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悔?中美差异大 华人移民海外痛失优越感 zt. H. _8 Y+ i( y; y
0 I. l; R0 I/ r 7 ^* _, ]! ^& r3 j& S" W A
% ], E& m) S$ t4 P" k
多伦多信息港 http://www.1tor.com 2010年01月13日) _' r' L U4 |- @, v! X
<O:p k- ^9 U0 l: l k+ m0 P. t
3 d6 e* c' ]. d; p! p
以前从中国移民美国被认为是“人往高处走”,有的华人为了子女和未来,放弃大陆的发展机会,咬牙留在美国。如今中国大陆经济起飞,许多留在美国的华人发现“过去不如自己的人”现在都升官发财,比自己的情况好得多,强烈的失落感使得一些华人产生心理疾病。
2 \6 l2 I* r3 ]7 R 8 I# I8 Z, j- w _" ?
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后,华人移民美国人数一浪高过一浪。当时从中国移民美国被认为是“人往高处走”,留在美国的优越感,使他们克服语言不通、文化不适的困境。纽约一些华裔医师表示,几乎每一个移民都有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大多数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和生理调整后,都能适应新的环境。 ! B) [9 V9 s2 I+ v3 f8 J$ R5 B9 k9 a4 R
$ C! V' ?% o, l但也有一些人适应期延长,甚至无法适应,产生极端行为。例如,2008年11月14日,硅谷高科技公司华裔员工吴京华被解雇,当天下午枪杀公司创办人和两名高级主管。“这些事件显示美国华人产生适应障碍、内心压抑的极端例子。” 1 m8 c: T2 J6 l& M( ?
0 s3 B4 k. C# y& r5 d9 S; Q更有甚者,过去十来年中国大陆经济飞速发展,给人民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许多留在美国的华人回头一看,发现“过去不如自己的人”现在都升官发财,有的把子女送到欧美留学,比目前的自己好过多倍。强烈的失落感使一些人心理不平衡,有人甚至需要看心理医师。这些医师认为,既然来到美国,就要面对现实,不要嫉妒别人,自己才能快乐。他们建议,产生失落感和心理不平衡是正常的,但长期如此,自我折磨,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如果出现症状,应该及早看医师。”
1 S7 F; P5 Y+ W" J 6 p: x* m9 E8 n, D9 |
适应障碍 因人而异
+ E7 F9 W* p+ L$ u! w+ {% u 5 Q X+ g, A# _: v: w
纽约市执业心理医师金晓春博士称,适应障碍是新移民中常见的疾病。华人移民美国就面临重新适应的问题。“所有的移民都会遇到困难、挫折,只是反应的不同。”有人就很快适应新环境,有人则很难。 ; }1 \6 W, H) F/ p% a0 W/ s! I
3 r: g$ [ _% r5 j; G2 s2 ^移民能否适应及适应快慢与他们移民前的社会地位、学历和心态有关。他说,一些来自中国大陆的专业人士适应困难。例如,有人过去是教授、医师或干部。为子女的教育和未来来到美国。当时,美国对他们有吸引力。但他们在美国不能继续做教授、医师或干部,只能从底层做起,重起炉灶,适应起来比较困难。
" h" d# ^3 u% ]6 k7 C4 P
( Z* m" `- s$ E% x$ v0 \4 E性别在适应环境上也存在差别。他认为,华人女性比较容易适应,男性适应较差。在中国大陆,男性的地位比较高,权力较大。在大陆,丈夫打妻子可以容忍,但在美国不行。到美国后,男性失去过去的优越感。许多华人女性挣的钱比男性多,地位也相对提高,很快适应。所以,“许多女性认为美国比中国好”。 , f, U. ?" K; P, S
; e0 l: e& G8 u4 w
在心理上,人的性格对适应也有关系。例如,有人的性格比较僵化,适应起来困难。有的人放不下身段,就会产生挫折感,难以走出死胡同,最后患上心理疾病。而有的人则比较灵活,能上能下,这些人的适应起来比较容易。
. H3 h% \+ \; Y7 t7 g; S9 N ( G8 W. Z# x. v% l
反差较大 造成失落 <O:p></O:p>: h' Y' b% H0 s; ^% y
金晓春说,中国和美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中国大陆,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也存在差别,但是没有移民美国这么明显。他说,反差大小对人们的影响不同。有的人感到有点失落,有的人则失落感很强。* v! O/ e- n$ K- L
( |, k6 e' _' [/ j: T+ F不同的人对反差反应不同。金晓春举例称,中国农村的人来到美国,看到什么都好,心态也好,“很容易改变自己,适应美国。”80年代的中国还很落后,留学美国主要是公派,想去的人多,而名额却很少,能去的都是“优中选优”。许多人毕业后留在美国。
