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花落谁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谁看过24史和资治通鉴的?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61#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5:41 | 只看该作者
祖逖,东晋名将,和岳飞有着共同的命运。“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中流击楫”等成语均出自于“晋书”中的“祖逖北伐”。就像阿汤哥说的,他是一位军事上的高人,确是政治上的矮子。祖逖很精于用兵,分化敌人,团结力量,善于用间,是一个军事奇才。但是他却不明白,其一,晋元帝司马睿,刚刚在江南安定,并不是特别想发动北伐;其二,祖逖,功高盖主,让朝廷不相信他,只知道为社稷,也应该想想当权者是怎么想的。朝廷拍戴若思为他的上司,想压制他,结果祖逖病死。(是否真实病死,很难说)
岳飞,南宋名将,人人都知“精忠报国”,他北伐收复中原的时候,跟将士们说“直到黄龙,迎二圣归”(二圣,即北宋二帝,宋徽宗,宋钦宗)触动了赵构的不安,岳飞只是想一雪前耻,为国报仇。可是如果二圣归,赵构的皇权受到威胁,自然会授意秦桧借“莫须有”的罪名毒杀岳飞于临安大理寺狱中。所以秦桧实际上是替赵构背的黑锅。真正的刽子手,是赵构。岳飞死的时候只有39岁,可怜他长子岳云和部下张宪也被杀害于临安闹市。我最喜欢他的“小重山”里面的“知音少,玄断有谁听?”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6:0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王谢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期,王导,和谢安家族。司马睿就是在王导的扶持下建立东晋。谢安家族可大了,谢安自己是丞相,他还有兄弟谢亦和谢石,侄子谢玄(指挥过著名的淝水大战)也是东晋名将。著名的才女谢道韫,是谢亦的女儿,谢安的侄女,嫁给了王羲之(王氏贵胄)的儿子王凝之。谢道韫,曾写过一首“未若柳絮因风起”。虽然是门当户对,可是却不幸福。王凝之没有什么才干。东晋时期,是典型的虚君实相,可是却没有维持多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6:0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暂时就写到这里了,我还有作业要做,下周要考试。关于韩战,我会考试后再写。你们写的关于韩战的帖子,我都会看。无论支持或者反对,再或者中立,我都欢迎你们发帖,想听听你们的声音。韩战完后,我考虑议论抗日战争。抗战,最有争论性的人物是张学良。我是持有于国内主流声音不同意见的人。不知道你们看法如何?你们可以先议论,我考完试后再跟你们谈自己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07:1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今天下午和晚上有两门课要考试,所以就简短说两句。大家可能觉得奇怪,我怎么出那么生僻的题目,提到“王谢”什么的。因为中国大部分的电视剧都涉及到战国,汉史,三国,唐史,宋史,元明清史,很少有提及到晋史的。虽然有些电视剧,牵强附会,胡编乱造,但是还是让大家对当时的事情有个大概的了解。晋代并不长久,大家可以看到司马家族如何从曹家篡夺政权,西晋如何灭亡,东晋如何建立,东晋又怎样灭亡。这些主因是什么,其中的风云人物有哪些?希望大家有时间去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28号走,走之前可能可以完成几个议题。比如韩战,抗战中的张学良。我想到一个简单大家都学过,但是又很有争议的议题,就是从“触龙说赵太后”到“毛泽东送子上前线”想起。我有自己比较深刻的看法,但是最近没什么时间。大家可以就此议题,做些讨论。我周四有另外一门考试,周五一天我会把对韩战的具体看法深入剖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1-6-14 23:15 | 只看该作者
抗日战争应注意的几点:
一:北京OR东京----柏林的选择1936!
二:<布列斯特和约>与<重光堂密约>-----两约四国的比较!
三:鲸吞OR蚕食------全面战争与局部战争的选择!
四:国共矛盾与中日矛盾的转化-----中国社会首要矛盾的改变及其对国共两党的影响!
五:大庆油田----历史的拐点!
六:东方的佛朗西斯-------蒋介石的第一选择之猜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05:38 | 只看该作者

谁发动了韩战?

