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76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在用谎言祭奠上海袭警案的冤魂?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在用谎言祭奠上海袭警案的冤魂?信源:荆楚网|编辑:2008-07-04|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email="?subject=Recommended article: 谁在用谎言祭奠上海袭警案的冤魂?&body=From http://www.popyard.org"]抄送朋友[/email]|打印保留

【八阕】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上海袭警案又有一名受伤警察不治,至此该案共有六名警察牺牲。嫌疑人杨佳在警局砍杀警察时早已失去理智,除了不伤女警外,见人就砍,因此牺牲的警察很可能不是直接处理早前杨佳所涉事件的民警。说他们是冤魂或其中有冤魂,应属事实。

何谓“冤”?你没做过的错事,别人说你做了,叫冤;没有罪而被当作有罪判决或受处罚,叫冤;你本不必为某事负责,却被牵连其中,并因此受伤害,叫冤。那些被杨佳杀死的冤魂,无辜被杀,真冤!但是,我还想问一句,杨佳杀人固然罪不可赦,但他当初到底有没有被冤枉?

此前,上海市公安局官方通报杨佳行凶原因,是因为他偷盗自行车受到民警处罚。但随后又有消息称,杨佳当初没有偷车,他只不过租用了一辆被人偷盗后转卖的车辆即“黑车”,不料被闸北分局以涉嫌偷盗自行车名义审查。在弄清真相之后,杨佳多次控告闸北分局,并提出行政赔偿3万元。双方在赔偿的具体金额上不断协商,闸北分局最后同意的金额为1.5万元,“可能是在态度上有一些不太好”,报料的知情人说,这才引发"报复"动机。

两个版本,哪个更可信?如果二者必居其一,我相信傻瓜都知道哪一个版本更真实。如果杨佳当初的确偷了车,那他何至于不惜生命,直接把刀刺向警察?谁都知道,警局可是大有身强力壮、功夫了得之人,他急急而去,所为何恨?

不管杨佳当时有没有偷自行车,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说法,不可能同时为真,当然我并不能否定两个说法都虚假的可能。现在需要拎清的就是,在必然有人撒谎的情况下,谁在撒谎?为何撒谎?

如果杨佳确实当初被冤枉,那我们应该给予他一分同情。因为,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尤其是被拥有高度强制力的机关冤枉,那更是活受罪。如果他不仅被冤枉偷车,又在要求行政赔偿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我们应该再同情他一次。有关部门岂能一错再错,让公民在被冤枉之后,不给以耐心抚慰,让其又窝一肚子鸟气?

如果杨佳当初的确偷了车,那我只能说他心胸太狭隘。男盗女娼,自古为人不耻,做了错事就该受罚,何至于要报复处罚自己的警察并连累无辜? 我不想对这起袭警案的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毕竟,杨佳已经铸成滔天大祸,回头无望。只不过,面对飘荡的冤魂,我和国人一样,希望得到真相。 沈从文说:“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同理,一个尚未退休的警察之死,如不因公殉职,就是冤魂一条。现在,上海滩又添了几条冤魂。提醒有关人士,如果用谎言来祭奠冤魂,那就会冤上加冤
最讨厌那些忘恩负义的家伙。
2#
发表于 2008-7-5 12:11 | 只看该作者
杨佳仍只不过是开了个头,如以前的胡文海、钱文昭一样,对后来者有抛砖引玉的重大意义。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个杨佳,多少个胡文海钱文昭?你去上访村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3#
发表于 2008-7-5 14:31 | 只看该作者
和公安打交道最多的有两个时期,一是给公安和派出所装修,这种日常事物派出所所长不管,由教导员负责,局长不管,由主任管,没有给过回扣,只是被指导员和主任要求给单位送一点免费的装修项目或植物摆设等等~,经常见他们抓人,都是些打架吸毒的社会流窜人员;再就是当年锻炼期间,教练是警校校长,还有几个哥们是警校的学生,有的当武警已经复员,有的还在110工作,总的感觉,尤其是基层的干警确实非常辛苦,人很单纯,很多110通宵巡逻,一天晚上,我正在和几个朋友在外面玩,被某刑侦队电话通知手机不要挂下楼看车,结果我的车玻璃是砸了,包和大衣都丢了,幸亏他们大队长开车路过见到一个女的坐着摩的用手电筒望车里照,刚砸车就被拿下了(女吸毒人员,她老公吸毒已经死了,她家人在外面哭哭啼啼的,我报丢失价值的时候确实不忍心多报,因为报多少决定判刑的时间).他们内部纪律非常严格,要是违规,就直接下岗了,确实维护了老百姓的日常安全,警督有问题的直接开除,决不手软,因为工作压力大个别有心理或行为变态的,能理解,每个人的承受力不同哪都一样.微机室的警官我见过,确实太瘦弱了,不过都是计算机高手,这些网络高手见到了现实中的歹毒基本上是白给.他们也看不惯城管,一次我们一起去买材料,路上见到城管欺负人,直接停车,把几个城管骂的够呛.
但个人对交警这个职业觉得很无奈,觉得交警应该脱离公安队伍了,因为这个部门的内部制度就是要求交警故意去害人,去创收,要不然怎么去完成上级的任务呢?很多路况无法可依,比如有的路段单行线的方向一个礼拜会改3次,新修的双向8车道,几公里内居然限速30,然后再去偷拍.有的路段标志标线设计的就是要让你违章(据说有的交警专门研究如何罚款)等等~~.非常无奈国内的交警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4#
发表于 2008-7-5 17:08 | 只看该作者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

