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6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亲看过来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2-25 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对天津四名早产婴儿失明事件的调查  

--------------------------------------------------------------------------------

news.dayoo.com   2004年02月18日 15:17   来源: 法制日报




  据新华社1月30日电,最近,4名因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患儿,向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他们的出生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要求医院对他们的失明负责,作出赔偿。……

  没有了光明的生活

  灿烂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杨蔚依的脸上,使这个只有两岁零三个月的小女孩儿的脸色愈显惨白。偶尔,她翻开那双时常闭着的眼睛与窗外白花花的太阳对视着,脸上却一点表情也没有。

  “她什么都看不见。再强烈的光线对她都不起作用。”女孩儿的父亲说。

  杨蔚依是个早产儿,和几乎所有的早产婴儿一样,她被放进重症监护室抢救、吸氧。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给她连续吸氧15天。孩子长到三个月的时候,我们发现,晚上孩子的眼里泛着亮晶晶的白光,像黑夜里猫的眼睛。”女孩儿的父亲说。

  杨蔚依的父母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东奔西走为孩子看病,但是,医生告诉他们,孩子因当初吸氧不当、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恢复视力是没有希望了。第一次听到这个结论时,他们紧紧地抱住孩子,站在医院的走廊里失声痛哭……

  阳光下的杨蔚依忽然莫名其妙地哭闹起来,她的父亲说,这孩子听到陌生人说话就会这样。杨蔚依的外祖母急忙把她抱进童车里,拿起两张旧报纸说:“不哭啊不哭,咱撕报纸啊……”说着,将一页花花绿绿的报纸塞进那双小手里,随着“嘶嘶”的声响,报纸变成了碎片,小女孩儿侧耳听着,高兴得笑了。

  “这是她惟一的乐趣,她喜欢听这声音,每次她哭闹的时候都用这个办法……”三十多岁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女儿,脸上笑着,眼里闪着泪花……

  李雨宸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总喜欢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盯着眼前的一切。而事实上,她什么也看不见!

  这个2002年7月出生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小姑娘,提前50天来到这人世间。遗憾的是,她已经无法用眼睛去认识世间万物了。李雨宸有个很特别的“玩具”———一根一米长短的小竹棍。

  “她总是离不开这棍子。”李雨宸的外祖母说,“找不着这东西她就发脾气。”

  难道这个只有一岁零七个月的小姑娘,已经意识到她这辈子注定离不开竹棍了吗?谁也不知道。

  “这孩子过‘百日’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的眼睛不跟东西走,带着孩子到医院去检查才知道出了问题,医生告诉我们,早产婴儿失明主要是吸氧不当造成的。这孩子在医院时曾连续吸氧168个小时。”李雨宸的父亲说。

  李雨宸在外祖父的搀扶下,拄着竹棍在地上来回走着,竹棍与瓷砖地面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曾有过14天吸氧史的岳兆祥是2002年1月11日出生的,看上去他不像只在娘胎里呆了七个月就降生的孩子,他有着一张胖嘟嘟的、气色很好的脸和结实的身体,虎头虎脑的,天津人把长成这样的孩子称为“两头齐”。

  “累人。”孩子的奶奶说。由于双目失明,大人们没法告诉岳兆祥昼夜的区别,“他玩儿累了就睡,睡醒了就玩儿,大人就只能随他了。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你和这孩子说话,他不会像正常人那样用眼睛去找声源,而是用耳朵。”孩子的父亲说着,从奶奶的怀中抱过岳兆祥,说:“儿子,爸爸问你,吃饼干吗?”那小家伙歪着头,两只浑浊的眼睛盯着房顶,耳朵贴向父亲的嘴,奶声奶气地“哦”了一声……

  刘维铧的名字是他父亲取的,意思是长大以后去当兵,维护钢铁中华。“没想到,他没有眼睛了。”孩子的父亲神情沮丧。

  到今年2月,刘维铧是1岁11个月大。病历上记载,这个早产儿用氧时间为1040小时,算起来应该是43天又8个小时。有的时候他的血氧饱和度很高,也就是说孩子有时并不缺氧,但病历和一些收据告诉人们,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还是用氧了。

  午后的阳光和充足的供热,使这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里温暖如春,刘维铧趴在奶奶的肩头上昏昏欲睡。

  孩子的父亲抱过孩子,伏在他的耳边说:“臭儿子,醒醒,别老白天睡了。”那孩子有些不情愿,咧咧小嘴儿,要哭。

  “呦,不哭,咱们玩空中飞小孩儿!”孩子的父亲说着,双手抱住他轻轻地摇荡着,那小家伙果然精神起来,睁开眼睛,眼睛里眼白占据了大部分,眼珠则是灰色的。随着摇荡幅度的增大,刘维铧高兴起来,后来竟“咯咯”地笑了。