一,谁发动了朝鲜战争?
根据最近的档案和材料分析,当初朝鲜从中国手中调了几个朝鲜族的师,以及当时的朝鲜工业比韩国发达,军备比韩国先进,战争打响后,韩国被打得的手足无措来,朝鲜军长驱直入,虽然双方都指责是对方发动了韩战,但是朝鲜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比较高。至于中国是否知道,我分析的可能是,知道,因为朝鲜借调了几个师,但是并不知道具体日期;苏联是肯定知道,而且默许或者授意。当时的中国更加想的是先解决自己家的事情,就是从苏联那里得到海军和空军支持,去解放台湾,因为金门战役的失败,令中国解放军意识到,光有强大的陆军是不行的。结果朝鲜战争的一打响,美军的战舰和航空母舰驶入台湾海峡,使解放台湾的事情一直难以实施。(现在变成统一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05: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是否应该出兵?

二,中国是否应该出兵?
我看了几个楼友说的,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有没有苏联的支持,中国都应该出兵。中国曾经警告过美国,越过三八线就要打。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军越过三八线,就是等同于帮助韩国入侵朝鲜。一旦,美军侵占朝鲜全境,中国就被动了。第一,中朝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中国解放军要驻扎多少军队?第二,朝鲜可能就要在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这就给予美国某种口实,不一定要在当时,或者将来的某个时候,侵犯中国东北。当时美军已经在中国丹东投下了炸弹。(以现在为例,为了对付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巴基斯坦的北方边境并不安宁,美军随时都去那里问候)第三,因为当时的中国,并没有现在的卫星武器,所以很需要某种陆地上的缓冲带,要把战争阻遏在别国的土地上。

总而言之,中国出兵就把形式从被动转为主动。但是并不像,阿汤哥说的,大大方方地告诉世界出兵朝鲜了。所谓,“兵者,诡道也。”最初,中国志愿军是偷偷摸摸地摸进朝鲜境内的,给美军来了个措手不及。直到美军俘虏了几个中国志愿军,知道中国有大部队进驻,中国才“雄赳赳, 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告诉全世界,咋的,我中国就是出兵了,就敢跟联合国军作战。但是,不是宣战,是志愿军,意义就是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05:5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失败的主因

三,第四和第五次战役的失败的主因
根据当时的状况分析,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国志愿军都刚好钻进别人的袋子,被别人包了饺子。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世界上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也不应该是作战方案除了什么纰漏。第三次战役后,美军元帅曾经要求总统要台湾国民党出兵,但是台湾方面到底出兵没有?历史资料说明,台湾并没有出兵,但是我认为台湾出兵了,但不是那种意义上的兵。台湾出的是情报人员,一是负责监听,二是负责破译密码。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的失败,如果不是作战计划被泄漏或者截获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美军破译了中方的密码,那么其中就有台湾国民党和美国华裔的帮助。

因为第五次战役的失败,让中方意识到密码被破了,再没有研制出新的密码之前,或者不敢肯定新密码的密度很高的话,中方是不会轻易再发动一次战役的。要知道,美军是破译过非常高级的德军密码的,那种密码是被分成几份发,需要一整幢楼的机器接收,然后从一个机器中整合出来的,中国当时的水平可没有那么高。确切地说,这两次战役的失败,是情报战 的失败。情报有多重要,大家看到了吧,志愿军成师建制地被俘虏,是中国人心中的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06:0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暂时就写到这里了,因为有考试,明天有时间再继续。完后,是对抗战中的张学良的看法。阿汤哥比较偏重国际形势的研究,我比较偏向个人性格研究。抗战如果当作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来看,我们可能要把太平洋战争追溯到日俄战争的开始。那比较远。张学良比较有争议,我有不同与主流思想的看法,有时间再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15:35 | 只看该作者

朝鲜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四,中国从朝鲜战争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将军们都有个迫切的愿望就是建设军事现代化,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志愿军和美军在军备上的极大差别,特别是战争初期。当彭老总跟着中央汇报工作的时候说,“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娃娃,他们的命也很重要。”在军备不如对方的情况下,是靠着勇敢和肉体在于对方抗衡。朝鲜战争后,中国加大空军,海军建设,还成立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在的哈工大)。
         另外一个教训,就是情报系统的不足。加大对美,对台,对日,对苏的情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情报系统其实比国民党的建设要早。但是在对外方面还是有差距。第四第五次战役的失败,就输在情报战。从国外调回很多这方面的专家。加强情报建设,是对整个国家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7 16:59 , Processed in 0.116155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