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本土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神道”二字虽源自汉字,但实际上对此词的概念在汉语与日语中有所不同。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灵魂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岳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称为“かみ”。“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以伊势神宫信仰为中心之神道说,乃外宫稠宜度会氏为提高外宫地位而倡者。赚仓初期受两部神道之影邮兴起,至南北朝时代(一三三六|一三九二) ,由度会家行完成。以《御银座次第记》、《御银座传记》、《御银座本纪》、《宾基本记》、《凄姬命世记》为神道五部书。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起源
日本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后汉书·东夷列传》载:“桓、灵闲,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众”。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信徒甚为反对。由中国渡来的有力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反对佛教。佛教僧侣具有中国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失势,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兵的权力亢进,天皇欲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两者浑然。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排佛毁释,神道的儒学化加重。如身为幕府儒官的林罗山认为神道即尧舜之道,阳明学者熊泽春山主张"以神明之本体为良如" ,把"良知"与神道相柔和。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成为国家的宗教。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在日本国内约有1亿600万人信仰此教,占日本人口比例近85%。
日本神道的儒教化
日本文化中的「神道」是与当时刚刚传入日本的佛教相对而言的,与「神事」同义,是日本的神祇信仰及相关的宗教活动。日本一神教形成较晚,即使出现了天照大神这一主神,也只是诸神之一,而且他们都是人格神,具有神人同格的特色,这一点与中国原始宗教又有相似之处。这种没有教义的神道,称为原始神道。平安时代以后,神道才有了自己的理论教义,但受儒学和佛教的影响。进入江户时代以后,神道逐渐脱离佛教的影响,其教义主要受宋学的影响。明治维新以后,神道一直受儒教的影响。这一点《古事记》神话中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来。《古事记》所记载的是有关宇宙生成与演变的神话,它既体现了日本神道的内容,又是日本人宇宙观的萌芽。其基本的思路由混沌生出宇宙万物,其中还引进了阴阳的概念,这种开天辟地的神话与中国古籍《天问》、《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基本相似,同时也明显受到《周易》的影响,这说明神道一开始就受儒学的影响。而从神道的祭祀活动看,这种影响就更直接。一般人认为,在儒学传入日本以前,神道的祭祀活动只有六种,它们是日本固有的,而儒学传入后的镇花祭、追傩、神衣祭、月次祭等确实是儒学影响的结果。
神道中现世与出世、多神与尊主、神性与人性的矛盾,是神道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必须透过儒道的机制加以克服。因此,在江户时代以后,神儒一致便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主张。而神儒的一致,在内容上也就是理与神道的一致。「神道即理也,万事不在理外,理是自然之真实,心得此理叫神道。」[12]神道学家往往援儒入神,形成各神儒学性质的神道派别,有以儒学和易经为主要论据的「度会神道」;有推崇儒学伦理,强调「忠君之道」的「理学神道」;有集神儒结合之大成,彻底排斥佛教,主张道德主义的「垂加神道」;还有作为国学的「复古神道」。这些在以后的明治维新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这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日本儒学所引进的主要是宋明时期的朱子学和阳明学。
江户时代是儒学的全盛期,这一时期的日本宗教形成了所谓儒学神道。所谓儒学神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儒家的立场出发论述神儒关系的神道论;一是神道学家借用儒学理论展开的神道说。林罗山提出「理当心地」说,努力从神道中把佛教清除出去,但又提倡神儒合一说。他认为,神道与儒学有共同之「理」,这就是「王道」。「王道一变而至于神道,神道一变而至于到。道,吾所谓儒道也,非所谓外道也」[13]。儒学与神道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很显然,他是要用儒学的理论来装扮神道。日本阳明学派的代表熊泽蕃山则认为,神道以正直,爱敬、无为为三要素,而它们正相当于儒家的智、仁、勇三德,而日本神道所尊奉的三种神器——玉、镜、剑就是这三种德目的体现。他们的理论,比较彻底地清除了神、儒、教三教一致论的色彩。以理学的理论武装神道,使日本宗教成为儒学化的宗教[14]。
派别
神道大致有三种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个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出资资助。古来神道的祭祀神职人员,神主(神道的祭司)以及下级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世袭。明治政府不采传统的制度,废止世袭职。设置内务省中一部局来管辖全国神社,而神职皆成内务省的职员。又将古社中多数小者,由政府统筹到大社中。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神道信仰的主流。
文化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的11月15日所谓三五七节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时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教和尚主持。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须脱鞋。因日本大学升学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祷。
神社不设立灵牌。有一些具有重要任务的神社称为神宫。
编辑本段神道论
“神在心中,道在须臾。”神,指个人脑海中反映真理智慧的显意识和代表先天灵性的潜意识的综合。道,即指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宇宙之道。心,此处指人的大脑意识和心理,包括思想、思维模式、观念、情绪、行为习惯、感觉反应等。
神的实质是道的人格化。不论科学探索还是宗教修行其目的就是寻找神道,在于使人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这样个人或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能更好地改善自己、改善世界。
编辑本段神道教主要神祇
①造化三神。《古事记》中记载天地形成后最早出现的天御中主神、 高皇产灵神、神皇产灵神,此三神创造万物,并谓天御中主神,是天地初分时天上最高的元始神,与皇祖神天照大神受到特别尊崇。
②伊奘诺尊(亦作伊邪那歧命)。日本神道教所说神世(神代)七代中最后一对配偶神中之男神,与女神伊奘册尊(亦作伊邪那美命)一起称为日本国土的生成神。谓此二神受天神之命造成大八洲(日本国土)、山川草木以及主宰万物的各种神灵,其中包括天照大神、月读命、素盏鸣尊等神。
③国常立尊。天地开辟后最初出现的神,即神世七代的第一代神。《日本书纪》第1卷载称:“天地开辟生成之初,于时天地之中生一物,状如苇芽,便化为神,号国常立尊。”
④大国主命。也作大国主神、国造大神,又名苇原丑男、八千戈神、大已贵命。为国土经营神。据《古事记》载,大国主神奉天神之命,与出云国的少彦名命共同经营国土,开垦田亩,兴修水利,开拓山林,发展畜牧,除灾医病。后把国土让给天孙琼琼杵命,而专司“幽界”之事。
⑤天照大神。亦称天照大御神、天照大日孁贵、大日孁贵,伊势神宫称之为天照坐皇大御神;是太阳女神,日本天皇尊奉为祖先神。《日本书纪》称伊奘诺尊和伊奘册尊生出大八洲及山川草木后,“共议曰:吾已生大八洲国及山川草木,何不生天下之主欤?于是共生日神,号大日孁贵”。后派天孙琼琼杵尊下治“苇原中国”(日本),于是,天照大神后裔世世代代作为天皇统治日本。
⑥琼琼杵命。亦作天津彦彦火琼琼杵尊,神道教谓其为天照大神之孙(天孙或皇孙),奉天照大神之命降世统治日本。《日本书纪》载,天照大神与高皇产灵神议,派琼琼杵命君临苇原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