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5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强大”、“被代表”zt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8 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照葫芦画瓢,评价2009年的60周年的北京国庆阅兵时也来个“理性思考”,忽然发现为了满足某些“改革精英”的利益需要,不得来上四个“被”:“被强大”、“被弱小”、“被代表”、“被不代表”。
1.“被强大”
强大不一定在物质力量上有压倒的优势,却必定在精神力量上有压倒的优势。标志之一就是无所畏惧,气势上一往无前、压倒一切:“乱云飞渡仍从容”、“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强大不等于庞大。精神懦弱,物质力量再大也算不得强大----马和牛的力气都比人大得多,但一个小孩子就能牵牛放马。从来只有人役使牛马的,没有牛马役使人的。 .
刚看到一条新闻:“小小必胜鸟勇斗红尾鹰”。大意:为了护巢,一只身材玲珑的必胜鸟居然骑到一只红尾鹰的背上对其大啄特啄,弄得老鹰狼狈不已,惨叫着在空中乱飞。老鹰拼命晃动企图将背上的必胜鸟抖落下来,而必胜鸟则紧紧的钩住老鹰的背部。尽管这只红尾鹰的体型几乎是必胜鸟的50倍,但它却无力摆脱背上的小鸟。老鹰最后尖叫着飞走…… .
都说“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但这次老鹰这块“强肉”却栽在比自己几乎小50 倍的“弱肉”手下,显然并非因为老鹰的物质力量不够大,而是精神上不如那小小的必胜鸟----如果必胜鸟精神上被物质上大自己几十倍的庞然大物吓垮了,想都不敢想去搏斗,那还能有“骑到老鹰背上大啄特啄”的精彩吗?还能保护自己的巢穴吗?可见强大首先得是精神上强大。 .
鲁迅说:“鹰的捕雀,不声不响的是鹰,吱吱叫喊的是雀;猫的捕鼠,不声不响的是猫,吱吱叫喊的是老鼠;结果,还是只会开口的被不开口的吃掉。”----如果这雀和鼠精神上也有必胜鸟那两下子,不是把气力只用在“吱吱叫喊”上,那未必会被人家不声不响一口吃掉。谁怕谁还不一定呢。 .
鲁迅说:“现在的强弱之分固然在有无枪炮,但尤其是在拿枪炮的人。假使这国民是卑怯的,即纵有枪炮,也只能杀戮无枪炮者,倘敌手也有,胜败便在不可知之数了。这时候才见真强弱。”
不仅有枪有炮,而且又是警犬又是装甲车又是高科技又是训练有素的武装到了牙齿,却怕风筝、怕鸽子、怕菜刀、怕水果刀(幸亏还不怕指甲刀、耳挖勺)、怕手提包、怕访民、怕成群赤手空拳的老百姓 ……除了不怕树叶子掉下来砸破头以外什么都怕,以至于把整个北京地区都变成了“紫禁城”----物质上极端强大、精神上极端虚弱,算强大呢还是算弱小?为了能睡得着觉,需不需要在老百姓面前狠狠“被强大”一把?----你们可别不怕我,我强大着呢! .
