20年来在各个层面所发生的变化,譬如在教育、科学研究、综合国力提高,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调整改变,所有这些,都被淡化掉了。

中国的崛起,不是钱包涨了,而是这个国家融入世界的整体,包括政治、科技、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认同与互动。谈“中国的崛起”这样大的主题,离开了这个层次,视野会变得模糊和偏离。

但《中国的崛起》仍旧给我们希望与鼓舞,这就是西方媒体今天可以坦然走进中国,拍下他们想拍的这些,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观念,这就是进步。:co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6-2-12 01:05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的上海:上海不眠夜Sleepless in Shanghai

泡吧---因为这样很“酷”

  上身是一件短得不能再短的短袖T恤,脚上却“焐”着一双看着就让人冒汗的高帮运动鞋,长长的头发被仔细地梳在脑后扎成一个小辫,但,那是个男人。

  当记者在乌鲁木齐路上的乔治五世酒吧见到一身奇怪打扮的姚先生时,感觉却非常正常,因为姚先生的打扮在乔治五世酒吧前卫的气氛中显得十分协调。

  当时,在西门子公司工作的姚先生正坐在酒吧的一个角落,以身体的抖动应和着舞台上的摇滚音乐的节拍。从姚先生那一副轻松自在的神态可以看出,他是这里的常客了。

  姚先生说他是一个追求时尚的人,而泡酒吧是他所认为的所有时髦生活方式中最“酷”的一桩快事。“邻座化着淡妆的漂亮女孩悠闲地品着香烟。前面的老外正和一个学生样的男青年用英语交谈着,时不时还发出爽朗的笑声。台上,来自美国芝加哥的乐队正在演绎原汁原味的欧美乡村音乐中,台下的老外纷纷击掌合唱。不时还有金发碧眼的洋服务生端着各式饮料从眼前走过。你看看,眼前的这一切和美国影片中的乡村酒吧有什么区别?”姚先生毫不隐讳他的得意和陶醉。

  记者注意到,在乔治五世酒吧,最便宜的咖啡、柠檬茶等不含酒精的软饮料也要25元到30元一杯,而姚先生手边的那瓶墨西哥的克路拉啤酒是40元。加上服务费,姚先生说他每次来酒吧大约要花50元左右。“你问我这种消费高吗?用我妈妈的话来讲,这儿喝一杯咖啡的钱,在普通商店里可以买上一整瓶咖啡了。但是,一样是喝咖啡,在家喝和在酒吧喝感觉就是不一样。在这儿坐着,你会觉得你是和时尚的脉搏在一起跳动。在酒吧中,你会尽情地享受生活,然后有足够的激情再去努力创造生活。”

  在上海,象乔治五世这样的欧美风格的酒吧可不少,如铜仁路上的马龙,巨鹿路上的KinKo衡山路上的RED等。RED酒吧的的一位领班对记者说,来的顾客中大多是具有较高收入和较高文化素质的外企雇员,他们的月收入大多在35 00-6000元之间。但对于酒吧而言,最可靠的生意保证还是那些在沪工作的老外,他们几乎天天晚上来店里报到。

  年轻的“夜游神”说:我们不是异类

  丁观涛,今年夏天才刚从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的“新鲜人”,但他泡酒吧、蹦迪斯科的历史却已经有四、五年了。

  从周一到周五,小丁都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大学生,每天往返于课堂、食堂、图书馆,偶尔也会偷懒逃逃课。在学校里他并不算风头人物,常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甚至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唯一与众不同之处,每到周五傍晚,他的手机、BP机就忙个不停,忙完之后,丁观涛照例整个周末都会从校园消失。从周五晚上开始到星期一的凌晨6、7点钟,那是丁观涛的另一个只属于夜晚的世界。

