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7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请不要再用战略忽悠全世界[转载]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10月22日,来源:新华国际 www.6park.com

核心提示:
针对近期美元不断下滑的问题,美国财长盖特纳18日表示:“不管是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通过货币贬值来繁荣经济并增加竞争力。美国不会采用这种不可行的策略。”美国官员无法改变美元的“弱势”,只能依靠言语来“强势”表达。口是心非的背后,实际是美国政府乐见“弱势”美元的走势。
联想奥巴马“无核世界”畅想后的“亚临界”核试验,“不寻求遏制中国”后的拼凑亚洲版北约围堵中国,给中国扣上“世界第二”高帽的捧杀与炒作,以及前总统小布什以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
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处,处于心。国与国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美国用“战略”一次又一次忽悠了全世界,结果世人有目共睹。最典型的例子是华尔街的“金融忽悠”最终在2008年搞垮美国金融,祸及世界各国,致使全球经济至今仍在谷底徘徊。 www.6park.com
导读:
美国一步一步精心策划了这场货币战争,不仅让人民币陷入被动升值的不利境地,更让中国陷入了道义上的“不义”之地。货币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大问题,但美国却让人民币来背这个黑锅,这是不公平的。 美国精心策划货币战 穿西装的军队出现
尽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13日表示最近多个国家对货币市场的干预不会导致全球货币战的风险,但“货币战”已经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在不少学者和媒体看来,中美之间的“货币战”更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接受本报采访的国内学者认为,这场全球范围的货币战争,发起者是美国,打击对象主要就是中国。美元贬值成祸首 货币战危害经济复苏
9月以来,美元对数种货币汇率跌至多年新低。在潜在的经济增长压力下,日元、巴西等国争相让本国货币贬值,全球外汇市场“正陷入混乱”。此间观察家指出,各国货币竞相“示弱”的最大动机是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但这无益于全球经济复苏,货币战会导致国际货币市场混乱,并影响各国经济发展。 谁打响了“货币战”第一枪?
近来,国际上有关“货币战”的言论甚嚣尘上,众说纷纭。但事实证明,导致当前“货币战”隐忧上升的一个重要根源,却是美元持续贬值及巨额定量宽松政策导致的贬值预期。
9月初,美联储放出风声,可能启动另一轮可能达万亿级的定量宽松计划。所谓定量宽松政策,就是美联储动用美元购买各类债券和不良资产,其实质就是开动印钞机的替代说法。因为美联储需要印钞票来购买这些国债,而钞票多了自然贬值。因此,这则消息有如重磅炸弹,美元做空压力增加,非美货币兑美元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市场反应立竿见影。美元指数自9月中旬开始进入下行轨道,至今仍未扭转跌势。新加坡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对美元汇率纷纷创出数年来新高;巴西雷亚尔、韩元等其他货币对美元也开始较明显升值;10月8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日元汇率创出15年来新低。在此背景下,日本、巴西等一批不愿坐以待毙的国家纷纷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选择单方面干预汇市。 美元贬值点燃“货币战争”
前年雷曼破产风波之后,美联储疯狂地印刷美元钞票,购买了规模达100万亿日元的问题债券。利用这价值100万亿日元的资金,美联储开始进行市场操作,购买美国国债和股票,下调利率,维持股价,促进美元贬值。日本银行终于按捺不住,落人一圈后开始小规模购买股票和不动产投资信托产品,但终究未能抑制日元升值。美国发动了以金融政策为中心的“货币战争”。
9月27日,做客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的英国嘉诚资本管理公司分析师爆料说:“美国政府授权的证券公司正利用美联储资金购买美国股价指数证券。”嘉诚是19世纪以来英国王室的御用证券经纪商,熟悉华尔街内幕。
对于该市场操作,这位分析师透露“是由‘预防暴跌小组’指挥”,但其正式名称却是“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该组织是在1987年10月19日股价暴跌的“黑色星期一”之后,根据第12631号总统行政令设立的。
广辉国际地产公司 厚德载物 创造价值 1-514-794-5118 [email]canadabroker777@gmail.com[/email]
2#
发表于 2010-10-23 14:27 | 只看该作者
地产经纪变成5毛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15:43 , Processed in 0.040326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