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菘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展示] ๑۩۞۩๑ஐ.﹏菘屋﹏&#2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521#
发表于 2009-7-6 21:38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菘屋;2291260
你说的是弥散圆吧?
我从来没认真地在这上面动过脑筋.
有关景深的计算方法,很多地方都有提到.
http://www.xitek.com/xuetang/optics/depthoffield.htm

85 和 50 在相同光圈的景深当然不一样...
但对焦距离稍微长点这种区别就可以忽略了..
个人感觉数码比胶片的景深浅一点...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论来解释这种不同..

我是个不太愿意动脑筋的人..

全幅vs全幅,景深肯定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颜色。毕竟ccd(cmos)所谓的每个像素是单色的,非红即绿,非绿即蓝,由4个单色像素(硬件RGGB)来推算出4个全色像素(软件),即所得到的伪色。另外,数码ccd(cmos)是规则的马赛克排列,而胶片却是分子随机分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2#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21:49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maxil2004;2291315
全幅vs全幅,景深肯定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颜色。毕竟ccd(cmos)所谓的每个像素是单色的,非红即绿,非绿即蓝,由4个单色像素(硬件RGGB)来推算出4个全色像素(软件),即所得到的伪色。另外,数码ccd(cmos)是规则的马赛克排列,而胶片却是分子随机分布。

按照公式计算出来是一样的,我说的是个人感觉(可能跟成像介质的密度和属性有关.. 当然感觉也可能是错的).
数码理论上应该比胶片色彩还原更准才对... (简单拿色温来说,数码可以用自定义白平衡.. 而胶片在色温选择上却极其有限.. 最多加滤镜或者是选择不同色温的胶片)
胶片还要受冲洗工艺的影响.. 如果再冲负片那颜色就更加千差万别了..
个人感觉数码的颜色更接近"真实".

刚好看过一篇文章..
给大家分享一下..
http://academy.fengniao.com/77/776224.html
[EMAIL=\"sw.45@live.com\"][/EMA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发表于 2009-7-6 21:5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maxil2004;2291293
同样的对焦距离下,同一镜头在asp 和全幅机上形成的弥散圆的直径是一样的。区别只是asp所成得像就好像在ps里,把全幅机所成像crop了4/9。
这也是为什么全幅机的焦外要比asp的要迷人。因为在同样的对焦距离下,要取得同样大小比例的成像,全幅机要用到80mm镜头,而asp只能用到50mm.

这个解释有道理. 同一镜头不论在ASP还是全幅机上,它在焦平面的有效成像面积是一样的,只是ASP的CMOS面积小些. 大概这也可解释菘屋的"个人感觉数码比胶片的景深浅一点"问题,如果菘屋提到的数码机是ASP的话.

如果那位有全幅机又有ASP,用两部机,同一镜头,拍同一画面给咱眼睛过过瘾,升级全幅机的动力肯定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4#
发表于 2009-7-6 22:14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菘屋;2291327
按照公式计算出来是一样的,我说的是个人感觉(可能跟成像介质的密度和属性有关.. 当然感觉也可能是错的).
数码理论上应该比胶片色彩还原更准才对... (简单拿色温来说,数码可以用自定义白平衡.. 而胶片在色温选择上却极其有限.. 最多加滤镜或者是选择不同色温的胶片)
胶片还要受冲洗工艺的影响.. 如果再冲负片那颜色就更加千差万别了..
个人感觉数码的颜色更接近"真实".

刚好看过一篇文章..
给大家分享一下..
http://academy.fengniao.com/77/776224.html

数码自定义白平衡的原理和在ps里用photo filter是一样的,也是加另一层颜色来作后期校正。目前数码的问题在于,除了sigma x3别的ccd,cmos都是单色,再好的镜头,颜色也损失了2/3。你把sigma的图像与其比较一下,就知道了,特别是颜色与颜色的边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22:22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maxil2004;2291357
数码自定义白平衡的原理和在ps里用photo filter是一样的,也是加另一层颜色来作后期校正。目前数码的问题在于,除了sigma x3别的ccd,cmos都是单色,再好的镜头,颜色也损失了2/3。你把sigma的图像与其比较一下,就知道了,特别是颜色与颜色的边缘。

Sigma 一直再卖它的CCD技术.. 三层还原..
但我觉得它的颜色并不见得真实..
明显的例子就是蓝色普遍过艳..
在PS里分三色显示柱装图看蓝色往往是过的(这种过是不可还原的.. 也就是说蓝色将无任何细节)..
SIGMA的颜色是夸张,但不见得真实..