人谁不想好好活着?如果不是到了悲愤欲绝的情形,特别是对这种早有蓄谋而非一时冲动的情形,人们是不会轻易以死相抗争的。所以说杨佳脾气不好才杀警察应该不是充分的理由。如果脾气不好是杀人的原因,那杨佳当年只怕早就砍倒三五邻居了。至于杨佳杀的警察未必是当事人,这使我想起当年我们尊敬的贺龙元帅两把菜刀杀警局的情况。当年贺龙杀的警察未必都是与贺有仇的警察。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当事人将所受委屈和迫害归于某个特定群体例如某警局的警察当成报复的对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5 20:59 | 只看该作者
各地的公安最头疼的就是城市流动人口和务工人员,多数情况这些是城市的高危人群,出的大案会多一些,因此各地都会有相应的的措施和管理办法,以前的暂住证现在也取消了,但对待他们的态度和对本地人员的态度会不同,肯定会有偏激的情况出现.最了解当地治安的是两种人,一是公安,另一个就是当地的吸毒人员,流氓(因为都是小偷小摸,打架,都是罚款也不会重判).而每次有大案发生,这些当地的地痞会被第一时间"请"去,估计是要求他们协助调查,去街上了解最近当地都来了那些猛人.很多政策估计是对外地人有歧视(尤其是上海,北京,当地老百姓都会对其他城市来的人歧视,更何况公安了.这这两个城市的对外歧视叫有群众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6#
发表于 2008-7-6 01:31 | 只看该作者
警察,请拿起你的枪 zt


这次上海袭警案可谓轰动一时。嫌犯只身一人,进入代表社会秩序的公安局一路狂砍,杀得公安局人仰马翻、血流成河。本来应保护老百姓安全的国家专政机关本身受到攻击,这恐怕是天下奇闻!要知道,这不是有计划的恐怖组织袭击,不是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更不是什么政治斗争,没什么复杂背景,只是一个嫌犯,就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让人瞠目结舌。

人们不禁要问,警察的枪到哪里去了?。

大家都知道,警察是依法配有枪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绝大多数警察平时是不带枪的。枪呢?在仓库里,子弹呢?在仓库里。遇有大案要案,警察会从仓库里领取枪械,结束后,又交回仓库。用了几发子弹,还剩几发子弹,必须报告清楚,要是少了一发子弹没交回,那这名警察就有大麻烦了,弄不好警察都当不成的。电影《寻枪》就讲的是这种事情。

对枪械的严格管理当然是必要的,但这会造成警察在执行公务时缩手缩脚。但有些情况下,仅仅凭一身警服解决不了问题。

任何群体中都有害群之马,警界中也是如此。近些年来,社会对警界多有非议,这当然有很多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办案经费不足,警察人员编制偏少,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待遇偏少等等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这些不是警察本身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换句话说,责任不在普通警察,但往往是普通警察在承担后果。

我不是警察,我在这里不是来为警察叫屈的,也不是研究警察制度的。我是在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情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在工作中有失误,给当事人造成了损失,由相关机构给予当事人赔偿,在我国,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必须坚持和完善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往往会为赔偿的具体数目发生较大分歧,还有一些是没有法规明文规定的,更是显得突出。于是,我们现在常常见到一种现象——“闹”。闹得越凶,赔得越多,“大闹大赔,小闹小赔”。县上闹不出结果上市上闹,市上闹了上省上闹,省上闹了上中央闹。一方漫天要价,一方步步为营。相关机构为了保稳定,相关的领导为了保仕途,往往会做出让步。更有甚者,近些年来一些人更是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干脆无理取闹以获得利益。结果是越闹越凶,越闹越出格,尽管放心闹,因为警察的枪收起来了。

相信各级政府的信访部门对此深有体会,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对此也深有体会。

“花钱买平安”最终得不到平安,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少些领导者的短期行为,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娇生惯养的孩子长大后是不敬爹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5-4-23 02:22 , Processed in 0.048969 second(s), 3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