2.“被弱小”
外交部那个吴建民不是说过吗,“中国韬光养晦至少还要管一百年” 、“人家会想,你人均三千美元就这么凶了,将来人均两万美元会怎么样啊?”“目前中国人需要防止浮躁,浮躁的根本原因是过高估计了自己。”
看吴贱人多么深谋远虑体贴入微:如果中国在洋大人眼里太强大,惊了圣驾还得了?搅乱了“韬光养晦”的大局还得了?所以必须“被弱小”。
如果被认为很强大,那马上就得面临如何解释钓鱼岛、东海大陆架、台湾、南沙、藏南等领土领海的现状的问题----敢说那些地方不是中国的吗?是中国的,那为什么强大了还不收回来,甚至提也不敢提?----没力量想收收不回来是一回事,有力量收回而故意不收是另外一回事。这不是是否力不从心的问题,而是是否蓄意卖国的问题----世界上哪个强国会眼睁睁看着领土领海被人霸占而只敢口头叫唤实际却一动不敢动的?“特别是”之前,在据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的毛泽东时代中国面对侵略毫不犹豫就敢“亮剑”,就敢刚建国便抗美援朝,就敢在最困难的时候为边境的哪怕不毛之地跟印度兵戎相见,就敢为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珍宝岛不惜冒核战争的危险跟苏联大打出手,就敢硬用小炮艇远涉大洋收复西沙,寸步不让,寸土必争,战无不胜。“特别是”以来呢?且不问收复了哪些领海领土,就掰着指头算算究竟有几次为保卫领海领土而“亮剑”?镇住对方的侵略行径没有?怎么“强大”了反而看着领土领海被别人肆意蚕食开发而无所作为、只会“吱吱叫喊”? .
阅兵场上英雄,不如战场上英雄。怕上战场,没胆子收复失地又不敢承担卖国责任,就只能装孙子:我不强大,我弱小得很,不是我卖国,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句话:“被弱小”,否则就难免落入鲁迅的描述:“爱国之士又说,中国人是爱和平的。但我殊不解既爱和平,何以国内连年打仗?或者这话应该修正:中国人对外国人是爱和平的。” .
对内需要“被强大”,对外需要“被弱小”----这就叫“理性思考”。
3.“被代表”
有些东西明明存在,但必须说不存在,得由别人去“代表”---- “被代表”。
CCTV现场报道阅兵式时说:“这次国庆首都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是对建军82年,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民武装力量建设发展的庄严检阅。”----如此宣布,意思显然是说阅兵式展现的成果主要是“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之功,“特别是”之前的毛泽东时代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成果相形见拙,不值一提。 .
这次阅兵式最引人瞩目的装备有三大块:二炮,空军,坦克。没有出场、胜似出场的装备有二:核潜艇、核弹头。
核弹头在内的“两弹一星”是毛泽东时代搞成功的。核潜艇也是毛泽东时代搞成功的。不管如何“开放”,这些东西照样引进不了,也没见这个系统实现“民营化”。所以没法说这些成就是“特别是”的功劳。
坦克:最引人瞩目的主战坦克是T99和T96A。
空军:据新华社报道,参加阅兵的共15型151架。这15个型号分别是:
空警-2000,
空警-200,
歼-7GB,
歼-8D,
歼-8F,
歼-10,
歼-11,
歼轰-7A,
轰-6H,
轰油-6,
直-8K,
直8-KA,
直9-WZ,
直9-WA,
教-8
这些坦克和飞机的制造总厂和建厂时间分别是:
T99和T96A的制造总厂:包头617厂(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建厂时间:1954年,国家“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以下简称为“156项目”)。
歼-8D、歼-8F和歼-11的制造总厂:沈阳112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建厂时间:1951年6月29日,156项目。
歼-7GB和歼-10的制造总厂:成都132厂(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建厂时间:1958年。
歼轰-7A、轰-6H、轰油-6和运—8(空警-200的载机)的制造总厂:西安172厂(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建厂时间:1958年。
直-8K和直8-KA的制造总厂:景德镇372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建厂时间:1969年。
直9-WZ和直9-WA的制造总厂:哈尔滨122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建厂时间:1952年4月,156项目。
教-8的制造总厂:南昌320厂(洪都飞机制造厂)。建厂时间:1951年,156项目。
(注:本文资料全部根据google搜索资料整理而成)
