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3785|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拿大华人圈的生意--可悲的“骨牌效应”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9-27 2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美华人圈的生意--可悲的“骨牌效应”

赵平波


本文将通过多伦多地区的驾驶学校和教车师傅这个行业的情况,进而探讨一下北美地区华人生意的“骨牌效应”。在人们的感觉中,华人在多伦多办驾驶学校和教车师傅这个行业,理应是有利可图的。可不是么?对于加拿大的本地人而言,学习开车的市场早就稳定饱和了,一般都是少年男女到了可以驾车的年龄以后,才有了学习开车的需求。而华人群体呢?连续7、8年来,移民加拿大的来自中国大陆的人数都雄踞榜首,这批华人无论在中国是否有驾照,到了加拿大以后都得重新考试,更何况这批大陆新移民中有不少人,还从未摸过车。这样,人们可能会觉得,这几年在多伦多,开华人驾驶学校,大概挣钱挣疯了吧?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虽然抵达加拿大的中国移民人数这些年来月积累越多,但在加拿大办驾校的华人老板、以及教车的华人师傅们的日子,这些年来,却犹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原因就在于,这个在华人圈内市场很大的行业,也耐不住如此之强的血拚竞争。在我们加国无忧网站,做广告的驾驶学校大概有7、8家,教车师傅也有20多位。一位驾校的校长,也是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向笔者生动地描述了多伦多驾校血拚竞争的“骨牌效应”:

大概6、7年前,也就是中国移民刚刚大量涌入之际,在多伦多华人圈里办驾校的老板以及教车师傅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那个时候,一个全科的学费至少要收280元,驾校每招一个学员,就能有约100块钱的赚头,教车师傅每个钟也能收18、9元。但也正是因为有赚头,多伦多华人驾校的数目,这些年来便开始恶性膨胀。而每上来一家新的驾校,他们能打什么牌呢?只能是价格牌。例如,在每家驾校全科班的收费标准都是280元时,总有一家为招揽生意,只收270元。此时,其他驾校怎么办?一家家地都扛不住了,只好纷纷改成收270元。这就是“骨牌效应”,一圈下来,每一家都降了10元。接下来的下一个轮回,一定又会再冒出一家再打价格牌,再减了10元来招揽生意,于是“骨牌效应”再来一圈,结果每家又都再降10元……目前,多伦多的驾校招一名全科学员的费用已经跌为230元左右的水准,赚头也降为平均只有50来元了。这一“骨牌效应”也同样体现在教车师傅的散钟教学上:你收18元一个钟,我就只收17元,他又进一步降到16元。结果,这些年来,油价在不断上涨,学车的学费却不升反降,此乃多伦多华人驾驶学校行业的一大奇观。

如果以上“骨牌效应”的后果,只是导致驾校利润下降,而使作为消费者的学员却降低了负担,那倒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正如电脑产品这些年来的不断降价,可能使电脑的经营者颇为艰难,他们稍不留神,一批货压在手里没卖掉可能就赔了,但这当中,毕竟消费者还是得到了降价的实惠。然而,以上华人驾校恶性竞争的“骨牌效应”,却并没有使学车的学员得到多少实惠,反倒可能让学员花费的银子和时间还更多──这正是“骨牌效应”最可悲的地方。

为何减价的效果,反倒可能让学员花费的银子和时间还更多呢?原因很简单:收费价格的降低往往导致了教学的质量也同步下降了:教车师傅每个钟的收费少了,那还不得“堤外损失堤内补”?首先,教车师傅为了保证收益,只好延长教学时间。每个钟若能收上20元,那么教车师傅一天干8小也就够了,但每个钟若降低到了15、6元,那么每天的工作时间就不得不延长到10小时、12小时甚至更多,只有靠延长工作时间才能保证收益不下降。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延长工作时间以后,师傅干得累了,说的话就得减少了,指导教学的效果当然也就差了,这是其一。“堤外损失堤内补”的方法之二,便是把练车时间给“链”起来:每个学员上车开始练习的时候,先是要把前一位学员送回家,才开始正常训练,练了没一会儿,又得再去接下一位学员了──这么一折腾,教车师傅的时间当然节约了,但教学效果却打了折扣。这一效果的折扣就是让学员花费的银子和时间反倒更多了,打个比方,若散钟收18元一小时,这个学员可能练上10次、每次两个钟,花360元学费就能考车通过了,而“骨牌效应”的血拚竞争虽然只收了16元一个钟,但这样一来,这个学员可能要练上12次、花384元才能达到同等的效果。这究竟划不划算呢?对师傅、对学员其实都不划算,这其实是一个双输的可悲局面。