  “也许是失明的原因,这孩子就是喜欢这种有刺激性的大动作。要是有一双好眼睛,将来当空军,去开战斗机,他该多高兴呀!”孩子的父亲眼圈红了……

  “医院没有责任心”

  已向法院起诉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4名患儿家长认为,造成孩子失明的原因是:这家医院给孩子用氧不当造成氧中毒;没有对孩子进行必须的早期监测和干预;没有向家长履行必要的风险告知义务,导致贻误了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机。

  “氧气不是孩子的营养品,而是抢救时的必需品,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氧下也会产生毒性反应,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使用,而且要伴以严密的对血氧浓度和氧压的医学监护。”患儿刘维铧的父亲刘东江抖抖手中那一大把单据和复印的病历,“医学书上还说,不能持续长时间给氧,连续用氧超过6小时,就可能造成氧中毒,导致早产儿视网膜发生病变。我们4个孩子当中,持续用氧时间最长的是1040小时,最少的也有168个小时,孩子能有好吗?”

  “医院没有告诉我们连续用氧所带来的医疗风险和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眼睛损伤致残的严重后果。我的孩子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二十多天,住院期间,没有人向我提起过孩子眼睛的事。在孩子的有关记录中,我们只是在出生记录上看到那么一句‘眼睛等大等圆’。”患儿杨蔚依的父亲杨德山说,“我们后来查过有关资料,20年前,国内学术著作、医学教科书上就已有这方面的内容,对医护人员来说,应该是常识性的东西,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特别是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这样一个专业性医院。主要是医院没有责任心。”这位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年轻人说,“这是对公民健康权的侵害,他们应该负法律责任!”

  患儿岳兆祥的父亲岳军是个易动感情的汉子,一提起他那“两头齐”儿子,他的两眼就饱含着泪水。“不但孩子住院的时候没人提醒我们,出院后,护士随访来了4次,也没有看看孩子的眼睛或者提醒家长,来了就是洗澡、喂奶。我儿子长到三四个月时,我们发现他的眼睛不能正常看东西,到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复查时,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医院,医院却告诉我们:早产儿的眼睛发育慢,你们拿些鲜艳的东西多逗逗他。孩子出生6个月后的一天,我妻子抱着儿子去买奶粉,在商店里,人家同样大的孩子在货架上乱抓,可我儿子对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一点反应也没有,我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到医院一看,医生说,已经没救了。”

  “退一步讲,就是一句话的事。”患儿李雨宸的父亲李永成说,“医护人员只要说上一句‘早产、低体重加上吸氧有可能导致孩子失明’,家长能不重视吗?这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啊!结果,少说一句话,就给孩子造成了一生一世的痛苦!我们四家中,最先发现孩子眼睛出问题的是杨德山,杨德山曾找到医院去交涉,那个时候另外三个孩子还没出生,如果当时医院能够重视这个问题,我们三家的悲剧就能避免了。”

  医院不想说什么

  有着50年历史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不愿谈及此事。医政科的同志在请示了院领导后说:“这件事正在诉讼阶段,院里不想说什么。”

  但随后,医政科的几位同志还是谈了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位女同志说:“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我不懂,但是要说告知的问题,我们一般都告知,因为早产儿生下来的时候,只发育了三分之二,各脏器官都没发育成熟,包括视网膜。所以,我们肯定要告诉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医政科的一位男同志说:“输氧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我们有监测,氧气的浓度都是按照标准给的。这个问题太专业了,一般的儿科大夫、一般的眼科大夫都不会很清楚。我看了大量的书,才算有一点不太深刻的认识。吸氧造成失明的问题,不光是我们医院有,全国都有。这是个新问题,是个正在讨论中的问题。”

  “氧气是一个比较确切的致病因素”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抛开眼前这一具体的事件,去读一读那些对多数人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医学著作,听一听专家的观点。

  早产婴儿究竟为何会失明?中国著名的眼科专家、中华眼科学会常务委员、博士生导师黎晓新教授介绍说:“早产婴儿失明实际是早产婴儿视网膜病变最严重的一种,其原因一是早产,二是体重轻,第三就是接受了氧气的治疗。由于早产婴儿的血管没有发育成熟,接受氧气治疗或因血液中的氧气有问题,使早产儿的视网膜的血管发生病变,这些病变导致了视网膜脱离,就会造成失明。在早产儿的抢救过程中,离开氧气是不行的,但氧气是一个比较确切的致病因素。”