SIGMA DP1,DP2在专业用家的确比较受捧..
但SD系列机卖不太动..
[EMAIL=\"sw.45@live.com\"][/EMA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6#
发表于 2009-7-7 06:48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菘屋;2291363
Sigma 一直再卖它的CCD技术.. 三层还原..
但我觉得它的颜色并不见得真实..
明显的例子就是蓝色普遍过艳..
在PS里分三色显示柱装图看蓝色往往是过的(这种过是不可还原的.. 也就是说蓝色将无任何细节)..
SIGMA的颜色是夸张,但不见得真实..

SIGMA DP1,DP2在专业用家的确比较受捧..
但SD系列机卖不太动..

光线是彩色的,如果ccd是单色的话,成像颜色就不可能真实,就好像把一张黑白照片上色成彩色,不可能说他的颜色是真实的。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发表于 2009-7-7 10:24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了解了影响景深的四个因素,就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了。

镜头口径越大,景深越浅;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镜头到物体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使用的光圈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浅。


所以,以下推断是错误的:
(如果把同一个50MM镜头,光圈不变:
1. 装在全幅机上,画面上一个直径1MM的点,在焦外被虚化为3MM;
2. 装在ASP机上,对着同一画面,这个直径1MM的点成了1.6MM,在焦外被虚化为1.6x3MM = 4.8MM;)


因为同样焦距的镜头,在ASP机上拍同样的画面,相机距离物体就比全幅的遥远。
很明显,其他三个因素完全相同,而距离远了,所以景深就比全幅的更大了,焦外光点虚化就更小了。
:ee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发表于 2009-7-7 10:5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已经有人做过解释了,呵呵,不好意思啊!

(同样的对焦距离下,同一镜头在asp 和全幅机上形成的弥散圆的直径是一样的。区别只是asp所成得像就好像在ps里,把全幅机所成像crop了4/9。
这也是为什么全幅机的焦外要比asp的要迷人。因为在同样的对焦距离下,要取得同样大小比例的成像,全幅机要用到80mm镜头,而asp只能用到50mm. )


也就是说,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咯!

不过,也不能说焦距越长得到越浅的景深就越迷人。还要看镜头的具体成像(主要与光圈叶片有关),比如佳能的24-105 F4 L, 我一直都不觉得它是一个"人像头",因为它的焦外是太难看了。同样在70mmF4, 它的焦外成像比ISXXB差远了. 不过,它是一只绝佳的旅游头(斗胆说一句: 起码比24-70好,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4:41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maxil2004;2291487
光线是彩色的,如果ccd是单色的话,成像颜色就不可能真实,就好像把一张黑白照片上色成彩色,不可能说他的颜色是真实的。
S
这并不能说明SIGMA的颜色就更真实。
传统CCD是在每个像素点分别感应RGB的信息,然后通过算法合成的。(所以也是彩色的)。
X3是分三层感应RGB,然后后期同样需要通过算法合成。
能比较的只能是算法的高低,那些三层比一层颜色更准纯属商家的片面之词。
否则大量在STUDIO里靠拍广告谋生的大哥们早一窝蜂冲SD去了。
相反,X3很多人的感觉是颜色太假。(在FLICKR里搜搜就会找到大量的样片,色彩鲜艳不假,但并不真实)。
看看这位同时用CANON 马克兔和SD14的专业人士得出的结论(CANON的颜色更准)。
http://forums.dpreview.com/forum ... mp;message=31091934

在他给出的样片你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EMAIL=\"sw.45@live.com\"][/EMA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4:43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我的帖子变器材讨论了?
打住打住。
只谈风月。:p
[EMAIL=\"sw.45@live.com\"][/EMA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20:09 , Processed in 0.055377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