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Coba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拿大华裔博士后蒋国兵跳桥身亡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41#
发表于 2006-7-30 15:3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他拿着核物理博士不好找工作,但他的多伦多的化学博士在加拿大还是很需要的,我看到相关资料显示, 政府支持很多中小企业进行科研开发,期中的化学,生物,电子,工程都有很多项目。况且,他的专业还有国内的需求。所以,工作的压力是不该夸大的。据说他人正直,固执,没能容入本地社会和文化可能是一因素,但这可能促使他可能更看重家庭。所以,家庭可能是他感到绝望的直接原因。 在此,不想妄加评论别人家庭,但身在异国,能有一位同舟共济的伴侣很重要。家庭的稳定和支持会是事业成功的坚强后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6-7-30 15:4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蒋国兵的遗孀???(转)

发信人: Julliette (朱丽),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Re: 关于蒋国兵的事说几句(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对蒋的情况,我听家人说了一些,他的老婆是第二任,也是前妻的亲妹妹,这个女人居然
把亲姐姐的丈夫勾引到手。
蒋和前妻是中学同学。当年蒋是湖北高考状元去了清华,前妻去了北邮,本来很恩爱的,
但蒋被前妻的妹妹看上了,后来就跟前妻离婚和妹妹结婚。
据说,这个女人上的是西安外事学院自费。她们家是四个女儿,不知为什么这么无耻强姐
姐老公。
现在蒋的父母怀疑蒋自杀另有隐情,当地警方陪同其父母前往加拿大参与调查此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6-7-30 18:59 | 只看该作者
结论:天下优秀男人请紧记,换妻不如纳妾!


Post by svp111
发信人: Julliette (朱丽),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Re: 关于蒋国兵的事说几句(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对蒋的情况,我听家人说了一些,他的老婆是第二任,也是前妻的亲妹妹,这个女人居然
把亲姐姐的丈夫勾引到手。
蒋和前妻是中学同学。当年蒋是湖北高考状元去了清华,前妻去了北邮,本来很恩爱的,
但蒋被前妻的妹妹看上了,后来就跟前妻离婚和妹妹结婚。
据说,这个女人上的是西安外事学院自费。她们家是四个女儿,不知为什么这么无耻强姐
姐老公。
现在蒋的父母怀疑蒋自杀另有隐情,当地警方陪同其父母前往加拿大参与调查此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6-7-30 19:00 | 只看该作者
妻子真的睡了的话,这个案件就真是自杀了。


Post by airbus2002
同感啊。

周末与父母通电话,母亲也说了同样的话。一个稍微有心的妻子,如果丈夫没提前通知说不回家,或者半夜三更不见人影,妻子怎么可能安然入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卖姑娘的小火柴 该用户已被删除
45#
发表于 2006-7-30 19: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6-7-30 22:34 | 只看该作者
哀悼蒋国兵, 请家人节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6-7-30 23:05 | 只看该作者
到底是谁逼死了蒋国兵博士?



清华大学高材生、美加双料博士蒋国兵跳桥自尽的悲剧,再一次震惊华人社区。在许多人看来他的死似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拥有让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双料博士学位,尽管暂时还没有工作,可生活也未到穷途末路,一个智商绝对在大多数人之上的人,难道情商竟如此之低?到底是谁逼死了他?

且让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蒋博士的角度想一想。他是出生在湖北的乡村,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而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读书,蒋博士的父亲又是村里的一校之长,更懂得知识的可贵。当金榜提名、鱼跃龙门的时候,不仅意味着自己会永远地走出农村,更是在光宗耀祖、光耀门庭。

当你肩上承载着全家人,或者全宗族、全村人的希望的时候,你会不会拼了命的去读书?有志气的年轻人是会这样做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成绩最好的高中,不是出在教育条件最优厚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往往是出在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要知道中国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不是划一的,大城市要比小地方低得多,否则大城市的学生就别想进重点大学。在国内,提起任何一个小市镇或县城的“一中”,就知道一定是名校。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蒋国兵能成为全省的理科状元,这说明他绝对是一块读书的料。事实也证明如此,他后来也是清华的高才生,还是清华最年轻的副教授,然后又读了美国的博士,这一路走来,他都没有令自己和家人失望。当他来到加拿大,一时找不到工作,这没什么,他可以到油漆厂打工,因为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别人也是这样过度的。为了达到做专业工作的目标,他可以再改行,再读书,这时他的心中还是有希望的。