  一般而言,小丁的周末夜游是这样的:晚上8、9点钟,小丁会如约走进上海中心区某个闹中取静的小饭馆,和朋友们一边吃饭,一边商量晚上的活动安排。由于多年的消费经验,小丁和他的朋友们对于上海的各种酒吧、迪斯科舞厅等娱乐场所非常熟悉,所以,他们通常只需要打几个电话,就能知道这个周末上海滩有哪几家酒吧、迪斯科舞厅将举办特别活动,比如小型的摇滚演唱会、国内顶级DJ的现场表演、PARTY等等。若不是有特别的活动,普通的酒吧、迪斯科舞厅已不能吸引小丁这样久经江湖的玩家。晚上10点左右,小丁和他的朋友们酒足饭饱,离开小饭馆,开始了他们的夜游。整个夜晚,他们一般要赶二三个场子,直到清晨5、6点方才尽兴回家。

  “我们从来不去什么卡拉OK、什么KTV,我们只去酒吧和迪斯科舞厅,偶尔也去保龄球馆练练身体。”丁观涛说,卡拉OK是小孩子玩的东西,他和他的朋友都不感兴趣。“但酒吧就不同了。酒吧是种成年人的文化和社交。如今的年轻人好象只有在酒吧、茶馆里才能轻松地交流,这就象他们的上一代只有在酒桌上才能谈成生意一样。”说了半天,丁观涛的结论就是:迷恋夜生活的年轻人并不如他们的父辈所认为的那样,是群生活作息不正常的异类分子,对于如今的都市知识青年来说,夜生活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据小丁说,在他的那个圈子里,他并不是最年轻的一个,但是他的朋友大多数年纪都比他大,都已经工作了,而且干得都还不错。周末的疯狂并没有影响他们白天的正常工作,相反,这些精明的年轻人成功地把夜游变成生意的一部分。“毕竟,现在泡酒吧、咖啡店的都是些有相当消费层次的人,在那里交到一个朋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变成你的一条财路。”

  今天不回家---因为家里太寂寞

  “在办公室累了一天,晚上不回家,天天在外面玩,外面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对于年轻人的夜游,许多不以为然的长辈们总是这样不解地问。而据记者所见所闻,年轻人在酒吧、茶馆、咖啡店里所做的无非也就是看书、聊天、听音乐、下棋、打牌、看电视,这些其实在自己家里也能做,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家只能一个人看书、听音乐,在酒吧、咖啡店却能跟许多同龄人一起玩。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就是要多花这几十元、上百元,夜夜泡在外面的原因。

  午夜12点,四平路上的一家红茶坊里依然保持着7成以上的上座率。靠窗一排,好几桌年轻人正闹哄哄地打牌。独自坐在角落里看书的王小姐说,晚上她常常来这里坐坐,看看书,听听店堂里播放的流行音乐。“我不喜欢一下班就回家”,王小姐是独女,已经工作了,“晚上的电视节目没什么好看的,和爸爸妈妈大眼瞪小眼的,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聊的,所以就常常出来泡红茶馆。”王小姐说,虽然父母对她老是晚上不回家颇有意见,但她还是在家呆不住,“因为在家太寂寞了。”

  “上海的年轻人就是喜欢凑热闹。”在虹桥开咖啡店的游老板如此评价上海的“夜游神”们。游老板的店里有沪上难得的好咖啡,还有一流的环境和音乐,但晚上的生意却一直不太稳定,人多的时候可以客满,少的时候却是空空荡荡。久而久之,游老板看出了门道,原来上海的年轻人并不太在乎消费的品质,对他们来说,热闹的、能找到许多同伴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乘着轻松享受---澡堂里做成大生意

  上海的夜幕下并不仅仅只有享受生活的年轻人,还有不少精明的生意人。

  深夜,在浦东的云都浴场,穿着浴场统一发送的湖蓝色夹花的浴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曹先生正和一个朋友在休闲大厅中席地而坐,边饮茶边聊天。现在在日本夏普公司工作的曹先生说,日本人化在洗浴上的财力普遍较多。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上海家庭都有了洗澡设备,但在专业的浴场洗浴,设施好、气氛好,这是在家洗澡所不能体会的。