参加这次阅兵引人瞩目的两型主战坦克、全部的十五型飞机除了“空警—2000”的载机不是国产而是从俄罗斯购买的伊尔—76外,全部都是毛泽东时代创建的工厂制造的。这些工厂都是总装厂,每个厂建厂时都不是孤零零地只建一个,而是同时建一大批成龙配套的工厂以生产发动机、辅机、设备仪表、加工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量具刃具、工装卡具……即同步创建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工业集团。每创建一个厂,就必须有相应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人。而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多少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人,只能从头开始,把大量祖祖辈辈目不识丁、一盘散沙的农民教育培训成能胜任国防科研生产需要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技术精湛的技术力量和产业工人。毛泽东时代建设的军事工业集团不管硬件软件都从零开始,不仅仅是建设了一大批工厂,而且是造就了中国的军工体系,造就了一个阶级。这两型坦克十五型飞机涉及的七个工业集团(包头、沈阳、成都、西安、景德镇、哈尔滨、南昌)中,“一五”期间从国外引进的有四个,占57.14%,“大跃进 ”期间创建的有两个,占28.57%,“文化大革命”期间创建的有一个,占14.29%,“特别是”以来创建的一个没有,占0%。----不是说毛泽东时代“ 整个国家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落后状况”、“只着重搞阶级斗争,而不重视经济建设”吗?不是说大跃进“瞎折腾”吗?不是说文化大革命“光搞破坏”、“只整人不建设”、“到了崩溃的边缘”吗?建国六十年大阅兵,最闪亮的“金蛋”却全部来自“闭关锁国”、“瞎折腾”、“光搞破坏”、“崩溃的边缘”的毛泽东时代养出的“鸡”,而“特别是”以来一只这样会下金蛋的“鸡”也没养出来,想用来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添亮点都没门----CCTV硬说阅兵展现的这些新装备集中展现的是“特别是”的成就,没毛泽东时代什么事,太牵强附会了点吧? .
“一五”期间一下子就引进了156个重点项目,文匪“精英”们却一口咬定毛泽东时代“封闭半封闭”、“不开放”,大概他们认为从苏联引进技术仍然算“封闭”,只有从欧美国家引进技术才算“开放”。
那这次参加阅兵的歼轰-7A(飞豹)又该怎么说?----歼轰-7A的发动机可是来自文革期间从英国引进的“斯贝”技术。1971年12月周恩来总理批准从英国罗一罗公司进口民用斯贝发动机(注:这发生在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21 日访华、正式改善美中关系之前)。1973年7月17日英方授权罗一罗公司谈判向中国出售军用斯贝发动机。1975年12月13日中英签订中国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合同,合同金额5亿英镑。中国型号定名涡扇9,定点西安发动机厂(430厂)生产。2003年7月17日涡扇9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实现全国产的涡扇9被命名为“秦岭”。涡扇9发动机经过近30年奋斗实现了国产化。 .
注意这几个事实:
第一,这不是从苏联而是从老牌西方国家的技术引进。
第二,这发生在所谓“封闭半封闭”、“打倒一切”、“只破坏不建设”的文化大革命中。
第三,这发生在《炎黄春秋》的辛子陵们所谓“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只有三万八千元美金”、“堂堂中国代表团给不起服务员小费”、“邓小平团长把他的全部个人经费作为小费给了酒店的服务员,他回家只给他的孙女带回来一块巧克力”、“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够政府官员出一趟差”的“崩溃的边缘”时期----当“全国外汇只有三万八”、“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够政府官员出一趟差”时,中国居然能一再进口飞机发动机,还能引进“合同金额5亿英镑”的先进技术----矛盾不矛盾?究竟谁撒谎?谁可信?是装备着用引进的斯贝技术发展出来的发动机、从阅兵场上呼啸而过的歼轰-7A(飞豹)这个“眼见为实”,还是《炎黄春秋》的辛子陵等文匪“精英”们有鼻子有眼天花乱坠的“耳听为虚”? .
第四,斯贝发动机从引进到消化用了近30年,1975年底签合同,2003年才定型,消化吸收几乎全发生在“特别是”的期间----如果说慢,那可没法再怪到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头上。如果说这是正常速度,那就等于说“特别是”期间的技术引进现在还没到开花结果的时候呢。这等于承认60年大庆阅兵的亮点果实全来自“特别是”之前的栽的树----这岂不把CCTV的结论全推翻了吗? .
