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 lao wang;2408517
请字不敢当,胡说几句。你的字看了几张了,感觉都是米芾的字的搬运。米芾的字属于性情派文人字,要求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对字体结构的理解上,要求有很高的悟性,笔头上的技巧要求更高,要求的是“意足则神足,神足则形足”。很难学好。当然米字的特征性很强,所以有人觉得很容易学。但大多数学写这类字的人,最终都仅仅流于对其形式上的一知半解,而不得其貌似率意洒脱下的严谨精妙,更不得其超然物外,跌宕起伏的真谛。即只得其形,不得其神,更不得其意。至于你的字,几乎字字都是将米芾的字形拿来就用,而米芾没有写过的那些字,就不知如何去写。且通篇笔画软弱,笔法单一,结构松软,这些和米芾的书法精神,都是背道而驰的。学习书法的一大忌讳,就是不知所以然的生搬硬套。我的看法是,你与其去学米芾,不如去学写北碑,领悟些北碑中恢弘超迈的大气。因为你的字给人的感觉是软和散,滑和园,笔画的细节上毛病很大,而北碑的质朴率真,粗旷刚强,正是你所缺乏。另外,学习书法,至少要先把字写的能立得住,不能字字靠搬运别人的字形。写写北碑,可以让你的字能先立起来。你的这幅字里,象兮,求,索等字,尤其落款(包括你自己的的名字)的那些字,结构上都还没有立的住脚。欲学走,要先学会站立。北碑或学对你会有些用。先把基础打扎实了,再去以碑化帖,或者以碑入帖,再去学米芾,可能效果更好。
Post by lao wang;2408834
学习米芾,和把米芾的字生搬硬套,断章取字的搬进自己的作品里,是有很大区别的。学习一个书法家(或者一种碑帖)的字,是为了掌握其书法的精神和灵魂,是为了自己也能“写”出更好的书法。你那样做法,其实不如用计算机软件把米字一丝不差的粘贴到一件作品里,效果不是更好?也省去练字。至于你从中国书法网上转来的两幅字,是有很多米芾的痕迹,但都不是象你那样直接搬运过来就用,都是经过自己的理解后“写”出来的。两幅字里几乎没一个字是直接嫁接米芾的字的。他们对米字的理解和运用,比你强了很多很多。但说句实话,也如我先前所言,这两幅字,对米芾的理解,也仅仅是在形式上的一知半解,和米芾的字相比,相距千里,不及万一,但这是题外话。写字要先立后行再跑。否则,立不住就学行书,难免东搬西凑,也只能弄个徒有其形,而一遇到前人没写过的字,自己一写,就必然露出大破绽。
Post by lao wang;2409731
呵呵,都是交流,别上火。我对米芾知道些,虽不多,但也略知道一二。既然你说他有写过那些字,那你就应该登出来,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你有举证的义务,怎么一句话让我自己去看了事?我想那些字在米芾的存世帖里可能没有,否则,你怎么写的那么差。另外,我没有说你写的太正,或者不太正,或者太不正。正与不正不是书法好坏的标准。我只说你写的字太软散,松软无力,结体很散,笔力太软,很多米芾字帖里没有的字,你写的连站都站不住。你却说正与不正,我不知道从何而来。至于你的楷书,我觉得也有很多问题,笔画含含糊糊,交代不请,所以之前我让你多看看魏碑,看来是对了。魏碑对理解字体的结构,会有很大帮助,其豪迈的气象,刚毅的用笔,对你肯定有帮助。
Post by mushubin;2410536
哦哦,我感谢你都感谢不过来,怎么会为这点闲聊而发火呢?我只是觉得要点评别人的作品时,首先自己要懂,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通,这样会误人子弟的。其实你一开始在评述中就充满了火药味,语句非常不友善,始终在贬低他人太高自己,可是又说不准道不明。不过我还是要感谢你对我的关注和建议,同时也欣赏你的胆量,相信你也有胆量上几幅字让我们学习学习,养养眼。我们还是用更多的时间去临帖写字吧,为这无聊的理论浪费时间不划算。让作品说话才是真功夫。我视目以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