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杂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蒙城华人媒体一封公开信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31#
发表于 2012-2-27 21:55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mzmy;3051981
杂种你真逗, 人家报纸不是办了给你看的, 你跑来凑啥热闹.
你太有才了!大纪元应该是卖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3-29 14:43 | 只看该作者
华人报越来越多,这样好竞争嘛。广告费也可多赚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6-20 18: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才,好点评,不过的确漏了《此时此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3-7-31 13:21 | 只看该作者
哗众取宠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10-2 09:29 | 只看该作者
近两年,蒙城如多城(多伦多)中文报纸再掀登场高潮,不几天各超市门口就增加一份新的,看看下面这篇文章,不知道在办的或者想要办的,有何感想:
连成人杂志都要破产了!—9月17日,在美国老牌硬色情杂志《阁楼》的出版商Friend Finder Networks传出申请破产新闻之际,人们最大的反应不是惋惜成人杂志,而是“连成人杂志都破产了,哀嚎的平面媒体是真的完蛋了”,尤其在2013年国内时尚杂志遭遇空前全线滑坡的背景下。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阁楼》也曾鼎盛非凡,是《花花公子》众多的竞争对手中最大的威胁。1975年,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和索恩曾打赌天鹅座X-1是否含有黑洞,赌注是输家为赢家订阅杂志。1990年,有较充分证据表明天鹅座X-1是黑洞之后,霍金为索恩订阅了一年的《阁楼》,据说引起索恩太太大怒。

当然,《阁楼》的失败,人们可以归咎于它多年来一再的无底线突破,最终令自己的市场份额越挤越小。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化媒体发展以来,这本杂志便开始走下坡路,收入锐减—从1997年到2001年,《阁楼》的报摊发行量下跌了33%。进入21世纪之后,更曾申请过破产重组—2003年,《阁楼》原来的东家“通用媒体公司”也申请破产重组,之后杂志被Friend Finder公司收购。

与越走越突破底线的《阁楼》相反的是,它著名的竞争对手《花花公子》在岌岌可危之时,仍坚持长期刊登著名作家的严肃文学作品的传统,走高格调、中产娱乐消费路线—据说,王朔曾给《花花公子》投稿,最后因“太黄色”而被拒绝。

在移动互联大潮之下,Friend Finder也想过往“新媒体”发展,旗下还运营交友网站。“新媒体”这个名词如今路人皆知,却始终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发展它。

于是,在一个尺度越来越大的残酷竞争年代,在不可逆转的时代巨轮之下,即便一再“无节操无底线”地突破自己的下线,一个老牌杂志即将走向寿终正寝。即使破产重组,命运也已发出最后的微光。

据汤森路透集团的财务数据显示,至少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Friend Finder就没有实现过净盈利。目前该公司的债务在5亿-10亿美元之间,而其资产仅为不到1000万美元。2010年,竞争对手花花公子娱乐公司曾报价2.1亿美元收购Friend Finder,但这一交易后来宣告破裂。

这是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不管苦大仇深的严肃媒体,还是高端大气的财经媒体,抑或纸迷金醉的时尚媒体、娱乐媒体、成人媒体,都在《阁楼》这些年的坎坷经历中倒抽了一口冷气。

据说,如今在北京、在上海的CBD里,每一间光鲜的时尚杂志办公室里,大老板给每个高管下达的首要任务都是研究“如何转型新媒体”。每一个衣着光鲜的时尚杂志高管,每周都埋首于写“新媒体转型”方案。然而,所有人都拿不出什么方案—“要是能找出来,《华盛顿邮报》就不用卖给贝索斯了”。

[color="red"]那些一脸颓相的媒体从业者,无论是跺着高跟鞋穿梭于秀场的时尚编辑,还是马不停蹄地奔走于边疆黄土的新闻民工,曾经彼此看不顺眼,曾经互相鄙视对方,在这时代巨轮之下,终于被绑在了一根绳索上。

海外中文报刊尽管比所在国的主流媒体滞后若干年也比祖国的媒体意识落后很多,但是,历史的巨轮终将会碾过海外各地的唐人街。什么是回光返照,看看海外貌似繁荣的中文报刊就知道了。

那些个在唐人街到处串场举着酒杯人五人六地事儿事儿地高谈阔论的报刊主们,那些到处约谈倾听奋笔疾书笔耕不辍口述实录的大记者们,今日的荣耀还能维持多久?你们可曾想过?当真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那些个利用手中的小报在唐人街社团斗争中,用文革文风对没有舆论工具的对手毫不留情地大批判;利用手中的小报对揭露你们丑态的公知教授进行两个整版的攻击谩骂。没想到吧,你们主宰社区舆论、予取予求、仗报欺人、沽名钓誉、吃香喝辣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那些个利用报禁国家人们对报纸的膜拜,带着手上的小报回中国骗财骗色骗吃骗喝的报刊主儿,很快就没有行骗的道具了。

那些在使领馆那里检举他报不爱国,为了一个十几块钱的小广告而打得不可开交、互相鄙视谩骂甚至造谣中伤对手的报刊们,没想到大家都摆脱不了秋后蚂蚱的命运殊途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10-26 11:0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意思!这就是唐人街?