这次参加阅兵的十五型飞机中,有几个型号吃足了“特别是”的苦头。
第一:空警—2000和空警—200。不是说“信息化”吗?不是说C4I吗?不是说“空天一体化”吗?C4I、信息化核心是预警机。说到预警机,就不免令人想到与以色列的“法尔康”交易----“特别是”以来无限钟情于“改革开放”,自己能造也不造,非买人家的“先进技术”不可。结果呢?竹篮打水一场空:虽然白纸黑字签了协议,但美国一声吼以色列立刻毁约。中国白折腾了好几年,最后还得自己搞,于是才有了空警—2000和空警—200----你想开放,人家不让;虽然“特别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按毛泽东的“自力更生”办。是毛泽东当年没事找事“闭关锁国”自力更生,还是除此别无选择? .
第二:空警—2000的载机。预警机买卖吹了,只好自己搞。要搞却没有适合的载机,只好买俄罗斯的伊尔76。而与俄罗斯的伊尔76交易也是一波三折----现在俄罗斯还有一批伊尔76的合同拒绝执行,在跟中国扯皮呢。仰仗于人,签了合同都不算数,说没了就没了,靠得住吗?这滋味好受吗? .
但中国本来已经几乎搞出了自己的载机----运十:三十六拜都拜过了,就差最后一哆缩,愣被“特别是”搅黄了。如果当年没有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而是持之以恒发展下去,今天哪里会如此狼狈?
第三:加油机。如果运十不下马,那如今参加阅兵的加油机就不会是轰油—6而是运十或运十的后继机。
运十的设计参照了波音707。波音707是专用加油机KC—135的民用化。从技术角度讲,可以说运十实际就是专业加油机的翻版。如果运十不下马,那中国的加油机问题几乎可以迎刃而解,而且能管好长一段时间(KC—135现在仍然在美军中服役)。但运十被“特别是”搞垮了,只好让轰6勉为其难,于是才有了这次阅兵的轰油—6。 .
把轰6改成轰油—6是“小马拉大车”,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得已的办法,很勉强的办法。轰油-6的原型是中型轰炸机图16,载弹量只有约3到9吨。图16是渦喷发动机飞机。渦喷发动机高空高速时效率才高,中低空中低速时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轰6本来载油量就有限,又是“油老虎”,自己喝都嫌紧,还要从这只“油老虎”嘴里抠出油来加给别人,效能可想而知----据网上资料,歼10机内载油量大约3吨多,歼11、苏30机内载油量几乎10吨。而轰油-6总共载油约为37吨,自用18.5吨,只有18.5吨可用于空中加油。而KC—135呢?有52吨可用于空中加油。如果当年技术参数与KC—135相差不太远的运十不下马,情况将会如何?KC—135和运十都是渦扇发动机飞机。渦扇机油耗低效率高,总载油量中可供空中加油的比例大。如此一匡算便可以想象出一旦南海有事,靠轰油-6加油争夺制空权该多吃力,也不难明白:如果运十不下马,那对今日中国空中加油和对中国掌握南沙制空权又意味着什么。 .
还不仅仅是效率效能问题。
空中加油本来就是高危作业----惊险片中的惊险动作往往是汽车疯狂追汽车,汽车疯狂追火车,追上了再纵身一跳,这就让不少人紧张得透不过气了。其实汽车火车速度才多少?每小时几十公里、百把公里而已。而空中加油呢?几百公里。与此相比,一切惊险片的“疯狂速度”简直是小菜一碟。这还不算,还要在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高速下使飞机与飞机几乎紧贴到一起,从容不迫地完成对接、加油、脱离等一系列动作。在整个加油过程中飞机与飞机的速度、高度、方向等等都必须保持一致,稍有意外就会相撞。这比惊险片中只需一瞬间的“纵身一跳”那种一锤子买卖不知难多少倍、险多少倍----稍有差错或突如其来一股紊流湍流或气象突变就可能导致飞机空中相撞,后果不堪设想。国外因空中加油事故引起的空难屡有发生,最有名的当数1966年的那次: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在西班牙上空加油时与加油机相撞坠毁,轰炸机上的四颗实战氢弹全部甩了下来,侥幸没有爆炸----四颗实战氢弹如果哪怕只爆炸一颗,整个西班牙恐怕就差不多了。可见空中加油的危险系数有多高。 .
