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46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不断,怨气冲天,七月飞雪成真。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广场下冰雹 上海惊现“七月雪”



   
    (中新网/张孟华综合报导)华东各城市26日纷纷降下冰雹,上海有网友在微博称“七月雪”,还贴出图片,在网上疯传,还有网友表示人,人民广场附近出现持续近一分钟的冰雹,可以听到玻璃被敲击的声音。
   
    上海气象台首席服务官满莉萍表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影响,上海市26日最高温度达37.9℃。同时由于高空有低槽(低压)东移,上海市受其尾部影响,西部、北部出现强对流天气,下午1时前后嘉定、宝山、崇明有强雷暴云团经过,尤其是崇明一些地方1个多小时雨量28.9毫米,还出现9级雷雨大风。气象台12时15分发布雷雨黄色和大风蓝色预警。强回波在东移过程中有所减弱,市区的陆家嘴、闸北、静安区等地出现短时阵雨。
   
    静安区下短时冰雹,甚至下雪。上海气象局专家表示,“云内温度和气温那么高,不可能有结晶体出现并还能落到近地面。再从雷达图分析来看,当时市中心的回波不是特别的强,云顶高度也不是很高,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冰雹可能性不是很大,有些网上图片看上去是大雨滴形成的,但又不能完全排除冰雹的可能性,那就是有可能尺度非常非常小,而且时间很短很短,毕竟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大背景条件是存在的。另外,在这个季节下冰雹是不足为奇的。”
   
    气象部门表示,上海市区曾于1996年出现过较大的冰雹灾害,此后冰雹天气非常罕见,但2009年6月徐家汇就出现直径为25毫米的冰雹,2010年8月也曾监测到闵行出现直径9毫米的冰雹。
   
    为什么会下冰雹
   
    三伏天为什么会下冰雹,气象专家解释,冰雹是夏季特有的强对流天气型态。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夏季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强烈,容易产生大量的近地面湿热空气。
   
    这些湿热空气快速上升,温度急骤下降,热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滴,由于温度低,又很快冻结成小冰珠;这些小冰珠受气流的影响在云层中上下翻滚,不断将周围的水滴粘附凝结成冰,变得越来越重,最后从高空砸下来,这就是冰雹。而其他季节气温低,空气的对流能力不大,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冰雹天气。
   
    专家说,最近一段时间冷暖气流交汇明显,天气系统稳定性差,容易出现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在苏南这几天已经出现过冰雹天气,7月24日下午2点左右,苏州工业园区雷电交加、暴雨如注,雨中就夹着冰雹


全国多省市昨下冰雹 网友发“七月飞雪图”(图)


上海网友微博发布的“七月飞雪图”。请作者联系本报索取稿费


合肥网友发布的冰雹图。请作者联系本报索取稿费

视频:北京遭遇13年来最大暴雨 最大降水达243毫米
  “七月下冰雹你信不信?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
  昨天全国多省市出现冰雹,很多网友就套用了这句网络流行语。
  昨天,我省的苏州,安徽的合肥、巢湖和芜湖都出现了局地性的冰雹。同一时间,微博有网友发图称,重庆南坪也下了一阵子冰雹。在上海,有网友甚至发微博称昨天“七月飞雪”,该微博也被多次转发。三伏天里下冰雹究竟正不正常?昨天,记者请气象专家进行了解释。
  上海
  网友微博称昨“七月飞雪”上海气象局称不可能是下雪,看上去像大雨滴
  昨天下午,有网友微博称上海“七月飞雪”,还贴出了图片,微博昨天在网上风传。还有的网友表示人民广场附近出现了持续近一分钟的冰雹,可以听到玻璃被敲击的声音。但也有网友表示未曾发现冰雹。
  上海气象台首席服务官满莉萍表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影响,上海市7月26日最高温度达37.9℃。同时由于高空有低槽东移,上海市受其尾部影响,西部、北部出现了强对流天气,下午1时前后嘉定、宝山、崇明有强雷暴云团经过,尤其是崇明一些地方1个多小时雨量28.9毫米,还出现了9级雷雨大风。气象台12时15分发布了雷雨黄色和大风蓝色预警。强回波在东移过程中有所减弱,市区的陆家嘴、闸北、静安区等地出现了短时阵雨。
  有网友传静安区下了短时冰雹,甚至说下雪的都有。上海气象局专家表示,“首先下雪是不可能的,今天云内温度和气温都那么高,不可能有结晶体出现并还能落到近地面。再从雷达图分析来看,当时市中心的回波不是特别的强,云顶高度也不是很高,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冰雹可能性不是很大,有些网上图片看上去是大雨滴形成的。但又不能完全排除冰雹的可能性,那就是有可能尺度非常非常小,而且时间很短很短,毕竟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大背景条件是存在的。(遗憾我们那边没有人工观测。)另外,在这个季节下冰雹是不足为奇的。”
  气象部门称,上海市区曾于1996年出现过较大的冰雹灾害,此后冰雹天气非常罕见,但2009年6月徐家汇就出现直径为25毫米的冰雹,2010年8月也曾监测到闵行出现直径9毫米的冰雹。
  本报驻上海记者 罗晓娜
2#
发表于 2011-7-28 22:46 | 只看该作者
是否又有重量级的轮子被江整死了,出现了现代版的“窦娥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7-30 00:33 | 只看该作者
你很同情那些死难者,可敬可佩!我自知能力有限,无力改变中国民众现状。所以,与你相比,深感惭愧。只是你如此义愤填膺,又如此豪言壮语,对中国民众的现状是如此地忧虑,对共党又如此地深恶痛决,何不回去灭了中共而救民众出水深火热之中呢?我之前说过,你们年年骂共党,月月要灭共党,天天是不灭共党誓不休。可你们中有谁,敢回大陆,在本土叫板中共并灭了它?要不,你在此放句豪言壮语:老子明天回去,x年内灭了中共,不然,就把共党的牢底坐穿。有这个魄力么?

