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拟提高贫困线到1300元/年,贫困人口将翻番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的消息说,考虑到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医疗保障需求,我国准备提高贫困线,从2007年1067元/年的标准,提高到1300元/年;按实际购买力计算,首次达到日收入1美元的国际标准。这样,全国贫困人口将翻一番,由目前的4000万增加到8000万。 1985年,我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6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今年,我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年收入超过683元人民币就算是“脱贫”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据悉,此次调整将把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贫困线“合二为一”,统一称为贫困线。 美国人口只三亿,但他们的贫困人口却占12.3%,有近4000万(据2006年统计数);中国人口是十三亿多,但贫困人口却4%还不到,仅4300万(截止2006年)。 在近4000万的美国贫困人口中,吃饱穿暖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也是不用担忧的,而且其中有一半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住宅,75%的家庭有一辆汽车,甚至还有30%的家庭有二辆汽车,至于彩电冰箱等一些常用的家电什么的,就不在话下了。

背景知识:
=============================================================
每月108元够怎样生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吃粮30斤,约需45元; 菜金(白菜帮子)每日2元,月需60元; 此两项已值105元。剩3元 不能吃盐,更不能吃油; 不能生火(煤、煤气、液化汽、柴草),因而不能吃熟饭; 不能用自来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不能点电灯(更不用说用电器); 不能打电话; 不能乘公共车; 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文化娱乐消费 交不起卫生费; 更休想看病、交学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俄罗斯贫困线标准是人均GDP的40%,并随GDP每季度调整。2007年俄罗斯人均GDP约9500美元,即贫困线平均在每年3500美元以上(是不是很可怕,按这个标准,中国绝大部分人都在贫困线内),每月300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元以上。这是人家一个月的标准。中国每年1300元,每月100 元多点,这里就差了近20倍,要是算上其免费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总体差距更大。 中俄两国2007年人均GDP差距在3倍,但贫困线标准却达20倍。不禁要问,为什么差距这么悬殊? ===============================================================

我国贫困人口标准和美国贫困人口标准

现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过低,仅相当于国际贫困线确定的最低贫困人口标准的1/5,相当其贫困标准的1/10;相当于美国贫困人口标准的1/50。贫困人口难以完成在当前社会一般的、正常状况下劳动力的再生产。农村贫困人口从2亿多减少到2000多万,主要不是扶贫工作所致,而是到城镇打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85年,我国开始制定的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是206元人民币,每人每天不足1元。当时世界银行提出的最低贫困人口标准是每人每天1美元,贫困人口标准是每人每天两美元。20年后的200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提高到652元,增长了两倍。但农民消费的主要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了远不止两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实际不升反降了。      

我国不仅没有制定城乡统一的全国贫困人口标准,至今也没有制定城市贫困人口标准;改革开放后不久制定了农村贫困人口标准,至今已有20年历史,但不是以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学说作为理论基础,而是以国家职能部门和一些学者提出或赞同的“绝对贫困”作为基础。所谓“绝对贫困”,就是生存贫困,即以维持生命为原则,体现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现行标准上:1985年206元,1990年300元,1999年625元,2003年637元,2005年652元至今。   

美国贫困人口标准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16895美元,人均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万多元)。我国很多媒体宣传美国贫困人口如何多,但较少提到美国贫困人口的标准;宣传我国贫困人口近年来大幅减少,也较少提到我国贫困人口的标准问题。      

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最新数字,2005年划分贫困线的标准是:单身年收入低于9570美元,两口之家低于12830美元(约相当于每年10万元人民币),三口之家低于16090美元(约相当于每年13万元人民币),四口之家少于19350美元(约相当于每年近16万元人民币),五口之家少于 22610美元(约相当于每年18万多元人民币)。      

美国的贫困人口最近几年基本保持在3500万人左右。美国贫困人口中有46%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美国人口普查局调查的这部分人拥有的典型房屋一般有三间卧室,一个半卫生间(家庭中带浴池和抽水马桶的卫生间称为全卫生间,只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为半个卫生间),一个车库,一个门廊,以及一个晒台。76%的贫困人口家庭里有空调,75%的贫困家庭拥有一辆汽车,30%的美国贫困家庭拥有两辆汽车,97%的贫困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一半以上的贫困家庭拥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彩色电视机,78%的贫困家庭拥有录像机或者DVD ,62%的贫困家庭装了有线电视或者卫星电视,73%的贫困家庭有微波炉,一半以上的贫困家庭有立体声音响装置,1/3的贫困家庭有洗碗机。      

美国贫困家庭的孩子和中产阶级的孩子在摄取蛋白质、维他命和矿物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贫困家庭孩子摄入的营养甚至超出身体的需要。贫困家庭的孩子事实上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消费更多的肉类食品,贫困家庭的孩子平均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政府卫生部门建议摄入量100%。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今天美国大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一般都营养过剩,他们的平均身高比美国在二战期间参加诺曼底登陆的美国军人高1英寸,体重重10磅。家庭里有孩子的美国典型的贫困家庭,每年父母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平均只有800个小时。如果以每天工作8小时来计算,贫困家庭的父母每星期只上16小时的班。如果这些贫困家庭的父母每周工作40小时,那么75%的穷人家庭将立即脱离贫困。      

而且,我国652元的贫困标准意味着贫困人口实际上达不到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不是贫困人口了,而是计算到脱贫人口中去了。至于说每人每年非食品消费的261元,这包括了除食品以外的一切支出,主要是医疗和教育以及住房、穿衣等等。      

据一项调查说,现在中国部分城市的居民一次感冒的医疗支出平均为220元,这也就是说中国贫困人口每人每年的全部非食品支出仅够城市人感冒一次多一点。况且几乎所有工业品农村比城市贵、小城市比大城市贵。      

世界银行从1990年以来就一直统计全球贫困人口的数据。最近一次调查是1999年10月进行的:全世界60亿人口中有28亿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有12亿人口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      其中中国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为2.12亿。也即最低贫困人口,称低贫困线。中国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的贫困人近7亿,占总人口的50%以上,这也称高贫困线。世界银行列出的中低收入国家大多采用高贫困线。中国也是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低收入的国家之一。      

* 资料来源: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刘纯彬《我国贫困人口标准再探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PS:目前,美国对低收入者的福利主要有4项——低收入津贴、食品券、医疗保和住房补贴      

美国政府为有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低收入津贴。这个津贴为了鼓励大家工作,采取了特别的计算方法。家庭收入从零开始增加时,津贴也增加;收入在6900~12700美元时,津贴高;然后津贴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到零。由于申请津贴的手续简单,只需填好报税表。   

食品券是提供给低收入者、65岁以上老人和残障人士专门用来购买食品的补贴券。某些特殊食品,像宠物食物等不能用它购买。      

低收入者可以申请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申请者要提供各种文件,包括家庭收入、财、住房条件、亲属关系等各项资料。      

最后一项是住房补贴,各个州或市有自己的规定。比如在波士顿,凡是单亲家庭年收入低于1.8万美元,双亲家庭年收入低于2.2万美元,就有资格申请政府的住房补贴。低收入居民并不是无偿居住,必须每月拿出自己家庭收入的1/3用于房租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足。纽约的政策更宽松一些。纽约市住房局每年公布一次低收入,合格的低收入者到住房局查看出租住房一览表。低收入者选中其中某一套住宅,就约定房主共同到住房局签订租赁合同。如果月租700美元,合同规定每月租房者交给房主200美元,住房局每月拨给房主500美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10 09:24 , Processed in 0.045831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