而目前中国的空中加油比外国的难度更大,也就是说,比高危更高危,险上加险。
据新华社的报道(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 ... t_12062226_6.htm)
----歼10试飞员采访披露:中国空中加油难度大于国外
----特级试飞员揭秘首次空中加油:机翼间距0.6米
----0.6米的距离就是当年压在所有试飞人心中最大的石头,这样小的距离不要说是在空中,就是在地面汽车行驶中也是不可想象的。(注:这等于在天空耍杂技玩命)
----加油试飞功臣申长生,于2006年6月3日在试飞中牺牲。
为什么“中国空中加油难度大于国外”?因为“国外加油机的加油软管较长,加受油机之间的队形相对比较宽松,也就是说在加油试飞中,中国试飞员面临着比外国飞行员更大的困难。”
为什么“国外加油机的加油软管较长”而中国做不到?因为“国外的加油机大都由大型运输机改装而来,载油量大,加油软管较长,对接时加受油机的编队距离相对较远。而我国的加油机由于受平台的限制,加油吊舱较小、软管长度较短,对接时加受油机的距离非常近,给空中加油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
注意这点:“我国的加油机由于受平台的限制,加油吊舱较小、软管长度较短”----说白了就是轰油—6不够大。这再一次看出运十下马的恶果:没了运十,加油机只好用轰6替代。轰6勉为其难替代运十的结果就是“受平台的限制,加油吊舱较小、软管长度较短”----因为“软管长度较短”----所以“对接时加受油机的距离非常近,给空中加油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所以“中国空中加油难度大于国外”---- 所以中国飞行员空中加油要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就发生了“加油试飞功臣申长生,于2006年6月3日在试飞中牺牲”----在没有更大的飞机取代轰油—6之前,这额外危险始终存在,始终威胁着一切空中加油的中国飞行员的生命。如果运十没有下马,这个现在仍然威胁着中国飞行员生命的额外危险是可以避免的,加油试飞功臣申长生本来是可能不牺牲的----这一切归根到底是运十下马的恶果,也是“特别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凡因这“中国空中加油难度大于国外” 的额外的危险而牺牲的飞行员家属有没有理由找决策运十下马的“精英”算帐 ----算血债帐?) .
顺便说一句:轰-6项目1958年建厂, 1968年12月24日国产化轰—6首飞成功----从1958年破土动工建“鸡窝”开始,连“鸡”带“蛋”一起上加自行消化一共十年(而且是 “大跃进”、“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等所谓“只破坏不建设”、“不生产、人斗人”、“崩溃的边缘”的十年)。运十项目1970年上马,1980年首飞成功,也用了十年。而“特别是”了三十年,迄今还无法取40年前搞出来的轰—6而代之,还只能对轰—6修修改改使其继续挑大梁、参加60周年大阅兵。至于能替代运十的大飞呢?据说刚立项。毛泽东时代十年搞成的东西,“特别是”了三十年还搞不出来----不知这算不算CCTV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 .