人人都不划算了,在这竞争中没有赢家,这就是多伦多本地华人圈里“骨牌效应”的血拚竞争下,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上血拚竞争显然并不局限于驾校学车这一个行业。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多伦多理发哪里最便宜?华人开的理发店。去看牙医那个族裔的医生最便宜?华裔的。超市商品又是哪里卖得最便宜?还是华人开的超市。同样地,他们也都是在通过牺牲服务,而“赢得”廉价。华人超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购物环境最破最脏才能节约成本、批发进来的蔬果也通常是供货商的尚在手里的最后一批货──即最不新鲜的、即将变质的最后一批,才能廉价地买下。怪不得,从西人超市里买来的蔬果可以放一个星期不坏,华人超市里的蔬果买回家以后,通常就得立马就吃……

这一“骨牌效应”不禁使笔者想起了廖冰兄在1940年代画的一组连环漫画:两个同时行乞的乞丐,原本每人前面堆的东西差不多,达到了平衡。但偏有其中一位回家拿刀,把自己的一条腿砍掉了──结果砍腿者前面的堆物增加了,这是人们出于对缺腿者的同情。但这却使得另一位乞丐马上模仿,也回家拿刀砍掉了自己的一条腿,于是两人前面堆的东西又一样多了,达到了新的平衡。但这又迫使前一位砍腿者再砍去自己的另一条腿……最终的结果是:两位并排坐着的乞丐都同时失去了双腿,但最后一幅画与第一幅画的堆物还是一样多,因为这个行乞的市场只有这么大。回味一下这组连环漫画,它是在奚落乞丐的愚昧吗?不!这更是在控诉当时那个年代的黑暗…….

今天,让我们用同样的心态也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身处的多伦多华人圈,以上“骨牌效应”的血拚竞争,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原因仅仅是商家的恶性竞争,还是在于我们华人圈自己的德行所致?

笔者认为,还真怪不得这些华人商家。其实,有谁愿意这样压价竞争?哪有商家不想多挣钱的,或者说,如果能挣到钱,有谁愿意这样压价竞争!

笔者还认为,问题也不是出在多伦多本地华人的收入水准和消费能力太低。不错,本地华人,尤其是新移民,不少还在打累脖工,这当然是事实。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华人会攒钱。事实上,包括新移民在内,许多华人家庭都是属于拥有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资产却舍不得消费的那种人,这大概也是事实。

退一万步说,就整体而言,多伦多的印巴人大概不会比中国人更有钱吧?但笔者特意考察了印巴人的服务业,他们理发也好,看牙也好,办超市也好,收费的标准比中国人都要略高一些,同时店面的舒适清洁情况也要略好一些。这只能说明,印巴人虽然并不比中国人有钱,但却不像中国人这么抠门。

为此,笔者不得不认为,问题还是出在华人消费者的心态上。我们中国人在加拿大的如此吝啬的消费观,把价位看得太重了,才导致了华人商家的以上“骨牌效应”的血拚竞争。血拚竞争的后果,又直接导致了华人商业社区的低劣的服务,以及脏乱差的服务环境。

但愿,我们北美的华人不那么“精明”,不把价位看得这么重,而是更多地寻求服务品质,以至于服务于华人的商家可以不打“价格牌”了,而是要开打“服务牌”。这样,华人商业社区的环境和形象,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观。
2#
发表于 2005-9-28 00:17 | 只看该作者

消费者心里是有数的

开始暴利的时候,为什么增加成本提高质量,主动让利于消费者获取信誉,只认为钱赚得越多越好。

如果你开始少赚点,细水长流,爱惜市场,不会有那么多眼红的一窝蜂地上来那么多竞争对手,就你知道钱好赚啊,别人也不是傻瓜,而且后来的都象饿狼,连骨头都要啃的,如果你的质量很过关,新开的降价也抢不去客户,我想教人学车,不收钱倒找给人钱,有人跟我学吗,不可能的,人们之所以选价格低的,是因为你们的水平差不多。

到现在还以为消费者是些傻瓜,说明该当如此,以后也好不了哪里去,吃亏最大的不是消费者,没有好驾校照样开车,一次不过十次,大不了慢点,反正都是多花钱的,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你们本来可以不走到这一步,只是太贪。

市场很公平,你掠夺它以后,随之就是荒芜,而且难以走出恶性循环,自己挖坑埋了自己,怨得了谁来,并不是因为这是华人圈子,是因为你们行内作茧自缚了一个怪圈。

现在想不打价格战,晚了,贵了我们是不学的,因为你们的水平就是那么高,不可能一天两天提上来,一分钱一分货的,除非别人教10次不如你教一次,消费者会算帐。
[url=\"http://etsbbs.com/333/\"]〈易游周刊〉[/url]——中国名胜网上视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3#
发表于 2005-9-28 01:42 | 只看该作者
赵平波以多伦多的驾校揭示了加拿大华人生意恶性竞争的现状,故事不只是发生在有近50万华人的多伦多,就是在蒙特利尔华人圈也是同样。

蒙特利尔的华人圈,除了有些行业如接送、长途电话、电话卡等在加拿大其它城市也一样血拼竞争以外,还有些行业为具有蒙城的特点。比较典型的是,前年闹网站,去年闹报纸,今年闹旅游。