什么时候,向你学学如何做绣花文章,或如何把绣花文章做得更好?

我的网名,仅3个轮子,所以我也不奢望坐汽车、火车的。充其量我也就坐坐三轮车,骑骑自行车。你的网名,一个轮子也没有,不知你是如何混入轮子中去的?
Post by demian;2925889
你说的太对了,是中国高速铁路轮子上飞驰的千吨钢铁带着一群中国民众,以300公里的时速撞向了另一列同样是在中国高铁轮子上的千吨钢铁,还有其中的另一群中国民众。百多中国人被草菅人命的高铁当成了高铁安全试验的第一批牺牲品,被撞烂,被摔碎,被压断,这一批惨死的冤魂,难道抵不上窦娥之冤,她老公是累死的吧,还有个全尸吧,高铁冤魂连全尸都别想了。

你对与你非亲非故的中国人毫无爱心我就不说什么了,奉劝你通知你在中国的亲戚(如果你有的话,如果你对你的亲戚还有爱心的话),小心别成了第二批试验品。

再提醒你,你的ID本身就带3个轮子,说明你坐汽车或火车都不安全,因为缺个轮子。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你好自为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7-30 14:08 | 只看该作者
比窦娥还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30 16:2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2dian;2926462
比窦娥还冤!!!

冤大头中国多得很,都不比这个冤。。。。。。。。这坑是比我家立瓜架挖得深。。。。。。。。

金石镂空,了了蝈笼。资成新风,皓月无梦。 学圆堂主人胡文仲题 lychonantiques.or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30 17:35 | 只看该作者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7639535

[转贴]悲惨的网评人员:河北一网吧发生凶杀,死者最后浏览网

刘某,22岁,无业,靠朋友介绍找到一个网上发帖的工作(网评)。每月能有1近千收入。当天在网吧上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被2名男子捅死在网吧。警和察保留刘某最后的浏览网页,还有没有提交的发言:“中国是和谐的,你不喜欢就滚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8-1 15:41 | 只看该作者
中共的存亡,与我没关系. 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这是民众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若是他人要灭中共,我还能信.但就你们轮子,除了谎言说得比中共还大,还能做什么?你们这拨子, 也就是口号派,在国外反中共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回到国内,就是放屁都得捂着屁眼的鸟人. 你们灭中共?连螃蟹都会笑!.你们和刘晓波相比,连个臭虫都不如!!
[QUOTE=demian;2927130]不用你自己招认,大家早都看得出你无力更准确说无意为中国民众呐喊,但是大家也早看得出你有意也有力为你主子狂吠,好能得到你主子的赏识给你一块骨头啃啃。我们在这里为中国百姓呐喊,是中国百姓需要和希望的,你的主子现在应该庆幸点,当中国百姓将来不需要我们为他们呐喊的时候,他们的刀棒已经落到你的主子身上,就像杨佳手刃数警察,就像某人手刃指挥拆迁的局长,就像市政府门前的爆炸。国内有和我们一样的为民呐喊的人。你不用催促我们回国参与,你不用担心我们在这里帮不了国内百姓的忙,能让你担心的是我们在国外就能帮国内的百姓。你那死去很久的老主子曾经教导过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内的星星之火已经太多了,你还是赶紧回国帮你主子灭火去吧,为了你能得到你主子扔给你的骨头。
[/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29 22:37 , Processed in 0.041193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