第四:歼—8“和平典范”合作项目
这是直接跟美国搞的“开放引进”,结果又是一场空:中国的几亿美元打了水漂不算,样机数据还被美方给了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来对付中国。
这次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远不止二炮的导弹、这两型主战坦克和十五型飞机。既然全部装备都是国产的,那不妨做个调查统计,一个一个地看这些装备的制造厂的历史:有多少是建国前就有的,有多少是毛泽东时代创建扩建的,有多少是“特别是”以来的“新生事物”----“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调查统计清楚了,毛泽东时代和“特别是”时代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贡献也就一清二楚了。 .
有人会说:这次展示的装备都是“特别是”时代生产的,跟毛泽东时代没多大关系。
这就如同说,今天吃的果子都是当年长出来的,跟栽果树的人没多大关系。
还不仅于此。
有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劳动把不毛之地的沙漠改造成了良田沃土,再栽种果树、精心培育,终于果实累累。现在跑来摘果子的人说,一切都是我的功劳,跟载果树的人没关系,跟把沙漠改造成良田的人更没关系----说得通吗?
毛泽东时代之前,中国航空工业为零。坦克工业为零。潜艇工业为零。导弹工业为零。大口径火炮工业为零。雷达工业为零。汽车工业为零。精密机床工业为零…… 凡涉及高、大、精、尖(高级、大型、精密、尖端)的工业几乎全为零,完全称得上“国防工业的沙漠”、“不毛之地”----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面对日军性能其实很低劣的坦克都只能靠人拿集束手榴弹去拼----没有反坦克炮。 .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那些“零”全部不复存在。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了系统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工厂不是一个一个地建,而是一个工业系统一个工业系统地成套全面建设。尤其象中国“一五”期间那样整个工业成体系地大规模成套引进建设,世界历史上似乎没见过,今后也未必再有----世界上恐怕不会再有哪个国家会如此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向别人复制转让自己主要的工业体系。苏联当时肯这样做,关键的关键是抗美援朝----中国抗美援朝的回报,也是包括毛岸英在内的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历史性独一无二的特殊优惠(那些歪曲诅咒抗美援朝、污蔑诽谤毛泽东“闭关锁国”的文匪“精英”们当然永远不肯承认这些)。 .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几乎从零开始教育培训锻炼出一支完整的国防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大军。
看成就,固然要看“硬件”,但更要看“软件”。没有“软件”,“硬件”等于废铁。没有合格的国防科技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大军,即便得到先进的技术、买到现成的工厂也造不出先进的产品。
中国和印度都在六十年代初引进了前苏联的米格—21。中国得到的技术资料还是残缺不全的。但中国不仅吃透了米格—21,从米格—21发展出整套歼—7系列,而且超越米格—21,花样翻新搞出了歼—8和FC—1(枭龙)。而印度迄今仍然没吃透米格—21,想改进设计还得请外国人帮忙。要论“开放”、“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印度比中国得天独厚多了。但致命问题是基础不扎实:没有象中国那样成体统地培养出技术精湛、纪律严明、管理严格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军和科研生产技术队伍,所以尽管外部条件虽优厚,却始终“消化不良”。 .
武器装备是尖端技术密集的产品。一个国家的尖端技术能力不可能一步登天,只能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艺术之家的艺术代代相传。技术之国的技术代代相传。
赫尔曼.沃克的小说《战争风云》里有这么一句话:“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战斗力量是个大规模的工业进程。它需要物资、人力和时间,不管政治领袖们做出什么样夸夸其谈的宣告。”
网文“德国产的一根小锯条震惊了中国一个飞机大厂”讲述了一个故事:
“今年四月份,本人参加了沈飞集团沈阳飞机制造厂钛合金板的切割测试,要知道钛合金板的特性是不太好切割的,现场用了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锯条,效果都很一般。但是当一根德国产的名为德国(WILPU WILH.PUTSCH)的HM11的金刚石涂层曲线锯条的测试过程却让我们在场的人为之震惊,将测试用板一块厚度为2mm,170mm长的钛合金板一次性全部切断了,要知道之前测试的各款其他锯条的切割长度只有这个德国惠普锯条切割长度的五分之一。”“这次看切割测试才发现,原来工艺质量通过一根小小的锯条都能体现的这么透彻,据后来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得全厂震惊的那根小小的德国惠普锯条,竟然有14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德国工业的牛人之处。 ”(http://groups.tianya.cn/bulo/Sho ... er=0&Key=0& buloid=37075&ArticleID=692856) .