t) x+ R+ k% W. o1 K% L3 ?% r 4 I+ h5 E: R3 }: {, t3 ~) ]8 ~
但是,那些当年没有机会出国的人,却抓住中国大发展的时代契机。这些定居美国的人,回过头一看,发现当年的“失败者”都成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而留在美国的人却生活平凡,感到非常失落。于是,有些华人开始怀疑自己人生道路选择是否正确。他们认为,自己一定要比别人好才对,从这个想法中走不出来,整天后悔,心理失衡。最后,有人患上忧郁症、焦虑症,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他认为,这些人没有进行客观比较,老是和最成功的人士比,没有和差不多的人比,导致反差过大。 " P6 Y2 y1 L7 E5 d6 Y2 p
3 J. F8 C4 h7 t2 H1 H; s) m他说,实际上美国也有机会。例如,美国的科研条件较好,想做科学家的人完全可以去做。想做生意的华人在美国一样能实现目标。有的华人想当作家,在美国也能够当成。想从政华人也可以。最近,纽约市选出华人主计长、州众议员和市议员。因此,在美国从政也不是没有可能。 0 P4 Y! W) j, n- w l k% O- {& N: p
. J Q- O$ o: D* y3 x2 A0 J
精英赴美 失落感强
2 G. L/ u. h' P/ A / U" @# q# S8 W; w y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人医师称,某些在中国最具希望的政治精英和科技精英失落感最强。例如,有人曾经被作为后备干部培养,赴美留学后留下,却只能从事一般性的工作,当时觉得自己做了“正确抉择”,但多年来没有进展。 0 ]( c7 _3 o3 `! Y* {! K( O
5 l# @. ]6 f! m x- q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人称,他于80年代后期通过层层选拔考上中美生化联合招生的项目(CUSBEA),公派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当时,他的单位有数十人在美国读学位做研究。单位负责人曾经专程到美国,和留学生见面,希望他们毕业后回国工作,表示“一定重用”。
- X4 k0 g$ N8 y; ~( I! M( _( F& v0 q) q
3 b* a9 @" v! ~" z, S; J$ [( b后来,竟只有一人响应号召回国,其它人都留在美国发展。许多年过去了,回国的人现在掌管着一个重要部门。而没有回国的人尽管衣食无忧,但都默默无闻。“尽管我们都有绿卡、美国护照、生活无忧,但是地位和贡献上和那位回国的同学无法相比。”他现在只好常提醒自己“想开点”。 1 r+ A5 C! H+ q8 e: e, o7 |7 o O
0 }* W$ G( r9 c# Z, Y% W: F一些华裔心理医师说,不仅中国大陆精英存在失落感,一些华裔专业人士也有失落感。例如,一些中国大陆专业人士来到美国后,尽管以特殊人才获得居留身份,但是在美国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许多人存在适应障碍,产生心理疾病。”例如,有的大陆很有名气的画家,在曼哈顿街头给路人画素描。有的夫妇同到美国,其中一个不能适应,坚持要回中国,导致分居两地,最后以离婚收场。
4 V) r9 @3 W: k! @<O:p少年英才 没有成材
$ G6 I. ^7 I0 _% K. S5 p' T) m
1 x6 E5 O) C/ R一名华人医师介绍,患上心理疾病的甚至还有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生。这些“神童”当年拿全奖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但有人却适应不良,最终“无法完成学业,成为无业游民,甚至连身份都失去了”。能够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大多不是平凡之辈。美国著名院校也看好这类学生,给予他们全额奖学金。一位看过少年班病人的心理医师说,这些人小时候只管读书,父母甘愿做孩子的保姆。“如果他们对别人没有礼貌,别人都可以理解和原谅,因为他们是未来的科学家。” ) h7 Z4 t# a6 Q. r x; l# X# A ]
' c% K" `% x! c
但是,尽管他们学业优秀,但是心理发育并不成熟。这名医师举例说,美国教授不会要求学生学习,不管学生做不做作业,全凭学生自觉。因此,有的习惯于教授管理的中国学生失去方向,开始玩计算机,作业交不出来。教授一批评就受不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受过批评。“他们的心理落差很大。”
- R. l+ n. M& \" T# a0 G: V