  198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一书中也谈到了视网膜发生病变的因素:“危险因素有早产、给氧治疗连续超过6小时。”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的《实用新生儿学》中,在谈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时说:“该病为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气,或用氧时间过长所致。因早产儿视网膜本身发育不完全,高浓度氧气刺激视网膜组织,使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而产生病变。”

  早产、体重轻也许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吸氧的确是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的。

  1983年11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新生儿学》有如下论述:“早产儿呼吸功能不全,生后数小时内可酌情给氧,待呼吸稳定后,根据需要可在喂奶前后给氧数分钟。遇有青紫、呼吸困难或全身情况欠佳者应即给氧。当症状消失,便可停用,若持续给氧,最好不超过3天……放氧切勿过速,浓度也不要过高,持续不宜过久;以免损伤眼睛(可引起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和肺部。”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实用新生儿学》在“供氧”一节里也说道:“供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才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

  此外,该书在“出院标准”一节中特别提示说:“还应对曾经吸氧治疗的早产儿在出院前做眼底检查,以排除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不是没有治愈的可能。黎晓新教授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在孩子出生四周至六周时发现,是治疗此病的最佳时机,治疗后,孩子的眼睛与常人无异。但可供治疗的时间只有两周,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很难治愈了。”

  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新生儿诊疗护理常规》一书及众多有关著作中,都对护理早产婴儿的护士提出了这么一条要求:“护士应选训练有素,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业务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者。”

  为了每年那24万名眼疾患儿

  正像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医政科的那位同志所言,这种情况不单单出现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而是“全国都有”。

  新华社曾在电讯稿中援引一份资料的数字说,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其中早产低体重儿占到6%,出现视网膜病变(此处是指视网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者,并非全部失明)的又占早产儿的20%。

  也就是说,每年要有120万的早产儿,其中,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约有24万人。

  在这24万早产新生儿中,是否都与用氧不当或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发现治疗有关?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在天津患儿刘维铧的父亲刘东江手中却有一份五十多个双目失明的幼儿的名单。这五十多个患儿大多是刘东江在东奔西走为孩子治病时认识的,他们与刘东江保持着信件往来。这里,不妨摘录一二。

  这是一位名叫邓青玲的母亲从武汉市寄来的信:

  2002年6月29日,患儿张家俊在湖北省××××医院(此处隐去具体医院名称。下同)妇产科出生,因患儿为早产儿,在该院ICU病房(重症监护室)住院32天。住院期间,医院对患儿进行了长达13天的持续给氧,其间,医院仅对患儿做了一次血氧饱和度观测,未对患儿进行过眼底检查,也未将吸氧后会产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一严重后果告知家长,使患儿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最终导致了患儿失明的严重后果……

  福建省福州市市民郜积标在写给刘东江的信中说:“2002年1月19日,我妻子怀孕28周零5天,因保胎未果,在福建省××××医院生下一对龙凤胎,两个孩子中的女儿普通给氧(氧气导管放在鼻子旁,与空气混合吸入)3天,现痊愈,一切正常。儿子连续中心给氧(使用氧气面罩,氧气浓度较高)5天,转普通给氧3天,后应急给氧7天,后发现儿子的眼球不转动,我多次征求医生意见,医生均未提醒找眼科医生会诊。孩子住院55天,已经错过30天到45天的治疗期,虽经两次手术,没有效果,现在双目失明……”

  在刘东江手上还有来自上海、广东、江苏、云南、浙江、黑龙江等地的信件,无法一一例举。

  “这些家长都是城市居民,有一定文化,也有些经济基础。”患儿李雨宸的父亲李永成看了这些信后说,“但是一些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就只好认命了。我在北京人民医院遇到过一位河南农民,他是给他的儿子做手术来的,我听见他在走廊里哭着给家里打电话:要一万元押金……还有钱吗?没有……那就不治了……俺们回去了……这种情况还有多少?很难说。”

  其他几位家长则表示,现在东奔西走给孩子看病,到法院打官司,都是为了将来对孩子有个交待。有一天孩子懂事了,他如果问,我为什么看不见东西?我们会说,为了你的眼睛、为了你现在的生活,爸爸妈妈尽力了。这样,当我们离开人世的那天,当我们把双目失明的孩子孤零零地留在人间的时候,我们也许能够得到一丝安慰。同时,也想通过我们的事引起医疗机构和全社会的关注,为了那些早产婴儿,为了国家的人口素质,为了减轻社会负担,也为了更多的父母不再心碎……(记者崔立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17 19:55 , Processed in 0.048407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