有人告诉过我一件真事:某高科技产品从国外引进了全套零件、图纸、工艺,丝毫不差地照人家的工艺说明组装,装出来的东西性能就是不如原装进口的。一了解,人家原装工厂的工人都是在那个厂几代世袭的技术工人,技术养成的一套别人当着面都学不去。 .
涉及国家安全的要害产品、核心技术,这种工人技术养成上的差距就是致命的差距。而这是绝对不可能引进的。人家决不会卖,即使卖也学不来。
要克服这种差距没别的办法,只能也坚持不懈,也靠几代人慢慢积淀。
国防工业中一根小小的锯条技术都有这许多讲究,把现成的零件组装起来的精密装配技术都离不开悠久的历史积淀,要掌握尖端的国防科研技术需要何等的艰苦努力和日积月累可想而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然而“特别是”以来,最吃香的却是“民营企业家”的“召之即来、来之即干、干之即散 ”----这套只管眼前使用不管长远教育的实用主义用来雇农民工生产廉价衣服廉价鞋还差不多。如果用来搞国防尖端,能解决哪怕象钛合金板切割锯条这样小然而要害产品的技术难题吗? .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开始时文盲充斥,高精尖技术力量几乎为零,国防工业的“硬件”是沙漠,“软件”也是沙漠。毛泽东把无数文盲变成了技术精湛、纪律严明、管理严格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军和科研生产技术队伍,这才使中国从而既具备了迅速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的能力,又具备了独立研发新产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中国引进苏联的米格—21,便消化制造出歼—7,进而又发展出歼—8、FC—1(枭龙);引进苏联的图—16,便消化制造出轰—6;引进俄罗斯的苏—27,便消化制造出出歼—11;引进法国的SA321“超黄蜂”,便消化制造出直— 8K、直—8KA;引进法国的海豚直升机,便消化制造出直—9WZ。不仅引进,还自行开发研制出运十、歼—10、歼轰-7(飞豹)和教—8。毛泽东就这样硬是把中国从“国防工业的沙漠”改造成可以栽种能“长”出各种先进武器的“果实之树”的国防工业的“良田沃土”。 .
孙猴子一跟头翻了十万八千里,自以为了不起,看见五根大柱子便以为是天尽头,于是秉笔大书“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再特地撒尿为证。但孙猴子始终是在如来佛的手心里上窜下跳,所以那“一跟头十万八千里”的“了不起”炫耀了孙猴子的能耐的同时更炫耀了如来佛的能耐。 .
在毛泽东营造出来的良田沃土上种树,越果实累累越证明了毛泽东的成就。在毛泽东奠定的基础上盖楼,越耸入云霄越说明了毛泽东的辉煌。
真要跟毛泽东比高低,那就别沾毛泽东创造的良田沃土的光,而是自己也把沙漠改造成良田,然后种树结果;别投机取巧依赖毛泽东打下的基础,而是自己也从零开始打地基,然后起高楼----这样结出来的果实、盖起来的楼房才有可比性。CCTV要要证明阅兵式上“特别是”的成就比毛泽东的高明,就得用丝毫没沾毛泽东奠定的国防工业基础的光、完全是“特别是”以来独有的东西来作证。 .
然而这可就难了:阅兵式上所有的装备都是毛泽东时代创建的工厂生产的----军装都不例外。连阅兵的规矩、正步走的步伐规则等等都是毛泽东时代确立的。算来算去只有一个女民兵方队跟毛泽东时代关联最少。
毛泽东时代的民兵货真价实,有男有女有组织有武器,真训练真打靶真执行任务:“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特别是”之后的民兵徒有其名,比如这次阅兵的“民兵”有女无男,连表面形式都塌了半边天。说是民兵,其实早就被缴了械,平时一无组织二不训练三不打靶更不当兵用,阅兵一过立刻解散,再也不是兵了。象这样不是兵的样子兵在毛泽东时代还真没有。 .