: M( }- ^6 Z" [. M& T有的学生不会处理挫折。“教授的批评让他们感到自己失败了,无脸见家人,就躲了起来。”因为他们的学业不能维持,学校就取消其奖学金。失去学籍就会失去学生身份。他们不敢告诉家人,就“自己消失了”。“现在,连普通的工作也做不好。”有的人现在后悔来到美国。
5 S; n% M4 D5 C A
6 N Q) O( S2 {3 ~# h: a" P' H J华人思维 适应困难
* y9 [, A9 P. B* z3 S
6 a7 c2 U4 r* n5 |& T0 `9 d在纽约执业15年的心理医师胡祁认为,华人不能适应美国环境是因为华人的思维方法“存在问题”。他说,美国到处都是机会,关键是华人有无本事、能力如何。“有些华人思维僵化,加上语言、文化差异,很难适应美国情况。”
$ n- c/ ^+ S8 C
, N; Y0 ^. ?: C; C6 W: p他说,华人心理上存在几个特征:一、无视心理问题。大陆华人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管心理。“他们对心理疾病视而不见。”二、否认自己患上心理疾病。有的华人到他的诊所看病。他认为来看病的人“有病”,但是病人认为自己“没病”。三、推卸责任。一旦遇到问题,丈夫指责妻子不好,妻子指出丈夫不对。四、容易嫉妒和仇恨。他们看不得人家好,容易嫉妒。
4 n1 ]( {; X( R$ C/ y
6 U7 M$ `+ T2 n8 C' }5 Q5 N9 | n最近几年,中美之间的反差对比更大。现在,中国经济蒸蒸日上,许多华人“回去,感到已经不行了;留在这里,也感到不满意”。这种现象比比皆是。看到别人海归成功,心理不平衡。自己想回国,但是位置已被别人占了,产生失落感。他认为,适应环境的关键在于自己,不在外边。如果看到别人成功,要称赞别人,建立关系,寻找发展机会。
& k8 L- o1 l7 p% S. t4 N# ? , @9 g3 O+ R+ f: U
华人文化 遮掩问题
4 h! y2 `8 f2 G. p 9 N5 ^3 w# `" |
胡祁说,华人羞于暴露自己的心理疾病。“来到我这里的都是喊打喊杀的人。”他们要自杀,要行凶,家人无法解决,才带病人看病。但即使这样,病人也不愿意来,“不愿意听我说”。不仅病人不愿意,家属也不愿意听。“我对大多数华人帮不上忙。”
$ k* J, d% n4 h ~1 @ , O" \( g0 G$ w0 g
<O:p他说,出现适应障碍的人各种情况的都有,如学生、老板、普通老百姓和领救济金的人。他承认,他更愿意看其它族裔的病人。华人都是找外在的原因,不愿意说出自己真正的问题。他说,心理疾病最容易掩饰,只要不说话就行了。“这是华人文化价值观使然。” : V D B& L3 x7 U! m
9 O& C% K c7 ?1 g/ h不久以前,一名福州籍学生在纽约跳地铁自杀。他说,报道显示此人早已患上忧郁症。“他适应美国存在困难,想自杀。”他说,实际上在美国很容易生存,有人就靠打餐馆为生,身份都黑下来,但照样留在这里。因此,他认为,这些自杀者患有心理疾病,适应社会出现困难。“外在压力不是主因,只起促进作用。” 5 {6 B% K: k8 U1 y. E
S4 B F) e+ g关注心理 积极治疗 , X. g6 L6 Z: V; x0 N! x
2 n) Z7 O& r8 t0 F# y胡祁现在仍然记得在十几年前遇到的一个案例。当时,新泽西州法院请他去鉴定一个华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他说,这个病人来自福建,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后来到常春藤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这人绝对是一个人才”。 4 P# x% y2 O5 U/ R' P
1 R8 H5 T8 {* a# v" ^: _4 y
来美不久,他和一名早年移民来美的同乡结婚,但不久把妻子杀害。他在妻子身上砍了无数刀,并将妻子拖到大街上,一路走一路喊“我爱老婆”。他检查后发现,丈夫有病,不能适应美国社会。他从常春藤大学不能毕业,后在一家证券公司找到工作,但不能适应,最后在家无所事事。 $ L( j o& w" l: z# l
( T- a9 r9 t( j6 V, X R9 \' V- {
2008年12月中旬,媒体报道一个住在维吉尼亚的白华通婚家庭悲剧。当时34岁的白人丈夫把郑姓华裔妻子杀害,然后自首。俩人还育有刚满周岁的儿子。媒体尚未报道杀人的原因。他分析后认为,从美国人的习惯来看,如果夫妻不合,提出离婚就完了。“杀人一定有许多原因。”
, W- V5 g3 R( V+ j- O8 p" x- y# D3 t
/ h, }; b8 C) q9 o; m1 _5 j5 V* ^4 [他认为,美国华人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小事不解决,就会酿成大事”。因此,华人总是经常发生突发事件。他建议,华人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遇事想开点,要认识自己的不足,不能怪别人,不要嫉妒别人。
$ Z8 c+ l! R- g% j4 U % T1 x t8 E! s0 l: ?