前年,蒙城一下出了五六个网站,每月花十几元租个虚拟空间,随便做几个网页,就开张了。利用课余或者打工的工余时间到其它中文网站东摘西抄一些东西算是维护了。在网络如此开放发达的今天,随便在网上东摘西抄点东西是虎不了人的,以不负责的态度对待访问者,自然就会被访问者所淘汰。两年过去了,其中大部分都自生自灭了。

去年一年之内出了四份新中文报纸,为了竞争广告客户,有的新办报纸免费发行还不过瘾,还要免费为客户做广告,整个一个亏本亏力赚吆喝。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事业不可能长久,一年之内,几份新报纸在苦苦支撑了几个月后先后关闭。

今年是闹旅行社,先从郁金香一日游,某旅行社把去年的最低价$18,一下拉到大人孩子$15,由此引发了今年旅行社的血肉拼争,Bus团的价格一降再降,多伦多两日游降为$48,加东三日降为$110,这个价格连租Bus的成本恐怕都不够。惨烈竞争,有苦自知。现在旅游旺季已过,各家旅行社盘点的时候,个中苦辣酸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希望明天旅游季节到来的时候,他们都还存在。

华人生意有两个特点:一是华人消费者只重价格不重质量;二是华人商家千方百计地赚尽别人的每一分钱而不让别人赚他(她)一分钱。这就导致了恶性血拼的局面。
闲着没事上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28 02:03 | 只看该作者
xianren兄还没睡,和我一样成夜猫子了。我挺不住了,撤。;)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5#
发表于 2005-9-28 19:32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华人自己不考虑自己的强势和实际情况的结合,去设计和闯自己的路,总是去琢磨别人,尤其是同胞成功的故事,然后照猫画虎,抢一杯羹.世界大得很,别老盯着别人手里的面包.
我一朋友朝鲜族,在纽约工作.熟悉中国和韩国社区,她告诉我韩国人做生意不会去和同胞恶性竞争.多想想罢...同胞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28 22:31 | 只看该作者
会做生意的不怕竞争,怕竞争的也不是会做生意的人。

大浪,那是用来淘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7#
发表于 2005-9-29 09:11 | 只看该作者
记住,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是市场调节供需。一味的降价只能说明还有降价的空间。如果我们定位的是discount的market, 只能拼价格。就像当年Walmart靠低廉的产品打垮了很多超市,但是讲究品质的商家照样能够生存,大家的竞争领域不同了才能没有冲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8#
发表于 2005-9-29 18:30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big_hard
记住,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是市场调节供需。一味的降价只能说明还有降价的空间。如果我们定位的是discount的market, 只能拼价格。就像当年Walmart靠低廉的产品打垮了很多超市,但是讲究品质的商家照样能够生存,大家的竞争领域不同了才能没有冲突。
华人做生意一味地降价有利润空间?No.华人做生意降价的前提是没有把自己的时间和劳动算成成本,自己做贱自己。

华人做生意只算硬成本,比如房租、商品进价、电费、油费都会算成成本,而不计算自己劳动和所花的时间。在北美这个人为本的社会里,人和时间是第一宝贵的,洋人的生意都会算进去,所以同样的生意,洋人的价格比华人高。就是这个道理。

去机场接送$15,去多伦多$20。华人们一算只要汽油费够就可以了,其实他没算车损,更没算自己出车一小时的劳动值多少钱,花费的时间值多少钱。
别拿侨领不当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9#
发表于 2005-9-30 16:34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redneck.

强烈支持redneck的回复。

有些国人连5刀一个小时的工都做,什么原因?中国人就这么不值钱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9-30 17:46 | 只看该作者
DSB 语录


咱们村里,什么都便宜, 你们评啥 什么都这么贵呀?

咱们村里剃头都可以讲价, 你评啥不讲价呀?

咱们村里都重来不计人工的开销, 你评啥就那么值钱呀?

你教开车,我就给你的油钱就行了, 你评啥还收那么多呀?

我付出劳动,别人就应该给我工资, 你给我付出劳动, 我就给你报酬越少越好!!!

你加完油之后,还剩那么多的钱那, 你还那么贪呀!!

你不就比我咱早离开村里,几年吗? 你评啥过的比我好呀? 多当了几年孙子,你就抖起来了?

恩, 我觉得你们还有降价的空间, 我是心里有数的!谁让你们开始收那么贵了!!! “市场” 是需要培育的, 你们懂嘛?? 我们村里的那个大集, 我看就挺好!!!

你保养车的损失跟我有什么关系呀?

老外教人学车,就应该收那么多钱!! 你嘛,老外 收20 一个小时, 我看你收10 块都多, 因为你是华人, 你就是那么的贱, 你就不应该收我那么多钱!!! 就是因为你是跟我一个村里出来的!!


-------------------------------------------


SB 们是永远有他们的道理的, 当你面对这些人的时候, 你还能说什么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5-4-7 21:11 , Processed in 0.055981 second(s), 44 queries .