这不是兵的样子兵跟毛泽东时代虽然关联最少,却仍然没法跟毛泽东彻底无关:那枪仍然是毛泽东时代创建的工厂造的,步伐规则仍然是毛泽东时代制定的。这还不算,走过天安门时还被CCTV导播的一句“不爱红妆爱武装”密不可分地跟毛泽东连到了一起---- 明明一身红,CCTV却硬说人家“不爱红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让女民兵一身红大概是想向毛泽东示威:你说“不爱红妆”,我偏设计成一身红,电视一边演播人人红妆一边引述“不爱红妆”的诗词,故意恶心恶心毛泽东:你的“不爱红妆”吃不开。其实被这种小动作真正恶心到的不是毛泽东而是CCTV自己:当众露窃不算,还证明“特别是”了三十年,连能取代毛泽东一句“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象样的诗词都拿不出来,碰到这种场合还只能靠毛泽东的名句救驾----究竟谁恶心了谁? .
不管怎么说,跟其他阅兵方队相比,这次女民兵方队跟毛泽东时代的关联最少,作为“ 特别是”以来的辉煌成就跟毛泽东时代比高低相对容易点。但要如此就必须彻底改造,去掉一切沾了毛泽东奠定的基础的东西----枪是毛泽东时代创建的工厂造的,不能留。军装是毛泽东时代创建的工厂造的,不能留。正步走的步伐规则是毛泽东时代确定的,不能留。去掉这三样,代之以“特别是”以来的特色东西:穿着“三点式”、踏着“霹雳舞”、耍着“忽啦圈”、唱着“后庭花”----这才绝对不沾毛泽东时代的任何光,能充分体现“特别是”以来的成就,虽然这将使人弄不清这到底是阅兵还是观赏“黄色娘子军” .
然而这一切其实都多余。CCTV一句“特别是”就扭转了乾坤,毛泽东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一切决定性贡献一下子就“被代表”了----所以需要“被代表”。
4.“被不代表”
有些人明明存在,虽然谁也不否认,但谁也不肯代表之---- “被不代表”。
如果不这样,让这些人的代表参加60周年大庆游行,那游行队伍就不免出现许多充分体现了“特别是”特色的方队:“三陪方队”、“二奶方队”、“小蜜方队 ”、“超女方队”、“快男方队”、“模特方队”、“鸡方队”、“鸭方队”、“叫兽方队”、“同性恋方队”、“摇头丸方队”、 “海洛因方队”、“贪官方队”、“买办方队”、“文匪方队”、“汉奸方队”、“大腕方队”、“先富方队”、“富二代方队”、 “下岗工人方队”、“失地农民方队”、“屁民方队”、“刁民方队”、“上访方队”、“道德的血液方队”…… .
这样的方队别说组成了,即便沾边恐怕都没人肯干----不信问问参加了这次游行的方队:你们谁代表“三陪”?谁代表“二奶”?谁代表“贪官”?谁代表“买办”?……谁敢这么问,谁大概想“找抽”。
而上述这些人存在不存在?谁都不否认存在。这些人人数多不多?谁也不否认为数不少。明明存在,明明人数众多,却无人肯出来代表----所以需要“被不代表”。 如此“理性思考”肯定会令某些人勃然大怒。但是没办法,谁让张维迎的逻辑被放行在先呢?----“讲策略是政治家的事,不是学者的事”、“学者不是民意代表不应该迎合任何人”、“学者不应该迎合任何人,包括大众”……如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请他们尝尝“请君入瓮”的滋味,委屈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9 14:39 , Processed in 0.049087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