无优越感 后悔来美 6 w6 Y; H3 a6 g" P8 i- t7 S4 v
; ]8 ~# Q* A8 G% \5 [6 w" u纽约市心理健康协会设有“心理安康一线牵”中文咨询热线。健康协会亚裔外展教育主任罗洁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有的华人打电话说,他们当时为了孩子的前途,放弃大陆的一切来到美国重新开始。谁知多年后,儿女一事无成,现在后悔来美。有的人过去在中国地位很高,现在也不敢回去,“与别人相比,没有优越感了”。有人抱怨自己在美国语言不通,“不知道来美国干什么”。也有人甚至说,自己“来美国来错了,早知道这样就不来了”。<O:p
2 A1 u; I2 j& N2 p, l她说,这些人打电话来,不会直接说自己“心理失衡”,而是讲述自己的困难。例如,有人有美国学历,本来认为前途光明,但是突然被公司解雇,自己根本没有预料到。“过去,他们总认为自己很能干,只有别人才会失业,没有想到裁员会裁到自己头上。” ' H5 J3 P- `* O; d3 }) }7 H! C
9 s' \ m+ B( M; c+ n1 N9 [' T
有人因为失业,想把房子卖掉,但是总是卖不到过去的高价。因此,他们情绪很低落。有人买卖股票,但损失惨重,认为上当受骗了,抱怨美国的证券市场。有的原来是工程师,已经失业很久了,不愿意做卖面包的工作,只好待在家里。“过去,他们每年都回大陆,很有优越感,现在不回去了。”
" w) ]) U# |9 E3 f. U/ G/ f* _ i. u' S! t$ f
她经常到纽约华人小区举办讲座,帮助华裔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她说,有的老人讲到儿女不好时,后悔自己牺牲太大。他们原来希望移民美国,让子女来美国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十几年后发现,大陆发展得太快,“许多人发了大财,自己一无所有”,故心理产生不平衡。具有纽约大学心理社工硕士学位的罗洁说,一些华人感到住在美国的优越感没有了,产生失落感。她说,这种失去某种东西后产生的失落感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过程。 0 l7 X4 ?4 k* g% r& b
% d9 l$ Q& }5 r心理疾病 应该治疗 ; C8 x' T* p1 c5 N8 T0 K
. R# ] P0 x6 h* h. Z! @1 v: X% P韩裔心理医师金炳皙说,他在纽约康尼岛医院担任心理科医师,也在纽约法拉盛开设私人诊所。在医院里,他有一些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华裔病人。他说,来到美国的“韩国人自视很高”,认为美国比韩国好,因此他没有见到由失落感导致心理疾病的韩裔病人。
- V: l5 V3 O% l" v
) P$ l! r- n8 D他在2002年出版一本专着,书名就是《美国梦之路:美国移民生活的心理健康》。在书中,他把导致心理疾病的精神因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压力、焦虑、渴望、冲突、自卑感、孤独、忧郁和认同危机。这些心理疾病可以表现出以下的身体症状:失眠、头痛、胃肠道症状、头昏、心血管症状、性欲下降、无力感、尿频和喉咙肿胀等。
. J H+ n1 l5 W, ? 4 l* I7 h4 [4 W- ^: `
他认为,韩国人和华人一样,都是不愿意看心理医师。“如果谁去看心理医师,别人就会认为他们是疯子。”因此,如果韩国人患上心理疾病,他们愿意看中医,吃草药,用针灸。
: Z) [4 U/ W. K9 z
' @: {" r$ D$ w( q0 a一些接受采访的心理医师认为,心理疾病常常表现在语言、行为上的过激行为。这类疾病治疗起来比较简单。如果不严重,开导一下就行了;严重的病人需要吃药,但“病人要决心改变自己才行”。因此,他们建议“有病要看医师”。<O:p<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