  “你看这儿的洗浴区内有花洒沐浴、三温暖水池(热池、温池、冰池)、人参浴、菊花浴等,每种洗浴方式都可让你细细体会各种水浴的不同之处,泡完水浴,到蒸汽房、桑拿房中蒸一蒸,蒸去一天的疲惫。如果再做一个全身按摩、指压按摩,那人就浑身轻松、赛是活神仙了。洗完澡后,穿上浴场统一的浴服,来到浴场内的休闲广场,喝茶、吃饭、聊天、观看表演,休闲又自在。”说到此,曹先生狡黠地一笑,小声告诉记者:“在浴场里谈生意,效果特别好。因为洗浴后人的心情特别好,身体也特别放松,如果此时谈生意的话,成功率自然特别高。我的几桩大生意都是在浴场里谈成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6-2-12 10:2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CBC的《中国崛起》,只要大家能够理性地去看,就没有人否定其真实。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人说这个记录片拍得很片面,这或许有可能。如果你对一个只有几十分钟长的电视记录片要求其要反映中国上下五千年,反映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工农商学兵各界,你不觉得你的要求太苛刻了吗?

翻开西方的报纸,打开西方的电视,你是基本上看不到那些你在中国已经习惯了的“社论”“时势述评”,更看不到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惊天地涕鬼魂的洋洋洒洒长篇宏论,而更多的是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举了例子,昨天有一个加拿大运动员在都灵冬奥会上获得一枚金牌,CBC的报道就是这么一个事件,国民对这么金牌的反映也很平平;而如果换成中国运动员,CCTV肯定是“中国运动员扬威都灵,冬奥会XX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为祖国为15亿中国人争了光。。。。。”,于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起为这枚金牌而欢欣雀跃奔走相告。。。

如果你跟西人朋友打交道多的话,相信你跟他们交流的话题与跟中国人交流的话题最大不同的是,基本上没有谈理想谈人生论国家大事指点环球风云的。

举个相关的例子,前不久(2月3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应蒙特利尔某国际组织邀请为400多人(这个数字在中国不算什么,在加拿大这么与会者听演讲可真算什么了)做关于中国的主题演讲。去听演讲的三个朋友,两个中国人(来加拿大都在20年以上)一个魁北克人,回来告诉我,一个非常好的推广中国的机会,可惜演讲者言之无物照本宣科空洞乏味通篇尽是中国的官话和套话。那位魁北克朋友说,在这里的大学里学生做Presentation如果自始至终不离讲稿的话,早就被Fail掉了。认真读一下,本地主流报纸Gazzette和La Presse你会发现那些西方记者对演讲的评论跟我的三位朋友评论是一直的,只是发表在报纸上东西,说得没那么直接就是了。

对于这么一个重要的机会和场所,我相信中国大使是做了认真的准备的,不用亲自去聆听,但可以想象大使的演讲基本上是中加两国关系的历史回顾、当前大好形势与前景展望,其中当然穿插一些数字对比以示其生动。看惯了CCTV新闻联播的新移民可能不以为然,但是,遗憾的是,大使的认真准备和努力演讲并没有赢得西方听众和记者们的喝彩。

因此,与其说你不认同CBC的《中国崛起》,倒不如说你不认同西方的文化。
闲着没事上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6-2-12 10:3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老外想到中国去做生意赚钱的话,首先要适应中国的一切纪定事实,不然的话是很难的,所谓游戏前首先要熟悉游戏规则,反国来,国人想要在加拿大也有一番作为的话,也要弄懂这里的游戏规则,中国人讲究的是听话听音,“去听演讲的三个朋友,两个中国人(来加拿大都在20年以上)一个魁北克人” 这些人如果没有听到什么内容的话,只能说明功底还不厚实!:co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4 17:56 , Processed in 0.056736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