呵呵,有意思!这就是唐人街?
Post by q2006c;3304251
近两年,蒙城如多城(多伦多)中文报纸再掀登场高潮,不几天各超市门口就增加一份新的,看看下面这篇文章,不知道在办的或者想要办的,有何感想:



海外中文报刊尽管比所在国的主流媒体滞后若干年也比祖国的媒体意识落后很多,但是,历史的巨轮终将会碾过海外各地的唐人街。什么是回光返照,看看海外貌似繁荣的中文报刊就知道了。

那些个在唐人街到处串场举着酒杯人五人六地事儿事儿地高谈阔论的报刊主们,那些到处约谈倾听奋笔疾书笔耕不辍口述实录的大记者们,今日的荣耀还能维持多久?你们可曾想过?当真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那些个利用手中的小报在唐人街社团斗争中,用文革文风对没有舆论工具的对手毫不留情地大批判;利用手中的小报对揭露你们丑态的公知教授进行两个整版的攻击谩骂。没想到吧,你们主宰社区舆论、予取予求、仗报欺人、沽名钓誉、吃香喝辣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那些个利用报禁国家人们对报纸的膜拜,带着手上的小报回中国骗财骗色骗吃骗喝的报刊主儿,很快就没有行骗的道具了。

那些在使领馆那里检举他报不爱国,为了一个十几块钱的小广告而打得不可开交、互相鄙视谩骂甚至造谣中伤对手的报刊们,没想到大家都摆脱不了秋后蚂蚱的命运殊途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10-26 14:53 | 只看该作者

啥狗屁信不信的!

广告费多的才是硬道理:ma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11-1 13:45 | 只看该作者
中文报纸越多越好,有挑选余地。最好再办它十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11-9 20:24 | 只看该作者

广告收入大跌 《星岛日报》再裁16人

多伦多中文报纸《星岛日报》近日宣布解雇16名员工,从去年4月至今,《星岛日报》一共裁员36名员工。 知情人士称,现在星岛的广告部、记者、副总编,一共还有30多人,不包括公司行政管理人员、不包括电台员工。另据一名曾任职《星岛日报》高层的人士透露,以前《星岛》曾有120多名员工。

11月6日,《星岛日报》的母公司多伦多星报集团Torstar(代号TS.B)表示,受累报章广告和书籍印刷收入下跌,令第三季度蚀7,080万元。《星报》是98年以2,000万加元的价格,获得《星岛日报》加拿大公司55%的股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4-1-7 13:51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寒冬 纸媒“自宫”图存


作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晴雨表的中国传媒业,寒意袭来,自然也是寒颤连连。就在年底,上海的《新闻晚报》宣布新年停刊,谱就的一曲“挽歌”令无数报业人动容——“十年青春空飞扬,人未老,报先亡,新识旧友,何处诉离肠。千简万牍著文章,朝随露,夜伴霜。一夜北风旗幡乱,刀笔断,鸟弓藏,青丝白发,谁人不彷徨。往昔峥嵘随流水,落花黄,晚报殇。”

但这绝不是唯一。紧随其后,纸媒纷纷“自宫”、“瘦身”图存。与刚刚关门的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一样,也是一份上海官办财经报纸,隶属于另一家国资背景的新闻出版集团,迫于形势要从日报改为周报,全面转型新媒体。

无独有偶,另一个日报改周报的消息也横空出世。《人民日报》旗下的《国际金融报》宣布改版周报。人们不解的是,有《人民日报》的“虎皮”当大旗,在上海这个有着最强烈的诉求的中国金融中心,且创刊又在《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财经日报之前,照理说,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可以大展拳脚。可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和骨感。不管是有党报罩着的《国际金融报》,还是上海官办财经报纸,在经历过了诸多生不逢时、不温不火的挣扎后,终于经受不住常年亏损的压力“挥刀自宫”了。

各项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传统媒体2013年的广告经营收入急剧滑坡,远远超出了整体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关联效应。这其中,尤以纸媒为重灾区,仅一季度,中国报刊媒体广告市场投放季度同比跌幅即达到12%,为2010年以来最大降幅。上半年盘点之际,6家报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已有4家,降幅最大的为ST传媒,达71.93%,而博瑞传播与浙报传媒之所以能保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也只是受惠于网络游戏业务。

更早之前,《好运MONEY》和《钱经》先后宣布停刊,第一财经不再续租宁夏卫视的上星渠道,一些沿海地区的都市报更多地依靠缩减版面及降低员工薪水维持生计。中国传媒业的两位大姐大,其一是《财新》主编胡舒立,其二是《中国经营报》总编李佩钰,也在紧要关头先后进行主动或被动的结构性调整。前者所在的财新传媒,招揽新股东华人文化,与解放报业集团、文新集团合并组建属同一路数;后者虽然没有前者主动迎战的牛气冲天,但宣布对《中国经营报》进行被动调整,却也实实在在暴露出报业在十年寒冬过后的重重阻隔和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7 14:46 , Processed in 0.049832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