当拥有两个博士学位,还面临找不到工作的时候,难道要他再去读第三个博士吗?当人心中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他能为此忍受很多苦难,如果连目标都没有了,那就是彻底的绝望。

你或许会说,他可以继续找专业工作,直到找到为止。说永远比做容易。找过专业工作的人都知道,找工作的过程本身就似一个炼狱,当你一次次地满怀希望,又一次次地被拒或永远都杳无音信的时候,你必须要具备极强的神经才能面对。

尽管蒋国兵是双料博士,但第一个博士是冷门,第二个是半路出家,又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加上移民本身所面对的语言、文化的障碍,要做到与博士相应的职位,谈何容易。要做比博士要求低的职位,他又是资力过高(overqualified)。或许在求职的过程当中他早已经陷入了抑郁。

有人说,他为什么不回国?我想,他有他的理由,否则他拿了美国的博士学位回国之后,就不会最终又来到加拿大。又有人说,他为什么就是死也不能去打工?笔者曾听一位与蒋国兵有着类似成长背景的朋友说过:“我从小那么用功地读书,家里为了供我读书付出了那么多,就是为了我今后不再做体力活,如果我到加拿大就只能去打工,这曾经一切的付出对得起谁?我怎会甘心?”

心理学的说法,人活着最深层次的需求不是物质,而是被认可。蒋国兵曾经是湖北天门人的骄傲,你让他一个双料博士在加拿大打工,而他的同窗或同事却一个个功成名就,你让他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

不要说中国人就是好面子、爱攀比,没办法,我们从小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换个学术名词,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心理现象”。我们缺乏自我内部参照比较,往往是用外部参照来介定自我的价值。

我们不象加拿大的孩子们一样,在幼稚园时,老师就告诉你:你是一个独特的人,没有人能够代替你,你的独特性就是你的价值所在。因而你会对自我有足够的信心,过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幸福,不用去管别人的想法。

我们的文化不是这样的,从上学的那天起,老师就会用成绩名次和纪律表现为学生做比较。从此,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也学会了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人做比较。我们的自信是来自于自己比他人强,而不是来自于对自己本身价值的认识。

读书是被我们用来作为改变命运的一种手段而非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和求索。我们读书不怕苦,然而要真正的做好一件事情,除了努力之外,还需要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天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数学水平普遍比西方人高,却并没见出几个伟大的数学家。

今天,作为移民我们又成了被边缘化的一群。我们又再次将读书作为改变我们下一代命运的手段,因而华裔状元又在国外层出不穷。他们今后又经得起挫折与失败吗?(星星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01:32 | 只看该作者

炼狱

"当人心中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他能为此忍受很多苦难,如果连目标都没有了,那就是彻底的绝望。
  
你或许会说,他可以继续找专业工作,直到找到为止。说永远比做容易。找过专业工作的人都知道,找工作的过程本身就似一个炼狱,当你一次次地满怀希望,又一次次地被拒或永远都杳无音信的时候,你必须要具备极强的神经才能面对。
  
尽管蒋国兵是双料博士,但第一个博士是冷门,第二个是半路出家,又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加上移民本身所面对的语言、文化的障碍,要做到与博士相应的职位, 谈何容易。要做比博士要求低的职位,他又是资力过高(overqualified)。或许在求职的过程当中他早已经陷入了抑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6-7-31 11:15 | 只看该作者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6-7-31 20:54 | 只看该作者

请认真学习小火柴的贴字

Post by 卖姑娘的小火柴
不象是自杀,觉得报道标题应改为 ——坠桥身亡。

刚买了房子?买房子能逼死人他为什么还买?


可以说警察的结论啥也没说."应急性自杀"?,纯粹是臆测.没有证据啊.警察这样说实际上就是不管这事了.

如果说前面大家是被误导的话,那么自小火柴的提醒之后,还说蒋博士是自杀的话,整个就是闭着眼在絮叨了.

总也不明白,大家为啥总愿意被误导?或者更愿意接收是自杀这一说法?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推出自己的那点可怜的人生哲学从而获的心理上的莫大的安慰?

再提醒一遍,不要再说蒋博士是自杀了,这应该说是个悬案. 这么简单的道理,真不明白还要用棒喝来提醒?!      :mad::mad::mad:
诗朗诵: 啊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6 01:42 , Processed in 0.053322 second(s), 3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